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断层问题,民间刺绣已日渐稀少,很多刺绣工艺已经失传刺绣是艺术设计创作活动的源泉,把刺绣手工艺转
化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资源的意义重大藤县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锦绣年华刺绣社团,学习民族手工艺梧州刺绣,
试图探索刺绣手工艺转化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资源的方法和途径,使民族手工艺刺绣得到传承与发展[关键词]刺绣;转化;艺术设计;教育资源;探索手工艺刺绣不仅是民间工艺品,而且是我国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刺绣的图案精巧秀美,蕴涵
二、 刺绣手工艺转化为艺术设计教育资源的有效性和 可行性分析——以梧州刺绣为例我国是世界上使用蚕丝最早的国家,人们在四五千年
着我国特色的民族风,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艺术价值、 实用价值。刺绣从古至今一直在民间流行,但随着社会的
前就已经开始养蚕、纟巢丝了。跟着蚕丝的使用,丝织品的 孕育发生与成长,刺绣工艺也慢慢发展起来,据《尚书》
发展,新时代人们思想理念的改变,特别是机械刺绣的出 现,对手工刺绣的冲击更大,现在社会上真正会刺绣的人 已经变得很少了,刺绣在传承上面临着重重难关。刺绣手
记载,其实四千年前的章服轨制就划定“衣画而裳绣”, 宋代,刺绣妆已慢慢在平民百姓间普及并流行,进而促进
工艺作为传统文化的特定载体,它具有艺术性、实用性、 精神娱乐性、地域性等特点:如果将刺绣的造型特点、审
了中国丝绣工艺的成长。梧州刺绣手工艺自出现后慢慢发 展,在中国的古代就已被当地民众喜爱,并对当地的文化
美思想、寓意内涵、色彩搭配等转化为艺术设计教育教学 内容,不仅有利于刺绣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还有利于学 生开阔思维空间.实现刺绣手工艺资源在现代艺术设计中
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具有欣赏的美学价值、物品交流的经 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中职学校在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方面具有人力资 源丰富、学校资源丰富的优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典型的
的创新、创造性运用,发挥刺绣手工艺的特色文化资源优 势,完善设计本土化、特色化教学,促进构建具有地域性 特征的职校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根据梧州手工刺绣的特殊
地域特征文化,与中职教育的责任有共同之处,都是为地 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中职学校应合理发挥区域文化
状况,藤县中等专业学校特开设了锦绣年华刺绣社团,学 习梧州刺绣手工艺,试图探索刺绣手工艺转化为艺术设计
发展与传承的使命,成为区域文化的传习所。同时,中职
学校通过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与实践.有利于确 立更高层次的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体现
专业教育资源的方法和途径,使手工艺刺绣得到传承与发
展,将艺术设计专业打造成具有艺术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其自身特色,所以在梧州本地区的中职学校研究梧州刺绣 转化为职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资源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一、刺绣手工艺转化为职校艺术设计教育资源的重要 性和现实意义三、 刺绣手工艺转化为职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资源的 方法可以将梧州刺绣手工艺的特点、所蕴含的文化成分、
刺绣手工艺同时具备艺术教育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 力两个基本要素。刺绣手工艺有精致、柔美、细腻的手工
在艺术设计上的引用元素以及梧州刺绣手工艺的创意、刺 绣的纹样、色彩、材料等元素融入艺术设计教育中进行再 设计、再创新,使梧州刺绣花纹设计品成为传统与现代时
艺特点,每幅绣品都包含着刺绣者的耐心、细心、用心、 创意等细腻情感,传递着绣品的内在价值与感动,是一件
有生命的艺术作品:刺绣作品中色彩搭配、色彩与线条的
尚结合的艺术品,在设计中体现梧州刺绣的艺术价值,挖 掘出梧州刺绣手工艺的发展潜力,拓展梧州刺绣手工艺的
搭配、构图思路、针法、技巧等这些元素都是可以转化为 艺术设计专业或特色的教育资源.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对 刺绣这些元素进行借鉴、学习、运用,就能将刺绣手工艺
创新之路,实现梧州刺绣手工艺转化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 资源的创新发展:梧州刺绣手工艺反映了当地民众对美好
转化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资源.就能进一步丰富艺术设 计专业的教育资源,职业学校是文化的传习场所,职业学
生活的认知、对自然界的探索,体现了他们的思想情感、 思维想象力、审美情操、表现手法、灵巧的技法。学生通 过刺绣的学习能够拓展他们艺术设计的思路0还能够引导
校有场地有学生资源可以利用,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如果能将刺绣手工艺转化为艺术设计专业对教育资源有着 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正确认识刺绣手工艺的文化价值,体验梧州刺绣手工 艺的文化内涵和情感魅力.从梧州刺绣手工艺所蕴涵的智
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民族手工艺转化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资源的研 究与实践——以梧州剌绣为例,立项编号:GXZZJG2017B030课题的研究成果:134慧与柔情中产生灵感、创意,从而引导他们运用到艺术设 计之中再创造设计.(一) 组建“刺绣”教师队伍,教学上运用适合学生
学习刺绣的教学技巧组建“刺绣”教师队伍.一是可以招聘民间非物质文 化遗产传承人来担任刺绣课程教师.二是利用本校艺术设
计专业教师,让他们参加相关的刺绣培训,学习相关刺绣 操作技巧和刺绣知识从而担任刺绣课程教师.由这两方面
的教师组合成职校的刺绣课程教师团队教学方法上,根
据学生的基本认知特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先学习最 简单的刺绣技法.绣简单的小饰品、香袋、花草图案,让
学生练习刺绣的手法技巧、丝线色彩搭配,尝试变化着用 不同的丝线绣相同的图案,绣成成品后观察绣品的不同效
果,从中获得刺绣转化为艺术设计的灵感,培养他们创新
的灵感让学生通过刺绣的学习,领悟刺绣手工艺的创意 和理念等,将刺绣的纹样、色彩、构图技巧、材料搭配等
元素融入艺术设计的学习中进行再设计、再创新。(二)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开设《刺绣》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积极开设一些本土特色刺绣手工 艺内容的艺术课程《刺绣》,藤县中等专业学校位于桂东
南区,是一所县级的中等职业学校,根据梧州手工艺刺绣 目前状况,藤县中等专业学校自2011年开始,在学校艺 术设计专业开设了民族手工艺《刺绣》课程.探索通过职
业教育渠道,让民间手工艺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品牌。考虑《刺绣》课
程教学有很大部分时间需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排 课有别于普通中学,普通中学一般各种课程轮开来上,每
节课巧分钟,这种情况不适合刺绣课程,藤县中等专业 学校根据刺绣手工艺活的特点,把《刺绣》课程排课成每
次两课时,进行连堂上课,每周两次课共四课时,这样有 利于学生进行刺绣技艺的学习;冇利于他们对刺绣这门技
艺的掌握和提高,满足他们学习的实际需要通过几年的
摸索,《刺绣》课程在学校开展得越来越好.慢慢也有一 部分同学喜欢上了刺绣。在《刺绣》课程教学中,除了老
师的教.更多的是让学生动手去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 践操作.不断积累动手绣制作品的能力,领悟不同针法技
巧,掌握不同的针法技巧。刺绣中遇到问题,老师多引导
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在突破学习难点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获得从刺绣
中捉取艺术设计元素的灵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刺绣手工 艺的信心和恒心看重把研究刺绣手工艺的实用性、技巧 的高明性、题材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放在首位,把创
造具有独特性和地域性的艺术文化作为教学的宗旨,做好
刺绣手工艺资源向地方艺术设计课程的转化.将古代与当
代新潮流相融合.产生新的创意设计,形成艺术设计教学
的新动向,积累艺术设计教育资源刺绣通过艺术设计再 创造、创新.将渐渐地在各个领域得到运用;匸艺广角(三)在职校内建立刺绣社团,在刺绣社团开展对刺 绣的研究和刺绣操作技能学习.研究刺绣手工艺转化为艺
术设计教育资源方法根据刺绣手工艺的美术特点,开设刺绣社团,对刺绣 进行研究,以刺绣社团为载体,通过社团的方式实行开放
式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刺绣社团的教学主要是
采用教与学相结合的方法.也就是通过教师对刺绣作品创 作构思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讲解刺绣的不同针法、技巧.
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学习刺绣的不同针法、技巧:然后根
据老师所教方法,亲自动手练习刺绣的不同针法、技巧。 老师手把手地教导学生刺绣技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刺绣
手工艺技术并将所学到的应用在艺术设计作品的再创作
中,从刺绣作品中寻找与艺术设计创作的契合点、异同点, 融合古今:从不同的视角思考发展创作出新的作品,从而
达到转化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资源的目的.同时,还要创 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到民间亲身去感受当地乡土风情,欣
赏原汁原味的刺绣作品,培养学生对梧州刺绣手工艺的浓
厚兴趣,并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给学生营造学习刺绣手
工艺的一种良好氛围,增强学生对刺绣的热爱之情,研究
之探究之发展之.从而也达到了传承刺绣手工艺的目的,
在不断的探究研究中,获得刺绣手工艺转化为艺术设计专 业教育资源的灵感.实现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资源的转化, 诠释出艺术设计多种多样的风格、造型、复古与现代时尚
相融合.演绎清新脱俗的艺术设计时尚风范。藤县中等专业学校将刺绣手工艺转化为艺术设计专
业教学资源,通过学校这一传承文化的阵地.系统地、科
学地将刺绣手工艺完好地传承下去:通过教育传承,实现 梧州刺绣手工艺的保护,将刺绣手工艺转化为艺术设计专
业教育资源.一是能够加深学生对刺绣手工艺的精神内涵、 造型技巧的感受.为学生在设计创作中提供新的视角和新
的视野,得到不同的启发,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大胆
实践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形成具有本土地 方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二是通过
刺绣手工艺与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相融与转化.可以提高 学生对传统民间手工艺文化的保护意识.引导他们参与保
护传统民间手工艺文化,增强和壮大保护和传承刺绣手工 艺的力量,达到刺绣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丰富艺术设 计专业教育资源的双赢:参考文献:[1] 杨正文.苗族服饰文化[M].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 朱光潜.谈美[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作者单位]广西藤县中等专业学校(编辑:赵文静)1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