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K12配套]2018_2019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

[K12配套]2018_2019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

来源:意榕旅游网
KK12配套学习资料

第一节 认识环境管理

(一)教材第74页案例

案例分析:案例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大气、水、土壤、野生动植物、森林等公共物品没有明确的产权,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费用效益决策原则使用环境资源,并排放废弃物,这势必造成滥用资源的倾向。此外,从案例中给出的具体计算数值可以看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然导致整体利益的损失,说明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以上两点共同说明了环境管理对环境保护、协调各个利益集团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二)教材第77页思考

思考提示:1.可从环境管理的重要性方面来回答。

2.总体来讲,我国的环境管理中法律、行政手段使用较多,但法律和政策还有不成熟之处,存在着监督力度不足、执法不严以及执法难、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明显薄弱、宣传教育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3.侧重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相关的资源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草原法》《煤炭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节约能源法》《农业法》《渔业法》。

(三)教材第79页思考

思考提示:有两个原因经常造成犯罪人“无意识犯罪”或者存在侥幸心理。

(1)由于环境是公共物品,产权所有不明确,管理主体不直观,容易造成人们任意使用的倾向,使人们产生攫取自然资源和肆意排放污染物似乎不需要付任何费用和承担责任的错觉。

(2)环境犯罪的危害、后果往往不是直接显现出来的,经常是没有直接受害者,或者受害者较多,难以找到诉讼的主体,对于“受害的环境”而言甚至不可能成为诉讼主体,凡此种种属于“控告者空缺”。

因此加强环境法规的宣传,让个人了解哪些行为是环境法所制止的,了解环境法是如何认定犯罪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内容将有利于减少犯罪,对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配套学习资料K12页脚内容

KK12配套学习资料

学业达标

在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类环境问题时,必须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据此,回答1~2题。

1.要实行环境管理的原因是( ) A.技术手段的局限性

B.环境管理能杜绝环境问题的产生 C.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自然环境的恶化 D.环境管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

2.为了推动全国环保工作有序地进行,国家和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 B.颁布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C.制定环境管理条例与国家行动计划 D.举办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教育

解析:第1题,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因缺乏正确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造成的。因此,不能单纯依靠技术措施来解决。第2题,举办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教育属于公众的参与行为。

答案:1.A 2.D

3.下列关于环境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家和政府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故政府不是环境管理的对象 B.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

C.中国政府没有制定完整的环境管理的基本国策、方针、政策、制度和行动方案 配套学习资料K12页脚内容

KK12配套学习资料

D.环境管理对个人的要求是严格限制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

解析:政府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个层次;中国政府有一整套的基本国策、方针、政策、管理制度和国家行动方案,为环境管理提供保证;环境管理对个人的要求是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反对无节制的高消费,培养正确的环境道德。

答案:B

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技术手段和环境教育手段等。据此回答4~6题。

4.20世纪80年代国家制定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这属于环境管理手段中的( )

A.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D.环境技术手段

5.我国早在197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就已规定:在中国,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以及公私财产等造成危害均为公害。公害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罪过。这属于( )

A.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B.运用法律武器,依法治理环境

C.运用税收、有偿付费等手段间接管理环境 D.环境技术管理

6.确定防治污染的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及环境科学技术交流,并广泛应用于环境之中。这些活动主要是运用何种手段进行管理,属于哪种类型( )

A.行政 环境技术 C.法律 环境技术

B.行政 环境质量 D.法律 环境计划

解析:第4题,题干所述的环境管理手段属于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环境保护部门经常采用的手段,主要是研究制定环境政策、组织制定和检查环境计划;运用行政权力,将某些地域划分为自然保护区、重点治理区等;对某些环境危害严重的工业、企业要求限期治理,以致勒令停产、转产或搬迁等。第5题,依法管理属于法律手段的运用。按照环境法规、环境标准来处理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对违反环境法规、污染和破坏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财产的单位或个人给予批评、警告、罚款或责令赔偿损失;协助和配合司法机关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的犯罪行为进行斗争,协助仲裁等。 第6题,确定防治污染的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等属于行政手段;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及环境科学技术交流等,属于环境技术手段。

答案:4.A 5.B 6.A 配套学习资料K12页脚内容

KK12配套学习资料

7.能有效遏止环境的恶化,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环境管理手段有( ) A.经济手段、技术手段 B.法律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C.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技术手段

解析: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在环境管理时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答案:C

8.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1)~(4)题。

(1)写出图例A、B分别表示的环境问题。

(2)简述图例C所表示的环境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

(3)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说出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4)简述中国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危害及环境管理的相关知识。第(1)题,由图例A的分布区,可知A表示土地荒漠化,其荒漠化的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图例B分布于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应为森林破坏。第(2)题,由图例C分布可知其应代表酸雨,其对河湖、陆地建筑及陆地土壤生物都会产生影响。第(3)题,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或行政、经济、技术、宣传教育手段。第(4)题,中国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为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答案:(1)A:荒漠化(沙漠化);B:森林破坏(森林锐减)。

(2)使河湖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流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木,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3)法律手段或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4)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能力提升

9.我国许多大城市对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实施论证,其执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是( )

配套学习资料K12页脚内容

KK12配套学习资料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C.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 D.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解析:此环境管理发生在工程建设项目前,是对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做出的评价,因此属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答案:A

我国已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管理原则和制度。据此回答10~11题。

10.“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属于我国( )

A.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B.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C.环境管理制度 D.国家行动方案

解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答案:A

11.我国环境保护32字方针中,属于环境保护途径的是( ) A.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B.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C.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D.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解析:依靠群众,大家动手是环境保护途径;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是环境保护的原则;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是目的。

答案:C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2005年5月,山东省沿东线工程的一些县区,环境部门依法强制关停了一些企业单位的自备井,保证地下水的储量。据此完成12~13题。

12.环保部门依法“封杀”自备井的做法,属环境管理范围的哪类管理( ) A.区域环境管理 C.部门环境管理

B.资源环境管理 D.环境技术管理

13.环保部门的管理手段,主要运用了( )

①行政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环境教育手段 配套学习资料K12页脚内容

KK12配套学习资料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本题组以南水北调为背景,考查对环境管理的分类和手段的理解。第12题,自备井能够比较随意地抽取地下水,“封杀”自备井是为了保护当地的水资源,所以属于资源环境管理。第13题,环保部门代表国家行使对环境的管理,其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答案:12.B 13.A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苏州河部分流域示意图

苏州河横贯上海中部,其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楫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狭窄了,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多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治理苏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实事和标志性工程,决心将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

(1)图中A、B、C三地中污染最严重的是________地。试列举该地三个主要的污染源(除附近工厂污染源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州河水域环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并在短期内无法恢复,请简述其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题,第一问学生读图容易解答,后三问难度稍大。苏州河的污染除工业之外,还应有生活污染、运输污染(材料中“码头连绵不断”),另外还有酸雨污染,通过读图还可知道有上游和支流携带的污染等。第(2)题,苏州河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影响了苏州河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生存,丧失了自动调节功能,要恢复其生态功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答案: (1)C 来自岸上和水上的人们生活废弃物的污染 由运输造成的污染 河床底泥释放的污染物 大气降水中的酸雨注入 上游和支流带来的污染(三方面即可)

(2)苏州河水域是一个生态系统。人为因素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影响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存,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导致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

配套学习资料K12页脚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