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型糖尿病前期中医干预治疗探讨

来源:意榕旅游网
2型糖尿病前期中医干预治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0-09-16T10:10:19.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9期供稿 作者: 王春花

[导读] 气虚阳微体质:表现为疲劳,运动耐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手足不温,腰膝酸软,大便稀,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王春花 (孝义市中医院 山西孝义 032300)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9-0336-02

【摘要】 结合临证体会将2型糖尿病前期人群按体质辨为气虚阳微,痰湿内蕴,阴虚火旺,气滞血瘀等类型并及早干预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中医体质 早期干预治疗

当前疾病医学逐渐向健康医学转变,医学关注的对象也将从“已病”人群向“未病”人群扩展,医学干预的切入点正在逐渐提前,符合当前重大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要求,也体现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临证中用中医中药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辨证调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糖尿病前期是血糖高于正常水平,但还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高血糖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葡萄糖耐量减低。据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若空腹血糖6.1-7.0mmol/L之间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h血糖<7.8mmol/L,则为空腹血糖受损(IFG),若空腹血糖<6.1mmol/L,且OGTT后2h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则为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同一人群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于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糖尿病前期使个体转变为糖尿病的绝对风险增加了3-10倍[1],故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干预意义重大,可有效的减少或避免糖尿病患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代医学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包括科学合理进食、适量运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并非所有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均能接受生活方式的改变,并达到了预期目标,故药物干预也是不可缺少的干预措施之一,然而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干预,价格较贵,成本较高,非一般老百姓所能接受,且副作用明显,使得中医中药对其干预成为了必然。现将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中药结合人体体质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防治思路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气虚阳微体质:表现为疲劳,运动耐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手足不温,腰膝酸软,大便稀,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该类人群大多年过半百,加之阳气素虚,阳气者,身之瑰宝也,阳生则草木以荣,阳衰则草木凋萎。对于年逾半百之人尤须刻意调养,阴津精血再生较易,阳气耗损却难以恢复,故助阳则阳生阴长,精血自沛,故对此类人群最宜益气温阳,方用真武汤;配以黄芪效果更佳,方中大辛大热之附子温肾助阳,化气布津,茯苓、白术健脾运湿,白芍敛阴和阳,干姜味辛入气分,可协附子温肾化气,辅以黄芪增强补气作用,现代药物研究提示黄芪具有提高组织细胞的氧化磷酸化能力,对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2]。

痰湿内蕴体质:表现为形体偏胖,周身困倦,眠多懒动,纳谷不香,口不甚干。舌质淡润,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

该类人群大多未满不惑,生活方式不健康,日日不离空调、冷饮,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冷,中州失煦,脾失健运,痰湿浊毒内生。故治宜温脾运中,通阳化浊。方以理中汤加减。方中以辛热之干姜为君,温中焦脾胃而祛里寒,人参大补元气,助运化而正升降。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益气和中。另可加山楂、首乌、车前子、泽泻、薏仁以加强温运脾阳,化湿祛浊之效。结合现代医学认识,该类人群大多脂质异常,而上述药物可抑制外源性脂质的吸收[3]。

阴虚内热体质:表现为午后潮热,唇干少津,目睛干涩,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该类人群形体偏瘦,或嗜饮酒醇,或恣情纵欲,酒醇酿热,热则伤津,纵欲损精,损精则耗气,由此所致津伤气耗,阴虚内热。故治宜滋阴清热。方以都气丸加减。并嘱戒酒节欲。其中六味地黄汤治肝肾之不足,五味子咸酸长于保肺气,滋肾水,收心气,合六味地黄汤不但加强滋补肝肾之阴,且能制其火旺。

气滞血瘀体质:胸胁满闷,喜叹息,多思虑,注意力不集中,月经不调,面色晦滞,舌质淡紫,脉弦涩。

该类人群以女性为多。心理素质差,生活压力大,情志易于波动,遇事不能冷静处理,致肝气郁滞,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滞则血瘀。故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疏肝理气,芍药益阴养血,与柴胡合而疏肝理脾。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行气疏肝之力。当归、丹参、葛根、鬼箭羽加强养血活血化瘀之功。另外给予患者心理疏导,鼓励其多参加集体活动,转移注意力。《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要内心保持一种平静安定的心态,真气才能充足,气机才能顺畅,才可阻止疾病的发生。 结语:

据现代研究微循环障碍和血粘度增高贯穿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病程的始终[4],故临证时常常在辨体质用药的同时适量辅以活血化瘀药物,如当归、益母草、赤芍、川芎、鬼箭羽、丹参、葛根、红花等,效果更显。实验研究证实上述活血化瘀药可消除微循环障碍,改善患者的糖代谢[5]。糖尿病前期人群,症状较轻病机单一,需要借助现代检测手段去发现隐伏的有辩证价值的潜证并使其显化,后据其体质情况,及早干预,其症状会很快消失,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短期内可用煎剂,待血糖恢复接进正常后可改为水丸或散剂,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以上四种体质不足以完全涵盖糖尿病前期人群,望同道不吝赐教。在大众日益重视养生保健的今天,中医中药防治糖尿病有广阔的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大力推广。参 考 文 献

[1]高赟,田浩明.糖尿病前期值得重视[J].药品评价糖尿病专辑,2009,6(11):427-428. [2]王余红,何书杏.固本降浊丸治疗代谢综合征60例[J].新中医,2009,41(5):68-69. [3][4]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消渴卷[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19. [5]董振华,季元,范爱平.祝湛予经验集.[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