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给画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家醅( ) 两颊( ) 即物起兴( ) 隔hé( ) 迷wǎng( ) 龙吟.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凤huì( ) )(1分)

A、2008年9月11日,卫生部宣布“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B、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 C、笔记本电脑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成为奥运新闻报道重要工具。

D、这次奶粉事件对中国乳品行业打击相当沉重,有人初步统计,三鹿、伊利、蒙牛三家企业损失至少两个多亿左右。 3.古诗文默写。( 6分)

(1)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2)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 (3)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4)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 ,

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联想美妙的句子是 , 。

(6)人们常用龚自珍的诗句 ,

比喻无私奉献精神,即使牺牲自己,也要造福来者。 4、名著导读。(3分)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 、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 、俄国作家 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5. 方言里有亲切的乡土情,方言里蕴含文化,方言的艺术表现力更强,方言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特点。汉语目前有七大类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我们所在的城市属于哪一种方言 。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7题。(3分)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6.诗歌的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分)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二)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12分 )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飏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又有苇洲。有耕犁,有饁(yè)妇,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8.解释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心窃乐之 9.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④学者诚 )(.能八面玲珑 1分)

A.林壑尤/美 B.作亭/者谁 C.饮少辄/醉 D.昨/游江上 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11.读懂山水(3分)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1分)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13分)

①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

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喂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②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

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③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④( )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 )分给别人吃,自己( )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⑤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⑥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12.在④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3分) 13.①段中加点的“就是”和“大概是”能否对调?为什么?(3分) 14.“如法炮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我”还要如法炮制春酒? (4分) 15⑥段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二)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17分)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

或小的果实。 16.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2分)

⑴ → 议种瘪种 → ⑵ → 给儿新生

17.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18.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3分) 19.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4分)

20.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四、写作(40分)

脑海中的往事像镜头倒转一样接连不断地上演,无一不是平平淡淡的小事,却温暖得令人忍不住落泪,那一段段美好的时光,静静流淌在心泉的最深处,它将永远温馨鲜活在记忆里,成为支持我一往无前的力量。 请以“那件小事激励着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答案 一、1. pēi jiá xìng 阂 惘 2.A

..哕. 3.(1)明月楼高休独倚(2)将登太行雪满山(3)欲辨已忘言(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 列夫·托尔斯泰 5. 北方方言 二、(一)6.绿树、山鸟、晴风、落花(答出3项及以上给1分)、明媚(1分)

7.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珍惜春天、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1分)

(二)8.①靠近(高踞)②情趣(乐趣)③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④确实(果真;实在)

9. D 10.①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11.(1)要求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若画面或语句不完整,酌情扣分。

示例: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要求与评分:联系文段内容,言之成理。甲段,1分;乙段2分;若表达不好,酌情扣分。

示例: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附乙文翻译】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和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第二天路过前往拜访那户人家,看见琴、书、茶几、坐席等一应用具都是一尘不染,泛发出一片豆绿的色彩,大约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江上飘荡着帆船和鱼艇,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耕作着的人和前来送饭的妇女,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则谨慎地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望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认为,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画呢? 三、(一)12.不仅 总是 却

13.不能对调。八盘五、八盘八是乡下作者生活之处的,作者很熟悉,用“就是”很肯定,十二碟是城里的,作者不是很熟悉、清楚,所以用“大概”,这样写很妥帖;

14.依照母亲的方法泡制成八宝酒。表明作者对母亲、故乡深深的怀想、依恋之情。

15.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身在异乡不能回到故乡的一丝伤感和无奈之情。

(二)16.⑴挑种种地 ⑵种下瘪种

【解析】答案第一要点源自文章第(2)段,有原文可用于答案;“议种瘪种”对应文章第(3)——(6)段;答案第二要点对应文章第(7)——(9)段,有原文可用于答案;“议种瘪种”对应文章第(10)——(13)段。 17.⑴冷落(“漠视”或“抛弃”)。⑵让城里人的儿子看到他对瘪种子有着很高期望,也是农民被触动后的行为表现。 18.农民是一个宽厚友善、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父亲。

19.示例一:我觉得是农民,因为是农民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安最好的假肢,让他发芽、开花、结果,给了他成长的力量。示例二:我觉得是城里人父子,因为是他们促使农民改变了想法,才让他有了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

20.用“弱种子”喻指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小说以“弱种子也要发芽”为题告诉读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被剥夺;也喻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使其发芽、开花、结果。 【解析】“弱种子”具有象征意味,要将弱种子和文中的两个儿子联系起来思考,并上升到“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的主体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