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 血 l;,场・ ●2011年第3期(教学研究)● 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陈洁华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 要】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点,也是教育评价的核心。它包括了对学生的学业以及情感等各 个方面的评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现代的教育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题,不仅关注学生 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本研究以小学生的英语教学为例,以促进学生自身 的发展为目标,深入探索了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认为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必须以形成性评 价为主,结合诊断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强调个体的差异,重视对个体自身发展的评价 f关键词1小学英语;发展性评价 一、引言 上,他们认为评价制度的构建应以促进被评价者的发 展为目的,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问的合作与交流。 评价的目标应是有层次和动态性的,应尊重评价个体 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特征,评价的过程是开放式的。由 于我国的教育目标已经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 转变,对学生评价的要求也不仅仅停靠在对学业的总 由于英语是一门语言,强调的是学生对语言的掌 握和应用,统一标准的书面学业考核方式往往无法考 查m学生的应用水平,而且会打击部分学生学习语言 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 使自己的教学风格 学生的学习风格尽可能地协调和 统一,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效率。…在评价方式上 也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使每一位学生的英语应 用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二、学生评价的类型 (一)学生评价的分类 结性评价,而是逐步向形成性评价过渡。教育的目标 最终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因此,相应的评价方式也 一 应该是以学生的动态发展为目标,构建发展性评价体 系也是迫在眉睫。 三、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 学生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 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根据学生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诊断 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一般 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 价,重在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 状况做}fJ合理的评价,为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 息资源,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 1.显性分层——分班教学 发展性教育评价强调的是对个体的动态评价。在 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的“因材施教”。但是目前我圉的 教学制度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授课制”。该制 度能够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 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 提高教学效率。南于是教师设计和组织、面向全体学 生的教学形式。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往往选择单纯的 “讲授式”教学,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启发性和趣问性 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目前我国的英语教材系 统性很强,趣味性也越来越强,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 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 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和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 的矫正。总结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 价,是对教学和学习全过程的检验。l21目前我国的中 小学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总结性评价为主。教师通过期 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教师 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于基础 好的学生可以要求记住所有的动物名称并且能够熟练 应用。对于一般的学生可以只要求记住常见的一些动 物名称并加以应用。而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先要 中和期末的标准测验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生也 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来了解自己对该学科的掌握情况。 总结性的评价强调了学生之间的竞争,鼓励优秀学生获 得更大的进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后进生的 积极性。由于英语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学生的积 求他们学会简单的几个动物名称,能够识别出来就可 以了。等他们学会了这几个简单的动物名称后,再要 求他们记住其他的动物名称。 显性分层的常用做法是根据英语教学课程标准提 出的i个不同要求,打破常规的专业分班,实施英语 教学时将学生按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分为提高班、普 极参与,这样的评价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 (二)发展性教育评价 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最先是由英国开放大学教育 学院的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提 并倡导的。在对传 统的以奖惩为主的单向性评价制度批判和反思的基础 [作者简介】陈洁华,杭州大成实验学校教师,小教一级(浙江 杭州 310003) 通班和基础班。1 3f由于显性分层将学生列入不同的班 级,在无形中也给学生贴上了“标签”。加之很多地方 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在提高班安排水平较高的教师, 而在基础班安排水平较差的教师,这就导致学生之间 悬殊越来越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 权。因此,在小学阶段,笔者认为显性分层不可取。 2.隐性分层——课堂分层教学 隐性分层教学,就是运用课堂教学的渠道,依据 教学大纲、教材,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条件下,对同 一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同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行 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 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分 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 异,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 展目标这i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下、中、上 按2:5:3的比例分为A、B、C 个层次,这与以往的 分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 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中等生,即能掌握课文 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并 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 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 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同学的学习难 点。这种分层是动态的,随着师生的共同努力,低层 次的学生会向高层次转化和发展。[41以小学j年级英 语的一篇课文(Happy birthday to you!》为例,结合 “因材施教”的原则,笔者认为该课的教学可以从以下 几点来组织。首先,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判断出适合该 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很显然这是一个关于生日的主 题,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过生日都不陌生,该主题很贴 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由于该主题是给朋友过生日,教 师采用单纯的“讲授”或是“兴趣教学”都不适合, 只有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日的情境,让学生开展一系列 关于生日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练习基本的 单词和句型。其次,是对学生的分工。这个环节就需 要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一个隐性 的分层。对于平时很少受关注的学生,教师可以选他 做主角,让他体验到大家的关心。对于一些英语基础 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难度稍高一点的句型,比 如“How many candles” “let’S eat the birthday cake” 等。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着重强调关键句型 “How old aYe you?”的使用。在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让学 生记住该句型。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可以让大 部分的学生都能够记住“one” “two” “three” “four”……等基本的单词。 (二)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对学生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横断评价,即 比较评价同一个体在整个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例如各 种成绩比较、特定学科内的各学习领域的比较。二是 纵断评价,即就同一个体在某门学科或某个领域中不 ・外语教学研究・ 同阶段的比较。由于每一个个体在不同学科上的个性 差异较大,单纯的横断评价可能会打击部分学业困难 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失去学习该学科的兴趣。而纵断 评价曾强调学生在该门学科上的动态发展过程,学生 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动态的评价看到自身的进步从而激 发对该学科的积极性,最终提高自身的能力。 进一步细化个性发展性评价,教师可以从以下两 部分做起: (1)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比 如:对学习特困生要采用表扬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 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 超越自己。这样就可以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 会。1 5I以((Happy birthday to v0u!》为例,对于优等生 而言,他们的标准不能停留在简单句型“How are you” 上,而应该学会更复杂的句型。而对那些英语基础较差 的学生,只要他们能够知道该句型的意思,老师就可以 给予适当的表扬了。 (2)强调学生自身的评价。教师 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水平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在评 价形式上,也主要采用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教师和其 他同学的评价为辅。通过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可以让学 生在回顾所学内容的同时,能够看到自身的进步,从而 获得一定的学习上的成就感,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四、小结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是上 帝派来的天使,学会去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绝不要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刚 刚接触到学校的学习,自己的知识积累比较少,可塑 性很强。因此,作为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我们需要 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除 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外,还必须辅助以活动教学法 和兴趣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能够在 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提高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同 时,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看到 学生的成长,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对不同层次的 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最终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 注释: [1】覃成强,黄里云.因材施教,灵活多变——英语教学 方法与学习风格初探….高教论坛,2006, (12).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 [M1.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1谢咏梅.因材施教——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思考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 (7). [4】王巧珍.运用分层教学 实现因材施教【J】.教育衔 接研究,2008, (8). 【责任编辑:李 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