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本期导读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

本期导读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

来源:意榕旅游网
本期导读: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Heritage

王剑

工业遗产是工业化进程中的物质载体,承载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印记和文化积淀,也体现了工业文明的生产力与社会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科技和审美价值。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切实保护利用好这些工业遗存,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与实践,并正在逐步形成自身的发展特点。工业遗产保护、更新与利用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提升,是城市更新与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2020年7月,在上海市建筑学会、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上海市建筑学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历史保护专业委员会、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了“淬炼·重生—工业遗产迭代更新策略研讨会”,就探索工业遗产的迭代更新发展规律和转型思路,重现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与文化价值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期专题共七篇文章,包含了研讨会上的四个主题演讲。张松全面回顾了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源起与进程,梳理了欧盟工业遗产保护政策和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准则,系统介绍了上海工业遗产保护的机制和规划特色,重点阐述了杨浦滨江岸线由“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转型更新的实践探索,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工业建成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策略。高丹、蔡青、黄璐探讨了工业遗产的迭代逻辑,梳理了西安工业遗产的变迁与更新,结合西安“大华·1935”项目的更新设计,提出内容置换、空间更新、技术整合、跨界融合四个方面的更新对策。薄宏涛就如何在工业遗存更新中开展“针灸式”更新进行了探讨,结合首钢园区北区更新实践,聚焦首钢西十冬奥广场等四组重要锚点建筑,提出“针灸式”更新后重构建筑公共性的思考。李华治结合上海滨水区的杨树浦电厂更新案例,探讨了如何在前期策划、规划阶段充分考量工业遗产利用与城市发展的融合性,并从风貌保护、建设管控、区域统筹三个方面,提出工业遗产转型开发的更新思考。

另外三篇主题文章中,杨潇、于儒海、游添茸以成都市中心城区工业遗产保护更新为例,提出通过“三步拾遗”建立城市工业历史资源的评价系统,并以“三层拾趣”进一步实现工业遗存与城市发展的共融共享,从系统、政策、设计三个

作者信息

剑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上海市

WANG Jian

层面提出保护与利用方法。赵志庆、安庆龙和王清恋立足工业遗产旅游视角,从建构“区域—城市—遗产”发展框架、提升旅游者游憩体验、建立健全工业遗产旅游相关法律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东北地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策略。吕建昌归纳提炼了我国三线工业遗产的特点和价值,总结了目前我国西部地区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八种模式,针对当前亟待解决的梳理产权和使用权、资金瓶颈等难题提出思考,为三线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与建议。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

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城乡规划》特约编辑

Ⅱ | 城乡规划 2020年第6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