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与教育PRACTICE & TRACHING实习与教学编辑︱杨晴︱E-mail:zhiyezazhi@163.com关于钳工实习教学的几点探讨文/李金强得胳膊和手发酸,锯缝歪歪斜斜,参差不齐。实际上,正确的锯割动作,从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站立的姿势,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都密切有关。正确动作的掌握,可以使学生节省很多体力,这样才能进行一连几个小时的练习。学生刚开始要对这些方面反复练习,逐步加强动作协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随着大量的练习,逐渐提高锯割的精度,减少为下道锉削加工所留的余量。钳工是不断发展的机械行业中的重要工种。培养社会需要的掌握现代文化知识、高技能的钳工人才,是每个从事钳工教学的教师的任务。实习条件艰苦,劳动强度较大,形式单调等问题的存在,使得不少学生对钳工学习望而却步。如何更新教学理念,改革实训方法,优化训练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钳工教学质量,是值得教师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一、改变观念 培养高技能人才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至今尚无合适的机械设备可以完全代替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划线、刮削、研磨和机械装配等钳工作业。钳工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操作一直处于落后的阶段。实习条件差,体力付出大,家庭、社会重知识轻技能的教育观念,使得愿意学习钳工的学生越来越少。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切入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从思想上强化学生对学习目的的教育,即学好钳工操作技能是机械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及竞争的需要。还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加以改进,使之生动有趣、难易适当、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三、培养感觉技能 锻炼反应能力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钳工的操作主要用手来完成,培养出一定手感就更为重要。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体现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以锉削为例,学生需要了解当自己分别采用大板锉、中锉与油光锉时,每次锉削的锉削量大概值。这就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检测,多思考,多观察,通过科学训练,熟能生巧,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感觉技能。一般情况下,熟练的学生在锯割后留下约0.2mm的余量,使用大板锉连锉十次左右,将余量减少到约0.1mm,然后使用中锉再锉削十余次,余量控制在0.05mm左右,最后用油光锉修整。二、更新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钳工的实习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技能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识、能力为基础的,技能与知识、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知识、能力是技能掌握的前提,制约着技能掌握的速度、难易程度、灵活性与巩固程度。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使学生由简单的机械模仿,到逐渐地熟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较多地失误和多余动作。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因此,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姿势动作,及时指出问题。当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后,随着练习的深入,动作连贯,协调一致,教师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其中的锯割和锉削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以锯割来说,许多学生刚开始可能并不是太重视,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不一会儿就累四、开发潜在智能 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培养毅力和勇气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洞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变通性和独创性的培养。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加以改进,多讲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题形式允许的情况下开展互动式教学。例如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制作技能和方法后,让学生根据图样要求和学过的知识与加工方法,设计出更多加工工件的方法。然后,由教师对那些正确可行的方法加以肯定,对那些不正确的、需要改进的方法加以分析,并总结出可行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搞“小制作”、“小发明”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多功能工具、家用工具、玩具等。这样,既巩固提高了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对钳工操作技能的兴趣以及想象力、洞察力和对知识变通独创的能力。总之,在钳工实习教学工作中,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教师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吃透整个教学过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和模式,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知识讲解与技能训练指导,把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同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钳工实习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高级技工学校)6
OCCUPATION 2010 7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