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 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标准的是----------------------( )
A、总贸易 B、专门贸易C、有形贸易 D、无形贸易
2、 如果甲国使用同样数量的资源比乙国能生产更多的商品X,那么甲国在X商品的生产上
是-----------------------------------------------( ) A、有相对利益 B、相对有利
C、绝对有利 D、绝对不利
3、资本主义进入垄断后,发达国家的工业保护关税成为-------------( )
A、保护幼稚工业 B、保护传统工业 C、保护新兴工业 D、超保护关税
4、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国际分工进入到---------------------------( )
A、萌芽阶段 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深化阶段
5、几个发达国家进行专业化协作,联合生产,这种分工是( )的国际分工。
A、垂直型 B、水平型 C、混合型 D、交叉型
6、日本在汽车贸易方面出口量大于进口量,日本是汽车的------------( )
A、复出口国 B、复进口国 C、净出口国 D、净进口国
7、日本的产品经过中国国境销往蒙古的贸易是--------------------( )
A、转口贸易 B、过境贸易 C、间接贸易 D、总贸易
8、亚当.斯密的代表著作是--------------------------------------( ) A、《政治经济学原理》 B、《域际与国际贸易》
C、《国富论》 D、《就业、利息、货币通论》 9、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逐步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 )转变。
A、原材料 B、农产品 C、矿产品 D、出口制成品
10、( )是各国经济活动相互传递的重要渠道。
A、国际贸易 B、国际分工 C、对外援助 D、地区经济一体化
11、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 A、托马斯.孟 B、威廉.斯塔福
C、亚当.斯密 D、李斯特
12、通常进口关税中的正常关税是指------------------------------( )
A、最惠国税 B、普通税
C、进口附加税 D、特惠税
13、出口补贴是一国政府给予出口厂商的---------------------------( )
A、现金补贴或优惠 B、税收优惠 C、贷款优惠 D、复汇率
14、就贸易政策而言,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出现的是--------------( ) A、 重商主义
B、 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并存 C、 超保护贸易政策 D、 贸易自由化
15、发达国家一般---------------------------------------------( )
A、对原材料的进口征收高关税 B、对中间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 C、对制成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 D、对制成品的出口征收高关
二、填空题
1、冷战的结束,使世界政治形势趋向缓和,将成为未来时代的主旋律。已成为各个国家对外关系的重要基础和纽带,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 2、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和。
3、 资本主义方式的准备时期,为了促进原始资本积累,西欧各国普遍实行________下的强
制性的贸易保护政策。
4、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在对外贸易的政策方面,英国实行的是_________,美国和
德国实行的是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是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6、是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
7、反补贴税的税额一般按____________征收。
8、 国际分工要受到影响和制约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等。
9、 _________只提供国际分工的可能性,不提供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转化需要一定的
_____________,因而对于国际分工而言,___________居于主导地位。 10、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单指______________而言。
11、出口信贷的贷款金额,通常只占买卖合同的________左右,其余_________由进口厂商
先支付现汇。 三、判断题
1、国际贸易是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 2、总贸易说明一国在国际货物流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 3、直接贸易不可以间接运输,转口贸易可以直接运输。--------------( ) 4、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 5、李斯特主张对幼稚工业永远保护下去。--------------------------( )
6、自由贸易理论起源于古典派政治经济学。------------------------( ) 7、战后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
8、对外贸易的发展十分迅速,在这种发展趋势之下,一国的经济将在不久以后就完全由对外贸易构成。--------------------------------------( )
9、对外贸易可以使发展中国家取长补短,经济发展少走弯路。---------( ) 10、战后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变为以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居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同发展中
---------------------------------------------------( ) 11、战后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 ( ) 12、战后,工业内部、公司内部贸易增加,中间性机械产品在整个机械工业制成品贸易中的
比重不断提高。----------------------------------( )
13、一般说来,如发达国家各种制成品进口的名义关税税率相同,其有效关税的保护率也相同。-----------------------------------------------------( ) 14、管理贸易政策的实质是自由贸易政策。------------------------- () 15、在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中,担保机构所收的保险费用往往比较低。---( ) 四、 名词解释 1、 国际分工
2、 进口附加税
3、 自由贸易政策
4、 贸易差额
五、简答题
1、 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有何特点?
2、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3、管理贸易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体制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4、普遍优惠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六、计算题(10分)
利用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将以下表格填写完成并分析。 分工前 国家 甲国 乙国 甲国 乙国 甲国 乙国 香料 (单位) 1 1 所需劳动投入 (小时/人) 25 15 服装 (单位) 1 1 所需劳动投入(小时/人) 20 18 分工后 交换后
国际贸易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个1分,共15 分)
1、A 2、C 3、D 4、B 5、B 6、A 7、B 8、C 9、D 10、A 11、B 12、A 13、A 14、B 15、C 二、填空题(每个1分,共20分) 1、和平与发展 对外贸易 2、经济条件 社会条件 3、 重商主义
4、自由竞政策 保护幼稚工业 5、 16世纪带18世纪中叶 6、对外贸易 7、补贴数额
8、 社会生产力发展 自然条件 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各国所执行的政策 9、 自然条件 现实性 条件 生产力水平 10、世界出口总额 11、85% 10-15%
三、判断题(每个1分,共15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 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 分) 5、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6、 进口附加税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进口商品除征收一般正常关税以外所加征的额外关税。 7、 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实现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的一种贸易政策。 8、 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也可为半年、一季、一月),出口贸易总额与进口贸易总额之间的差额。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答: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是:
(1)保护的阶段性。贸易保护是为达到国家最终发展目标而采取的过渡性措施。在积极采取发展和扶持本国工业的初期,逐步提高进口关税税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随着国内工业部门的建立和竞争能力的提高,开始逐步降低某些商品进口关税,直至整体关税水平的降低。
(2)保护的有选择性。在同一时期,对不同工业部门采取不同程度的保护措施,实行区别对待,通过实施差别税率,鼓励和限制商品的进口。
(3)贸易保护政策的执行与整个国民经济、工业发展目标相结合。与贸易保护政策相配套,采取一系列鼓励投资、鼓励发展新兴产业的金融、税收等政策。
(4)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以高关税和禁止进口限制国内幼稚产业部门产品的进口;以低关税和免税鼓励复杂机器设备、原材料等国内无法生产但急需的商品进口;向私营工业发放政府信用贷款、津贴、奖金等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
2、答: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国际商品结构与各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不、发生变化。二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工业制成品在国家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超过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 (2)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增长。 (3)中间性机械产品的比重提高。 (4)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3、答: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体制,管理贸易将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其表现在:
(1)纯粹的自由竞争让位于有组织的自由竞争和不完全的自由竞争。 (2)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将让位于管理贸易政策。 (3)国家之间经济利益的连带性和包容性增强。
4、答: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是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所谓普遍的,是指发达国家应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优惠待遇。所谓非歧视的,是指应使所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都不受歧视,无例外地享受普惠制待遇。所谓非互惠的,是指发达国家应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关税优惠,而不要求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提供反向优惠。 六、计算题(10分)
分工前 分工后 交换后 国家 甲国 乙国 甲国 乙国 甲国 乙国 香料 (单位) 1 1 2.2 1 1.2 所需劳动投入 (小时/人) 25 15 33 服装 (单位) 1 1 2.25 1.25 1 所需劳动投入(小时/人) 20 18 45 答:以上图表可看出:甲国在服装方面占有相对优势,而乙国在香料生产方面占有相对优势,因此甲国应生产服装,乙国应生产香料。
经过国际分工,甲国的服装产量增加0.25个单位,乙国的香料产量增加0.20单位,对两国均有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