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三化学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试题

来源:意榕旅游网
高三化学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试题

1. 在含有n mol FeI2的溶液中通入Cl2,有x mol Cl2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x ≤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Cl2 → 2Fe+ 2Cl

2+

3+

-

B.当x ≥ n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2I+ 2Cl2 → 2Fe+ I2+ 4Cl

2+-C.当Fe和I同时被氧化时,x与n的关系为x>n

D.当x=n时,反应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为n mol

2+

-3+

-

【答案】CD

【解析】A、还原性是I>Fe2+,因此氯气首先氧化碘离子,当x ≤时,氯气不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 Cl2 →I2+2Cl-,A不正确;B、当x ≥ n时,碘离子完全被氧化,而亚铁离子可能完全被氧化,也可能部分被氧化,B不正确;C、当Fe2+和I-同时被氧化时,x与n的关系为x>n,C正确;D、当x=n时,碘离子恰好被氧化反生成单质碘,其物质的量为n mol,D正确,答案选CD。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

2. 下列进行性质比较的实验,不合理的是

A.比较Cu、Fe的还原性:铜加入硫酸铁溶液中 B.比较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溴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C.比较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强于氯气:高锰酸钾中加入浓盐酸

-1

D.比较镁的金属性强于铝:取一小段去氧化膜的镁带和铝片,分别加入1.0 mol·L的盐酸中

【答案】A

【解析】A项中,比较Cu、Fe的还原性:铜加入硫酸铁溶液中,尽管铜溶解了,但不能置换出铁单质,不能比较;若铁加入硫酸铜溶液中,铁溶解了,同时置换出铜单质,是可以比较的。 【考点】物质的性质的强弱比较实验。

3. 已知下列反应: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Ⅰ);5Cl2+I2+6H2O=10HCl+2HIO3(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Ⅰ中HCl是氧化剂 B.反应Ⅱ中Cl2发生氧化反应 C.还原性:CoCl2>HCl>I2 D.氧化性:Co2O3>Cl2>HIO3

【答案】D

【解析】选项A,反应(Ⅰ)中,Cl失去电子,HCl为还原剂。选项B,反应(Ⅱ)中,Cl2得到电子

变为Cl,发生还原反应。根据反应(Ⅰ)可知,Co2O3(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Cl2(氧化产物),

HCl(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CoCl2(还原产物),根据反应(Ⅱ)可知,Cl2的氧化性大于HIO3,I2的还原性大于HCl,故选项D正确,选项C错误。

4. 根据下列反应,可以判断有关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Cl2+2KI=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FeCl3+2HI=2FeCl2+2HCl+I2 ④H2S+I2=S↓+2HI

33

A.H2S>I2>Fe+>Cl2 B.Cl2>Fe+>I2>S

33

C.Fe+>Cl2>H2S>I2 D.Cl2>I2>Fe+>H2S

【答案】B

【解析】由反应①可知氧化性:Cl2>I2,由反应②可知氧化性:Cl2>Fe3+,由反应③可知氧化性:Fe3+>I2,由反应④可知氧化性:I2>S,则氧化性:Cl2>Fe3+>I2>S。

5. 按要求填空。

-+

(1)在S2-、Fe2+、Fe3+、Mg2+、S、I、H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只有还原性的是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2)某同学写出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未配平) ①NO+HNO3―→N2O3+H2O ②NH3+NO―→HNO2+H2O ③N2O4+H2O―→HNO3+HNO2

其中你认为一定不可能实现的是 。

(3)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最强的物质是 。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

若溶质中Cl与I共存,为了氧化I而Cl不被氧化,除单质外,还应用上述反应中的 作氧化剂。

+-

【答案】(1)Fe3+、Mg2+、H I、S2- Fe2+、S (2)② (3)KMnO4 FeCl3

【解析】(1)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分析判断。(2)若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两种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生成物中该元素的价态应介于两种反应物元素价态之间。N元素-3价与+2价之间应为0价或+1价,不可能出现+3价的氮,所以②式不能实现。(3)由①知氧化性:FeCl3>I2,还原

--

性:I>Fe2+;由②知氧化性:Cl2>FeCl3,还原性:Fe2+>Cl;由③知氧化性:KMnO4>Cl2,

还原性:Cl>Mn2+,由此推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KMnO4>Cl2>FeCl3>I2,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

>Fe2+>Cl>Mn2+。所以KMnO4可氧化Cl、Fe2+及 --

I,FeCl3只氧化I。所以必须选择比Cl2氧化能力的差而比I2氧化能力强的氧化剂FeCl3。

6. 有下列三个反应方程式:①Cl2+FeI2=FeCl2+I2 ②2Fe2++Br2=2Fe3++2Br 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3

A.①②③中氧化产物分别是FeCl2、Fe+、Cl2

3

B.根据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氧化性强弱关系为Cl2>Co2O3>Fe+ C.在反应③中生成1 mol Cl2时,有2 mol HCl被氧化 D.根据反应①②一定可以推理得到Cl2+FeBr2=FeCl2+Br2

【答案】C

【解析】①中的氧化产物为I2,A错;氧化性强弱关系为Co2O3>Cl2>Fe3+,B错;因为Fe2+的

还原性比Br的强,故与氯气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应该是Fe2+,D错。

7. 已知:

①向KMnO4晶体中滴加浓盐酸,产生某黄绿色气体;

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①中产生气体的电子式是ClCl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②中FeCl2被氧化

D.实验③发生的是同主族元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A项,①中产生的气体是氯气,氯气的电子式为

;B项,上述实验中,①、

②、③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实验②中FeCl2被氧化生成FeCl3而溶液显黄色;D

项,实验③中,Fe3+把I氧化成I2而使试纸变为蓝色。

8. 已知氧化性KMnO4>HNO3,Bi位于周期表中第ⅤA族,+3价较稳定,KBiO3溶液为无色。取一定量的Mn(NO3)2溶液依次进行下列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①滴加适量KBiO3溶液,溶液变为紫红色

②继续滴加适量H2O2,紫红色褪去,并有气泡产生

③再加入适量的PbO2固体,固体溶解,溶液又变为紫红色 ④最后通入足量的SO2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KMnO4、KBiO3、H2O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④中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该反应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答案】(1)KBiO3>KMnO4>H2O2 (2)紫红色褪去,生成白色沉淀 (3)5PbO2+2Mn2++4H+ =

【解析】(1)由①中现象可知:KBiO3把Mn(NO3)2氧化生成KMnO4,则KBiO3的氧化性强于KMnO4的氧化性;由②中现象可知:KMnO4氧化H2O2产生O2,自身被还原为Mn2+,则KMnO4的氧化性强于H2O2的氧化性;综上所述:KMnO4、KBiO3、H2O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KBiO3>KMnO4>H2O2。

(2)④中KMnO4氧化SO2气体生成,自身又被还原为Mn2+,和③中生成的Pb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3)由实验现象可知③中是PbO2氧化Mn2+生成KMnO4,自身被还原为Pb2+,根据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即可配平写出方程式。

9. 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有

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线段BC代表Fe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B.原混合溶液中n(FeBr2)=3mol

C.当通入Cl22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

2+-3+-2Fe+2I+2C12=2Fe+I2+4Cl

2+--D.原溶液中n(Fe):n(I):n(Br)=3:1: 2

3+

【答案】D

【解析】Fe2+、I-、Br-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Br,AB表示I-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方程式为2I-+C12=I2+2Cl-,n(I-)=2mol,线段BC代表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方程式为2Fe2++C12=2Fe3+ +2Cl-,n(Fe2+)=4mol,DE段表示Br-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反应为2Br-+C12=Br2+2Cl-,n(Br-)=6mol,原溶液中n(Fe2+):n(I-):n(Br-)=1:2:3,D错误。 【考点】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计算。

10. 已知下列实验事实:

①Cr2O3固体既能溶于KOH溶液得到KCrO2溶液,又能溶于硫酸得到Cr2(SO4)3溶液; ②向KCrO2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再酸化,可得K2Cr2O7溶液; ③将K2Cr2O7溶液滴加到淀粉和KI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变蓝。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KCrO2中Cr元素为+3价 B.实验①证明Cr2O3是两性氧化物

C.实验②证明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实验③证明氧化性:Cr2O72- > I2

【答案】C

【解析】考点分析:由②确定过氧化氢体现氧化性。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11. 向某FeBr2溶液中,通入1.12L(标准状况下)的Cl2,测得溶液中c(Br)=3c(Cl-)=0.3mol/L。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3+2+

B.反应后溶液中c(Fe)=c(Fe) A.原溶液中c(Br)=0.4mol/L

3+

D.原溶液的浓度为0.1mol/L C.反应后溶液中c(Fe)=0.1mol/L

【答案】C

【解析】还原性Fe2+>Br-,所以FeBr2溶液中通入Cl2,Cl2先将Fe2+氧化为Fe3+,Fe2+反应完毕,若Cl2有剩余,剩余Cl2再将Br-氧化为Br2,最后溶液中含有Br-,说明Cl2完全反应,转化为Cl-。1.12L(标态下)Cl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且溶液中c(Br-)=3c(Cl-)=0.3mol/L。若溶液中Br-参加反应,令溶液中FeBr2物质的量为xmol,则根据电子转移守恒,x+(2x-0.3)=0.1,解得x=2/15mol,2/15molmolFe2+的提供电子为2/15mol大于0.05molCl2能够获得电子0.1mol,且(2x-0.3)<0,不符合题意。若溶液中Br-未参加反应,则原溶液中的Fe2+物质的量为0.15mol,0.15molFe2+能够提供电子0.15mol,0.05molCl2能够获得电子0.1mol,小于0.15molFe2+能够提供电子0.15mol,Fe2+有剩余,符合题意,所以原溶液含有FeBr20.15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被氧化的Fe2+为0.05mol×2=0.1mol,生成Fe3+为0.1mol,剩余Fe2+为0.15mol-0.1mol=0.05mol。故选择C选项。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12. 已知下列实验事实:

①Cr2O3固体既能溶于KOH溶液得到KCrO2溶液,又能溶于硫酸得到Cr2(SO4)3溶液; ②向KCrO2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再酸化,可得K2Cr2O7溶液; ③将K2Cr2O7溶液滴加到淀粉和KI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变蓝。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KCrO2中Cr元素为+3价 B.实验①证明Cr2O3是两性氧化物

C.实验②证明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实验③证明氧化性:Cr2O72- > I2

【答案】C

【解析】A、化合物KCrO2中K和O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价和-2价,因此Cr元素为+3价,A正确;B、Cr2O3固体既能溶于KOH溶液得到KCrO2溶液,又能溶于硫酸得到Cr2(SO4)3溶液,则根据氧化铝的性质可类推Cr2O3是两性氧化物,B正确;C、向KCrO2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再酸化,可得K2Cr2O7溶液。在反应中Cr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失去电子,因此KCrO2是还原剂,则双氧水是氧化剂,C不正确;D、将K2Cr2O7溶液滴加到淀粉和KI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变蓝,这说明反应中有单质碘生成,因此K2Cr2O7是氧化剂,其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单质碘的,所以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合价、两性氧化物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

13.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探究,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途经。 【实验1】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中发现试管内除了产生白色硫酸铜固体外,在铜丝表面还有黑色固体甲生成,甲中可能含有黑色的CuO、CuS、Cu2S。查阅资料:CuS和Cu2S均为黑色固体,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在空气中煅烧,均转化为CuO和SO2。为了探究甲的成分,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到足够量的固体甲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1)上述实验装置除了有尾气吸收装置外,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是 。

(2)固体乙在空气中煅烧时,使用的实验仪器除了玻璃棒、三脚架、酒精灯外,还必须有 。

(3)确定乙是否煅烧完全的操作是 。

(4)煅烧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实验2】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尾气吸收装置未画出),探究Cl2、Br2、Fe3+的

氧化性强弱。

(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填写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打开活塞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 D装置中:溶液变红 Cl2、Br2、Fe3+的氧化性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 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振荡后,CCl4层无明显变化。 (6)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了异常的变化:D装置中,红色慢慢褪去;E装置中,CCl4层先由无色变为橙色,后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成红色。 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

ⅰ.(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氧化性:Cl2>(SCN)2。 ⅱ.Cl2和Br2反应生成的BrCl呈红色,沸点约5℃,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ⅲ.AgClO、AgBrO均可溶于水。 ①请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化学用语)解释Cl2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___ ; 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 。

②欲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

【答案】(本题共12分)(1)在熄灭酒精灯后,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1分) (2)泥三角、坩埚(坩埚钳)(2分,坩埚钳不写不扣分)

(3)重复操作(再煅烧、冷却、称量),直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量差不超过0.001g)。(2分) (4)2CuS+3O22CuO+2SO2 (2分) (5)Cl2 >Br2 >Fe3+(1分) (6)①过量氯气和SCN –反应:2SCN-+Cl2→2Cl-+(SCN)2,使SCN-浓度减小,则Fe3+ +3SCN-Fe(SCN)3 平衡逆向移动而褪色(2分);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上述推测合理。(或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不变红,则上述推测合理。(其它合理答案也得分)(1分)

②BrCl + H2O →HBrO + HCl反应只产生Cl-,不产生Br-(1分)

【解析】(1)SO2极易溶于水,所以容易引起倒吸。由于B装置和A装置之间连接有橡皮管,所以该装置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在熄灭酒精灯后,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

(2)固体灼烧应该在坩埚中进行,所以还需要的仪器有泥三角、坩埚(坩埚钳)。

(3)要检验固体灼烧是否完全的正确操作应该是重复操作(再煅烧、冷却、称量),直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量差不超过0.001g)。

(4)由于固体乙灼烧后固体质量减少,所以固体乙中一定含有CuS,因为Cu2S灼烧后固体质量不变,所以灼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S+3O22CuO+2SO2。 (5)A装置中产生氯气,D装置中溶液变红,这说明反应中有Fe3+生成,即氯气将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振荡后,CCl4层无明显变化,这说明反应中氯气首先氧化亚铁离子,所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强弱顺序是Cl2 >Br2 >Fe3+。

(6)①因为氧化性是Cl2>(SCN)2,所以过量氯气和SCN反应:2SCN-+Cl2→2Cl-+(SCN)2,使SCN-浓度减小,则可逆反应Fe3++3SCN-Fe(SCN)3 平衡逆向移动而褪色。要证明上述结论,

可以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即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上述推测合理。(或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不变红,则上述推测合理。

②由于过量的Cl2和Br2反应生成的BrCl,BrCl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溴酸,反应的方程式是BrCl + H2O →HBrO + HCl。反应只产生Cl-,不产生Br-,所以只能得到白色沉淀氯化银,得不到溴化银浅黄色沉淀。

【考点】考查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究、尾气处理、仪器选择、实验条件控制、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和应用等

14. 制备单质硅时,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① ② ③下列对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③为置换反应 C.②为化合反应

B.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中硅元素均被氧化

【答案】D

【解析】1、三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反应前后都有单质生成。2、三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因为都有化合价的变化。3、②反应属于化合。4、①③反应中硅元素价态降低,做氧化剂,被还原,但是②中硅元素价态升高,做还原剂,被氧化。 【考点】化学反应类型

点评:本题涉及到了置换反应和化合反应的辨析,主要抓住反应的特点。另外要熟记氧化还原的特征和规律,分清还原剂和氧化剂。

15. 已知反应,,下列物质氧化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B. C.D.

【答案】C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氧化性的比较顺序为: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还原剂。则可以找到氧化性的比较:BrO3-> ClO3->Cl2> ClO3->I2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点评:本题属于常见题型,涉及到了氧化性强弱的比较,只要抓住氧化性比较顺序的规律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16. 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知: 氧化还原反应:

2FeCl3 + 2HI = 2FeCl2 + I2 + 2HCl; 2Co(OH)3 + 6HCl = 2CoCl2 + Cl2↑ + 6H2O 2Fe(OH)2 + I2 + 2KOH= 2Fe(OH)3 + 2KI; 3I2 + 6KOH=\" 5KI\" + KIO3 + 3H2O 复分解反应:

2HSCN + K2CO3 =\" 2KSCN\" + CO2 ↑ + H2O; KCN + CO2 + H2O =\" HCN\" + KHCO3 热分解反应:

4NaClO 3NaCl + NaClO4;NaClO4 NaCl + 2O2↑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氧化性(酸性溶液):FeCl3 > Co(OH)3> I2 B.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 > I2 > KIO3 C.热稳定性:NaCl > NaClO4 > NaClO

D.酸性(水溶液):HSCN > H2CO3 > HCN

【答案】A

【解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氧化性强弱顺序应该是Co(OH)3> FeCl3 > I2,因此选项A不正确,B正确;根据较强的酸制取较弱的酸可知,选项C制取;根据热分解的方程式可知,选项D正确,因此正确的答案选A。

17. 已知浓H2SO4和Fe3+都可以将Cu氧化成Cu2+,浓H2SO4也可以将Br-氧化成Br2,Fe与Br2反应生成FeBr3。由此可以确定上述有关物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3+2+2+3+

A.浓H2SO4>Br2>Fe>Cu B.浓H2SO4>Cu>Fe>Br2

3+2+3+2+

C.Br2>浓H2SO4>Fe>Cu D.Fe>Cu>Br2>浓H2SO4

【答案】A

【解析】考查物质氧化性强弱判断。由于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所以根据题意可知,四种微粒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是浓H2SO4>Br2>Fe3+>Cu2,答案选A。

18. 已知:①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②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则下列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 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

-3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2I===2Fe++I2

【答案】A

【解析】由于氯化铁的氧化性强于单质碘的,因此在选项A中的反应中不可能生成FeI3,因此选项A不正确,方程式应该是3Cl2+2FeI2===2FeCl3+2I2,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A。

--

19. 将0.01mol Cl2通入含0.03mol Br和0.03mol I的混合液中,再加CCl4振荡,则CCl4层的颜色是( ) A.紫黑色 B.橙红色 C.棕色 D.紫色

【答案】D

----

【解析】I还原性强于Br的,所以氯气首先氧化的是I,然后是Br。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

0.01mol氯气只能氧化0.02molI,生成0.01mol电子碘。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20. 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全部被氧化;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

【解析】由于还原性强弱顺序是I、Fe2+、Br,所以氯气首先氧化的是I,然后是Fe2+和Br。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有铁离子生成,所以选项①②不正确,③④正确,答案选C。

21. 已知: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Cl2+2FeCl2===2FeCl3; 2KI+2FeCl3===2KCl+I2+2FeCl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3

A.氧化性:MnO4->Cl2>I2>Fe+

--2

B.还原性:Fe+>I>Cl

32

C.Fe+只有氧化性,Fe+只有还原性 D.FeCl3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答案】D

【解析】因为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

--

所以A、B不正确,应该是MnO4->Cl2>Fe3+>I2、I>Fe2+>Cl;亚铁离子还有氧化性,可以得到电子,C不正确,因此正确的答案选D。

22. 由amolFe+bmolFe2O3组成的混和物,用足量的盐酸溶解。随着a/b的不同,反应产物各不相同。按照a/b的不同比值,结合有关氧化还原的反应竞争顺序,填写下列表格内容。表格可不填满,若不足可添加表格。

a/b 氧化还原反应主要产物 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14分,每个1分,)

a/b 氧化还原反应产物 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Fe2O3+6H+=2Fe3++3H2O;2Fe3++Fe=3Fe2+ a/b<1 FeCl2 a/b=1 FeCl2 a/b>1 FeCl2 H2 Fe2O3+6H+=2Fe3++3H2O;2Fe3++Fe=3Fe2+ Fe2O3+6H+=2Fe3++3H2O;2Fe3++Fe=3Fe2+;Fe+2H+=Fe2++H2↑ 【解析】本题所涉及到的常见氧化性离子的氧化性顺序为:Fe3+>H+;

当a=b时,Fe2O3+6H+=Fe3++3H2O,生成的Fe3+恰好被铁还原:2Fe3++Fe=3Fe2+;

当a>b时,铁过量,Fe2O3+6H+=Fe3++3H2O生成的Fe3+被部分铁还原:2Fe3++Fe=3Fe2+,余下的铁:Fe+2H+=Fe2++H2↑

当a23.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 ②Cu与FeCl3溶液 ③Zn与H2SO4溶液 ④Fe与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方程式如下: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Zn+H2SO4(稀)=ZnSO4+H2↑

Zn+2H2SO4(浓)=ZnSO4+SO2+2H2O↑

24. 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且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32

B.Cl2+FeI2===FeCl2+I2 A.2Fe++2I===2Fe++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3Cl2+6FeI2===2FeCl3+4FeI3

【答案】D 【解析】略

25. 已知:2BrO3- +Cl2=\"Br2\" +2ClO3-;5Cl2 +I2 +6H2O =\"2HIO3\" +10HCl;ClO3- +5Cl- +6H+ =3Cl2+3H2O 下列物质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 A.ClO3->BrO3->IO3->Cl2 B.BrO3->Cl2>ClO3->IO3- C.BrO3->ClO3->Cl2>IO3- D.Cl2>BrO3->ClO3->IO3-

【答案】C

【解析】由同一氧化还原方程式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得:氧化性强弱为:BrO3->ClO3->Cl2>IO3-

26. 1986年,人们成功的用如下反应制得了氟:

①2KMnO4+2KF+10HF+3H2O2===2K2MnF6+8H2O+3O2 ②K2MnF6+2SbF5===2KSbF6+MnF4 ③2MnF4===2MnF3+F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①②③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①H2O2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

C.氧化性:KMnO4>O2

D.每生成1 mol F2,上述反应共转移2 mol电子

【答案】C

【解析】②中没有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①H2O2是还原剂,故B错;每生成1 mol F2①反应就转移6 mol电子,故D错。

+-

27. 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反应:①16H+10Z+2XO4-→2X2++5Z2+8H2O;②2A2++B2→2A3

---

++2B;③2B+Z2→B2+2Z。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2+3

A.溶液中可发生:Z2+2A→2A++2Z B.Z2在①、③反应中为还原剂

3

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XO4->Z2>B2>A+

2

D.X+是XO4-的还原产物

【答案】B 【解析】略

28. 本题含两小题,共14分。

(1)(8分)某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NaOH、Au2O3、Na2S4O6、Na2S2O3、Au2O、H2O。 ①将Au2O3之外的物质分别填如以下空格内,配平后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还原剂是 。

③纺织工业中常用氯气作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后布匹的“脱氯剂”,Na2S2O3和Cl2反应的产物是H2SO4、NaCl和HC1,,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

(2)(6分)按要求写出有水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水是氧化剂: ②水是还原剂:

③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答案】(1)

(4分,配平2分)

②Au Na2SO3(各1分) ③1:4(2分)

(2)(6分)按要求写出有水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略,按学生回答判断) ①水是氧化剂÷j②水是还原剂:③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各2分) 【解析】略

29. 常温下,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2Fe2++H2O2+2H+=2Fe3++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B.H2O2被氧化 A.Fe得电子

3+

D.H2O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 C.H2O2的氧化性比Fe强

【答案】C

【解析】略

30. (6分)根据反应(1)2P+5Br2+8H2O=2H3PO4+10HBr (2)Cl2+2HBr=2HCl+Br2

(3)2KMn0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推断氧化性(氧化剂)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还原性(还原剂)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答案】(1)氧化性(氧化剂)KMnO4>Cl2>Br2>H3PO4 (2)还原性(还原剂)P>HBr>HCl>MnCl2 【解析】略

31. 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 ) A.NaCl Na2SO4 B.NaCl NaBr Na2SO4 C.NaCl Na2SO4 I2 D.NaCl NaI Na2SO4

【答案】AB 【解析】略

32. 贵州凤岗的“富锌富硒”茶已享誉全国,因富含硒元素,有延年益寿、抗衰老等作用。但研究表明单质硒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通过与浓盐酸、浓H2SO4反应可回收Se。在回收过程中涉及到如下两个化学反应:①SeO2+4KI+4HCl=Se+2I2+4KCl+2H2O;②Se+2H2SO4(浓)=2SO2+ SeO2+2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Se是氧化产物,I2是还原产物

B.反应②中浓H2SO4是氧化剂,SeO2是还原产物 C.反应①中每有1.0mol I2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4 NA

D.SeO2、H2SO4(浓)、I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浓)> SeO2> I2

【答案】D

【解析】A.在反应①中Se是还原产物,I2是氧化产物,错误;B.在反应②中浓H2SO4是氧化剂,SeO2是氧化产物,错误;C.在反应①中每有1.0mol I2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2 NA,错误;D.在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把两个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强弱结合起来,则SeO2、H2SO4(浓)、I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浓)> SeO2> I2,正确。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电子转移、氧化性强弱的比较的知识。

33. 已知: ①向KMnO4溶液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②向KBr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 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少量滴在FeCl2与KSCN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变血红色。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2+--2+

B.上述实验证明还原性:Fe>Br>Cl> Mn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2+

D.实验③证明Fe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B

【解析】①向KMnO4溶液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Cl2,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向KBr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发生了置换反应,产生Br2,还是氧化还原反应;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少量滴在FeCl2与KSCN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变血红色。则Br2将FeCl2氧化为FeCl3,FeCl3与KSCN发生络合反应产生Fe(SCN)3,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上述实验中,共有三个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B.根据氧化性: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在上述反应中物质的还原性: Fe2+>Br->Cl-> Mn2+,正确;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Cl2氧化性强能够把KI氧化为I2,所以可以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错误; D.实验③证明Fe2+有还原性,而不能证明其氧化性,错误。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

34. 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是顺序为SO2 > I- > Fe2+ > H2O2> Cl-,则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

2+3+-3+2++

A.2Fe+Cl2=2Fe+2Cl B.2Fe+SO2+2H2O=2Fe+SO42-+4H C.H2O2+H2SO4=SO2↑+O2↑+2H2O D.SO2+I2+2H2O=H2SO4+2HI

【答案】C

【解析】在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A.由于还原性:Fe2+ > Cl-,所以2Fe2++Cl2=2Fe3++2Cl-能发生,正确;B.由于还原性:SO2 > Fe2+;所以反应2Fe3++SO2+2H2O=2Fe2++SO42-+4H+能发生,正确;C.由于还原性:SO2 > H2O2,所以H2O2+H2SO4=SO2↑+O2↑+2H2O不可能发生,错误;D.由于还原性:SO2 > I- ,所以反应SO2+I2+2H2O=H2SO4+2HI能发生,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的还原性大小的比较及应用的知识。

35.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SO2 > I> H2O2 > Fe> Cl,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A.2I+ Fe=I2 + Fe

+

B.2Fe+ SO2 + 2H2O=2Fe+ SO+ 4H C.SO2 + 2H2O + I2=H2SO4 + 2HI D.H2O2 + H2SO4=SO2↑ + O2↑ + 2H2O

【答案】D

【解析】A、碘离子的还原性强于亚铁离子,因此铁离子能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碘和亚铁离子,A正确;B、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大于亚铁离子,所以二氧化硫能还原铁离子生成亚铁离子,能发生,故B正确;C、因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S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SO2>I-,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能发生,故C正确;D、若该反应发生,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2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H2O2>SO2,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矛盾,不可能发生,故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滴定的应用

36. 根据反应:2H2S+O2===2S↓+2H2O,Na2S+I2===2NaI+S↓,4NaI+O2+2H2SO4===2I2+2Na2SO4

+2H2O,下列物质的氧化性强弱判断正确的是 A.O2>I2>S B.H2S>NaI>H2O C.S>I2>O2 D.H2O>NaI>H2S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反应2H2S+O2═2S↓+2H2O中,氧化剂为O2,氧化产物为S,所以氧化性O2>S;反应4NaI+O2+2H2SO4═2I2+2Na2SO4+2H2O中,氧化剂为O2,氧化产物为I2,所以氧化性O2>I2;反应Na2S+I2═2NaI+S↓中,氧化剂为I2,氧化产物为S,所以氧化性I2>S.故氧化性为O2>I2>S.故选A.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氧化性强弱比较

37. 某校学生化学实验小组,为验证非金属元素氯的氧化性强于硫和氮,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

(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1)写出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B中出现黄色浑浊现象,产生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 。 (3)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氯的氧化性大于硫原因 。 (4)D中干燥管中出现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 。

(5)有同学认为D中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氯的氧化性大于氮,需要在C之前加装洗气装置,该洗气装置中盛装 试剂。

(6)还有什么方法能证明氧化性Cl2 > S,用一种相关事实说明 。

【答案】(1)MnO2 + 4H+ + 2Cl- =\"===\" Mn2+ + Cl2 ↑+ 2H2O (2)S2- + Cl2 =\" S↓\" + 2Cl- (3)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得电子能力强于硫,所以氧化性Cl2强于S (4)产生大量白烟,8NH3 +3Cl2 = 6NH4Cl + N2

5)饱和氯化钠溶液 (6)2Fe + 3Cl2 =\"===\" 2FeCl3、Fe+SFeS

【解析】试题解析:(1)反应装置A为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备氯气的装置,其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2)反应制备的氯气通入B之后,B中出现黄色浑浊现象,说明氯气把硫化钠溶液中的硫离子氧化为S单质,离子方程式为Cl2+S2-=S↓+2Cl-;(3)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最外层电子多(不为8)得电子能力就强,得电子能力强则氧化性强,故答案为: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硫原子多一个,Cl得电子能力强,故Cl2氧化性大于S;(4)通E装置是制备氨气,氯气能把氨气氧化生成氮气和氯化氢,生成的氯化氢和氨气结合生成氯化铵,从而冒白烟,因此实验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反应的方程式是8NH3+3Cl2=6NH4Cl+N2;(5)盐酸易挥发,所以生成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也能直接和氨气结合冒白烟,所以需要在C之前连接一盛有饱和食盐水的装置以除去氯化氢气体;(6)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一般规律是:①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②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除氟元素之

外).③非金属单质与具有可变价金属的反应.能生成高价金属化合物的,其非金属性强,据此可以验证,用一种相关事实说明为2Fe + 3Cl2 =\"===\" 2FeCl3、Fe+SFeS。 【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38. 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可有效地减少污染,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要求。某学生按下列操作做一个实验:在一块下衬白纸的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分别滴加浓度为0.1 mol/L的KBr、KI(含淀粉溶液)、NaOH(含酚酞)、FeCl2(含KSCN)溶液各1滴,每种液滴彼此分开,围成半径小于表面皿的圆形(如下图所示),在圆心处放置2粒芝麻粒大小的KMnO4晶体,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再立即将表面皿盖好。(e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2MnCl2+5Cl2↑+8H2O)

(1)e处反应中被氧化的HCl与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b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状况下,当有0.224 L Cl2被NaOH溶液吸收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4)通过该实验比较Cl2、FeCl3、KMnO4三种物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答案】(1) 5∶8

(2)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Cl2+2NaOH===NaCl+NaClO+H2O 0.01 (4)KMnO4>Cl2>FeCl3

【解析】e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2MnCl2+5Cl2↑+8H2O,故被氧化的HCl与参加反应的HCl之比为10:16=5∶8;e处生成Cl2,Cl2到达b处发生反应:Cl2+2I—=\"=\"

I2+2Cl,故b处现象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Cl2到达c处Cl2与NaOH发生反应Cl2+

2NaOH===NaCl+NaClO+H2O,标准状况下,当有0.224 L Cl2被NaOH溶液吸收后,转移电

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Cl2到达d处与Fe2+发生反应:Cl2+ 2Fe2+=2Cl+2Fe3+,故Cl2、FeCl3、KMnO4三种物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KMnO4>Cl2>FeCl3。 【考点】氯气制备、性质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39.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将NaOH溶液滴入该溶液中加热,放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证明溶液中有NH4+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放出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该溶液中存在SO32- B C 将Cl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证明Cl2的还原性 D 用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3证明氧化性:H2O2比Fe+强 【答案】A

【解析】A、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是氨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可产生氨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铵根离子,,正确;B、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但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硫的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亚硫酸氢根离子,错误;C、氯气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产生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错误;D、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硝酸亚铁溶液中,则溶液中存在硝酸,则氧化亚铁离子的物质为硝酸而不是过氧化氢,所以不能比较过氧化氢与铁离子的氧化性的强弱,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离子的鉴定及性质检验

40. 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知:

氧化还原反应:2FeCl3+2HI=2FeCl2+I2+2HCl;2Co(OH)3+6HCl =2CoCl2+Cl2↑+6H2O; 2Fe(OH)2+ I2+2KOH = 2Fe(OH)3+2KI; 3I2+6KOH=5KI+KIO3+3H2O

复分解反应:2HSCN +K2CO3 =\" 2KSCN\" + CO2 ↑ + H2O; KCN + CO2 + H2O =\" HCN\" + KHCO3 热分解反应:4NaClO

3NaCl + NaClO4;NaClO4

NaCl + 2O2↑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酸性(水溶液):HSCN > H2CO3 > HCN B.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 > I2 > KIO3 C.热稳定性:NaCl > NaClO4 > NaClO

D.氧化性(酸性溶液):FeCl3 > Co(OH)3 > I2

【答案】D

【解析】A.较强酸能制备较弱酸,则根据复分解反应可知酸性(水溶液):HSCN > H2CO3 > HCN,A正确;B.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可知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 > I2 > KIO3,B正确;C.根据热分解反应:4NaClO3NaCl + NaClO4;NaClO4

NaCl + 2O2↑可知热稳定性:NaCl > NaClO4 > NaClO,C正确;

D.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还原产物的氧化性,则氧化性(酸性溶液): Co(OH)3 > FeCl3 >I2,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酸性、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热稳定性判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