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7分)
1.公路隧道按长度分为特 、 、 、 ,某条隧道长1500m,该隧道属于 。 2. 公路隧道常见的施工方法有: 、 、 、 、 、 、 。
3. 现阶段,我全生产管理为“ 、 、 、 、 ”。
4. 安全生产的原则: 、 、 、 ”。 5. 三级安全教育是企业必须坚持的安全生产基本教育制度。对新工人必须进行 、
、 三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 小时。 6. 通常情况下,公路隧道工程竣工后,除 归档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资料之外,其他施工安全管理的资料不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材料纳入正式档案。
7. 量测计划按照监控量测施工程序,依据相关规范及隧道设计资料编制,一般包括: 、 、 、 、 、 等六个部分。
8. 围岩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 、 、 ,位于Ⅳ~Ⅵ级围岩中且覆盖层厚度小于 的隧道,应进行地表沉降观测。
9. 围岩分级是根据控制隧道围岩 的围岩结构特征和 为基本因素进行的,其次考虑了围岩 、 、 等因素,分为Ⅰ~Ⅵ共6个级别
10. 三大类岩石是指 、 、 ,层理构造是 有的构造,气孔构造是 特有的构造。沉积岩的产状包括 、 、 。
11. 地下水按含水层的性质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划分为 , 、 和 四种。
二、名词解释(10分)
1. 安全生产管理 2. 正断层
三、简答(28分,每题7分)
1. 简述新奥法的基本思想及其三大支柱技术。 2.简述代明循环的八个步骤. 3. 简述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4. 简述视同工伤的条件
四、综合题(35分)
1. 叙述收敛仪使用注意事项,设两测点距离为10.5米,首次测量时温度为20℃,测值为10500.36mm,本次测量时的温度为18℃,大表读数86,小表读数为18,求两测点的实际距离。温度修正公式: △Lc=K×△T×L,修正系数为12×10-6mm/℃ (17分)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试卷A答案
一、填空题
1.公路隧道按长度分为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隧道、短隧道,某条隧道长1500m,该隧道属于长隧道。
2.公路隧道常见的施工方法有:全断面法、台阶法、台阶分部法、上下导坑法、上导坑法、单侧壁导坑法(中壁墙法)、双侧壁导坑法。
3.现阶段,我全生产管理为“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
4. 安全生产的原则: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具有否决权、职业安全卫生“三同时”、 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
5. 三级安全教育是企业必须坚持的安全生产基本教育制度。对新工人必须进行公司、项目、作业班组三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40小时。
6.通常情况下,公路隧道工程竣工后,除事故资料归档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资料之外,其他施工安全管理的资料不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材料纳入正式档案。
7.量测计划按照监控量测施工程序,依据相关规范及隧道设计资料编制,一般包括:工程概况、监控量测项目、技术方案、监控量测措施、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投入的设备等六个部分
8.围岩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周边位移、拱项下沉、锚杆抗拔力,位于Ⅳ~Ⅵ级围岩中且覆盖层厚度小于40m的隧道,应进行地表沉降观测
9.围岩分级是根据控制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围岩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为基本因素进行的,其次考虑了围岩岩石强度、地下水作用及风化程度、围岩组合特征等因素,分为Ⅰ~Ⅵ共6个级别
10.三大类岩石是指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特有的构造,气孔构造是岩浆岩特有的构造。沉积岩的产状包括走向、倾向、倾角。
11.地下水按含水层的性质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划分为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断层水和岩溶水四种。
二、名词解释
1.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2.正断层:上盘下降,上盘上升的断层。
三、简答
1.简述新奥法的基本思想及其三大支柱技术。 答:基本思想是将隧道周围岩体和各种支护结构作为一个完整的支护体系,打破了传统矿山法围岩荷载完全由支护结构承担的思想,其主要出发点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而作为其三大支柱:喷混凝土、锚杆、围岩监控量测。 2. 叙述断层产状量测的步骤、注意事项及产状的表示方法?
(1)产状测量
对于出露较好的断层面,用地质罗盘直接测量其产状;使用地质罗盘进行产状测量时,走向和倾向的方位要读罗盘的N针。
(2)注意:测量前要对罗盘进行磁偏角的校正。西偏取负,东偏取正。
(3)产状表示法ST20°/290°∠60°。或直接写作20°/290°∠60°。 3.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4. 视同工伤
①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内,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②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③ 职工原在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
位后旧伤复发的。
四、综合题
1. 设测点距离为10.5米,首次测量时温度为20℃,测值为10500.36mm,本次测量时的温度为18℃,测值为10500.86mm,则温度修正值为:
△Lc=K×△T×L=12×10-6mm/℃ ×(20-18)℃×10500mm=0.252mm 本次实测值为:
10500.86—0.252=10500.608
洞内外温度较大时,到达测试现场后,应将收敛计保护箱打开,放置十五分钟以上进行观测,以消除温度影响。
2. T=2d/v=2×30/0.12=500ns
样点数=时间窗×采样频率=1000MHz×500ns=500
2. 采用100MHz屏蔽天线,设置采样频率为1000MHz,估计介质电磁波速度120m/μs,要探测20m内的地质信息,假设将窗口开到能探测30m的深度,应设置采样点数为多少? (18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