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No.42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ofHunanRadio&TelevisionUniversity
2010年第2期No.2.2010
醴陵陶瓷工业旅游的发展战略
尹春玲
3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醴陵市陶瓷工业旅游的实际情况,对醴陵市陶瓷工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开发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开发建议。
关键词:醴陵;陶瓷工业旅游;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52(2010)02-0052-04 一、开发现状
醴陵位于湖南省东部,紧邻长株潭金三角经济区,因盛产陶瓷和烟花,素有“瓷城”和“花炮之乡”的美誉,是中国“红色官窑”所在地和釉下五彩瓷的原产地。醴陵陶瓷优势突出,拥有一大批规模企业和成熟的技术。千百年来,陶瓷产业造就了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和从事技术开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一脉相承的商品意识、经营历年积淀成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形成了深厚的产业文化底蕴。醴陵陶瓷产业吸取了传统工艺的精髓,糅合了现代的科技成果,在原料配制、成型方法、施釉与装饰、素烧与釉烧等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上有众多的独到之处,处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成就了“醴陵品牌”。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醴陵釉下五彩与国酒茅台同获国际金奖,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陶瓷艺苑的明珠”。早在2000年,醴陵国光瓷业就积极利用醴陵瓷的传奇经历和浓厚文化意蕴,开发了陶瓷旅游景点。至2001年10月,共接待游客7万人,旅游收入达240万元。2004年4月14日,群力陶瓷工业旅游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的验收,被正式批准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醴陵群力陶瓷艺术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具规模的釉下彩瓷生产厂家,久负盛名,曾三次获国家金质奖,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陶瓷企业被誉为“红色官窑”,醴陵瓷也因此有“国瓷”之称。
近年来,醴陵市政府高度重视陶瓷产业的发展,加速推进工业旅游项目,群力艺术陶瓷有限公司也按照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标准和要求,积极主动地组织基地建设,筹集资
金300多万,完善了厂容厂貌、道路硬化、环保绿化、陶吧建设、产品展示中心、精品展览厅的软硬件建设,装修改造了
600多平方米的购物中心、贵宾休息室,为旅游参观、购物、休
息提供了舒适的环境;新建了60平方米的陶吧,游客可在此亲自动手制作陶瓷工艺品,为对陶瓷工艺感兴趣和有书画爱好的游客提供了一个发挥个性、施展才华的场地;成立了工业旅游接待部,制定了配备完善的旅游管理制度和服务措施,从接待、售票、导游、后勤等环节为广大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加大了宣传推介力度,《中国改革报》、《经济日报》、《湖南日报》、上海东方电视台、昆明电视台、山东卫视、湖南卫视等新闻媒体对公司旅游项目和釉下五彩进行了全面报道,制作了各种专题节目、光盘和宣传画册,直观形象地展示了醴陵工业旅游项目;开发了旅游工艺品“红芙蓉”、“蓝牡丹”、“太白醉酒”、“清风流香”等120多种花面的办公套具、文具、酒具、茶具等投放市场,深受游客青睐,产品供不应求,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效应。
二、发展前景
旅游业和陶瓷业都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醴陵陶瓷工业旅游有着光辉的前景,近两年来,政府围绕将陶瓷产业建立为湖南省标志性产业的目标,制订了一系列战略目标:建立陶瓷科技工业园,为陶瓷产业打造新的发展平台;创办陶瓷学院,为陶瓷产业提供公用技术平台和人才支撑;引天然气入醴,实现陶瓷产业的“能源革命”,从根本上提高陶瓷质量,解决陶瓷产业污染问题;创办釉泥标准化制作中心,加速陶瓷产业标准化建设和专业化分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
3收稿日期:2009-09-22
作者简介:尹春玲(1983- ),女,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商贸系助教。
—52—
设,通过106国道拓宽改造、醴潭高速公路、浙赣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建设,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加快产业区内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拉近醴陵与长株潭和江浙沿海地区的时间距离,为陶瓷产品实现通江达海创造条件。
这些项目的实施,全面推进了陶瓷产业的发展,同时推动了陶瓷工业旅游的发展。群力陶瓷工业旅游示范点运行一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自2003年以来,群力陶瓷工业旅游示范点共接待游客13万多人次,包括美国、日本、丹麦、布隆迪、中东地区10多个国家的参观团,实现工业旅游收入达771万元。日本长崎县还曾专门组织陶瓷界知名企业主组成的陶瓷产业旅游团参观群力瓷厂釉下彩生产线,旅游团成员对充满传奇色彩和获得无数荣耀的醴陵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醴陵陶瓷工业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三、存在的问题
醴陵市旅游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但是由于过去较长时期局限于发展经济就是发展工商业的片面认识,对旅游业的重视和扶持不够,导致醴陵旅游业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旅游资源开发不完善,工业旅游产品过于单一。以醴陵市群力艺术有限公司的“红色官窑”工业旅游为例,开发以来,游客络绎不绝,但游客往往只限于游览厂区,没有其他的途径更加深入地了解醴陵的瓷器和“瓷城”醴陵的文化,因此游览以后很快会忘记看过什么。总之,醴陵市陶瓷工业旅游产品过于单一,没有系统性地开发醴陵的工业旅游资源,不仅没有达到工业旅游教育的目的,也不利于醴陵市的旅游宣传和推广。
二是旅游过程设计过于简单。醴陵的陶瓷工业旅游目前只停留于简单参观的层面,游客亲和程度不高,停留时间短。一趟游览下来,游客只是对陶瓷生产过程和企业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企业文化、企业前景、企业特色、发展优势等方面了解很少。游客与企业及其职工的互动比较少,不能充分起到增进交流、扩大企业宣传的作用。
三是企业对工业旅游的推介程度不够。醴陵陶瓷工业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开发较晚,企业对工业旅游的重视不够,没有主动制作一些带有标志性的纪念品,或者提供游客留影等服务,导致宣传效果不佳,未能很好地起到推介企业的作用。同时,由于陶瓷工业旅游具有文化性,必然要求较高质量的游览讲解,但是企业缺少必要的培训,游览讲解生硬、肤浅,接待服务还不够到位,此外,内容编排和线路组织也存在不科学的地方。
四是营销机制不完善,市场有待拓展。由于观念上还未完全转变,目前,醴陵市陶瓷工业旅游的销售宣传方面还只是依赖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一些活动,还未形成一个有效
的、系统的营销机制,没有细致分析市场,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措施,不能及时、主动、系统地把“红色官窑”品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这导致了陶瓷工业旅游的市场狭窄,推广品牌受到限制。据统计,游览的客人多是组织而来的单位和小学生,自主过来的旅游者很少。
四、开发模式
随着现代旅游观念的变化,传统的旅游产品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开发旅游新产品、改善旅游环境已经成为人们及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工业旅游跨行业、跨部门利用资源,是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渗透的具有企业特色的旅游产品。发展工业旅游,对于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和求知的需求,优化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促进产品链的延伸,增强企业的效益,提高旅游业整体竞争力等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只有深入挖掘工业企业现有的和潜在的工业旅游资源,才能使工业旅游可持续发展。在醴陵,工业旅游活动开展时间不长,工业旅游产品开发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活动大多限于参观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车间等。要使醴陵的工业旅游真正走产业化道路、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工业旅游活动脱离传统的参观学习模式,寻找个性定位。在旅游产品开发的实际运作中,由于工业旅游开发的企业对产品的定位策略往往具有多种不同的考虑,开发方式多种多样。
一是红色陶瓷工业旅游模式。所谓“红”,指的是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是最近十多年,在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应运而生、壮大发展并逐步形成气候的。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业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使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醴陵瓷有两段辉煌历史,第一段是熊希龄造就的,集中在1899-1925年;第二段是上个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主要因为毛泽东及其缔造的红色政权而再次闪光。同时,醴陵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在中国革命近现代史上涌现了很多革命精英,例如民主革命的先驱宁太一、马福益;投身民主革命,与李大钊一起慷慨就义的张挹兰;为创建苏维埃政权英勇献身的蔡申熙、陈觉等。醴陵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仅城区就有许多纪念园地,如左权将军纪念园、烈士陵园、李立三故居、先农坛———毛泽东考察农民运动纪念地、东富寺、醴陵市南四区苏维埃革命纪念馆等。因此,“红色官窑”陶瓷工业旅游应该与红色旅游结合起来,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以群力陶瓷工业旅游基地为主导,联合旅游企业,开发对游客有吸引力
—53—
的红色旅游路线,如红色官窑-李立三故居-先农坛-左权将军纪念园经典红色旅游线路,以陶瓷文化为依托、红色文化为背景开发红色陶瓷工业旅游,打造红色旅游平台,既使游客了解到“红色官窑”,促进醴陵陶瓷工业的发展,又通过红色旅游,让旅游者参观游览之中增强爱国主义。
二是绿色陶瓷工业旅游模式。所谓“绿”,指的是绿色生态休闲游。醴陵地处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带,丘陵起伏,山环水绕,自然风景优美。长期以来,陶瓷企业以原煤和重油为主要能源,“煤烟型”污染严重破坏了醴陵的大气环境,影响着市民的身心健康,损害着醴陵的城市形象。2001年12月,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与长沙、岳阳、湘潭、株洲、醴陵签署《天然气购销和输送合同》后,醴陵正式成为湖南“西气东输”五个受惠城市之一,“川气入醴”工程全面启动。天然气在陶瓷行业的运用,掀起了一场燃料革命,不仅极大地降低了烧制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构筑了洼地效应,而且从根本上治理了醴陵的大气污染,实现了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川气入醴”工程的实施,对醴陵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十分重大,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目前,醴陵市旅游局联合各个景区开发了仙山公园-云岩寺-金泗度假山庄-红色官窑-官庄风景区的一日游路线,结合了醴陵市经深厚文化,开展一次与众不同的文化之旅。
五、开发建议
1、针对政府的建议
从宏观角度考虑,政府主管部门在本市陶瓷工业旅游开发方面应起到主导性作用,在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全面实行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以全面发动社会力量,进一步加大旅游发展的力度,加快旅游发展速度,使旅游业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提高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保障政府旅游管理职能。从本质上来说,市场和政府都是社会资源配置的途径,关键是要各得其所。政府应该做市场做不了的事情,市场能做的政府应放手让市场去做。政府要致力于建设强力有效的旅游管理体制,为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组织上的保证。目前,旅游市场中介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因此,在近期内,旅游产业的许多公共性服务还需要由政府来承担,这些服务主要包括旅游市场的宣传与促销、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旅游服务的评定与检查、旅游人才的培训与考核等等。同时,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市场经济决定了旅游基础设施主要由政府来提供,对于由政府直接投资建设的项目,可以通过招投标等市场方式来运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督。
第二,实施规划,打造品牌,增强旅游吸引力。走多方经营之路,拓宽开发思路,走红绿结合、多样发展的道路;从“绿色瓷城,休闲胜境”的总体规划目标出发,加快景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景区交通、食宿等旅游基础设施;科学实施规划,进一步完善景区标识等配套设施建设;突出醴陵“国瓷”特色,延长旅游旺季,扩大旅游产业,开发人文景观;巩固完善瓷厂工业旅游基地,新建陶瓷烟花博物馆,发展一批陶瓷作坊,让游客在了解陶瓷发展历程和制作工艺过程的同时,能够自己动手,参与制作瓷器,得到精神享受。
第三,加强行业管理,加大监察执法力度,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加强我市旅游协会的业务指导,以行业自律来规范旅游市场;强化旅游执法管理,加大旅游执法培训力度,围绕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彻底解决脏、乱、差现象;以游客满意为关注焦点,创新服务观念,塑造最佳的旅游服务形象。
第四,建立旅游人才管理培训制度,提高管理者和服务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旅游经营单位及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把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作为旅游业的基础工作来抓,坚持不懈地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全员岗位培训,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培养实用人员,以一流的旅游服务、一流的旅游环境提升醴陵市的旅游形象。
第五,强化宣传促销,拓展旅游市场。创新宣传促销方式,加快旅游市场的拓展;邀请中省(市)电视台拍专题片,邀请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到周边地区召开旅游推介会;组织参
济、环境、交通等情况进行开发,随着“川气入醴”的实施和绿色高科技陶瓷的开发成功,醴陵市的绿色陶瓷旅游继续进行开发,将绿色与高科技结合起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生态休闲旅游与“红色官窑”陶瓷工业旅游的结合,可以实现以红带绿、以绿促红的良性循环,让游客在欣赏了精美的艺术品,亲手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之后,又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体验着“绿色瓷城,休闲胜境”的美不胜收,更有利于促进醴陵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文化陶瓷工业旅游模式。此外,还可将醴陵陶瓷工业旅游与文化修学旅游结合起来。文化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潮流,是一个旅游新概念。随着我国和世界旅游业的不断兴起,文化旅游的比重日益增加,并呈现出繁荣的发展趋势。文化旅游是一种以旅游文化为消费产品,旅游者用自己的审美情趣,通过艺术的审美和历史的回顾,得到全方位精神和文化享受的旅游活动;修学旅游则属于专项文化旅游,是指通过到国外或异地进行旅游、观光,进行特定文化知识的学习。醴陵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醴陵自东汉置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车轮在醴陵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遗存了丰富的人文景观,特别是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境内存留了大量的寺庙、道观和教堂。丘陵地貌造就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境内拥有江南翠山、绿水神泉、溶洞奇观和宜人的山地气候,历史遗迹、革命纪念地、名人墓葬等文化资源点缀其中,具有发展文化修学游的优越条件。游客可以深刻体验到醴陵以陶瓷为代表的
—54—
加旅游交易会;与各地旅行社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提高醴陵旅游宣传资料和网站的质量,加强信息交流,增强服务功能。
2、针对企业的建议
要有次序感和层次感,使游客充分体会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看到的不仅是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艺术品,更是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的历史和几千年深厚的文化积淀,让游客慢慢融入到传统陶瓷文化的浩瀚海洋中。
第五,重视纪念品的销售。设立专门的纪念品部门,打造有特色的陶瓷纪念品,给客人良好的购物环境和服务。醴陵的瓷器精致细腻、画工精美,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游客在参观和亲身体验陶瓷工艺流程之后,带回一两件陶瓷精品或是自己亲手制作的陶瓷,会感到不虚此行,同时也起到了宣传企业的作用。
第六,与旅游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融合工业和旅游业两个行业各自的优势来发展工业旅游。目前,醴陵陶瓷工业旅游主要是自主开发,工业企业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都缺乏了解,较难把握旅游者的需求,因此,醴陵的陶瓷生产企业应该更多地与旅游企业合作。旅游企业主要在线路设计、宣传与市场推广、组织客源等方面发挥作用,而工业企业主要在提供旅游吸引物、旅游商品、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结合二者之长,充分发展醴陵的陶瓷工业旅游。参考文献:
[1]邹明林.醴陵釉下五彩发展浅述[J].陶瓷科学与艺术,
2005,(3):46-47.
[2]中国旅游报.湖南株洲国光瓷业工业旅游项目[EB/
OL].http://www.ctnews.com.cn/tsly/2005-12/27/con2tent_123219.htm,2005-08-16.
[3]苏彤.绿色瓷城休闲胜境———醴陵市发展战略研究与思
从微观角度考虑,企业作为工业旅游的主体,在开发陶瓷工业旅游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利用文化策略。充分挖掘该陶瓷本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将陶瓷传统工艺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在企业内部营造好的文化环境。在软环境方面,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宣传和教育,让员工充分了解和认同传统陶瓷工艺文化,因为从工业的角度来说,员工对传统陶瓷工艺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可以在无形中感染游客;加强对导游员的培训,因为导游是直接把传统的陶瓷工艺推荐给游客的窗口,使游客无时不刻都能感受到陶瓷文化的熏陶。在硬件方面,可以将传统陶瓷工艺文化融入到企业的建筑、装饰中,如可以用瓷器制作路标等,增强环境的协调性和感染力,让游客深刻感受传统陶瓷工艺文化的魅力。
第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改善工厂环境,给游客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旅游环境。陶瓷工业企业容易产生粉尘污染,这势必会给游客带来不好的感受,要积极引进利用高科技,采用无污染的燃料烧制陶瓷,同时加强厂区的绿化建设,给游客一个优美的旅游环境。第三,充分分析市场。目前,醴陵市陶瓷工业旅游的客源市场主要由学生和企业组织的奖励旅游者构成。学生有较高的求知欲,并且数量大、组织性强,因此,重点市场应该是学生市场,可以根据学生参与意识强、心灵手巧的特点,专门开辟一条陶瓷旅游实验生产线,学生有兴趣者可以在参观的同时通过自己动手经炼泥、成型、彩绘、烧制等工序,在较短时间内制作自己的粗瓷器皿。旅游组织者在安排旅游线路时,可以把工业旅游项目与一般的景点观光编排在一起,既丰富了旅游内容,又可以使旅游者在观光之余,学习到其它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等。这样,既加强了宣传,又提高了人们对工业旅游项目的知晓和认可程度。
第四,注意成品展览文化历史氛围的培养。展览的陈列
考[EB/OL].http://www.cboclub.org/meeting/view.asp?
num=174,2005-11-30.
[4]汤宇兵.醴陵瓷的两次辉煌[EB/OL].http://www.cbo2
club.org/meeting/view.asp?num=174,2005-1-20.[5]魏小安.韩健民.旅游强国之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
社,2003:93-108.
TheAnalysisoftheStrategyofDevelopofChinaIndustry
TourismofLilin
YINChun-ling
Abstract:ThisarticletakestheTwo-orientedsocietyastheincisivepoint,analysesthecurrentsituationofLinlingcity’sceramicIndustrytourismbasedonthecity’srealityandthecorrelativetheories.Andprovidessomesuggestionsaboutthedevelopment.
Keywords:Lilin;Chinaindustrytourism;strategyofdevelopment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