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8届周周清训练卷7

2018届周周清训练卷7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8届九年级语文基础过关周周清训练卷七

一、基础过关。(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

A.契约(qiè) 慨叹 众目睽睽(kuí) 汗流夹背 ....B.鹰隼(sǔn) 主宰 奄奄一息(yǎn) 如释重负 ....C.袅娜(nuó) 顿挫 坦荡如砥(dǐ) 曲水流觞 ....D.惬意(qiè) 焦灼 钟灵毓秀(yù) 尽态极妍 ....2.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内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

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与气质又是相通的。书能教你心地善良,使你生出 的气质。书能教你持重内向,使你生出的 气质。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使你生出 的气质。书能教你勇于创新,使你生出的 气质。

A.稳健 纯真 进取 刚毅 B.纯真 稳健 刚毅 进取 C.刚毅 进取 纯真 稳健 D.进取 刚毅 稳健 纯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公安部这次旨在“以打击毒品,遏制犯罪”为目的的“利剑”行动,经过广大干警三个月的连续奋战,圆满结束了。

B.共享单车诞生于中国,是在阿里巴巴等基于互联网的新经济产业模式之后,从中国土壤中先长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经济”。

C.这次“爱闯训练营”活动对于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D.“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B) ....A.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B.有人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发现人在心情愉快时,动脉血压可降低20毫米泵柱,每分钟20脉搏可减少七八次,反之,精神忧郁,血压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胆固醇含量相应提高。

C.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姿万状,惟妙惟肖。

D.在今年举办的杭州G20峰会上,乐曲《高山流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元素,向世界进行了充分的展示。 5. 诗文填空。(6分) ⑴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杨慎《临江仙》) ⑵ ,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乐阳楼记》) ⑶一壶浊酒喜相逢, ,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

二、阅读理解。(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6—9题。(12分)

张养浩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

1

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日:“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日:“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天。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

【注释】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台掾:御史台的帮手、能手、支柱之意。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母忧式过勤而止之 忧;忧愁 B张灯窃读 窃:偷偷地

C.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诸:之于 D.止宿公署 宿:住宿

7.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B.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C.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D.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养浩把钱财看得很淡,曾经在路上捡到钱追上失主并交给失主。

B.不忽木来看望张养浩,感叹于他家徒四壁;对做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张养浩都能用宽容去感化他们。

C.张养浩往陕西赴任后求雨,结果大雨如注。这些事虽带有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里装着老百姓。

D.张养浩心系百姓,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他调离堂邑十年之后,当地群众仍为他竖碑颂德。

9.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2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二)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10—13题。(22分)

听雨

季羡林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感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谈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了,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差别。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性。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

3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上面,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房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10. 在第②段中,作者写“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有什么作用。(4分)

11. 作者在第④段中说“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又在第⑥段中说“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是否相互矛盾?为什么?(6分)

12. 阅读④-⑥段,说说作者听雨和古人听雨在表达情感内容上有什么不同?(6分) 13. 作者为这场春雨喜悦,阅读⑦-⑧段,说说哪些场景让作者感到“兴高采烈”。(6分) 三、素材审题训练。(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训练。

作家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

1.对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幸福和痛苦是把双刃剑,人生是逃避不了的。 B.人当勇敢地面对困境,直面苦难,迎接挑战。 C.人当感悟痛苦的磨难,从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D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娶同情弱小。

4

2.你能将你所表达的观点解释一下吗?用一段话写下来。(4分)(100字左右)

卷七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6.(3 分)A 【解析】A项中“忧”是“忧虑,担心”的意思。

7.(3分)D 【解析】解答此类题,可根据关键词理解句子大意,即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此按着胸口痛哭,(长此以往)于是得病卧床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由此可判断“遂得疾不起”和“卒年六十”表达了完整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故D项正确。

8.(3 分)B 【解析】根据选文第二段的大意可知,对于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危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不敢过问,张养浩将他们全部依法处置,并没有用宽容感化他们。故B项理解不正确。

9.(4 分)已经用刑罚处分过你们了,(现在)仍旧把你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你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

【解析】注意关键词“既(已经)、目(看)、是(这)”的意思,还有翻译出感叹语气,句子连贯通顺即可。

10.欲扬先抑,为下文写作者听到春雨而欢喜做铺垫,突出作者听雨的快乐。(4 分) 11.不矛盾。第(4)段中作者说自己“不是完全的俗人”,意为自己还算是个知识分子,身份不俗;(3分)第(6)段中说“说自己完全是个“俗人”指的是我听雨为农民而喜,听雨的原因是俗气的。(3 分)

12.作者听雨是为农民、为自然界的生物而喜;(3 分)古人听雨在于抒发自己的悲欢离合的情感。(3 分)

13.(1)麦苗因春雨的浇灌而变青。(2)二月兰因春雨的滋润而开花。(3)荷花因春雨的召唤而生长。(6 分)

参考译文

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年仅10岁时,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

山东按察使焦遂听到这个情况,就推荐张养浩做东平县学正。一天张养浩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到他家里探问,当看到张养浩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有时,感慨叹息说:“张养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监察副史的好材料啊!”后来又被选授为堂邑县尹。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十分高兴······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痛苦之极,长此以往,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60岁。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痛哭,犹如失去了父母。

5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