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第五单元 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19课 谈创造性思维

学习目标

1.准确找出本文的论点。

2.认真赏析本文语言,体会设问的作用。

3.说出本文的论证方式,辨析论证方法,提高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交流检测

1.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锲.而不舍( ) 汲.取( ) 不言而喻.( ) 持之以恒.( ) 2.解释下列字词。 (1)创意: (2)汲取: (3)孜孜不倦: (4)推敲: (5)根深蒂固: (6)锲而不舍: (7)不言而喻: (8)轻而易举: (9)持之以恒:

二、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

4.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5.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为了证明这些要素,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6.怎样区分是否有创造力?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7.通过论证最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三、展示提高,深入探究

8.划分结构,阐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

9.结合课文谈谈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在哪里?

10.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四、精讲点拨,拓展延伸

11.自己选择文中的一个论述内容,补充一个论据(阐述要简明)。

12.简要叙述本文的写作特色。

3

参考答案

1.dì zī qiè jí yù héng

2.(1)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 (2)吸取。

(3)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4)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5)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6)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7)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8)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 (9)有恒心,长期坚持下去。

3.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方法,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4.文章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开头。作用:①由此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②自然有趣、通俗易懂,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要素:①学识渊博。②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③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举例论证: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布歇内尔发明游戏机。 6.缺乏创造力的人,进行自我压制(不自信)。

富有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自信)。对比论证。 7.任何人都富有创造力。

8.提出论题第1~2段,分析问题第3~12段,解决问题第13段。

首先分析图形选择题引出论题提出论点;然后举谷登堡和罗兰·布歇内尔的事例并通过正反的道理对比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9.①保持好奇心;②探求新思路;③发展小灵感。

10.①例证法:谷登堡的事例(第7段);罗兰·布歇内尔的事例(第8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②引证法:第5段和第10段。

11.示例:鲁班发明锯子。

12.写作特色:①提出论点,逐层论述的思路;②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运用;③议论文语言特点:逻辑严密,多用设问。

4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