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体育课中运用自主合作教学法的探讨

来源:意榕旅游网
图音体

体育课中运用自主合作教学法的探讨

实验小学台玉春

江苏南京市溧水区(211200)

永阳新区小学徐敏

[摘主动性。

[关键词]体育教学;自主合作教学法;理论依据[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9)33-0047-02

要]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良好的体能锻炼,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教师

可运用自主合作教学法,通过树立目标、创设情境、巧用游戏、情感体验等策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目前,体育教学多为“灌输式”教学模式,即学生被

动地在教师的统一指令下进行“接受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发展能力。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改进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

一、体育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思考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如体能、技能、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要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性,切勿过分强调统一。不同的训练内容。如有的小组将传统游戏融入其中;有的小组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小组内的PK赛等。简单明了的教学流程是课堂优化设计的具体体现,教师要巧妙抓住这一点,提高教学训练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体育训练主要有准备、导入、讲授、练习、总结等环节,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各个环节上,只有对主要环节重点关注,才能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才能实现双侧性迁移的目标。

四、传授训练技巧,提升学生运动智能小学生的认知基础处于初级水平,教师要切实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快速习得运动的技巧和方法,如讲授法、动作技巧示范等都能促进训练活动的顺利推进。为了将运动技巧和方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动作视频,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聆听教师的讲解,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动作示范也能给学生的视觉带来冲击,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教师可利用动作分解示范的方式,对关键性的动作进行技术分析,给学生传递更多的学习信息。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示范,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

如《跳跃:各种方式双脚跳》一课,要求学生掌握不同跳跃方式的技巧。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知,教师

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

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并有效沟通,最终在自身努力、相互合作以及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觉的、有效的课堂学习,主动地开展创新性学习活动。如学习前滚翻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相关视频,或请教已掌握动作要领的同学,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合作学习是在教学中确定共同的学习任务并明确职责分工,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互助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不同,要促进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能力强弱的均衡分配,实现小组内的互帮互学,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首先示范演示立定跳远的动作:起跳最关键的是速度要快,手臂摆动起来,然后脚用力蹬地,接着腾空,在落地时收腹,向前伸小腿。为了让学生有更真切的体会,教师还进行了慢动作的演示。如讲授三级跳时,教师则采用学生示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进行训练技巧传授时,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运动素养为出发点展开设计,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拓展,运动智能得到提升。

小学体育训练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对运动内容、运动技巧缺乏深刻的认知,所以教师必须创新教法,将复杂的运动动作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在传授动作技巧时,一方面要强调动作技术要领,另一方面要将相关运动项目的内质精神呈现出来,让学生从内质的角度学习动作技巧,提升运动智能。

双侧性迁移能够对小学体育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将其融入教学之中,助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具体操作时,教师要精心选择符合学生兴趣和认知的训练内容,为认知的顺利迁移奠定基础;要适时融入器材训练,丰富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认知的迁移;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精简训练流程,促使学生的协调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特约编辑木清)

47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9·11图音体

如在《山羊分腿跳》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五人一组,让掌握技术的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帮助其他小组成员学习新动作,最后通过比赛看哪一组掌握得最好。动作有一定的危险,学生要互相保护、互相鼓励,积极练习,在合作、竞争中学会正确的处事方法。

二、设计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案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任务是“学”,教师的任务是“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绝不能忽视自身的主导地位。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将“一言堂”变为“多言堂”,鼓励不同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教师不再是一味地输出,学生也不是一味地接收,这种“输出”和“接收”是相互的,促进教学相长。其次,建立鼓励学生的评价机制。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再次,加强沟通,尤其是对后进生,教师要尊重他们,给予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

归根结底,教师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持之以恒,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加强监管和引导,让学生自己检查,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评价。

三、自主合作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如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不一定专指首创方法,也可以指教师换一种方式给学生授课。以下是笔者对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主体意识的一些思考。

1.树立目标树立目标,,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在运用合作教学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地分配各小组成员,指导各小组共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同时选出各小组的管理人员。教师还可根据各小组成员的知识水平、动手能力提出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如在《足球颠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足球颠球的教学内容,分颠球的动作要领、易犯错误及纠正、练习训练方法三个专题,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找答案。

2.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可在每节课的教学导入部分,通过实物模型、图片展示、讲故事、猜谜语、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数学知识情趣化、静态情景动态化,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充分地以景激情、以情激趣。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高人、矮人、超人的生活化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合作模仿。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动会来导入,从跑步进场、热身、练习蹲踞式跳远到正式比赛,使学生整节课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9·1148都在参加运动会的场景下学习。

3.巧用游戏巧用游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每天都在等那为数不多的体育课。因此,教师要寓教于乐,将体育课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乐、在乐中学。如教学《跳山羊》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四组,十人为一组,从每组中挑出一个人来跳,其他人做“礅”,第一个人跳完后排到组后做“墩”,然后第二个人再跳,依次进行……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主体作用得到发挥,锻炼了弹跳力。

4.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获取新知情感体验是指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行为,使学生通过学习,产生教师所预期的效果的心理反应。情感有喜爱、愤怒、厌恶、爱慕等内容,教师要使学生获得好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快乐的同时,感悟学习的真谛。如一名学生指导组员完成一个技术动作的学习,组员进步很大,在小组互评中得到表扬,那么这个学生的成就感就会上升,并且会延伸到其他动作的学习中。学生在“体验—情感—感悟”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体育学习的意义,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正确使用指导方式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学生,教师要运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从学生出发,因材施教。如教学《跨越式跳高》时,教师采用“顺进式”教学法,让学生按照步骤练习,即“原地模仿练习—上一步起跳练习—上三步练习—上五步练习—完整动作练习”,然后以不同高度、不同速度跨越橡皮筋和横杆,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分步骤学习,分层次进步。

体育教学对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以愉悦、轻松、向上的心态参与体育活动;要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强化小组合作,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集思广益,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集体归属感。

[参

献]

1]谢福萍,黎振民.培养师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全面提

高体育专业教学科研质量[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王坦,1996(4高艳).

.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J].教育探

索,1996(1).

3]陈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杭州大学教

育系,1997.

4]盛群力.个体优化教育的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6(136-137).(特约编辑木清)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