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临床特征及分析
刘渊勇
(唐山市第三医院,河北 唐山 06310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与原发性子宫内膜癌伴卵巢转移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预后的分析。方法:回顾性摘 要:
分析在2017年4月-2019年4月时间内,选择45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患者设为A组,选择45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伴卵巢转移的患者作为B组,对两组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的治疗预后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特征是,以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肌肉浸润深度浅,颈椎间质物质受影响较小,输卵管受影响较小。原发性子宫内膜癌伴卵巢转移的特征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增大,腹部包块,腹痛。两者临床特征存在差异,且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预后较好,这些结果均为两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数据。
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原发性子宫内膜癌伴卵巢转移;临床特征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737.3 文献标识码:A
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疾病,它的临床症状与原发性子宫内膜癌伴卵巢转移较为相似,容易出现误诊,因此本研究对截止2019年4月,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与原发性子宫内膜癌伴卵巢转移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预后的分析。1一般资料1.1基本资料
χ2
P3.3180>0.050.3837>0.057.5155<0.057.5155<0.05
2.2临床特征
两组的临床特征阴道出血、腹部包块、腹部疼痛、子宫增大有明显差异(<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特征比较(n=45,n%)
组别A组阴道出血(n,%)21(46.67%)腹部包块(n,%)10(22.22%)腹部疼痛(n,%)9(20.00%)子宫增大(n,%)5(11.11%)
B组
39(86.67%)19(42.22%)18(40.00%)22(48.89%)
χ2
16.20004.12104.285715.2910
P<0.05<0.05<0.05<0.05
在2017年4月-2019年4月时间内,选择45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患者设为A组,选择45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伴卵巢转移的患者作为B组,A组患者年龄21-70岁,平均(38.64±5.21)岁,其中16例已绝经,29例未绝经,B组患者年龄21-70岁,平均(39.07±5.62)岁,其中21例已绝经,24例未绝经。两组患者在是否绝经、年龄上没有差异(P>0.05)。本次患者都已经签署了研究的同意书,并且我院的伦理委员会已经批准。纳入标准:A组患者两癌都为原发性,均无转移,卵巢内会有子宫异位的情况出现。B组为出现双侧卵巢受累,危及子宫的深层;排除标准:其它子宫、卵巢癌症,其它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精神性疾病,不配合本次研究。1.2治疗方法
3 讨论
从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虽然临床上较为少见,但是属于危害女性健康的生命的疾病。子宫内膜癌多发与绝经期前后,是一种上皮细胞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阴道不规则出血和腹部疼痛等。卵巢癌是一种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临床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晚期多表现为腹胀腹痛。而子宫内膜癌多伴有卵巢的转移,表现症状与两种原发性的双癌相似,因此总会出现误诊。
本次研究,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与原发性子宫内膜癌伴卵巢转移的临床特征有差异,原发性子宫内膜癌伴卵巢转移主要以不规则阴道流血86.67%、子宫增大48.89%,腹部包块42.22%,腹痛40.00%为主。经过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后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治疗效果和预后88.89%要更好。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特征是,以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肌肉浸润深度浅,颈椎间质物质受影响较小,输卵管受影响较小。原发性子宫内膜癌伴卵巢转移的特征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增大,腹部包块,腹痛。两者临床特征存在差异,且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预后较好,这些结果均为两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数据。参考文献
[1] 韩海琼,赵丽娜,宋莉莉.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与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
的临床对比研究[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7,29(10):667-669.
[2] 杨菁,雷源,邢辉.子宫内膜癌伴卵巢转移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
报,2017,14(14):73-76.
[3] 郜亚娟,简文文,曹隽,等.原发性输卵管癌与子宫内膜癌同时癌误漏诊一例
报告[J].临床误诊误治,2018,31(1):38-40.
[4] 徐晓娟,陈雁,李楠,等.分类决策树辅助盆腔MRI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伴卵
巢恶性肿瘤[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7,14(11):36-40.
[5] 王文翔,高玉霞,杨静,等.同时性原发性子宫内膜和卵巢双癌的临床分析[J].
实用医药杂志,2017,34(3):215-217.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阴道彩超、腹部彩超,妇科检查,肿瘤标志物基因筛查,将结果进行分析。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治疗和预后效果,以及临床特征(阴道出血、腹部包块、腹部疼痛、子宫增大)。1.4统计学处理
N%表示治疗效果,采用χ2检验。P<0.05为试验有统计学差异。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A组的治疗效果和预后88.89%比B组64.44%要更好(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n=45,n%)
组别A组B组
明显(n,%)18(40.00%)10(22.22%)
改善(n,%)
22(48.89%)19(42.22%)
无效(n,%)
5(11.11%)16(35.56%)
总有效率(n,%)
40(88.89%)29(64.44%)
刘渊勇,唐山市第三医院。作者简介:
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