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塔群防碰撞监测系统的研究

塔群防碰撞监测系统的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翳 鞋 镰鞫簸慧嚣 ;《 塔群防碰撞监测系统的研究 闰佳妮,邓宗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摘要]施工现场的塔机作业空间相互重叠,极易发生碰撞现象,为此建立了塔群防碰撞监测系统。 系统采用GPS RTK技术实时测量塔机的位置信息,将GPS的测量精度由米级提高到厘米级。测量结果利 用Bursa—Wolf模型转化到同一自定义的坐标系下,并通过无线局域网技术传送到控制器。在深入研究了 塔机的数学模型和碰撞检测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求异面线段距离的碰撞检测算法。控制器根据实 时测量的塔机的位置信息,通过防碰撞算法实现对塔机实时动态的监测和预警。 [关键词]GPS RTK技术;坐标转换;塔机数学模型;实时碰撞检测 [中图分类号]TN9l1.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54X(2011)07—0106—05 Research on monitoring system of anti-collision for tower cranes YAN Jia-ni,DENG Zong—bai 施工现场塔机问作业空间相互重叠,导致塔机 相互碰撞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造成巨大的损失…。 到目前为止,国内有关单位所开发的塔机监 控系统一般采用激光、超声波、红外线等防碰撞 可实时提供_一维坐标、全天候作业等特点非常适合 用来测量塔机以及塔机可能碰撞部件的位置『4】。 单点GPS的测量精度一般只能达到米级,难 以满足塔机定位的要求,本文采用GPS RTK技术 装置,发射(接收)装置受到最大发射角和覆盖 范围的,需要在塔机上布置多个发射(接收) 装置,增加了硬件成本和系统工作量;在安全控 制方面仍局限为阈值,即塔机间的警示距离 是同定值,实际监测到的塔机运行参数并未用于 调整警示距离的大小,未能真正提高塔机根据实 际运行状态预防事故的能力l1_31。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塔群的防碰撞监测 来提高测量精度。塔机的GPS RTK位置测量系统 主要由一个基准站和多个流动站组成,基准站利用 接收机进行载波相位测量并求出其改正数,然后基 准站接收机将改正数传送给流动站接收机,后者用 它来改正测量结果,精度可达到厘米级【 5i。 GPS RTK技术的数学模型是 在基准站P上利用接收机对i卫星信号进行载 波相位测量,得到基准站P到i卫星间的距离测量 值,即 , = ・系统,系统主要南位置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通信子 系统、程序计算子系统等部分组成。系统采用GPS RTK技术实时测量塔机的位置信息,测量方法简单 有效 建立的塔机数学模型利用实时测量的塔机的位 置信息、速度和加速度信息来近似描述塔机在未来一 、 tx 0+Ⅳ + ) (1) 式中A为载波的波长;Ⅳ 为基准站P上进行载波 相位测量的初始整周模糊度; 为整周数的变化 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为实时动态的确定警示距离提 供条件,从而提高了塔机根据实际运行状态预防事故 的能力,实现塔机的实时动态监测和预警。 量;qYp为载波相位测量的观测值。 利用确定已知的基准站P的坐标( , , )和i卫星的坐标(Xi, , ),计算基准站到 卫星的几何距离Ptp,得到基准站P到i卫星的距 离改正数,即 [收稿日期]2011-04—06 [通讯地址]闫佳妮,江苏南京市白下区御道街29号 l 塔机位置信息的采集和处理 1.1 GPS RTK技术 GPS因为具有定位精度高、测站间无需通视、 1O6 建筑礼械 Ap =P 一 — = (Ⅳ 。+A + ) )2+(Z z + .(2) 塔机的塔身一般做平移运动,在塔身上安装一 个GPS便可对塔身定位。塔臂绕塔身做回转运动, 可近似地将动臂式塔机的臂架回转运动的轨迹看作 一个圆锥面,因此在塔臂上安装一个GPS便可对 在流动站 上,利用GPS接收机接收f卫星 塔臂定位。如图1所示,本文将一个GPS安装在 塔臂和塔身连接部位,另外2个GPS分别安装在 塔臂端部和人字架顶部。 信号并进行载波相位测量的同时,也接收基准站发 送过来的改正数。设流动站 对i卫星信号进行载 波相位测量获得距离观测值为 , 、 = ・【』 。+JV + J (3) 式中Ⅳ加为流动站 上进行载波相位测量的初始整 周模糊度;N"k为整周数的变化量; 加为载波相位 测量的观测值。 将流动站 利用接收到的距离改正数按下式 进行改正获得改正后的距离值,并将流动站 到 卫星的几何距离公式代人,即 一 )2+(y 一 )2+(Z 一z +二 ㈩  式中 p为同一历元各项残差之和。 当基准站P和流动站 同时观测相同的至少4 颗GPS卫星时,即可得至少4个方程组,解之可 得流动站 的坐标( , , )和6P。 基准站主要由基准站接收机和发射电台组成。 基准站架设位置上空应尽可能开阔,距离高层建筑 或者塔机等施工设备有一定距离,远离施工现场的 高压输电线、无线电发射装置。流动站接收机安装 在施工设备上,对施工设备进行定位。 图1流动站GPS接收机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1.2 GPS测量结果的坐标转换 GPS的测量结果都属于WGS一84坐标系统。 WGS一84坐标系的几何定义:原点在地球的质心, z轴指向国际时间局(BIH)1984.0定义的协议地 球极(CTP)方向,x轴指向(BIH)1984.0的零 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3个轴构成右手坐标 系。 为方便塔机模型的建立和碰撞算法的实现,所 使用的坐标系需要跟据施工现场的布置和施工设备 的运行状态进行设计。因此需要将WGS一84坐标 系下的坐标转换为自定义的塔机施工现场的坐标系 下的坐标,需要建立坐标系统转换模型。当重合点 数为3个以上时,可以利用Bursa—Wolf模型『6_。 设WGS一84坐标系Ow-XwY ̄w和自定义的塔机 施工现场的坐标系Os-XsY ̄Zs这两个坐标系的原点 和 不重合,而且坐标轴也相互不平行,对应 的坐标轴之间还存在有3个旋转角(或称欧拉角), 这两个坐标系的尺度也不一致。则同一点 在这 两个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可分别表示为( , , )和(K , ,乙),它们之问有下列关系式 X △ (1般)・尺(占:)・R( )‘尺( )‘ (5) 式中 =[ 】 ;Xw =[Xw YwZ ; COS6"z ,、 AX=[AXAYA ZJ ;R J=l-sin占:COS ̄zsi 0 0 ]l;  1 0 0 l J COS6"y 0一sin ]  ls1n Ey 010COS Jl ; R(占 ): l0 in0_c。sin c。0s J ]  舄 Cl热l 嚣 嶷醚 在这里,称△x,△y,△Z, , , ,k 信号,通过防碰撞算法预测本塔机是否会与其他塔 机相互碰撞,如果预测将会发生碰撞则控制警报器 为两个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之间转换的转换参数, 共7个。其中△ ,△l,,△z为3个平移参数; 。, , :发出预警信号。同时,子控制器还将本塔机的运行 状态以及是否会发生碰撞的信息传送给总控制器。 总控制器整合所有信息,通过显示屏显示各个塔机 的位置,并用警示色标出将要发生碰撞的塔机,通 过总控制器还能够远程对子控制器进行参数设置和 故障诊断。 为3个旋转角参数;k为尺度比参数。 利用至少3个公共点便可求解这7个坐标转换参 数。然后再利用所求得的转换参数将其他GPS点 在WGS一84坐标系的坐标转换至自定义坐标系的 坐标。以下所用到的坐标均是在自定义的塔机施工 现场的坐标系D 一 YsZ下的坐标。 3塔机防碰撞系统核心算法的实现 3.1建立塔机的数学模型 2塔群的无线通讯系统[6-7] 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像塔机这类作旋转 运动的施工设备增加了有线传输的布线难度;其 次,施工现场的电机设备会产生电磁噪声,对有线 以往针对建筑塔机建立的塔机数学模型主要 是二维平面的,而塔机始终在一个 维立体交叉的 环境中协同作业,二维模型信息很难反映塔机的全 学模型需要利用实时测量的塔机的位置、速度和加 速度信息来近似描述塔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运动 状态,从而预测塔机是否会相撞,达到防碰撞的目 传输信号产生干扰。因此,塔群通信系统采用了符 部状态信息。要实现塔机的防碰撞,建立的塔机数 合802.1 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的。因此本文建立了塔机的四维数学模型,在塔机 三维信息的基础上,附加了时间因素。本文以动臂 塔机为例,建立塔机的数学模型。 塔机发生碰撞的部件主要是塔臂和吊钩,因 此,建立塔机的数学模型关键在于建立塔臂和吊钩 图2塔群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的数学模型。塔臂的几何模型如图3所示。图3中 点0.,和A,是GPS接收机所在的位置,可以实时监 测当前时刻点 和点 的 维坐标Os(XJo,Yso, )和 (砀,YJA, ),并能测量得到其各个方 图2是塔群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终端 节点是GPS接收机;子控制器是各个塔机上的PC 机和警报装置;总控制器是控制室内的计算机。终 端节点获得塔机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并将信号传给 所有塔机的子控制器。子控制器接收来自GPS的 建立塔机臂的数学模型为 l , 向的速度。P,点到p,点距离为f,(0≤1s≤Rj), 其中f,是变量,尺-,是塔机臂的长度。 Xjp xj0 Vjox+—=nJ。 ‘ 。s + )cos( + + ] (6)() l2 ̄Jxy= O Vjox+ +=P YJ+  +— 肋 ‘.,rJ  Jp( ,f)= YJ1。s + ]siI1( + ,+ ] z =z +,,sin +‰,+ ‰ 108 建筑机械 式中0,, ,角可以根据当前时刻所测的 点和 点的坐标得到;(Xjp, ,Zjp)是预测以当前时 刻为基础再过时间t的P,点的坐标。 -- ’’。’。一 度 求得,即 : — :二  一 2 (11) 同理,塔机吊钩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与此 ● ●,类似,不再详述。 ~、、、 \::...... 、3.2塔机碰撞检测分析_8- ] 两塔机不发生碰撞,需要在运动过程中始终 ~~ ~、 图3动臂塔机臂架的几何模型 是塔臂旋转运动的角速度(顺时针为正, 逆时针为负),它可以由当前时刻点A,在 平面 旋转的线速度VgL ̄cy以及塔臂在 平面内投影求得, 即 (7),、  OL 是塔臂旋转运动的角加速度,它可以由前 一时刻测得的点Aj在xy平面旋转的线速度 ̄?Jaxy(t-At 和当前时刻点A,在xy平面旋转的线速度leJAxy求得, 即 脚 (△f是GPS测量的时间问 是塔臂升降运动的角速度(上升为正,下 降为负),它可以由当前时刻点 沿yz平面旋转 的线速度 以及塔臂的长度求得,即 = (9) 是塔机臂升降运动的角加速度,它可以 由前一时刻测得的点A.,的沿yz平面旋转的线速度 Vg ̄yz(t-At)和当前时刻点A,沿yz平面旋转的线速度 求得,即 加 — (10) 塔身移动的加速度,可以由前一时刻测得 的点Oj的速度 ( 川和当前时刻测得的 的速 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叫做警示距离。当两塔 机间距离小于或等于警示距离时发出警报,操作人 员立即制动,塔机停止后两塔机仍能保持一定的安 全距离。因此,要防止塔机发生碰撞,警示距离的 确定是关键。 警示距离应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值,它与2 台塔机当前的运动方向、运动速度和制动加速度有 关,应该随2台塔机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设2 台塔机为a和b,根据塔机的数学模型,可以预测 若塔机制动,从准备制动到塔机停止的这段时间 内,任意时刻两塔机上点 、 的坐标。判断塔 机a、b问的距离是否到达警示距离,等价于求解 是否存在一个时间点to满足 min[ (to)一 (to)1≤ (12) 其中 为安全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一个合 适的较小正数;min[Pg ̄(to)一 (to)]表示预测 从塔机制动到塔机停止的过程中塔机a和b上可能 发生碰撞部件的最近点的距离。因此,根据GPS 的测量值和塔机数学模型找出min[Pg.(to)一 (to)]的求解方法是塔机碰撞检测的关键。 3_3防碰撞检测算法的具体实现 塔机防碰撞检测的关键在于预测塔机可能发 ●Z ●Z 图4塔臂位置关系示意图 生碰撞的部件最近点的距离,即min[Pj,(to)一 制造厂设计,该厂的施工现场有多条生产线,每条 (to)]的求解方法。预测塔臂与塔臂、塔臂与吊钩 生产线布置了2台龙门架、3台固定塔式起重机, 最近点的距离,都可转化为求解异面线段之问的距 离。本文以两塔机臂的碰撞检测为例说明塔机碰撞 检测算法的实现过程。 如图4所示,GPS接收机实时测量当前时刻 A 、OJa、A 、Ojb的 维坐标以及3个方向上的速 度,将测量值带入公式(6)当中,得到P( , )、P(PJb,t)的三维坐标(XpJa,XpJa,ZPJa)、 (Xpj ,x『J∞,ZPJb),坐标是关于 、ljh、t的函数。 将 =0、1j,=Rja、仁At,2△t,3At,……,zAt (△t的选取和塔机的运行参数有关,11At为较慢 塔机停止的时间)带人P(PJa,t)的三维坐标中; 同理,将 =0、1jb=RJb、t=-A t,2△t,3 A t,…… △t带入P(PJb,t)的三维坐标中,得到从塔机 制动到较慢塔机停止的过程中在每隔时间A t塔机 a、b上点A 、A拈、Osb的三维坐标组 4 1 Oj,l 乃l Ojb1 Aj.2 Ojo2 2 A^,3 Oj.3 和 乃3 (13) A Ojb , Oja l l A乃 分别求取异面线段A 0 和A∞ …一 A 和A OJh 之间的距离 d J舶I d JLjh2 (14) d J。 判断是否存在异面线段之间的距离djosh ≤ (m∈【l,2……, ])。若存在,则塔机a、塔机b 均需发出警报;若都不存在,则塔机继续安全行 驶。 4结论 该塔群防碰撞监测系统是为南京某大型船坞 110 建筑札拭 施工设备T作空间相互重叠。根据塔群防碰撞监测 系统的对测量精度的要求,选用了双频RTK差分 系统。由于塔机的运行速度一般都低于15m/s,对 GPS测量精度的影响不大。测量系统实时测量精 度不大于0.05m+2ppm(RMS),速度精度不大于 0.08m/s(RMS)。选定GPS信号采集点的信号采 集周期为0.1s,即各个GPS信息采集点每0.1s向 控制器发送一组位置检测数据,控制器的运算周期 小于0.1s。整个防碰撞检测系统有较好的实时性, 能实时监测塔机的工作状况,及时为塔机操作人员 提供预警信号,保证塔机群的安全作业。本文设计 的防碰撞系统对于其它施工现场的施T设备的监测 管理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吕广明.物流设备与规划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 版社,2009. [2]王涛,罗文龙,姚金柯.群塔监控系统设计 .建筑机 械,2008. [3]夏大勇,熊雄,朱洪强,等.龙滩水电丁程大坝施工 设备防碰撞预警系统的开发[J】_红水河,2006,259 (4):60—63. [4]黄声享,郭英起,易庆林.GPS在测量T程中的应用 【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7. [5]吴俐民,丁仁军,李霞凤.GPS参考站系统原理与应用 【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6]令召兰,杨静.基于多Agent系统的塔群防碰撞控制 系统研究[Jl_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25(8):190— 198. [7]韩,L强,沈建坤,魏全瑞,等.塔机群智能防碰撞系 统及其应用[J1.建筑机械,2008. [8]刘天慧.实时碰撞检测算法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8. [9]胡振中,张建平,张新.基于四维时空模型的施工现 场物理碰撞检测[JJ.清华大学学报,2010,50(6):820— 825. 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