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LIULILUNYUSHUIAN 并且,可以通过市政府、物流行业协会出面,整合本 济租金的数量了。对于,如何计算3PL提供“公共产 市各类中小型单一物流商,使之形成类似于“卡特 品”的量本身就是难题,但可以通过试错的方法来求 尔”模式的互助组织,进行物流设施设备的短期租 得。 赁,这样也可以降低3PL的退出门槛。 参考文献: 2.给予行政及经济租金方面的设想 [1]赵奕凌.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滞后性的经济学 遂宁市正在大力构建西部物流平台(物流园区 分析及对策U】.武汉:物流工程与管理,2OLO(1) 已在建设中),配合自身较好的区位优势,预期将成 【2】赵奕凌.区域可持续发展下西部物流业实现 为联动成渝经济圈的又一经济增长极。对于引进物 途径的探讨Ⅱ】.武汉: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 流园区的3PL,应根据它的“绿色”程度给予区别对 学版),2009(12) 待。如,应向“绿色”程度较高(标准待定)的3PL开放 [3】赵奕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区域可 同城配送业务;同时,给其发放特许通行证,可在上 持续发展研究U】.南宁: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3) 述的时间、道路管制条件下享受一定的通行特权。这 【4]赵奕凌.基于机制设计理论探析物流联盟的 样,在时间、路线的选择上与其它3PL相比就降低了 稳态因子Ⅱ】.武汉: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运输成本。 版),2009(2) 经济租金的来源可以是市财政。但笔者建议,可 【5】余用定.西方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 以通过罚没收入的转移来实现。这样,问题就变为经 社,2002年第3版 高职物流人才开发培养体系 的建立与实 践研究 高 爱 (广东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523083) 摘要:从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浅析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结合我国高 职院校物流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构建有特色的立体化物流人才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系列 措施和开发培养策略着重抓好专业建设,提出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新型开发培养模式并提出发展 高职物流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建议。 关键词:物流人才;高职教育;开发培养;培养模式 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基础上建立现代物流将 育的规模正逐步扩大,但各层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 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和我国经济新世纪 供给尚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相关统计表明,国内物 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我国物流人 流专业人才缺口为600余万人,到2010年对高级物 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企业缺乏大量的物流管 流管理人员或物流战略、物流设计管理人员的需求 理人才,另一方面从物流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们,不能 将达30万人以上,差距悬殊;第三,物流专业在校 很好的满足企业的需要,真正的物流人才的缺乏成 生、毕业生的能力素质离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 为制约我国物流大规模发展的瓶颈。 求尚有较大差距。高职、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教育层 一、我国物流人才现状及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 次结构不合理,尚缺乏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由 题 于受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现状 首先,人才总量规模小,平均学历水平低,知识 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虽然有不少院校设置了物 和技能结构体现浓重的传统物流特色,难以适应现 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等相关的专业及专业方向,但培 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其次,物流高等学历教 养目标不明确,人才的培养受到了较大的局限【I]。 ・户 教海拾贝・冷 |二、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特色与开发培养体系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 养体系,实施分方向“零距离”式教育与培养。物流业 中75%从业人员是基层操作人员,即物流初级人才。 这个庞大的培养任务主要由高职高专的职业教育完 成。“零距离”是指物流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零距离, 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 零距离。针对物流行业特点,实施分方向教学则是 “零距离”式培养物流初级人才的最佳途径。如将物 纲要的第十六章第三节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物流 业,现代物流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 点,作为“第三利润源泉”越来越受到各个方面的重 视,各行各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加。随着 为满足大力发展物流业的需求,我国的物流教育模 式与教育水平也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截至2009年我 流专业分为:运输管理方向、现代仓储管理方向、企 业物流方向、国际物流四个方向,并开设针对性课 国开设物流专业的本科院校218所,在校生4万人; 开设物流专业的高职、高专480所,在校生20万人。 程,如现代仓储管理方向突 透过这些数字,我们看到高职教育成为了物流人才 出《采购与供应》、《商品养护技术》等课程的教 培养的主渠道。 学,而国际物流则重点讲授《国际货运代理与报关》 (一)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特色 并强化国际物流中的相关业务流程及证单填制的训 物流业发展新特点对物流职业岗位的复合化和 练。分方向“零距离”式教育培养既为学生打下基础, 专门化提出了新要求。物流职业的复合化是指物流 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为他们毕业后迅速转化为物 人才知识结构的复合化,要求高职物流人才首先接 流人做好了准备I2]。 受“宽带式”培养,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应变能力 三、高职物流人才开发与培养对策 强,可以胜任多个物流岗位。职业岗位的专门化是指 根据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状态,高职物流人 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由低至高有不同层次的专门 才的开发与培养必须有相应的对策。要满足社会需 化,即物流人才经过“订单式”、“定向式”等多渠道培 求,高职物流人才开发与培养必须必须抓好专业建 养,构建起一线物流操作到物流运营、高级物流管理 设。当前,高职物流专业建设面临挑战不少。首先, 物 及物流决策,以及同时精通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运 流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与传统专业相比,开办时 作的各个层面的合理人才结构。物流行业要求从业 间短,起步晚,办学条件差,办学经验又不足,专业建 人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能吃苦耐劳,综合 设更是处于低的水平。其次,国内物流业发展迅猛, 素质全面,长期扎根基层,而这正好与高职院校培养 传统物流业正向现代物流转型,物流管理人才紧缺 人才的优势相吻合。 的现象,导致了高职物流专业急功近利势头的出现。 因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就在于其实用性 第三,物流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牵 和操作性,这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优势和特色之 涉面广,与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息息相关,加强高 所在。 职物流专业建设的难度相对于其他专业更大。专业 (二)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建设不好,专业人才培养就是一句空话。为建设好高 分析高职院校培养物流人才,要注意两点。一是 职物流专业,培养好物流人才,必须具有行之有效的 要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为社会培养实用性 系列措施和开发培养策略。 和操作性人才 为此,在具体培养过程中,要针对社 (一)加强物流学术研究并形成工学相结合的良 会的岗位需求,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特点,突出 性循环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二是要结合市场 我们应学习和引进日本和欧美的物流理论,推 经济的发展,不断创新。既要在课程设置方面不断跟 广物流理念,在参考国外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 踪新知识、新专业的发展,为学生及时开展新的课程 上,建立我国物流专业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树 和内容,又要注意新的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涌现,不断 立正确的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 为学生提供新技术和新技能的训练,由培养纯学科 与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理论的要求来确定,充 型专业人才向培养综合职业技能型人才转化,培养 分考虑物流教育资源的现状,并兼顾未来物流业的 出满足市场急需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因此,这就要 发展,综合设计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技能 求我国高职院校要构建有特色的立体化物流人才培 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意为高职学生充实物 WULIUULUNYUSHUIAN 流理论基础,为高职学生进一步深造提高学历和知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合作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和培 训。该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较早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 和企业文化,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 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 (四)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化 课程教学采用灵活的“校企合作、师生互动、工 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培 养的需要。学生在校以理论学习为主、辅之以实验、 识水平打下基础。总之,高职物流人才教育研究和培 养要走工学相结合的道路。 (二)建立与物流业界相连的物流人才体系和信 息反馈体系 一个学科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他所在行业的发 展,高职物流教育也不可能在与物流业隔离的状态 下得到发展。为解决好专业建设问题,采取的另一有 效办法是高职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组成员要与高职院 实训和在企业生产实践交替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 校的毕业生和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高职院校应 合,学用结合,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 成立一个物流学科课程顾问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主 进行职业训练,强化学生技能,增强动手能力,提升 要由物流产业的管理人员组成,其职责在于就企业 职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采取“请进来”、“走出 对物流教育的需求变化向专业建设组提出建议。同 去”的方式,邀请订单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行业专家给 时专业建设组应更多的邀请物流业的经理就物流问 订单学生开设专题讲座,传授最新业务知识,开展技 题给学生现场讲演,以补充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不 能培训,介绍企业文化,学生走出校门到物流企业去 足【3】。物流专业建设成员应不定期的拜访物流业经 实习、实践;组建特色班,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理和往届毕业生,向从事物流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发 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放调查问卷,并邀请他们参与专题研讨会来获取本 (五)抓好实训环节建设提高操作技能 行业的最新情况。此外高职院校应该成立企业物流 高职物流人才开发与培养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 研究和培训的实训基地,为物流企业的改造和再造 引进国外物流学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 提供解决方案,形成教学一科研一实践一企业间稳 的实际情况充实新的课程,更重要的是增加物流实 定、牢固的关系。构筑坚实的物流人才体系和信息反 践和案例教学。(1)建立校内物流模拟实验室,包括 馈体系,是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结合物流业发展 模拟仓储中心、模拟物流部、模拟货运港口、物流软 特点,社会需求,探寻高职特色的多渠道的完善的物 件模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系统模拟实训、 流人才体系,有助于专业建设,也必将加快我国物流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训练,学生通过在校内物流 业的发展。 模拟实验室的学习、操作,最大限度地了解熟悉企业 (三)加强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合作化,共同培养 物流操作的实景,提高学生企业物流操作模拟能力, 企业适用人员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建立学 物流业是一个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行业。按照行 校实训基地,可由中心控制室、现代化仓储与配送实 业惯例,一个物流专业毕业生从职场新人成为熟手, 训室、条码技术与RFID实验室、现代物流模型室、 需要3年时间。缩短这个时间的最佳办法就是校企 包装与流通加工实训室、储运实训室、商务洽谈室、 合作,加大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培养的参与度。通过 现代化办公实训室等组成,并配备了各种实战、教学 建立校企实习、就业基地,教师在教学中融人企业岗 软件操作系统专用的实训室,可同时容纳6O余名学 位要求、业务流程、单证体系及填制要求等知识,同 生实验实习。拥有第三方物流管理模拟软件、实战远 时聘请企业专家加入教学第一线,介绍企业文化、企 程仓储管理软件、电子商务软件、配送管理系统、运 业理念、企业业务操作程序等知识, 输管理系统软件、ERP系统软件、集装箱码头堆场管 为学生今后尽快进入角色打下基础柳。课程建设 理系统、连锁经营管理模拟系统等供学生进行实践 合作化体现在校企双方合作进行课程开发、课程设 操作。(2)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培养 计、课程实施、课程的评价等。要求企业较早地介入 优秀管理人才和学院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 学校,根据企业岗位需求,校企双方合作,实施系统 们与相关专业的企业进行联系,以企业为依托,与企 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对课程的结构、内容、 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外的 比例和总体课时做系统的安排、调整、更新和改造; 实践,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校外实习实训基 , ・教海拾贝・誉 地可大力推广开放式、交互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提高 与创新。 教学效果,实现专业主干课程的消化,将课堂知识实 (4)鼓励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尽量争取考取物流 践化,同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结合校内物流模拟实 专业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手执物流师、物流经 验室的模拟训练经验,真正使学生成为具有现实物 理、物流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增加在人才市场竞 流操作能力的毕业生,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实践需 争中的比拼资本,以好的就业增强学生对这一专业 要的实用人才,保证达到培养目标,提高毕业生就业 学习的信心。 率,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学校必须主动与 结语 运输企业、仓储配送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生产制造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 企业等合作,建立健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时期,这一时期,现代物流将得到长足发展。为了给 (六)坚持抓好就业导向实现全面发展 企业培养急需的中、高技能应用型物流人才需求,加 (1)抓好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入学教育,重点是 快物流业的系统化、智能化发展,低成本高效益增加 要做好专业认知教育以及创业教育与指导。让学生 我国GDP总量,高职院校应抓住机遇,形成高职物 一入学就树立自己择业和创业的意识,设计自己的 流人才开发与培养体系,搞好物流专业化建设,真正 职业生涯,做好三年大学时光的学习规划,确定自己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发展 的全面发展道路。 科学、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 (2)鼓励和帮助物流专业的高职学生到物流企 业去实习或见习。增加学生与物流企业的接触,减少 参考文献: 学生对就业环境的陌生感,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 【1】涂淑丽.我国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探析Ⅱ】. 离对接。 教育时空,2009,(11):178-179. (3)建立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的模式。 【2】张劲珊.高职物流人才开发培养体系与对策 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可实现人才数量、质量上的 研究Ⅱ】.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8(3):13—18. 按需培养,其过程中的双向培养,就业上的定向培 【3]严霄蕙,马骏,马洁.高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与 养,规格标准上的“量身定做”培养,使毕业生真正适 实践Ⅱ】.基础教学研究,2009,(10):92—93. 应企业需求,同时有利于校企合作建立起长效机制, [4】唐凤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 更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 思考Ⅱ】.高教论坛,2009,(7):115—117. 技工学校物流专业建设与发展探讨 (广东岭南现代技工学校 连军,广东广州,510663)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及珠三角经济发展对物流行业技能人才需求状况 的分析,根据技工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技工学校物流专业的建设和发 展提出个人的看法。 关键字:产业结构调整 高技能物流人才 一体化教学 校企合作 物流作为一种服务业,其发展与整个经济发展 结构调整和流通方式创新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我 密切相关,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产业 国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及珠三角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