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

来源:意榕旅游网
高中政治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四课 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掌握消除贫困的必要性;了解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劳动的必要性;知道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2.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的区分按劳分配和其他的多种分配方式;能够区分居民的各种收入来源;掌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措施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认同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利用各种分配方式来提高个人的收入。

二、核心素养

1. 政治认同:能够认同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

2. 科学精神:提高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法治意识:提高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 公共参与:明白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不仅是国家的事,个人也是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 完善个人收入与分配的必要性,措施和要求。

教学难点:

1. 正确区分按劳分配和按多种分配方式分配。 2. 正确区分各种收入类型。 3. 正确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四、课前准备 教具:

1、常规教具:黑板、粉笔

2、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

1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学活动1:谈谈学生个人的家庭收入和支出分配情况,并分析这些收入和支出情况分别属于哪种收入?怎样提高收入水平? 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问题,自由发言。

教师活动1: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发言,完善学生的回答要点

问题1.学生介绍自己家庭的收入来源和支出途径。 问题2.根据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分析收入归类。

问题3.主要措施有:劳动,多做几份工:投资,增加红利收入;房屋出租,知识兼职,搞发明等等按土地,资金,知识,科技,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国家支持,大力发展经济;完善再分配水平,社会保障金的支持等;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知识点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影响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新课讲授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活动2:观看材料《老李一家的收入》,回答问题并进行探究。

材料:老李一家5口人,老李本人承包了责任田,收入不错;老李的妻子开了个小店,纳

税后也有不少收入;老李的儿子是国有商业公司售货员,每月除工资、奖金、津贴外,还炒股赚了不少钱;老李的女儿是工程师,她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也有一笔丰厚的报酬;老李的母亲靠出租房屋也获得一定的收入。

问:

(1)老李一家5口人收入各来自何种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收入:老李,承包责任田收入;儿子的工资,奖金,津贴。

按生产要素分配:妻子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儿子炒股赚钱,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女儿当技术顾问,得到的报酬,属于按知识和技术要素分配。母亲收的房租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

(2)由上题可见,我国现阶段采取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分配制度? 我现阶段采取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

原因: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其次,这是由我国一共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按生产要素分配要注意什么问题?

按生产要素分配容易导致社会成员之间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总之,要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于合理,防止两极分化。

学生活动2:学生分组讨论材料问题,自由发言。

教师活动2: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发言,完善学生的回答要点。 知识点2:按劳分配

1、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决定因素: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 3、基本内容: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意义: 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5、原因: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知识点3: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劳动要素分配: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收入 2、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获得的利息、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或股权转让收入、 3

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3、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获得的收入等 4、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获得的收入 5.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等 6、意义: 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知识点4:全面认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按性质分 按要素分配 劳动性收入 按获取途径分 财产性收入 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按劳分配 经营性收入 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其他收入形式 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家庭或个人的各种转移支付转移性收入 和居民家庭间的转移支付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养老金、社会救助和补助等

知识点5: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总结: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4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教学活动3:观看视频《国民收入分配》,回答问题:为什么要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哪一些问题呢?怎样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呢? 学生活动3:学生分组讨论议题问题,自由发言。

教师活动3: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发言,完善学生的回答要点。

问题1: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各方面差距大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②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问题2: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各方面差距大

问题3:学生总结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知识点6: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性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为此,必须完善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知识点7.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

(1)根本途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2)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

5

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3)初次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再分配,政府要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要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

(4)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5)必须坚持消除贫困。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三、课后思考 思考:以今天学习的内容为依据,绘制一个思维导图,概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

四、板书设计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