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果然是高手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与探索实施方案.doc

果然是高手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与探索实施方案.doc

来源:意榕旅游网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与探索实施方案

一、 问题的提出:

关注作业问题的实质,绝不是对学习时间长短的关注,更重要的是体现了 教育工作者对学习实效研究的新视角。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带有应试 教育味的课内外作业已经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的发展联系不够紧密, 特别是数学背景缺乏儿童化、生活化,致使学生没有了完成作业的动机或愿望。 对中小学来说,作业尤其是课外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处理 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2007年以来,我们对全镇部分学校的学生做作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发放200 份调査表,调査发现,在近两百份的问卷中,占85%的学生表示对老师每天布 置的作业不满,写作业的时间多在2小时之内,没有作业的日子几乎是没有的。 谈到作业内容,我们也惊奇地发现,70%以上的问卷上清晰地写着作业脱离生 活实际,主要表现为:一是全由老师布置、批改、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二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不顾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统一作业内容;三是简单 重复、机械训练的书面抄写作业多。

这样,传统的作业,脱离了生活和学生实际,不利于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 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作业效率可想而知。鉴于此,依据新课程理念,我 们提出了 '‘如何解决小学生被动应付作业问题的研究”。这一问题于2008年1 0月被定为省教科所立项为重点科研课题。我们通过近两年的研究和实验,探索 出了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且行之有效的改进学生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与 评价的具体策略。

二、 研究问题应注意的原则

作业是学习活动中的任务设计,是基于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作业改 革与研究首先要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教学策略,我们提出应注意以下原则:

⑴方向性原则:即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 都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得到张扬。

⑵整体性原则:即从整体着眼,从局部入手,把握被动应付作业的学生的 各种类型及成因在整体当中的相互关系。

⑶科学性原则:即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

⑷实效性原则:即在研究出如何解决小学生被动应付作业的一般规律后, 通过实验摸索出因人而宜的教育对策,以有效地指导转化“被动应付”问题, 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⑸合作原则。这里的合作既包括学生的合作,也包括师生的合作。新的课程标 准倡导合作学习,并且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 者。”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改革教学的主要 措施

三、研究过程和措施:

本课题于2008年10月被山东省立项为重点课题。两年多来,我们根据上 述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组织课题组老师开展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积极的实践 探索,全过程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1、

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设计课题,撰写课题设计报

告。自课题被确定立项后,我们立即召开了开题会议,成立了以镇驻地小学校 长高凤宝同志为组长,徐德明、孙伟业、赵星梅、王术芳等同志为成员的课题 领导小组;之后又成立了由为徐德明组长,张继芳、宋春、赵星梅、刘增辉、 王术芳、赵秀明、潘立清、赵增梅、刘桂香、王淑玲等多名骨干教师为成员的 课题研究小组。我们对每个成员进行了具体细致的分工,由徐德明、赵星梅具 体负责课题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的拟定,宋春、孙伟业、张继芳等人负责课题 研究工作报告的撰写,赵增梅、王术芳、赵秀明、王淑玲等人各自根据所教学 科的特点制定自己本学科的实施方案,赵立滨负责所有材料的打印和编辑工作。 同时我们在全体教师会上公布了课题实施方案,要求全员参与。

同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召开开题会议,明确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目标、内容、方法及基本要求,并要求各成员及时整理材 料。

2、

调查研究阶段:2009年1月——2009年3月。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

旨,我们随机在一——六年级200名学生中调查“学生做作业的情况”,然后 由课题组长根据调查情况撰写调查报告,最后汇总。

3、

理论研究阶段:2009年4月——2009年8月。在调查研究、分析总结的

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探究,就如何解决小学生被动应付作业的 问题提出自己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 规,如: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明确 各年级课外作业的时间,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外作 业、布置、批改、评价的理论文献,学习中做到个人与集体相结合、集中与分 散相结合。另外,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向教科研行家、专家学 习。如:与兄弟学校相互切磋探讨,请市教研室徐增宝主任、王金星教研员等 莅临学校作理论指导。

4、

实验阶段:2008年9月至今。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按实施方案在教育教

学中全面开展课外作业各环节的革新行动,边实践,边总结分析,深入研究, 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和策略,同时对涌现出来的规范且有创意的作业,进行一次

“优秀作业展览”的活动。在此期间,我们出台《小学作业设计、布置、批改、 评价制度》,最后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四、 研究问题的方法:采用综合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 问题解决的具体办法: (一)、课内作业三部曲:

课内自主作业是课前、课中、课后的延续,使学生在预习、探究、延伸的“进 行曲”中,让课堂走向开放。

1、 课前预习作业: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好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完成,学 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课前我们安排学生在家自学设计自学提纲编 制导学稿,内容分为:“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检测练习、巩固与提 升、收获与反思”等内容。低年级的学生即使不会写导学稿,但随时间的迁移 也能简要的概括出学习的内容,提出重点问题,明确学什么和怎样学,为进入 课堂做准备。导学稿的设计,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才 能,让学生在学习上更有积极性主动性和

创新性。

2、 课中探究:即学生们利用导学稿课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让我们感受深刻的是 课堂上分组合作探究,他们交流流合作、提问题的意识增强了,而且提出的问 题越来越有针对性,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关于课文拓展的外延资料也越来越 多,这样不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而且还丰富了他们的思维。

3、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一课本内容为依托,拓展未来,扩散出去,联系实 际,学做合一,表达方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具体是:

(1)

游戏作业:游戏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 中,

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教学分数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 学完乘法口诀后也可以编排口诀操,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玩。 又如教学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后,可以设计如“猜球”、“猜硬币”等游戏作 业,让相互之间猜一猜,算一算。学生在玩中学习,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 成功的喜悦。

(2)情境作业:

数学课我们充分结合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 种内在因素,创设情境,诱发激励学生探索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兴趣,使他们由 被动的“要我做”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做”。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的知识后可 以设计这样一道以“小明的一天”为情境的填空题将枯燥的“在括号内填上合适 的单位名称”的题目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如,根据语文 中童话故事的想象力丰富、夸张等特点,我们布置学生续编童话故事,根据课 本内容编写课本剧等,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们 兴趣盎然。

(3) 绘画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和年龄特点,我们设计了一些绘画式作业,用 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不仅低年级的学生开展了 “妙笔颂春夏秋冬” 的作业,其他年级学生不同的学科都可以通过绘画完成作业。在学完古诗词后, 我们照样安排学生通过想象创造绘制作品来展现内容;数学上在学完《圆》、

《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课后,布置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图案,送 给家长老师朋友,让学生巩固知识,发挥创意,体验数学的趣味。 (4) “超市”式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我们考虑小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做到作业的趣味性与形 式的多样性、灵活性相统一,从而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对数学 的兴趣。例如,设计“超市型作业”。做法:提供多项听、说、读、写与动手 操作的作业,我让学生择其一、二完成,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在班级交流、 汇报作业成果。其选择可与家长商量,完成过程家长也可参与。使不同的学生 都能吃到自己的“苹果\"。

(5) “导师”式作业

每单元授课结束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找资料,出一份自主试题,然后让 学生交换答题,由出卷同学和答卷同学共同批阅。然后小组长找出组员试题的 精华及易错的试题升华为本组的小组试题,全班交流互换,实现资源共享。学 生对此乐于接受,积极性非常高;加上学生思路广,材料多,因而试卷覆盖面 广,几份试卷下来,重点、难点几乎一网打尽,效果非常地好。

(-)课外作业“大合唱”

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课外自主作业的空间就有多宽。我们结合双休日,让学生 生活在大自然的空间里,去自主观察、深入实践、积极思维、创新表达、尽情 高歌,展示了课后作业大舞台的精彩。作业主要形式有:

(1)调查实践作业

所谓调查式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 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周围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 议性的方案或作业。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材料, 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把这些调查 实践的东西写下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思维能力。不仅科学社会 可能调查,数学课也可展开调查。

例如,在学完《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到家庭生活中,去统计家里一月的 开支情况和家长的收入情况。又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之前,布置 学生去调查、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再到课堂上来交流,写成数学研究小 论文等等。这样学生在具体感知实际操作过程,不仅成了探究、发现规律性数 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且学会了利用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并进行 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题研究性作业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 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 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可以以“小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生 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探索的过程记录下来。例如,科学课和社会课我们可带学 生去调查水域污染,动植物习性研究、网吧给孩子带来什么,水资源浪费情况 等问题。在如数学课教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布置小课题“有趣的包装”、 “物价的变化”等作业,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把研究的过程、结果、 问题记录下来作集体交流。这样的作业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表达情感的作业

“自主作业”把各科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成为联结教学与社会 生活的纽带,开启了课程资源的源头活水,丰富了学习的内涵。

数学课在学完《圆》之后,在“生活数学”课外主题活动中,我们安排了 学生利用所学的图案给老师绘一幅卡片;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学生们自主展开 了 “爱在母亲节”的实践性作业,:给妈妈做一次菜、洗一次脚、写一封信,让 妈妈们欣喜地享受孩子的爱。很多家长看了孩子自己写给自己表达感激之情、 或因不听话表达愧疚之情的信后,激动的留下了热泪。不少家长还给孩子写下 了几千字的回信。这种作业既增进了母子间的情感,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实践的 能力。

(4)

家长合作型作业。一些预习课拔高题和一些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的作 业,

可以让家长参与。

(三)进行个案研究,对经常不写作业的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教育。

(四)评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过去的评价往往趋于单一、 缺少针对性,对学生鼓舞作用不大,尤其是对学生的作业,往往只关注其结果的 正确与否,很少关心学生的思维过程。

1、 由针对个体评价向针对合作小组评价转变。 2、 由关注结论向关注过程转变。 3、 由纠错型评价向欣赏型评价转变。 4、 由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

5、构建由师生单向评价向学生自评、小组评等多项评价转变的开放式评价 体系。 我们相信,经过潜心研究矫正,多数学生一定会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被 动应付作业的现象一定会得到控制,学生学习各科的兴趣一定会明显提高,其 学习成绩一定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