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验光仪结构:
1、 水平调整旋钮:用于调节检查视窗与被测双眼水平位置。
2、 瞳距调整旋钮:要注意避免综合验光仪检查头部分发生碰撞,因此,瞳距不应该小于50mm。当瞳距在55mm以内时,则注意不能再进行集合检查(避免发生两部分碰撞)
3、 附属镜片调整旋钮:用于转换不同的辅助检查镜片,完成多种视功能检查
4、 球镜度数粗调轮盘:用于增减3.00D球镜度数。
5、 球镜度数微调轮盘:用于增减0.25D球镜度数
6、 后顶点距测量窗:在视窗里面,有一条长线和长线里侧的三条短线,当角膜顶点反光与长线一致对齐时,表示后顶点距离为14mm,而里侧的每一条短线提示在增加后顶点距离2mm,因此根据综合验光仪检查时的后顶点距离,在综合判断眼镜试镜时的度数
7、 柱镜调整旋钮:调整柱镜轴向和度数
8、 柱镜度数视窗:显示柱镜度数
9、 后顶点距调整旋钮:用于调节后顶点距离
10、 检查视窗
11、 Risley旋转棱镜小手轮:调节旋转棱镜的底向和棱镜度,用于测定被检眼隐斜视及双眼视觉平衡
12、 球镜度数视窗
13、 交叉圆柱镜:用于精确判断散光的轴位和度数
14、 集合调整杆:主要用于近距离视功能检查
15、 水平标尺:显示综合验光仪头检查视窗的水平性
16、 近视力表测量杆固定旋钮和钻头
17、 瞳距标尺:显示双眼瞳孔距离,以mm为单位,视远瞳距范围为48mm—75mm
18、 护面罩弹簧夹
19、 护面罩
20、 前额靠
21、 后顶点距棱镜测量结构
综合验光仪局部细节:
O:无镜片或平光镜,开放检查视窗
OC:黑片,指遮盖
±.50:固定交叉圆柱透镜,用于老视近附加的检测,亦用于调节超前或调节滞后的检查
6△U:6棱镜度底向上三棱镜,分离棱镜与旋转棱镜配合检测水平隐斜视
10△I:10棱镜底向内三棱镜,分离棱镜与旋转棱镜配合检测垂直隐斜视
PH:1mm针孔镜片,验证被测眼是否屈光不正性视力下降或存在某些器质性眼病所致的视力下降。
+.12:焦度为+0.12的球面镜片
GL:绿色镜片,用于检测双眼同时视功能及融合功能
RL:红色镜片,同绿色镜片
RMH:红色水平马氏杆,用于检测隐斜视
RMV:红色垂直马氏杆,用于检测隐斜视
P:偏振滤片,用于验证双眼矫正程度是否平衡。右眼偏振方向为135度,左眼为45度
R:视网膜检影片,为+1.50D的镜片,适用于工作距离67mm的检影检查,检影完成后无需补偿工作距离度数。
综合验光仪基本检查准备步骤:
1、 打开电源:检查远视表投影仪、视网膜检影镜、座椅制动开关等是否通电
2、 检查视窗调整为O,将球镜试片和柱镜试片回0。
3、 调整被测眼位置:嘱被测者取舒适姿态坐上检测座椅,升降座椅高度,通常大致使被测双眼的中点与对侧墙面上悬挂的视标板的坐标中点相对。
4、 调整综合验光仪头的高度
5、 调整水平:旋动旋钮,从检查视窗中观察被测双眼,调整检查视窗中心与被测眼瞳孔垂直向相对应,通常使水平标示窗中的气泡居中
6、 调整瞳距:旋动瞳距调整旋钮,从检查视窗中观察被测双眼,调整检查视窗中心与被测眼瞳孔的水平向相对应。通常看远视标时使双检查视窗镜片的光学中心距离等于被测双眼瞳孔中心的距离。调整完毕后,可于瞳距视窗读被测眼瞳距。
7、 调整镜眼后顶点距:当被测双眼从检查视窗中央观察视标的同时,被测者的额部恰与额托稳定接触,检测这可从后顶点距视窗观察被测眼角膜顶点的位置,观察距离约为20cm,要注意避免视差的影响,要使视窗内的长线恰好落在视窗外框中央的突角连线上。若被测眼角膜前顶点与读窗的中央长线刻度相切,则提示镜眼距为14mm,长线刻度的眼侧有三条短线刻度,没刻度的间隔为2mm,若角膜前顶点与第一短线相切,则镜眼距为16mm,依次类推。(通常欧美国家为14mm,中国人为12m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