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12课 团包纸工 三上美术《团包纸工》教学设计

第12课 团包纸工 三上美术《团包纸工》教学设计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十二课 《团包纸工》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各种纸材的质感及色彩。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皱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纸团粘贴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

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熟练的运用“团”“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体的纸作品。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理解欣赏能力。

教具准备:

餐巾纸,剪刀,双面胶,报纸,卡纸等。

学生准备:

剪刀,双面胶,卡纸,餐巾纸,报纸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品是用团包的方法制作的呢?(包饺子,月饼,粽子,汤圆,糖果等)

二.示范制作.

可是,团包纸工要怎么制作呢?你们在生活中有制作过吗?(生:没有。)那么,翻开课本中的78页,认真看,研究一下书里面是怎么制作的?(生自看课本)

可能有些同学对里面的那些制作步骤还稀里糊涂的,现在老师来示范制作,同学们先不急制作,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制作的,然后再自己制作。(师示范制作过程)

1. 小老鼠制作

2. 海星制作

三.步骤讲解.

团包纸工就是用揉,捏,搓,卷拧等方法来制作的,还可以在团包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和粘贴。

板书:

注意:揉,捏,搓,卷拧。

还可以:绘画,粘贴,组合。

板书设计: 12. 团包纸工

注意:揉 还可以:绘画

捏 粘贴

搓 组合

卷拧

天然的纹理说课稿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

2、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具学具:收集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蜡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教学

1、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教师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它们给你什么感觉?

可以这样说:树皮给我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还可以做一些对比,譬如:棉布比丝绸粗糙,但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叶要滋润,细腻„„

2、发展阶段

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建议用两课时,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

3、收拾与整理

由于这节课会用到多种材料,教室里会显得凌乱一些,所以,下课前要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收拾物品。

二、课后拓展

如果学生感兴趣,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有些纹理,例如,树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来印。将水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并不吸水的物体的表面,将纸覆上去,得到偶然的肌理效果将墨汁或颜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开后,用宣纸吸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年级上第五课教学参考资料

肌理:与形态,色彩一起组成造型三要素。肌理指由于材料的不同配列,组成和构造而使人得到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触感。质地,手感,触感,织法,性质,纹理等说法,都可包括在肌理之中。能够实际触摸的称为“触觉肌理”,只能看不能触摸出差别的称为“视觉骨理”,如从照片或印刷品上感受到的肌理即是。

教学反思: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任何物体都有肌理,肌理指形象表面的纹理。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组织、排列、构造各不相同,因而产生粗糙感、光滑感、软硬感。

肌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孩子们每天都能接触到自然界、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肌理,但对肌理这一词还从未接触。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欣赏图片、触摸身边的物体,了解关于“肌理”的知识,从而诱发孩子们产生丰富多彩的联想,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拓印方式,并引导学生能用不同的拓印方法来表现肌理。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学生自主活动发挥充分,有的学生用蜡笔拓印,有的学生用铅笔拓印,有的学生用颜料拓印,还有的学生用彩笔在叶子上涂色后也拓印了出来,创造出了不同的肌理效果。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增强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但也有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拓印方法,还有的学生颜料涂得太多。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更充分地观察,把示范潜移默化地贯穿于学生观察、探索之中,尽量避免示范带来的思维定势影响,又给学生带来可操作性的指导。相信学生能够创作出更新颖的作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