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6,34(12):2790-2791 责任编辑陈娟责任校对范世群 7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产量和品质表现 张虎,冯斌,黄成,刘丽,李峰 (安徽省涡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涡阳233600) 摘要研究7个强筋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产量和品质的表现。结果表明:7个品种以施氮150 kg/hm 产量最高,此时临汾145、皖 麦38和济麦20品质达到优质专用标准,其余4个品种品质均未达优质标准,其中豫麦34相对较好,烟农l9表现较差;随施氮水平 的提高,各品种产量下降,综合品质提高,但除临汾145、皖麦38和济麦20外,其余品种品质仍未达优质专用标准。 关键词涡阳;产量;品质;施氮量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l7—6611(2006)12—2790—02 品种和栽培措施是影II1 ̄/ix麦产量和品质的两个重要因 素,特别是栽培措施中的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很 大。笔者以7个典型强筋小麦为材料,在涡阳生态条件下,  ̄A3B3;⑧A3B4;⑩A3B5; ̄)A3B6; 3B7;②A4B1; ̄A4B2; A4B3;@A4B4; ̄A4B5; ̄A4B6; ̄A4B7。其中,A1 0kg/hm ; A2 150 kg/hm=;A3 225 kg/hm ;A4 300 kg/hm ;B1为藁8901, B2为豫麦34,B3为烟农19,B4为济麦20,B5为皖麦38, B6为陕253,B7为临汾145。3次重复,共84个小区,小区 研究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产量和品质表现,以期找出适 合涡阳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并得出兼顾品质和产量的施 氮水平。 1材料与方法 面积10 mz。氮肥采用尿素,各处理施氮量中一半作基肥,另 一半于倒2叶期随水施人;P20 (施用过磷酸钙)和K:O(施 1.1试验概况2003~2004年试验于涡阳县农科所进行, 用硫酸钾)用量为150 kg/hmz和90 kg,hmz,作基肥1次施 人,播种密度为225万株,hmz,其他管理同大田。 l-3测定内容测定小区产量、面包体积、面包总分、湿面 筋含量、降落值、沉降值、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 面积等指标。各小区单打、单收统计产量,品质测定在中国 农科院进行。 2结果与分析 试验地前茬为大豆,土质为淤黄土,属高产地块。土壤理化 性质:有机质含量1.52%,全氮0.10%,碱解氮98 ms/ks,速 效钾213 mg/kg,有效磷20.8 mg/kg,pH为8.1。供试小麦品 种为7个典型强筋小麦品种。 1.2试验设计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施氮量,副 区为7个品种。试验设28个处理:①A1B1;②A1B2;③ A1B3;④A1B4;( ̄)A1B5;⑥A1B6;⑦A1B7;⑧A2B1;⑨A2B2; 由表1可以看出,3个施氮处理问的平均产量差异达 2B3;⑩A2B4;◎A2B5;(卧2B6;( }A2B7;⑩A3B 1; ̄A3B2; 表1 极显著水平,并均极显著高于不施氮的产量,7个品种的品 产量表和品质检验结果 质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改善,但品种问品质差异较大。其 作者简介 张虎(1977一),男,安徽涡阳人,助理农艺师,从事优质高产 小麦栽培选育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o06—03一ll 中B7、B5和B4在兼顾品质和产量的条件下又能和施氮量 A2达到较好结合,节省氮肥。而其他品种通过增施氮肥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4卷12期 张虎等7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产量和品质表现 其品质调控能力有限,品质、产量和施氮量间的平衡难以达 到统一。 施氮量为A4水平时,7个品种的平均产量较A2水平 进一步下降,产量顺序基本同A2水平,只是B5和B4位置 对调;品质进一步提高,但仍只有B7、B5和B4达优质专用 标准,其余品种均有部分指标未达标准。 3小结与讨论 施氮量为A1水平时,7个品种总体平均产量在4个施 氮水平中最低,品质最差;以B3产量最高,品种间产量顺序 为B3>B2>B I>B5>B4>B7>B6。 施氮量为A2水平时,7个品种的平均产量达最高,这 试验表明,临汾145、皖麦38和济麦20的品质表现稳 定而突出,其综合指标均达优质专用标准,虽然其产量在7 个品种中居后,但其水平不低,且稳产性好,是生产优质小 可能与氮、磷比例协调有关,产量顺序为B3>B2>B6>B1> B7>B5>B4。多重比较表明,B3和B2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 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B2和B6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 著高于其余4个品种;B6和B1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 高于其它3个品种;B1与B7问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 麦的好品种。其余品种在高肥时品质表现仍不理想,难达高 产和优质的统一,通过增施氮肥对其品质的调控能力有限, 其中以烟农19最明显,这可能与涡阳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品 种有关。藁8901品质表现相对较好,其产量较高,但湿面筋 含量偏低。 在涡阳的生态条件下,在高产地块,兼顾优质和高产的 合理施氮量为150 kg/hm2,这时能够增产增收且节约成本; 中产地块合理施氮量为225 kg/hm:。 参考文献 [1]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小麦主导品种 与主推技术f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于其余2个品种;B7、B5、B4产量间差异不显著。7个品种 的品质均较A1水平大大提高,但各品种品质表现不一, B7、B5和B4综合品质达优质专用标准,B2湿面筋含量和 拉伸面积2项指标未达标准,其余品种有多项指标低于标 准,其中以B3最差,其大部分指标均明显偏低。 施氮量为A3水平时,7个品种平均产量较A2下降,但 高于A1水平,产量顺序同A2水平,除B7、B5和B4综合品 质达优质标准外,其他品种的品质较A2有所提高,但仍有 部分指标未达优质专用标准。 (上接第2789页) 遭受0℃以上低温,致使幼穗和旗叶遭到的伤害,气象上称 原生质来不及向细胞间隙渗水,还可造成细胞内结冰,直接 破坏原生质结构而造成冻害。 之为冷害。此时穗分化处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时间 多在4月上中旬。由于小麦拔节后至孕穗挑旗阶段,含水量 较多、组织幼嫩,因而抵抗低温能力大大削弱。小麦幼穗发 育至四分体形成期(孕穗期)前后,要求日平均气温为10~ 15℃。此时,小麦对低温和水分缺乏极为敏感,尤其对低温 特别敏感,一般4℃以下就可能对其造成伤害,致使小穗枯 死等。小麦发生低温冷害时,茎叶部分无异常表现,受害部 位多为穗。主要表现为:形成“哑巴穗”,幼穗干死在旗叶叶 (2)过度脱水。由于反复融冻且伴随大风和干旱,胞间 水分蒸发散出,使原生质浓度过高而受干害。 (3)细胞膜损伤。由于强烈和持续低温,使细胞膜结构 改变,透性增大,从而使电解质外渗,原生质体受到破坏。 (4)土壤冻融。由于土壤昼夜冰融交替,结冰时体积增 大,解冻时体积缩小,从而将小麦根系提出地面,分蘖节暴 露在外,致使干枯或受冻而死,这称为“根拔”。 (5)发生倒伏,茎秆折断。由于春性品种片面强调抢墒 鞘内;出现白穗,抽出的穗只有穗轴,小穗全部发白枯死;出 现半截穗,抽出的穗仅有部分结实,不孕小花数大量增加, 减产严重。 2小 麦冻害致死原因 早播,加之冬前温度高,麦苗生长较快,若小麦在年前拔节, 遇到大雪后,大雪压倒麦苗,导致茎秆折断。 参考文献 【l】郑大玮.冬,j、麦冻害及其防御【M1.北京:气象出版社,1985. 果。在强烈降温时,细胞间隙中的水分因低温而结冰,体积 : : 磐 篓 2, 妻 == 萎聂香 .姜叔 :麦 隶 i 物学报,1999,25(3):335—34o。 霭襄 毒 ::; : 98. 一 一 增大,产生机械压力,同时结冰后蒸气压降低,细胞内的水 与原生质脱水超过原生质所承受的限度,原生质结构就会 [5】钟秀丽.近20年来霜冻害的发生与防御研究进展【J】_中国农业气 孽,. 璺 璺 水。如 压力 【6】 ̄冯玉,2香003, :二 富,等.我国冬小麦霜冻害的气候分析【j]作 破坏而造成细胞死亡。在异常低温和气温骤然下降情况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