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研究
探讨新冠肺炎应用中医护理对新冠肺炎缓解咳嗽气短症状的效果
魏光蓉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中医护理对新冠肺炎患者缓解咳嗽气短症状的效果。方法:以武汉红十字医院发热七病区2020年2月1日至3月12日收治的新冠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中医护理并进行手太阴肺经按摩,观察患者的咳嗽气短症状变化。结果:30例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与手太阴肺经按摩后,咳嗽、气短症状消失时间最长为6天,最短为2.5天,平均(4.2±0.4)天,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结论:对新冠肺炎患者采用中医护理与手太阴肺经按摩,能够较快缓解患者的咳嗽气短症状,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新冠肺炎;中医护理;手太阴肺经;咳嗽气短;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2-0153-0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为新冠肺炎,是2019年12月开始的自武汉爆发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且于2020年3月11日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可称为全球大流行,给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了较大威胁。新冠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乏力、咳嗽以及气短等,病情进展可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等危重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并促进康复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中医护理在缓解新冠肺炎患者咳嗽气短症状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0年2月1日至3月12日武汉红十字医院发热七病区收治的30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患者均符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的确诊标准,临床分型为轻型6例、普通型18例、重型6例,患者年龄37~70岁,平均(51.7±6.4)岁,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气短症状。
1.2方法 对30例患者均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对重型患者则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预防并发症与继发感染,采用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以及中医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实施方法如下:(1)中药治疗及饮食辩证护理,清肺排毒汤: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30g(先煎)、款冬花9g、黄芩6g、桂枝9g、泽泻9g、生姜9g、陈皮6g、茯苓15g、白术9g、柴胡16g、姜半夏9g、紫菀9g、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猪苓9g、枳实6g,每日煎煮约500mL,分2次服下;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型提供对应的饮食,寒湿郁肺或寒湿阻肺者均可食用大枣、红豆、人参、水梨、山药、白萝卜、银耳以及肉类等营养丰富、益气养阴,祛湿止咳的食物[1],具体的饮食供应需要根据实际防疫供给情况进行调整;(2)对患者进行手太阴肺经按摩,以中焦的胃脘部为起始,向下联络大肠,经穴位为中府穴、云门穴、天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鱼际穴以及少商穴等,每日按摩1次,每次约20min,连续按摩7日,以达到止咳化痰平喘之功效,对存在腹胀纳呆症状的患者按摩足三里、天枢以及神阙等穴位[2],根据患者的耐受度灵活控制力度与按摩时间;(3)情绪对患者的康复有
着较为直接的影响,中医理论认为“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怒伤肝、思伤脾”,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情志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同时及时向患者传达相关的国家政策,鼓励患者坚定信心、积极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疫病的信念;(4)对于病情相对较轻且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指导患者联系太极拳、五禽戏以及八段锦等,并在患者进行练习时有专人看护;为患者提供足浴的条件,水温约45℃,水面没过脚面,以改善患者患者血液循环并提高其住院舒适度,利于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放松心情。
1.3评价标准 (1)出院标准:患者连续3天以上不发热,呼吸道症状消失或显著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吸收显著,间隔1天连续2次呼吸道核酸检测阴性,并最终由专家组评估是否可以出院。(2)满意度调查:在患者出院时进行中医护理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评价标准,满意度=(满意+一般)/样本量*100%。
2 结果
经过治疗与护理,30例患者均达到出院标准并经由专家评估后出院,其具体的治疗结果见表1。
_
表1 30例患者治疗结果(x±s)
项目咳嗽症状气短症状咳嗽气短平均消失时间
满意度
结果
消失时间最短为2.5天,最长为6.0天,平均(4.1±0.3)天消失时间最短为3天,最长为6天,
平均(4.4±0.6)天(4.2±0.4)天满意21例、一般9例、不满意0例,
满意度为100.0%。
3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我国的经济、全民健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但我国反应迅速,并及时采取了联防联控措施,全民居家隔离,有效的阻止了病毒在我国的进一步扩散与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全国医务工作者积极支援湖北与武汉,为最终战胜疫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冠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以及干咳等,少见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多数患者在患病后一周左右会表现出呼吸困难的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快速进展为脓毒症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少数患有其他基础性疾病或身体素质较差的患者可能并发多种疾病而导致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医学食疗与健康
153
护理研究
死亡。在中医理论中,认为病毒爆发时武汉恰逢阴雨连绵、冬春交替之际,“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因此人群普遍易感,此时疫疬秽浊之邪乘机而入。在中医症候中每次并初期可见湿毒侵犯肺脾,属于“湿毒疫”范畴,病人多表现为湿热类疾病的正局演变,因热邪侵扰而使营阴极易受损、血液受劫,从而出现病情加重、神昏谵语。
在我院对上述30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了中医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型调整饮食结构,在为患者补充营养的同时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提升了患者的免疫力,同时采用手太阴肺经按摩,针对患者的咳嗽气短症状重点按摩中府穴、太渊穴以及鱼际穴
[3-4]
2020年6月 第12期
影响因素,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对外界信息不了解、自己想给儿女减轻负担以及受疾病长期折磨等因素影响,而容易产生抗拒治疗以放弃自己的生命的心理,这就给临床治疗与护理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情志疏导,能够使患者保持较为平稳的情绪,利于临床治疗的开展并有助于提升机体免疫力,要向患者积极传达外界的信息,通过视频连线家人的方式予以患者鼓励,使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同时,受益于国家免费治疗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与网络舆情支持,患者不必为治疗费用担心并普遍对医务人员怀有感激之情,并且也能在较大程度上使患者产生较为强烈的国家归属感与荣誉感,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求生的欲望,有助于临床医护人员顺利开展工作,也促使医患、护患关系变得更加友好,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治疗与中医护理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我院本次实施中医护理的结果数据也说明中医护理措施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患者的接受度与满意度较高,值得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参考文献
[1] 王仕娇. 肺胀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护理作用分析[J]. 科学养
生, 2019, 22(10): 129-129.
[2] 杨秀琴, 曹红九, 黄璇. 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
应用评价[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38(11): 1316-1320. [3] 陈思. 肺炎喘嗽中医特色护理方案效果观察探讨[J]. 健康养生,
2019, 18(16): 18-18.
[4] 李红卫, 吴名德, 李金生, 等. 针刺推拿手太阴肺经治疗慢性咽
炎30例疗效观察[J]. 国医论坛, 2015, 30(5): 23-24.
,从而改
善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并促进肺部微循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来势迅猛,各指定医院短时间内接收了大量的新冠肺炎患者,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因此初期的治疗主要以改善患者临床病症、挽救患者生命为主,而无法腾出更多时间加强对患者的饮食、睡眠以及心理情绪的关注与护理,实为现实情况所迫。而随着各省市医疗支援队的到来,人手紧缺情况得到有效缓解,因此能够将对新冠肺炎患者实行单一生理层面的护理转变为更加全面的护理,积极改善患者的饮食、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实行中医按摩以及加强运动等多个方面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并使患者身心均处于较为舒适的状态,更加有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与取得患者的配合。
心理因素是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着较为密切关系的一个
(上接第152页)
19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达97.62%;对照组很满意19例、一般满意16例、不满意7例,总满意达83.33%,相比之下,研究组满意度更为优异,具统计学差异P<0.05(χ=4.974)
2.3危险事件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 临床统计数据得出,研究组危险事件发生率2.38%(1/42)及抢救成功率95.24%(40/42)相对于对照组14.29%(6/42)、78.57%(33/42)而言具显著优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3.896、5.126)
3 讨论
急诊危重症好发于老年人,病情相对复杂、严重,且与诸多基础性疾病并存,多种脏器衰竭,诊治风险极大,因此必须对其急救护理干预予以高度重视。随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其以及医学领域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问题愈加关注,不断尝试着改进与创新急诊护理方案,从而提升急救效率,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标准化急救护理属新型急救模式,是现代化医学进步的直接体现,为深入探索其于老年急危重症急救中的运用成效,本科室抽取84例患者实施研究,并将其按常规化、标准化护理分组,旨在验证标准化急救护理效果。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急救、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优P<0.05;研究组危险事件率及抢救成功率与对照组比具显著优势P<0.05,提示标准化急救护理效果可 观[4]。分析原因。标准化急救护理属规范化、程序化急救护理模式,其可强化各环节护理效果,不仅重视常规院内急救护理,更偏重于院前救治。老年患者机能均有所退化,其并发多种基础性病症,因此对高效、可靠的急救需求更为强
2
烈,稍有不慎就会累及患者生命。立足于评估层面,为患者创建程序化、科学化的急救护理是确保急救效果的关键手段。此次研究中,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患者病情实施有效评估后开展急救,为患者赢取更多的救治时间,奠定急救基础。借助分工明确、快速分诊将各科室优势发挥至极致,加强各科室联动,减少急救时间;急救过程中经标准化转运保证患者生命,开通绿色通道为急性发作患者营造急救支持服务,确保急救程序规范化、标准化[5]。另外,通过构建紧急急救小组,立足于患者病情基础上,落实急救护理,加强其安全管理效果,降低危险事件发生率,同时标准化急救护理有利于弥补既往急救护理慌乱、无序的局面,最大化提高急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老年急诊危重症抢救中引进标准化急救护理可获理想效果,不仅降低危险事件风险,且显著缩短抢救时间,应用可操作性强,具广阔临床推广及运用价值。参考文献
[1] 吴小华, 蔡慧萍. 标准化急救护理在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
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 26(35): 239-241.
[2] 赵红霞. 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中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的
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53): 274-275. [3] 邵荣华, 陈晓丽, 黄琴. 标准化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
救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13): 82-84. [4] 曾萍. 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护理
实践与研究, 2019, 16(03): 156-157.
[5] 刘少银, 权秋香, 陈锦秀. 标准化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
抢救中效果探究[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22(30): 4240-4241.
154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医学食疗与健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