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
【期刊名称】《企业管理》 【年(卷),期】2016(000)009 【总页数】4页(P30-33) 【作 者】王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标准引领的战略,出于对创新的执着与专注,对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追求,对三农事业的责任心,对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热爱,金正大人为中国新型肥料产业的发展倾尽全力。
2016年4月15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控释肥料国际标准,该标准规范了缓控释肥料的生产标准和市场标准,弥补了全球没有统一的控释肥料标准的空白,提高了中国肥料产业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该标准由中国主导制定,其中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正大”)参与了主要的起草制定工作。作为一家民营企业,金正大是如何敢于想到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又是如何勇于承担这个艰巨的任务,并最终圆满完成了这个任务?它的雄心和担当从何而来? 或许可以从金正大的名字说起:金——意为金色大地,金牌品质,象征着广袤大地的收获与繁荣。正——意为诚信、正直、责任。言必信、行必果。大——意为大智慧、大视野。智慧成就梦想,视野成就未来。 金正大公司成立18年以来,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标准引领的战略,出于对创新的执着与专注,对优质产品和服务
的追求,对三农事业的责任心,对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热爱,金正大人为中国新型肥料产业的发展倾尽全力。
金正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万连步说:“科技创新是金正大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唯有依靠不断的创新,来赢得发展先机。”
金正大的创新其实是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创新体系,具有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特点。其中,最为至关重要的一点是金正大科学地把握了肥料行业创新的本质特点。肥料行业是农资行业的重要板块,从产品加工制造方面来看,属于工业;从服务三农的角度,又与农业和服务业密切相关。因此,肥料企业事实上是横跨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产业,决定了其创新的方向必须具有多重属性。多年来,金正大提出的创新方向是“技术先导”和“服务领先”,正是与肥料企业这种行业特性相契合,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的双轮驱动,成为金正大快速发展的成长之道和力量之源,从而找准企业创新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呈现出了强大而持续的创新能量。 在金正大,创新基因渗透骨血。也许在外界看来,金正大的创新根基是拥有行业内众多的国家级研发机构。其实,创新文化才是金正大快速成长的长青秘诀。这种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金正大的众多合作伙伴们。在金正大的经销商中,有不少是从公司成立之初就追随金正大一起成长至今的,他们深有感触地说:“愿意和金正大精诚携手、始终如一地合作这么多年,最看重的就是金正大的创新文化和创新能力。”
创新不仅是一种理念,更需要真抓实干。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这在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已经成为共识。而真正卓有成效的创新,需要方法得当,在谈及金正大创新的特色时,集团副总裁陈宏坤给大家提供了以下宝贵的经验: 一是“聚焦”。金正大聚焦在新型肥料和这类肥料的二次加工环节,在一个小产品、小行业里精耕细作,进而把它做强做大,而不是贪大求全,到处开花,事事都去做。 早在2002年,金正大领导团队便通过考察国际市场,认识到缓控释肥是今后肥料
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确立未来的发展战略时,金正大明确提出了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集中精力开发缓控释肥。公司大胆提出依靠科技创新进行缓控释肥研发和项目建设,勇做行业科技的先行者。术业有专攻,得益于正确的前瞻性定位,金正大从肥料行业的一个新兵迅速成长为缓控释肥行业的科技“排头兵”,成为我国缓控释肥的“第一股”,引领我国缓控释肥技术以至于硝基复合肥、水溶性肥等新型肥料创新和产业发展。
二是注重产学研合作,搭建领先的技术创新体系。金正大现在合作的国内国外高校、科研院所,有50多家,这些都代表了全球最顶尖的水平。通过引入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比如一些技术的融合,可以极快地提升企业的研发实力和研发水平。 金正大和山东农业大学合作为公司走产学研之路开启了良好的开端。不仅在缓控释肥研发、生产及技术创新方面开展了产学研合作,而且在新产品推广、应用方面金正大也广泛与科研院所合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到大田作物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成了产学研合作的典范。目前已与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等40余家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挪威生命科学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等国际名校、美国农业部3个试验站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新型肥料在国内外的研发与推广应用,通过整合外部科研资源,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的产学研道路。
三是舍得投入。在这个行业里,如果没有足够的投入,很多研发是很难做成的。金正大这两年研发的投入每年都达到两三个亿(人民币),有这样的投入,才能保证各项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得到预想的成果。金正大的投入也包括在培养研发人员方面,包括给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让他们享受股权激励,大幅度提高待遇,对他们的研发成果进行重奖等等,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吸引很多国内
外的专家加入到企业的队伍中来。
万连步说,“坚持高起点、坚持高科技、坚持高品质”这是企业发展的前瞻战略。唯有具有前瞻的战略眼光,开发、生产出的创新产品才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才能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提起缓控释肥,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金正大,正是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不断追求和超越,使缓控释肥成了金正大的“代名词”,也是金正大最为靓丽的一张“名片”。
依靠科技创新,金正大实现了缓控释肥产品的质量与欧美、日本标准接轨,工艺和膜材料甚至突破了国际水平,而价格却远远低于同类产品,为高端肥料服务中国大田农业开辟出一个崭新的天地。
从2006年第一条年产30万吨缓控释肥生产线投产,中国缓控释肥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纪元;从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到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从承担建设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牵头组建了全国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从与国内外5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到在美国、德国、以色列建立了三个国外研发中心;从参与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到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奠定了在全球的领先地位,推动了缓控释肥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金正大将缓控释肥这一农民陌生的“小产品”变成了国家主推的“大产业”。
对于金正大来说,质量可谓是企业的生命线。金正大董事长万连步表示,“通过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金正大走出了一条质量效益型的内涵式快速发展道路。”以复合肥、缓控释肥、硝基肥、水溶肥等组成的产品线,既符合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又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优势,金正大的产品在业内和农民朋友的认识中素以优质高效而闻名,受到了广泛欢迎与好评。
以高标准的生产制造奉献优质产品,这是金正大打造产品质量的第一步。金正大把提高产品质量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和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推行全
面质量管理,以高标准的生产制造奉献优质产品。金正大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通过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制度,明确质量岗位职责,推行卓越绩效管理和六西格玛等质量管理方法,完善计量保证体系、标准化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在生产制造环节,金正大严把质量关,重点抓好“三个强化”、严把“三个关口”。定期开展全员质量培训,强化职工质量意识。对重要工序的职工,一律实行持上岗证、技术等级证“双证”上岗制度,确保职工技术素质过硬,从而有力强化了职工操作技能。金正大强化生产的日常管理,将产品质量提升在生产,改进在生产。不仅如此,在售后服务环节,金正大还实行了产品信誉卡制度,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力求为广大农民送去质量可靠、优质高产的好肥料。同时,金正大高度重视智能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投资近亿元建设了DCS集散控制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对工艺流程、配方配料、原料消耗、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实时控制,使生产达到了高质量、零缺陷、低消耗。
对于产品品质的执着追求,使金正大赢得了农民的信赖,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金正大积极承担起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企业积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力争“行业话语权”,但“制标”企业首先要达到技术条件,必须要领先市场一步。而以金正大为代表的缓控释肥料企业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多年的技术积累,不断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上抢占制高点,在提高自身的产品与技术标准的同时,推动整个缓控释肥料行业的升级,并最终成为一个行业的标准。
公司先后承担了4项缓控释肥标准的起草与修订,对尚不规范的缓控释肥料市场起到了良好的规范作用,促进了缓控释肥料这一新型环保肥料在我国的发展,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示范工作。同时,这些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填补了世
界上没有缓控释肥料标准的空白,也标志着缓控释肥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化肥领域正式形成,并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陈宏坤表示:“金正大作为缓控释肥行业及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为标准的制定做了大量试验示范、数据收集、产品应用等一系列实验和数据支持工作。从企业自身发展来说,能够参与标准制定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借此可以学到很多国际上先进的做法和评价体系;从行业发展角度来说,因为国家非常重视控释肥料的发展和推广,很多厂家看到了这个机会,市场上就有了很多不是缓控释肥料的产品鱼龙混杂,侵害了农民的利益,损害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从国际上来看,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是很普遍的事情,企业代表仅仅是作为一个起草者,提出自己对行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最终标准的审查非常严格,要经过专家的反复修改、论证。标准制定出来了,只有执行到位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缓控释肥料生产和消费大国,缓控释肥料已经成为我国化肥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企业积极参与标准起草,并细化、分类制定标准对规范缓控释肥料产品的生产、销售和质量监督,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万连步曾说过:“我们所有工作,最终可以用二个字来权衡:民心。”他说,信誉高于利益,诚信重于生命,企业的一切经营行为最终目的是让农民满意。
金正大挖掘出农户需求和缓控释肥的结合点:农民要的是低价位且要图省事的肥料,而缓控释肥的特点就是做底肥只施一次,且肥效长。公司的营销人员通过免费给农民播肥的办法,让农民们了解缓控释肥的好处。农民越来越喜欢“增效、节肥、省工”的好肥料,不仅减少了追肥次数和劳动量,解决了肥料流失的问题,施用缓控释肥的玉米、棉花等作物也获得了大丰收。
施用缓控释肥,肥料养分的释放速率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规律基本一致,肥料利用率与普通肥料相比提高50%以上,庄稼前期不旺长,后期不脱肥。在推广种肥同播技术方面,金正大功不可没。如今“种肥同播”同“缓控释肥”一样已成为金正
大集团的另一张名片。
谈及将来,服务三农仍然是金正大的核心内容。陈宏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将来要发展成为‘制造+服务’供应商,向农民不仅提供产品,还要围绕整个种植业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和服务,比如施肥、病虫防治、气候、土壤等等。我们要在全国建两三百个农化服务中心,建农作物的研究所,针对不同的作物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针对山东的苹果、山西的苹果;河南的小麦、山东的小麦,提供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种植解决方案,我们针对这些提供培训、指导。”
近些年,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速度放缓,在此背景下,面向国际市场的“一带一路”战略应运而生。自2014年起,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步伐明显加快,并购案例层出不穷。
当地时间2016年7月12日,金正大集团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并购交割庆典和交割签约仪式。金正大出资1.1亿欧元收购德国康朴公司(Compo GmbH)100%股权项目圆满画上句号,这一中国化肥行业最大的一宗海外并购案顺利完成。至此,金正大在欧洲拥有了本土化生产基地和网络,酝酿多年的国际化战略完成关键一跳,也为中国面临挑战的农业和走向全球的化肥行业开启了转型新通道。
金正大是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商,亚洲最大的硝基肥和水溶肥生产商,也是中国最大的新型肥料企业。而并购对象康朴公司更是60年欧洲老品牌,欧洲公认的最高端园艺类肥料、植保产品供应商,市场占有率位居欧洲第一,旗下拥有600名全球化团队,产品辐射全球100多个国家,蜚声全球肥料界。
自2006年金正大在美国华盛顿建立新型肥料研发中心始,十年来,金正大在全球寻求合作,但多以成立研发中心、办事处,或建立肥料示范田等常规形式为主。而当此次收购康朴公司后,意味着其筹划多年的国际化战略实质性落地,借助康朴公司国际化的技术、品牌、团队和营销渠道,金正大将迅速打开全球化通道,跻身真正意义上的跨国肥料公司。
万连步表示:“并购康朴公司就是要把特种肥料技术和理念引进中国,让中国的肥料企业包括未来的合作伙伴,按照欧洲的标准和配方生产特种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我们负责把技术引进来,把网络建好,把服务做好。同时在国内与相关企业合作,走大联合大发展之路,这样能够快速扩大产能和推广。”
随着由中国主导制定的控释肥料国际标准的颁布,金正大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再添利器,其整合全球资源,做世界新型化肥引领者的远大抱负更进一步。 实干方显担当。从追随到赶超,从“中国领先”向“世界领先”迈进。十八年来金正大凭借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不断追求卓越,用行动引领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实力成为中国新型肥料的领航者。 编辑 程丹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