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少数民族地区工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技信息 0冶校方昭0 SCIENCE FORM TION 2006年第3期 少数民族地区工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 孙志强崔晓明 刘小华 (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51) 摘要:在知识经济浪潮中,我国的高等教育面・】盘着国际化的挑战,随着各高校不断的扩招,师生比例失调,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特 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T.科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还需进一步的提高。所以实行导师制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关键词:少数民族;工科院校;拳科生导师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迈进,学校学生人数急 剧增加,而教师数量增加远远低于学生人数的增加速度,师生比失调。 使很多学生难以得到直接指导和帮助,从而大大影响 学生的学习质 量。在高校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对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进 行指导和帮助,是目前商校教育的非常必要的一项举措。 一、研究现状及意义 1.研究现状。导师制起源于英国,创始人是曾任温切斯特主教和 英格兰大法官的威廉・威克姆。导师制最早出现于英国牛滓大学的“新 学院”(兴建于1379年),当时新生被录取后到某一学院报到时。学院 当局就给他指定一位导师。牛津与剑桥在建校之初就实行导师制,事 实证明.这一制度是行之有效的,培养了众多具有创新精神、成就卓越 的人才。由于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有效性,继牛津和剑桥之后,世界 上许多国家的高等敦育都采用导师制。但由于经费和人力的限制,一 般只在研究生教育中实行“导师制”。随着各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一 些实力较为雄厚的大学也开始在本科教育中实行“导师制”。近几年 来,国内一些知名高校也开始在本科生教育中实行导师制。北京大学 2002年已在本科生中试行导师制,浙江大学2002年已在本科生中全 面实施导帅制。但本科的导师制与研究生导师制相比有了很大不同, 如北夫提出的在本科生中实行的导师制,导师的职责有三:“一是负责 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方面的指导;二是对低年级学生给予从中学阶段 到大学阶段学习方法的帮助;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学生选择专 业提出 些建议。”浙大导师的主要职责包括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帮 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志向指导学生制 定好个人的学习计划;导师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加到科研活动中 击,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解决 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2.实行导师制的意义。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工科高校学生的创新意 识、动手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而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又是学校本 科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生质量,为国家 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充分调 动优秀的教师资源及科学研究资源,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 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它必将对学校的本科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构建行之有效的导师制模式 (…)导师的素质要求 忠诚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 工作责任心,治学严谨,勤奋敬业,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关 心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熟悉教学规律,具备较商专业水平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 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学习指导能力。 副教授以上职称,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导师;或具有高级职称;或 具有博士学位且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二)导师职责定位; i.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端正 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2,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选课、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 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进行指导,导师对每学期的工作有具体的工作计 划和工作小结,对于具体环节有相关的措施。 3.言传身教,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深厚的学 术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科学 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 4.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 科研兴趣淬}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 l54 心健康,配台院(系、部)做好学生的创新活动。 5.每学期开学初必须与学生见面,并保持一定频度的接触,每月与 被指导的学生面谈或集体指导不少于…次。 (三)工作评价: 1.本科生导师工作考核纳入学校教职工的年度考核,每学年对导 师考核一次。考核主要从指导学生的工作态度、指导方法的科学可行 性、被指导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学生对导师的评价等方面综合评价导师 履行职责的情况; 2 设立优秀本科生导师称号,其比例为本科生导师总数的20%, 被评为优秀本科生导师的教师将计人教师年度考核档案,并在同等情 况下岗位评聘时给予优先考虑; 3.根据考核情况对优秀本科生导师给予一定的津贴(但不计人教 学工作量),对工作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的导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 作不负责任的,取消其导师资格i 4.本科导师制背景下,学生档案袋的建立与综合评定系统的建 立; 5.本科导师制背景下,学生科技作品和课外学术论文系统的建 立 本科生导师制模块作用示意图 本图说明起主导作用的本科生导师主要指导起主体作用的学生。 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提前介入专业学习、选修课的选择、专业课题的研 究、就业指导、课外科技作品和学术论文的研究等;同时学生又积极主 动地协助本科生导师开展研究。 本科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获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包括优秀课外作 品、优秀论文等。研究成果叉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导师叉可在同学的协助下完成自己的科研项目,获得预期科技成 果。同时获得的科技成果叉可以为导师下一步进行研究创造条件。 三、本科生导师制的特色 从国内现行的本科导师制的实践现状和结果来看,关注点仍然在 学生的学业指导与学习能力发展上。这离理想的导师制仍有不少距 离,本研究的出发点在于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与道德教育上。因而,研 究视角与现行导师制有些不同,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 个性化学习需要,并力求体现两大特色:一是从导“学”走向导“育”,使 教师从学生的“学业导师”真正变为“人生导师”;二是从“导师制”走向 “导生制”,教师的指导最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需要,转化为 学生的人生规划意识与能力。这有赖于导师与学生间大量的、积极有 效的个别互动,以及良好的同伴关系的培植与积极群体氛围的营造。 这两大研究特色的形成将是本研究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所在, 因而,也是本研究的重点之处。l 参考文献 l1 J靖囤安:本科生导师制一高校一种教书育人的新制度 【2】王蕾、唐利平:关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之探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