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尽孝

来源:意榕旅游网
 尽孝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纵使有许多辉煌,但如果他连不孝敬父母,那也就丧失了人与生俱有的良知,没有什么道德可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贫困偏远的小山沟里,有一个穷苦的三口之家,父亲终日卧病在床,生活的重担便落在了母亲与儿子的身上。儿子到了10岁,还是一字不识,母亲为支持他,拿出了全家所有积蓄送他上学。可命运弄人,就在他学有所成,还没有来得及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时,父母却双双离世。每当提及此事,他便泣不成声,多么有孝心的一个人啊! 孝顺父母,其实十分简单。帮他们劳累的肩膀锤锤;帮他们分担一点点家务;甚至有时候一个微笑也是孝顺父母。瞧瞧,多简单呀!可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就是没人去做呢?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才感到惋惜! 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让我们从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成长成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父母从不怨你,有时候你贪玩被雨淋湿了衣服,他们会怪自己没看守好你;有时考试没考好,他们会怪自己没有辅导好你;有时父母也许打打你,可那也是打在儿女身,痛在父母心啊!切记,孝心不分大小,不分时间,千万别错过了机会,别让你的父母等得太久。 孝顺一定不能分开,孝很重要,顺也不可少。父母是世界上最无私的人。终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也同样会为自己的儿女掏心掏肺,你不会到那时才良心发现吧! 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让我们尽心尽力爱护他们,为自己的长辈尽一份孝心吧! 【写作指导:作文写好的三个小妙招】

要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让人读了回味无穷,在写作文时就要注意三用。 一、巧用修辞手法。为了把平淡的材料写得生动逼真,就需要巧用修辞手法,使人、物、景显得栩栩如生。如一位同学在《秋天的校园》中对菊花这样描写:那五彩缤纷、婀娜多姿的一盆盆菊花正在争奇斗妍。()它们像漂亮的花蝴蝶,像洁白的小天使,像节日的火焰,像美丽的蓝宝石。作者巧用了四个比喻句,写出了秋菊的美丽迷人、婀娜多姿。

二、巧用风趣幽默的语言。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如一位同学在《我当上了家庭的打工仔》一文中写道:我的家庭也进行了改革,打破了‘三铁’:打破妈妈包揽家务劳动的‘铁饭碗’,打破我每月伸手要零花钱的‘铁工资’,打破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铁交椅’。我当上了家庭的‘打工仔’&&这里用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和打工仔等风趣幽默的语言,要比直接写我学干家务活,减轻妈妈的负担生动得多。

三、巧用动词描写人物。人、景、物的动态描写至关重要,尤其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如一位同学在《舞草龙》一文中写道:春节的晚上,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灯火齐明。我们几个小伙伴舞着草龙,在大街上缓缓地行进着。小东手举着龙灯球,忽而上,忽而下,忽而左,忽而右,引逗草龙。草龙被激‘怒’了,龙须颤动着,龙嘴大张着,直扑龙灯球。龙身忽左忽右地扭动、翻腾,龙尾左右摇摆。草龙盘旋飞舞,像腾云驾雾,又像海上波浪翻滚。这段话巧用了多个动词,把小伙伴们春节舞草龙的动作描写得生动逼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