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GIS的土地登记管理系统

来源:意榕旅游网
基于GIS的土地登记管理系统

作者: 赵英

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28期

赵英

(延吉市国土资源局 吉林延吉 133000)

摘 要:根据土地登记的业务特点和流程,本文阐述了在GIS技术支持下的土地登记管理系统的理论及应用。

关键词:土地登记 数据库 GIS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0(a)-0055-01

土地登记是指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对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的登记。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加速了土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及土地流转频繁发生。为了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在GIS(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具有较强功能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把它作为处理国土资源信息的一种工具来讲,是用来采集、存储、查询、变更和显示土地空间数据的数据库。GIS技术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日趋成熟,逐步由静态数据的管理发展为具备辅助日常业务办公等管理功能的信息技术,实践证明,该系统的运用为国土资源管理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下面我们介绍这一系统在土地登记中的应用。

1 系统设计原则

1.1 功能完备性

能反映规划地籍科的所有业务范围。

1.2 分层原则

按照统一的地理坐标对地理实体要素进行分层叠合,是图形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思路之一。根据这一原则把一类具有相同实体意义和空间特征的图形要素存放在一起,构成一个图层,图层是图形数据库管理的基本单位。一组相互关联的图层构成一个专题,专题是描述土地、房产、规划管理信息过程中某一相对独立和完整数据内容的数据层次,与某一完整的土地、房产、规划管理业务相对应的若干专题形成一个子库。图形数据就是按照“数据库—子库—专题—层—要素及属性”这样的层次框架构筑起来的。

1.3 一致性原则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应具有统一的结构化组织风格,界面风格和操作模式,对全程变量的设置、公共模块的调用、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等全局问题应作统一安排,使得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一致性。

1.4 数据完备性

对地籍管理业务所涉及的各种数据进行计算机存储管理,包括所有存档数据和一些相关数据。

1.5 可靠性原则

(1)数据的可靠性包括数据的完整性、现势性、准确度,提示信息和属性信息准确可靠,并能及时反映系统中数据的变更情况。(2)抗干扰性(包括机器故障和人为因素)。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要体现工作的连续性和正确性,包括检查和纠错能力。(3)在错误干扰下具有能够重新启动和恢复能力。(4)数据的安全性。

2 数据库和图文信息资料

2.1 地籍信息系统数据分为两大部分

宗地基本信息和产权登记信息,地籍信息库分为:宗地数据库和产权登记数据库。土地登记过程中,产权登记数据库作为文本数据,内容繁杂,数据量大,需要采用RDBMS(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而宗地数据库管理则采用图形软件AUTOCAD。若业务人员在审批过程中要查询某登记所涉及的图形与文本数据,就需要同时访问RDBMS和CIS这两个异质数据。在CIS系统中,属性数据信息是在简单明了的界面下,加之土地登记中产生的大量文本材料,如土地登记申报材料,审核确权材料等。因此属性数据采用Microsoft Access关系数据库由用户直接输入;图形数据采用图形软件AUTOCAD Map2000进行预处理,以.dwg格式保存为系统需要的信息。由于通过ODBC(开放式数据互连)技术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图文数据库的动态连接。为此,应用实体-联系(E-R)模型,通过对地籍信息的综合分析,抽象出地籍信息的实体集,然后归纳实体之间的关系及各实体的属性,得到地籍信息的关系集和属性集。按照E-R模型的转化规则(每一实体对应有实体数据表,用以表达实体及实体的属性;实体之间建立实体关系表,用以描述实体之间的关系)设计出宗地数据库结构在SQL SERVER中设置宗地数据库表结构,如权利人表、宗地基本信息表、宗地与权利人关系、宗地与界址点关系表、土地质量表、土地用途表、房屋数据表等。

2.2 地籍管理过程中要参照和生产大量的图文资料

其中图形资料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地籍图、宗地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与图相关的说明,如地号、图号、宗地面积、宗地名称、权属拐点数据,这些都是土地登记的基础资料,文本数据包括宗地申请材料、确权审核材料及土地登记办理情况及有关法律法规等。图文办公系统的集成,办公自动化和业务系统的集成,由于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利用空间数据引擎实现空间信息的一体化存储,使得对空间信息的操作与对属性信息的操作基本一样,相应地这种图文的集成也变得容易实现。而业务系统的集成可通过3种方式得以实现。即:(1)通过待办图文申请编号与业务数据库连接;(2)业务功能执行后在办文过程中自动进行记录;(3)办文系统通过预设的办文流程和办文规定对办文过程进行监控。

2.3 数据的维护

系统的维护是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真实性。由于在地籍管理工作中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表册,为了减少垃圾数据的产生,录入数据必须严格谨慎,操作中必须建立起严格登记制度,做到录入每条信息都有据可依,使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延吉土地登记所应用时及时注意到这些问题,数据录入时遵照规范的程序进行,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到哪个环节去找,确保信息输入无误。

3 土地登记管理功能设计

土地登记管理是土地管理部门从事土地登记的主要工作界面,该部分与管理业务紧密联系,是GIS与OA的结合,其功能主要完成登记流程管理、收件管理、日常地籍变更登记、发证管理和归档管理。依据《土地登记规则》,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工作流程分为:初始(设定)登记、转让登记、抵押登记、出租登记、他项权利登记、注销登记、查封登记等工作流程。其中,初始登记又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人(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国家作价出资(入股)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国家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国家授权经营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人设定登记。以初始(设定)登记为例,对于每一块宗地来说,其办证的具体步骤为:收件→申请→地籍调查→经办→初审→审核→审批→登记卡→归户卡→共有使用权登记→换发证书→签收簿→资料归档。其“工作流”在计算机上的实现,达到土地登记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从而避免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实现土地登记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在GIS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GIS软件可以有效地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土地登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社会化。但是基础数据不详实,一切无从谈起,地籍数据库的完善将有力的促进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