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1 引言0 2 相关文件0 3 组织和职责0
4 技术状态管理里程碑1 5 技术状态标识2 6 技术状态控制2 7 技术状态记实6 8 技术状态审核7
9 分承制方/供给商控制7 10 数据管理7
1 引言
1.1 目的
对产品技术状态进展管理,确保产品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符合规定要求。 1.2 X围
1.2.1 适用于公司产品的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和技术状态审核过程的控制。 1.2.2 所适用的产品或技术状态项的简要说明:
1.2.3 技术状态管理方案的主要特点及实施方法的概述 2 相关文件
〔所涉及的标准化文件、规章制度和适用的设计文件等,给出所列文件的编号、名称、版次、发布机构等信息。文件排列顺序如下:〕
a) 国家标准 b) 国家军用标准 c) 行业标准 d) 企业标准 e) 国际国外标准 f) 设计文件 g) 规章制度 3 组织和职责
〔本局部说明参与技术状态管理活动的人员、部门和机构,需要时,用简图说明。同时说明各参与方在技术状态管理中的职责,包括在技术状态控制委员会中的作用。此外,说明技术状态管理职能与技术审查和定型工作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3.1 技术中心负责技术状态的归口管理。
3.2 总工程师负责技术状态工程和技术状态文件的批准。 3.3 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技术状态文件的存档保管和发放控制。
3.4由本公司总工程师、技术部有关人员和顾客共同组成的审核组在本公司或供方的现场进展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和物理技术状态审核。
- -可修编.
.
.
3.5如技术状态审核与定型〔鉴定〕工作结合进展,有关要求应按产品定型中相关规定执行,并满足技术状态管理规定的审核内容。
1.1. 由本公司总工程师、技术部有关人员和顾客共同组成的审核组在本公司或供方的现场进展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和物理技术状态审核。
1.2. 如技术状态审核与定型〔鉴定〕工作结合进展,有关要求应按产品定型中相关规定执行,并满足本制度规定的审核内容。
1.2.1. 本公司的责任 – 编制技术状态审核方案; – 保证供参与必要的技术状态审核; – 审核前,向技术状态审核组提交一份清单,列出技术状态审核中要用的文件、硬件和软件; – 指定联席主持人和参与审核的人员,以便讲座在审核X围内的技术问题; – 与顾客协调审核日程和地点; – 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器材,保证审核不效地进展; – 按技术状态审核方案作好资料准备; – 作好会议记录,内容包括重要问题和对策、措施、结论、建议性意见等,交订购方确认后,形成正式的会议记录。
1.2.2. 顾客方的责任 – – –
4 技术状态管理里程碑
〔本局部说明产品或技术状态项寿命周期的阶段划分,并按阶段说明技术状态管理重大工程的安排。重大事项包括成立技术状态控制委员会、确立技术状态基线〔包括内部控制的基线〕和准备用于工程技术审查及或技术状态审核的技术状态文件等。 指定联席主持人和参与审核的人员;
审查会议记录,保证其内容反映了订购方的所有重要意见;
向承制方发出技术状态审核的结论:认可、有条件认可或不认可。
. .word..
5 技术状态标识
〔本局部说明:
5.1 选取的技术状态项;
5.2 建立每一条技术状态基线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需要时用图示方式来表示各技术状态文件之间的关系,例如用规X树来表示;
5.3 标识制度,包括技术状态项及其各层次产品的标识、技术状态文件的标识; 5.4 技术状态文件的发放程序。
5.1选择技术状态工程
在任务确定之后,由技术中心主管主任会同产品主设计师,根据技术协议〔合同〕的要求,确定设计输入、产品的根本组成。主设计师在制定设计方案阶段,同时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的规定,制定产品研制方案,划分阶段、确定阶段任务目标。 5.2 技术状态文件的形成
5.2.1 参与研制的设计人员,分阶段,按技术协议〔合同〕要求,对该阶段技术状态工程特性加以描述和说明,提供“设计输出〞文件,最终形成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成套技术文件。 5.2.2 产品设计图样、技术文件等执行三级审签、工艺和质量会签、标准化审查制度。
5.2.3 为保证投入试制〔生产〕的图样、技术文件的正确、可靠,应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和?新产品试制控制程序?规定的评审点及内容要求进展设计评审和工艺评审。
5.2.4 总师办资料室对每个产品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对产品研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论证、分析、计算、评审、验证、确认,以及更改记录等,均应及时整理,按设计工程分门别类归档,加强管理,以保证现场使用的技术文件与资料室保存的文件一致,现行有效。 6 技术状态控制
〔本局部说明:
6.1 技术状态更改分类;
6.2 技术状态更改的审批权限;
6.3 各类技术状态更改申请的处理程序; 6.4 偏离许可、让步申请的处理程序;
2
.
.
6.5 技术状态更改通知的处理程序。
对工程更改的控制 6.1工程更改分类
按控制工程更改的权限不同,工程更改分为以下两类: I类工程更改由订购方或有关上级领导机关批准的工程更改; II类丁程更改由承制方处行控制的工程更改。 6.1.1 I类工程更改
以下更改均属I类工程更改 影响合同中以下任一要素的更改: 合同经费: 合同保证或担保; 合同规定的交付要求; 合同重大事件安排。
研制过程中,更改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分配技术状态文件,致使以下要求超出规定限值或规定容差者:
性能;
可靠性、维修性或生存性; 重量、平衡、惯性矩; 接口特性; 电磁特性;
规X中的其他重要要求。
生产过程中,更改产品技术状态文件,致使对功能技术状态文件或分配技术状态文件的影响到达6.1.2 b〕条所述程度或者影响以下一个或多个因素者:
订购方提供的设备;
. .word..
平安性;
与接口技术状态工程、保障设备或保障软件、备件、训练器材或训练装置、设备和软件等的兼容性; 已交付的使用和维修手册;
技术状态工程和其零、组件的互换性;
技能、人员配备、训练、生物医学因素或人机工程设计。 6.1.2 II类工程更改
6.1.1以外的工程更改均属II类工程更改。 6.2 工程更改程序
判定工程更改的必要性 将工程更改建议 提交订购方审批或备案 审查和评价更改 技术部一般应按以下程序办理工程更改:
6.2.1确定工程更改类别
技术部在提出工程更改建议时,应确定工程更改类别:I类或II类。当顾客对技术部确定的工程更改类别有异义时,经双方充分协商后由顾客最后决定。
将批准〔或确认〕的工程更改纳入文件 必要时,还要通过谈判将其纳入合同 实施更改 6.2.2拟定工程更改建议
办理工程更改时,应提出工程更改建议。
工程更改建议,无论由技术部提出还是顾客提出,均由技术部拟定。
4
.
.
I类工程更改建议
I类工程更改建议应包括下述内容:
要更改的产品名称〔型号〕、技术状态工程和技术状态文件的名称和编号; 建议单位名称和提出日期; 更改内容; 更改理由: 更改方案; 更改的迫切性;
更改带来的影响〔包括受影响的工程、文件、性能参数、进度、综合保障、接口等〕; 更改所需费用估算; 更改的实施日期。
提出的工程更改建议还应附有必要的资料〔如试验数据与分析、保障性分析、费用分析等〕,以论证和说明更改的必要性和更改带来的影响。
II类工程更改建议
II类工程更改建议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中有关设计更改的要求执行。 工程更改建议的审批 I类工程更改
I类工程更改建议,经技术部与各有关部门或各相关的协作单位协调,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后,送交顾客审批。
II类工程更改
II类工程更改建议,由技术部提出更改建议,经总工程师批准后,送交订购方备案。如顾客对所确定工程更改类别有异议时,应经双方允分协商后,由顾客最后决定。II类工程更改建议经批准后,由技术部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进展更改控制。
供方提出的II类工程更改建议,经按其内部制度批准后,送交设计师系统和订购方备案,并由分承制方按其内部制度进展更改控制。其中,属总设计师控制的技术状态工程其工程更改建议由总设计师批准。
. .word..
对偏离、超差的控制
办理偏离、超差时,一般要参照技术状态更改的规定进展。
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能申请涉及平安性及致命缺陷的偏离、超差和影响部队使用或维修的偏离、超差。经批准的偏离、超差仅在指定X围和时间内适用,并不构成对功能技术状态义件、分配技术状态文件或产品技术状态文件的更改。应在技术状态工程制造之前办理偏离的申请和审批手续。
提出偏离、超差申请
办理偏离、超差应提出偏离、超差申请。偏离、超差申请的内容应包括:编号,标题,技术状态工程名称及编号,受影响的文件,偏离、超差内容,实施同期,有效X围,对进度、性能、接口、软件、综合保障、费用的影响,相应的措施等。
审批偏离、超差申请
除合同另有规定外,由总工程师负责对偏离、超差申请进展审批。其中涉及以下因素的偏离、超差应征得顾客同意:人员安康、装备性能、可靠性、维修性、生存性、互换性、重量和尺寸。 7 技术状态记实
〔本局部说明为形成技术状态记实报告所需资料的收集、记录、处理和保持的程序,以及所有技术状态管理报告内容和形式的规定。〕 7.1记录
技术状态记实应记录技术状态标识和技术状态控制过程中的有关事项和数据,为技术状态进展过程中实施有效管理提供可追溯性。
通常应记录技术状态工程、技术状态基线、工程更改、偏离和超差,以及它们相应的零、组件号、文件号、序列号、版本、标题、日期、发放状态和实施的状况等内容。 7.2报告
根据管理需要和产品特点,技术部可对技术状态工程定期地向顾客、相关单位和供方发送下述不同类型的报告:
技术状态工程及其技术状态基线文件清单; 当前的技术状态:
工程更改、偏离和超差状况报告: 工程更改实施和检验的状况报告。 7.3分析
6
.
.
技术部应进展以下分析:
对所报告的问题进展分析,以查明问题的动向;
评定纠正措施,验证它是否己解决了相应的问题,或是否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8 技术状态审核
〔本局部说明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和物理技术状态审核的方案、程序、文档以及审核报告的格式等。 8.1 技术状态审核由总师办负责组织,质量部参加,聘请科技人员3~5人,组成技术状态审核组,在产品质量评审后对产品的技术状态进展审核。
8.2 技术状态审核要求:审核前应有审核方案,并提供审核用的产品技术状态文件资料、各种相关规X、检验试验记录、报告等资料。根据G 3206-2021规定的相关程序和要求的记录和报告方法进展审核。 8.3 技术状态审核包括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和物理技术状态审核。功能技术状态审核是通过确认技术状态工程在功能基线所表达的各功能和性能要求,并通过检查,检验和试验及技术状态报告来证实这些要求已得到满足;物理技术状态审核是以产品的技术文件〔如图样、制造验收技术条件和各种试验报告等〕为依据,检查制造过程和被试验的产品,以确认符合性。
5.5.4 技术状态审核组应作好审核记录,形成?技术状态审核报告?,并确定相关问题的责任部门。 9 分承制方/供给商控制
〔本局部说明承制方为保证分承制方或供给商符合本标准规定所采取的方法。〕 10 数据管理
〔本局部说明在技术状态数据访问、传递、存储等方面所采取的方法,以及数据保存方案。〕
1.2.3. 审核要求 功能技术状态审核
对每个技术状态工程进展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如果合同要求,还应对整个武器系统进展功能技
术状态审核。
功能技术状态审核的数据必须从拟正式提交的设计定型〔定型〕样机的技术状态试验中采集,如果末制造设计定型〔定型〕样机,那么应从第一个〔批〕生产件的试验数据中采集。
– 本公司向功能技术状态审核组提供一份概要,表达每个受审核技术状态工程的试验结果和结论。概要除一般地介绍技术状态工程的试验工作情况外,还应说明未得到满足的技术状态工程的要求
. .word..
及其解决方法和技术状态工程的工程更改情况。
– 审核内容应包括:
✓ 审核承制方的试验程序和试验结果是否符合系统规X或工程研制规X的要求; ✓ 审核正式的试验方案和试验规X的执行情况,检查试验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审核试验报告,确认这些报告准确、全面地说明了技术状态工程的各项试验; ✓ 审核接口要求的试验报告; ✓ 对那些不能完伞通过试验证实的要求,应审查其分析或仿真的充分性及完整性,确认分析或仿真的结果足以保证技术状态工程满足其技术状态文件的要求;
✓ 审查所有已被批准的工程更改是否已纳入了技术状态文件并已经实施; ✓ 审查未到达质量要求的技术状态工程是否进展了原因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纠正措施; ✓ 对计算机软件配置项,除进展上述审核外,还可进展性要的补充审核; ✓ 审查偏离和超差清单。
–
审核后工作
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完成后,承制方应进展以下工作: ✓ ✓ ✓
公司功能技术状态审核会议记录;
在技术状态记实的记录中记录功能技术状态审核的完成情况和结果; 指定责任单位负责完成遗留的工作。
物理技术状态的审核
1.2.4. 应对每个技术状态工程,进展物理技术状态审核。
1.2.5. 物理技术状态审核是依据技术状态工程的设计文件对按正式生产工艺制造的技术状态工程的技术状态进展的最终考核。物理技术状态审核后建立产品基线。物理技术状态审核还要确保技术状态文件规定的验收试验要求足以满足技术状态工程生产验收的需要。
1.2.6. 审核要求 – 物理技术状态审核应详细审核有关的工程图样、产品规X、工艺规X、材料规X、设计文件、清单、用于技术状态工程生产的各项试验、以及计算机软件配置项的使用和支持文件。物理技术状态审核还应审核已发放的工程文件和质量控制记录,以确保这些文什如实反映了按正式生产工艺制造的技术状态工程的技术状态。
– 审核内容应包括: ✓ 审查由顾客方联席丰持人规定的每个硬件技术状态工程的有代表性数量的工程图样和相关的工艺规程〔工艺卡〕,以确认工艺规程〔工艺卡〕的准确性,并保证它们包括了反映在工程图样和产品硬件上的更改;
✓ 审查技术状态工程的所有记录,确认按正式生产工艺制造的技术状态项同的技术状态准确地反映了所发放的工程资料:
✓ 审查技术状态工程的试验数据和程序是否符合产品规X的要求,审核组强确定需重新进展的试验,未通过验收试验的技术状态工程应由技术部组织进展返修或重新试验,必要时,重新进展审核;
✓ 确认供方的产品在制造地点所做的检验和试验资料;
8
.
.
✓ 审查功能技术状态审核遗留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
✓ 对计算机软件配置项,除进展上述审核外,还可进展必要的补充审核。 –
审核后工作
物理技术状态审核完成后,技术部应进展以下工作:
✓ 公布物理技术状态审核会议记录;
✓ 在技术状态记实的记录中,记录物理技术状态审核的完成情况和结果; ✓ 指定责任单位负责完成遗留的工作。 附录A
技术状态审核报告
. .word..
产 品 型 号:
产 品 名 称:
产品负责人:
XXXXX厂
年 月 日
产品型号 审核时间 产品名称 审核地点 10
.
. 审 核 容 审 核 组 姓 名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签 名 . .word..
组 长 副 组 长 副 组 长 成 员 12
.
. 审核意见及建议: 审核结论: 审核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wor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