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陕南新农村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陕南新农村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意榕旅游网
陕南新农村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李斌;杨豪中

【摘 要】休闲农业带动了陕南新农村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结合休闲农业的概念理解,以及对陕南新农村概况、休闲农业主要类型进行介绍,提出并分析了陕南新农村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扩大休闲农业发展规模,向生态化发展的建议;同时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利用好互联网,加强宣传力度,这些措施将会有力地促进陕南新农村休闲农业的大发展. 【期刊名称】《农业工程》 【年(卷),期】2019(009)005 【总页数】3页(P127-129) 【关键词】新农村;休闲农业;策略 【作 者】李斌;杨豪中

【作者单位】商洛学院艺术学院,陕西商洛72600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323.4 0 引言

健全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1]。2016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之成为繁荣农村、

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2]。近年来,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现象成为中国广大群众追求生活质量的新标识[3]。正是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休闲农业兴起,陕南的多数新农村已经从传统的农业耕作向服务为主的休闲农业转变,加快了当地的经济、旅游和文化等方面发展。 1 概念理解

“休闲农业”又名“旅游农业”“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等。休闲农业的概念自提出以来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结合当前学者对其研究,休闲农业可以理解为农业和旅游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新型产业,结合了农业生产与农村休闲的特点,让游客走进农村观光并体验生活,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4-5]。

首先,休闲农业利用了农村景观资源。优美的农村自然条件给游客带来观光、休闲和体验等多项活动,为其创造出愉悦的心情,让游客身心完全释放。其次,休闲农业是一种旅游经营活动。休闲农业借鉴和吸收了旅游营销模式,成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可以深度利用农村自然景观、农业资源为其服务,提高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最后,休闲农业深化了农业发展。休闲农业是一种农业耕作、栽培、园艺和参观相结合的营销活动,其目的是娱乐、教育或亲自体验农业劳动[6]。休闲农业作为新兴农业,在全国的新农村建设中,融入了农村各种资源,使农业向多样化发展,拓宽了农业的经营范围,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农业是经营者依托农业资源与服务,吸引旅游者吃、住、观赏、购买和体验等实践活动,以获取农业相关的科技与文化知识[7]。 2 概况及分类 2.1概况

陕南北部是秦岭山脉,南部是巴山山脉,由汉中、商洛和安康3个市组成,总面积约为7.4万km2,占陕西省总面积的34%。山丘较多可耕用地较少,常年气候

湿润多变,处于南北气候交叉地带,形成了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南北方兼有的粮食作物,这里也有丰富的农业特产和矿产资源,在此自然环境下形成了相应的地方休闲农业。 2.2主要分类

(1)观光类。农业生产为基础,把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也是一种高效农业[8]。陕南形成了陕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里森林茂盛、水质丰盛、山脉纵横,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宜人的气候条件,形成了特有的农村风光,借助山水风光吸引着广大游客来此旅游观光。如汉中市形成了荷花园、汉中牡丹园、陕南珍稀植物园、南郑县花果山、汉中楠竹园和南郑圣水桃园山庄等观光园;安康市形成以“茶文化”“绞股蓝产业”和“蚕桑产业”等为特色的观光园;商洛市形成了田园风情园、金色峡静安园、竹林关桃花谷和沙河子镇佳骞农业园等观光园,已经给周边产生了一定影响。

(2)农家乐类。农家乐最早起源于国外的旅游业,近几年来成为国内乡村休闲农业的重要类型,结合陕南优美的自然环境、奇山异水、森林茂盛等地域特点,形成了观光、餐饮和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9]。该地依托登山赏景、水上漂流和健身攀岩等活动,建立了“度假村”“山庄”和“大院”等形式农家乐,让游客在美景中感悟大自然,在餐饮美食中体验农家生活,在娱乐健身中亲近山水,让游客能真正地体验到田园生活[10]。

(3)历史文化类。陕南汉水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很多历史文化遗迹[11]。受当地历史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旅游型新农村。如汉中的武侯祠、张良庙、张骞文化和蔡伦墓等,商洛市的棣花古镇、商州区北宽坪革命圣地等,安康市的擂鼓台、白云寺等,这些地方利用特有的历史文化特点,通过展示、讲解和演艺等形式尽可能地还原历史,让游客身临其境,认识感悟历史。

(4)民俗类。陕南新农村在发展建设上,结合了当地文化特色,形成了适合当地的

民俗村落。近年来汉中新农村依托镇巴民歌、洋县木偶和勉县五节龙等特色,商洛市依托花鼓戏、皮影和面花等特色,安康市依托陕南号子、赛农舟和民间婚俗等特色,吸引着大量外来游客,给新农村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5)采摘类。陕南新农村在开发利用上,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拓宽思路,以新农村资源吸引游客体验生产和生活。如远近闻名的汉中西乡樱桃沟,城固县桔园生态园、商洛马莲峪生态采摘园和安康水天河生态园等地,游客到农户园既品尝又能自行采摘,体会了劳动的乐趣。 3 存在的问题 3.1休闲农业规模弱小

近几年来,陕南休闲农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数量、规模和产业链上整体还处在发展阶段,很多休闲农业无论从硬件设施、服务内容和文化内涵上,还是从社会宣传、服务理念和品牌定位上未形成规模。如丹凤县棣花古镇凸显了商於古道风貌,在古镇的建设上深化了古村落的文化氛围,但是在整体规模发展上,周边的旅游服务设施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3.2缺乏统一管理,自主建设居多

从陕南休闲农业整体开发建设上看,休闲农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存在着盲目地照搬照抄,多是以家庭为主的农家乐,因地理位置的限制,形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农家特色,但从休闲农业的长远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也缺乏宣传,在服务内容上为吃饭、打牌和喝茶等形式,有利于游客身心健康、农村生活体验以及教育意义的很少,且家家相互模仿,不利于农家乐未来的发展。 3.3配套设施简陋,服务水平不高

陕南的休闲农业多建在农村,在各种配套设施建设、应用和管理上要求较低,服务水平上还缺乏标准和规范,导致在餐饮、住宿和娱乐等活动上就缺乏安全、卫生条件,也不利于吸引游客。如陕南新农村的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住宿地以及其

他必要的设施简陋、脏乱,影响了游客对乡村的印象,从长远发展来看并不利于休闲农业的发展。

3.4忽视宣传促销,营销理念滞后

休闲农业和旅游紧密结合在一起,从休闲农业的发展看,离不开营销宣传活动。在当前多元化宣传的今天,宣传推广已经多样化,而陕南多数休闲农业还停留在口碑宣传上,缺乏多形式宣传。如借助互联网、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进行高效宣传,从而达到宣传推广的目的,而陕南休闲农业的发展在借助互联网宣传促销方面还很弱,需要加强。 4 发展策略

4.1扩大休闲农业发展规模,向生态化发展

首先,扩大休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借鉴国外成功的地区先进经验,加强和休闲农业相关的产业合作,维护产业链之间平衡,在休闲农业的实际开发过程中,把整体协调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推动其向规模化发展。其次,休闲农业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向生态化方向发展,需要农业生产与销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农业和旅游相互协调,相互统一。最后要提升休闲农业的规模,推动其生态化发展,还要重视农村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使游客从农业生产、乡村特色和农耕文化等方面得到熏陶。

4.2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政府应该对休闲农业的发展起着引导作用。通过对休闲农业的总体规划,结合当地生产特点,开发和生态保护相结合,合理布局,彰显特色,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业多形式发展;通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从政策上带动休闲农业健康发展,为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加大政策引导、税收政策、融资渠道和开发用地等方面进行优先支持;通过政府渠道宣传当地休闲农业,推动农业和旅游整体发展。

4.3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结合陕南休闲农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完善基础设施。首先,休闲农业的基础建设是多形式的合作提高,需要政府、集体和个人相互配合,逐步推进完成。其次,严格规范的日常管理、优质高效的服务水平是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从资源开发、管理规范、服务提升、监督考核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考虑日常管理规范,从规章制度上为新农村生态农业提高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推进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服务培训,增强其业务能力、服务意识、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为做好休闲农业做好服务工作。

4.4利用好多媒体,加强宣传力度

要加快新农村城镇化建设,需要强化休闲农业的多途径宣传。现如今,宣传的媒体也是多途径的,改变了过去的传统传播方式,结合时代进行多媒体宣传。如在利用互联网宣传上,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下的各种媒体,如网站、网络电视、微信和微博等,做好内容和形式的宣传,为发展休闲农业营造好外部环境。 5 结束语

随着新农村快速发展,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扩大其发展规模,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完善休闲农业各项制度建设,提高休闲农业的硬件设施、外部环境,利用好互联网加大宣传需要整体协调,逐步推进。休闲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的整体发展,这也为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仇玮玮.基于休闲农业的新农村综合体规划研究:以李家寨新农村综合体为例[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4.

QIU Weiwei.Planning leisure agriculture under the rural complex by Li Zhai new rural complex as an example[D].Chengdu:Sichu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2014.

[2] 郑石,林国华.福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耦合协调性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7,32(3):324-331.

ZHENG Shi,LIN Guohua.Coordina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rural tourism and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Fujian province[J].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7,32(3):324-331.

[3] 王晓峰,刘艳艳,奚秀梅,等.陕西省精品休闲农业点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6):203.

WANG Xiaofeng,LIU Yanyan,XI Xiumei,et al.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cellent leisure agriculture in Shaanxi province[J].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3,27(6):203.

[4] 刘艳艳.陕西省休闲农业空间布局与发展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5] 王凌云,翟建红,屈益民,等.商洛市休闲农业发展探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3(14):43-44. [6] 周义龙,赵影.海南休闲农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6):934-939.

ZHOU Yilong,ZHAO Ying.Research on the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ainan province[J].Agricultur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2015,36(6):934-939.

[7] 黄宇.西安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6):158. HUANG Yu.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Xi′an leisure agriculture [J].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2015,36(6):158.

[8] 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0(2):119-124. GUO Huancheng,LIU Junping,WANG Yuncai.The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griculture[J].Economic Geography,2000,20(2):119-124.

[9] 刘欣彤.探究农家乐旅游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南方农机,2018,49(1):74,76.

[10]李海辉.“一带一路”大战略:世界物流互联网计划[J].金融经济(市场版),2015(1):11-13. [11]彭洁.陕南现代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探析[J].中国商贸,2012(25):215-2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