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0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静宁中考理综化学阅卷组 吕门生

2010年平凉市中考化学试题均符合新课程标准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化学命题纲要,突出化学核心观念和主干知识,体现了选拔性和终结性,试题内容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绝大多数试题以生产、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为题设情境,采用主题设计,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同时中考试题不再是脱离实际的知识点拼凑,而是丰富多彩的化学素材。整张试卷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广,没有偏题、怪题和高难度题。

现对2010年平凉市化学中考试题做以下简要分析,并对以后教学做出启示 一、试卷结构

2010年平凉市中考化学试卷采用物理化学综合试卷,物理化学各占75分,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题型主要有一、选择题(共10小题,1-5小题每小题2分,6-10小题每小题3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二、填空与简答题(11-14包括4小题,共24分),三、实验与探究题(15、16包括两小题,共18分),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7、18两小题,共8分)。 二、试题特点及分析:

1、难度适中,梯级分布,结构合理:今年的化学试题力图稳中求变(稳是基础,变是本质),体现学科间整合,保持科学合理的试卷难度结构。命题注重考察了初中化学知识的全面性、学科性、基础性、方向性、时代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以发挥其对教学的导向功能和指导功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其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物质知识内容约为70%,实验内容约为20%,计算内容约为10%。试题难度适中,既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又体现了考试的选拔功能。

2、注重测试学生的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载体,分析整卷试题内容,严守课程标准,不脱离课本。(1)强调基础实验,注意实验分析,主要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2)重视学习能力测试,强化能力考查。要求考生抓住规

律充分挖掘题中隐含信息,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3)注重学科知识的迁移,提倡用化学视角观察社会生活实际。 3、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

试题与生产、生活及环境密切联系。试题涉及到垃圾就地焚烧、随意丢弃塑料袋、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节约用水、环境保护等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还涉及到生产中人工降雨的原理、除锈原理、黑火药的成分、橡胶沥青的使用、铵态氮肥的施用,以及生活中的食品包装、食醋除水垢、洗洁精去油污、水果中富含维生素等知识。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理念。

4、淡化计算,强调计算的基础性和实用性

2010年平凉市化学中考试卷中的计算题完全按照考纲要求,且从近三年来看难度逐渐成下降趋势,但是学生的基础计算和读题能力仍然问题较大,且从学生答题可以看出:相当多学生对于题目较长的计算题存在畏难情绪。在计算过程中对解题格式的书写和数据计算仍然是难点。 三、学生答题的基本情况

今年中考,从抽取的120份试卷来看,我县化学学科考试的平均分为43.13分,合格率(以45分计)为45.93%,优生率(以60分计)为22.12%,从一分二率的情况来看,成绩情况比较一般。从抽样调查的试卷中,客观题得分率为55.8%;主观题得分率为41.8%。从整卷来看,基础题得分率一般,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综合思考问题能力普遍偏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总体看来,学生对最简单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是值得肯定的。具体请看下表:

各大题的得分情况

题号 一 二 内容 选择题 填空题 满分分值 25 24 平均分 16.74 12.00 难度 0.665 0.5 三 四 实验题 计算题 18 8 12.10 3.5 0.694 0.438 四、考生答题中暴露出的问题:

1、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对基础知识很好的迁移,如对图形、表格的分析,同学们不能很好地应用其学过的知识给予准确的答案;不能准确理解题意。

2、双基掌握不扎实。表现在化学用语的书写不规范,如Cl写成CL;化学方程式中忽视了条件、↑、↓等。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掌握不够。 3、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不够。表现在审题时不能将题目中陌生情景读透,读懂,挖掘出情景中的隐含条件;不能将题目中信息和需要解答的问题进行分析,不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劳动经验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 五、教学反思及建议

通过以上对2010年平凉市化学中考试卷的分析,在以后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基础,强调应用

无论是容易题还是难题,无论是客观判断题还是主观分析题,都是以重要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展开的,而部分学生多因基础不扎实而导致在一些基础题中失分。实践表明,初中化学中的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始终是中考重点。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基础,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防止进行“超纲”性学习,已经明确的不作要求或降低要求的内容,不再往高处拔。

老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用新的思想去组织课堂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实施教学目标,为师者不能一味向问学灌输死的知识,要加强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老师们要多进行课后反思,反思方法是否恰当,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反思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否有机地结合等等。

老师确保双基的教学质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夯实的基础怎么能把

问题研究透彻,更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加强训练而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做到做一题会一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深挖教材,灵活多样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教学,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

2、重视教材,强调知识的全面性

加大对教材知识的重视程度,要能够挖掘教材中的隐含考题,注意教材知识的覆盖面要加大。。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要特别重视教材中有关化学知识与社会、化学知识与生活相关的内容,重视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的习题类型的训练例如:考题2考察人类的营养素和13 题考察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及节能减排的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好习惯,如平时练习中就可以适当加强阅读题的训练,要求学生对试题中的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作好标记,从而帮学生理解题意,对学生出现的错别字、化学用语等方面要从严要求,及时纠正,如平时的各种测验中对上述情况扣分要从严。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做到既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迁移、创新能力。又培养热爱科学、关注环境的情感。形成与本学科知识结构的建立和解决本学科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法,触类旁通,有助于形成创新能力,化学科学素养的形成主要是通过科学探究来逐步实现的。

3、重视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操作,激发学习兴趣,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启发思维,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科学训练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注意从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实验是自然科学的一种探究性活动,其探究性理应体现在我们的学习活动中。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要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还要通过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在化学实验中,值得我们去探究的问题有很多,例如探究反应条件、探究实验装置、探究实验原理、探究实验步骤等。我们应经常把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化学实验、生产生活的实

际问题中去,使学生得到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今年考题中的实验题对分析和探究能力的要求尤为突出,15题对实验室制氧气的探究;16题对金属活动性及在于盐溶液反应展开探究。

4、加强规范性练习,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这次中考试卷化学用语分值较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化书写,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中考化学试卷涉及的化学用语主要错误:(1)化学式写错或不规范,物质名称写不正确。如“CuO”写成“Cu2O”;“Na2CO3”写成“NaCO3”等等(2)化学方程式中不配平或配平错误、条件状态未注明。如方程式中反应条件如“点燃”、“高温”、“加热”等,生成物中的沉淀“↓”和气体“↑”未注明。(3)质量分数不添加“%”符号,如23题(5)小问就使不少学生失分,甚至使优生失去满分的机会。(4)09年试卷中文字表达有所变化,不少学生表达不准确或错误,特别是23题的(2)(3)小问。提醒我们仍需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科学性。总之,我们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化学用语规范化的训练。

5、重视精选习题,提高练习质量

除扎实对学生的“双基”教学,更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性题目,因此教学中更应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习题要做,但应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在每一个知识点的题目的选择上要更具针对性,要精选、精编有实际情境以及有利于落实双基感悟方法、培养能力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答、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积累解题经验。要大胆放弃一些偏、繁、怪和无实际意义的题目,严格控制习题的难度和总量。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大相关题目的训练力度,引导学生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总之,只有平时夯实基础,付出努力,才会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