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材料有形,创意无限——论区域材料的低结构性

来源:意榕旅游网
材料有形,创意无限——论区域材料的低结构性

 

随着幼儿对自主游戏要求的不断深入,各类区角材料在其灵活性、宽泛性、复杂性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材料冲击着孩子们的空间,但这些材料都符合孩子发展和探究的需求吗?借观摩各园所区角创设的机会,我对区角材料做了以下归纳:

  1、不能独立操作的真实器具材料。比如榨汁机、电饼铛、电饭锅等,观察这类区角发现老师才是区角的主人,除了忙前忙后的指挥,还要在电器周围负责孩子的安全,孩子无法独立操作,完全是配合老师的作秀。

  2、可以操作的成品材料。这类材料小班运用比较多,比如娃娃家的各类布置,益智区的万花筒等,这类材料可以给孩子带来一个整体的影像,投放时间不宜过长,而且局限性很强。

  3、半成品材料。这类材料以拼装玩具、美工操作等为主,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大都能操作使用,但缺乏新颖,千篇一律,无法激发孩子继续探究的欲望。

  4、自制材料。也可以称其为低结构材料,这类材料是我们身边熟悉的,原生态的物品材料,是老师根据目标需求为孩子专门提供的,对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材料。它没有固定的玩法,也没有具体形象特征,它来自幼儿生活,易于被幼儿接受和操作的自然材料。

  相对于各类高大上的成品活动材料而言,我觉得丰富多样的低结构活动材料,更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挑战性,也弹性地吻合幼儿阶梯性的认知特点。比如,大班幼儿在“科学万花筒”的主题中对磁铁的认识,我们先在益智区投放了普通的的磁铁、铁盒,线,纸片、木板等,最初孩子们还是在自己原来玩磁力片的基础上,对磁铁进行各种拼接造型,几次接触后他们开始尝试有了自己的想法,首先他们用线把一截铁丝拴住,一个小朋友提着用线拴好的铁丝,另一个小朋友拿磁铁在其下面左右移动,铁丝开始跟随磁铁方向晃动起来,初试成功后的两个人又通过合作交流,把线弄得更长了一些,拿两块磁铁拼在一起在下面变换不同的方向晃动,当铁丝以圆圈的方式旋转起来的那一刻,全班孩子都兴奋地鼓起了掌,这一刻从孩子们眼神里透露出来的那种惊喜,和这种成功的体验是任何高端玩具都无法代替的,后来我们又投放了各种形状、规格的磁铁,并把建构区的积木进行二次利用,孩子们不负众望的创造出了磁力车,旋转风车等,也正是这些具有可变性和可塑性的低结构材料,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究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官体验,这也是任何载体都无法替代完成的。

  我们之所以热衷于给孩子创造各类区角,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而低结构活动材料的多样性,开放性,可塑可变性,更能激发幼儿接近材料,自由的操作、改变材料,并在反复摆弄的过程中收获新的体验。材料有形,创意无限,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观察和倾听,更要了解孩子的需要,把真正适合的,能充分利用和挖掘的材料带给孩子,并把这些幼儿经历过的生活素材尽可能的融入区角创设中,使环境材料更生活化,低结构化,赋予材料更大限度的教育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