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CD56的表达及意义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CD56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意榕旅游网
・1044・ ModernPracticalMedicine,September 201l,Vo1.23,No.9 表l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结出老年血透患者特点,从而有针埘忤 地加强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积极控制炎症状态, 以期能减轻相关并发症,提高老年血透 患者生存率。加强对老年患者血透知识 的宣教很重要,尽早 患者接受替代治 组别 死亡例数 感染 心脑血管病 其他 疗,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在血透过 程中,如何保证透析充分性足提岛老年 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包括血透 频率、时间的合理安排,甚至其经费的合 理使用。加强患者营养治疗,适当提高优 质蛋白的摄入量,积极预防、控制感染。 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警管理,应做到 及早筛查危险因素,早期干预治疗,从而 避免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对lj 减轻 老年患者的病死率具有重人意义。 参考文献: 透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增高。 老年组差;由于老年患者营养不良、抵抗 本文显示,老年透析患者并发症较 力低下,各系统感染发生率较非老年组 [1]王海燕.肾脏病学lM].2版北京:人民:I 多,其中以心脑血管、感染及营养不良等 高,其中以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多见。 生出版社,2008:2331-2332. 多见,高于非老年组 <0.05)。本文 在老年组死因中感染占居第2位。有资料 [2】周红卫.血液透析与微炎症状态[Jl Jl医学 老年组死亡原因中,心脑血管疾病占第 显示,炎症状态是一种非病原微生物感染 综述,2006,l2(21):1305.1307. [3】何正宏,陈西北,白云凯,等.终末期肾脏病 1位。老年患者全身动脉硬化,尤其是 引起的,是以细胞因子驱动为特征的免疫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与贫血、营 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心脏代偿功能减退、 性炎症,在老年血透患者中普遍存在∞ 。 养不良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J1l 国 f 血管舒缩功能失常,且尿毒症患者的植 而Stein等 发现采用高通量透析治疗后, 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12):1072.1075. 物神经病变在老年患者中更为突出,外 可显著弱化炎症反应,同时由于其膜的生 [4] Stein G,Franke S,Mahiout A,et a1.Infu— 周血管对交感神经刺激反应减弱,不能 物相容性可减少白细胞功能损伤,减弱补 ence ofDialysis Mo—dalities on Serum GE 较好地适应血液透析过程中细胞外液容 体和白细胞的活化。此方面的相关研究 levels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Pa--ti- 量、渗透压及血管活性物质浓度的急剧 为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提供了思考方 ent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1,1 6 变化,因此容易发生低血压、心绞痛等并 向,值得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5):999—1008. 发症。另外,老年组ALB、Cr低于对照 综上所述,老年透析患者临床特点 收稿日期:2011-04—20 (本文编辑:孙海儿) 组(尸<0.05),说明老年组营养状况较非 呈多样性,各血透中心有必要进一步总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CD56的表达及意义 杨俊杰,仇玲玲,寿乐意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CD 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法检测61例甲状腺微小乳 头状癌中CD 的表达水平。结果6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CD 有60例表达(一),仅1例表达散在(+), 阳性表达部位位于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CD 的失表达与周围甲状腺组织类型无关,癌旁良性甲状腺组织、 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病及甲状腺腺瘤区域均阳性。结论CD 失表达可有助于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 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瘤;神经黏附分子 doi:1O.3969 ̄.issn.1671-0800.2011.09.042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800(2011)09.1044.03 作者单位: 311201杭州,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附属萧山第一 人民医院 通信作者: 杨俊杰,Email:killbetter@tom.com 见代实用医学2011年9月第23卷第9期 ・1045・ 0%时判定为 是一个含有多肽链的糖蛋白,在神经系 国内统计显示甲状腺癌成为近20 细胞质,当阳性细胞数≥1 年癌谱中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的肿瘤…, CD 6(+)。统的多种形态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另 采用SPSS 12.0统计软 外,CD 也参与信号转导途径并可在多 超过乳腺癌和肺癌,且跨入女性高发肿 1-4统计方法瘤的前十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 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精 种肿瘤(如神经内分泌肿瘤、NK/T细胞 指直径≤1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 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性淋巴瘤/8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急性 状腺乳头状癌的一类亚型,也是甲状腺 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之 一髓细胞性白血病)中表达。研究发现, 2结果 CD 失表达与一些恶性肿瘤转移潜能和 。常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等甲状腺良性 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除 预后差密切相关,提示CD 可能影响肿 疾病并发,其形态学有时并不典型,易误 l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CD 散在(+) 瘤细胞的迁移能力 。CD 在甲状腺肿 诊为乳头状增生等。常用的甲状腺乳头 外,其余60例甲状腺CD (一),阳性率 瘤中的研究,最初是作为观察肿瘤侵袭 状癌标记物Galectin-3、CK19、HBME.1等 1.64%。有3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 在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疾病中仍会表达 。 癌巢与正常甲状腺交界处可见散在的 CD 是一种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其表达 CD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周围的 可反映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 。笔者采 良性甲状腺组织(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 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CD 在甲状腺微 桥本氏病、甲状腺腺瘤)均可见甲状腺滤 小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旨在分析其是否 泡上皮细胞膜CD (+),部分病例同时 有助于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的 伴有胞质阳性(见封三彩图3),阳性率 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10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与正常甲 状腺组织CD 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 1资料与方法 学意义 <O.01)。见表1。 1.1 一般资料选取杭州师范大学医 学院附属萧山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3讨论 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间手术切除 尽管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为甲状腺 并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 乳头状癌的一类亚型,同样可以出现甲 癌的病例61例。其中女性50例,年龄 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如毛玻璃状核、核 28~65岁,平均(50.28 ̄2.34)岁;男性 外形不规则、核内假包涵体和核沟以及 11例,年龄29~57岁,平均(45.9 ̄6.22) 砂砾体形成等,但具备这些特征的典型 岁。61例中、良性甲状腺组织伴甲状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并不多见,且有一 微小乳头状癌4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 些良性病变(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5例,桥本氏病伴 腺瘤等)囊性变后形成的假乳头或乳头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3例,甲状腺腺瘤 状增生可以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真乳 伴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例。 头非常相似。同时,当甲状腺微小乳头 1.2方法所有手术切除标本均经4% 状癌核的特征不明显或为特殊组织学类 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免 型(如滤泡亚型)时易误诊为良性 。而 疫组化采用En Vision法,具体步骤按试 且,近年来甲状腺穿刺标本越来越多,而 剂说明书进行,抗原修复采用高压锅高 这些标本组织少,常常仅含有少量肿瘤 温修复,DAB显色,苏木精复染,中性树 组织,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和 胶封固,镜下观察。以PBS代替一抗作 鉴别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阴性对照。以肺小细胞癌作为CD CD 又称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阳性对照,鼠抗人CD (克隆号56c04) (NCAM),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一 为工作液,购于福州迈新公司。 个成员,正常表达于神经元、星形细胞、 1-3结果判定定位于细胞膜伴/不伴 雪旺细胞、肌管和自然杀伤细胞。CD 表1 CD56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性能力的一个标记物 。Scarpino等“ 研究了6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4例淋 巴结转移性癌中CD 的表达,结果发 现,18例原发性肿瘤表达阴性CD (一),4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表达CD (+),但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率<5%。该 研究还发现,CD 阳性的肿瘤细胞位于 肿瘤浸润的边缘,提示CD 失表达可能 与肿瘤侵袭性能力强有关。本研究分析 了6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与其周围 良性甲状腺组织(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 桥本氏病和甲状腺腺瘤)中CD 的表 达,结果发现,6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 癌中的CD 有6O例(一),仅1例散在 (+)。阳性表达部位位于癌组织与正常 组织交界处。癌旁良性甲状腺组织、结 节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病和甲状腺腺瘤 均CD 膜阳性表达。甲状腺微小乳头 状癌与正常甲状腺组织CD 表达阳性 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1)。 本研究还发现,CD 散在阳性的乳 头状癌,CD 阳性表达部位均位于肿瘤 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推测,可能是癌 组织侵及周围被包裹的正常甲状腺组织 的表达,而不是真正的乳头状癌组织的 表达。提示CD 失表达可能与肿瘤侵 袭性能力强有关,而与周围甲状腺组织 类型无关。因此,笔者认为:CD 失表达 可有助于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 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钱碧云,何敏,董淑芬,等.1981年至2001 年天津市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J]l 中华内分泌杂志,2005,21(5):432—434. [2] 高明.国内甲状腺癌的临床关注焦点与 (下转第1072页) ・1072・ Modem Practical Medicine,September 20 1 1,Vo1.23,No.9 66%的此类患者有肾盂输尿管积水和膀 状,在肾脏、血液系统等方面临床损害较 胱容积缩小,32%有间质性膀胱炎的病理 轻,结合总体情况未予环磷酰胺(CTx)或 特征 。至今已有数例报道SLE相关的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且经单用激素治 胆囊炎,表现为胆囊壁增厚、毛糙 ;SLE 疗后,临床疗效明显。 中腹水发生率为8%~10%,多为渗出 以IPO为首发症状的SLE临床少 液,主要南浆膜炎症所致 。本文2例患 见,但病情重,如不能及时确诊,病死率 者中1例出现’肾盂积水,1例出现腹水, 较高。故消化科医生需加强对本病的认 胆囊炎表现未出现。IPO影像学与肠梗 识,对常规机械性梗阻依据不足时或治 阻的一般表现相似,即表现为肠管扩张、 疗效果不满意时,需调整思路,充分检 气液平形成、肠管壁增厚。 SLE合并IPO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 主。在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等 查,排除全身疾病引起的肠梗阻表现。 参考文献: 董怡.系统性红斑狼疮胃肠 治疗的同时,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 [1]张煊,曾学军,疗,可使大多数患者病情缓解 ;因此推 荐早期足量静脉用激素,较重的SLE用 泼尼松1 mg・kg—1.d,较轻的用 泼尼松0.5mg・kg ・d,狼疮危象 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重症SLE还需 道表现44例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 杂志,1999,12:758—759. [2]Perlemuter G,Chunssade S,Wechsler B, et a1.Chronic intestinal pseudo—obstruc— tion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J. Gut,1998,43(1):117—122. 加免疫抑制剂。此外,口服广谱抗生素、 [3]杨迅.以假性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系统 促胃肠动力药物和奥曲肽等也有一定的 性红斑狼疮7例临床分析…, 都医科 作用。本文2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肠道症 大学学报,2O10,31(6):824.825. 【4】Mok M Wong RW,Lau CS.Intestinal 5 6 7 8 n ~一~一一~ ~一 一一~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一 (上接第1070页) 护理重视家属的共同参与。家属是产后 提高了服务满意度医生、助产士密切 促进母婴健康的重要参与者,护士与产 观察产程的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 妇、家属共同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共同完 理。家属的陪伴对医护人员也起到了督 成教育内容。又因为产妇在待产、分娩、 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服务 产后都在同一房间,由固定责任护士对 质量和工作质量。家属和孕产妇切身感 其进行分阶段健康教育,使产妇能更好 受到了医护人员的热心服务,也增强了 地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本文结果显示产 他们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支持。使整个 前相关知识、产后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 产程在无焦虑、关怀、鼓励的气氛中进 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行。与对照组相比,投诉少,满意度高, 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率也明显高 这与文献[31 ̄E道一致。 于对照组 <0.05)。 蔡玉娟,黄月霞,崔小妹.互动达标理论在 家庭化产房护理中的应用[JJ.护 与康 复,2009,8(8):699-700. 蒋玉莲.家庭化产房对产妇产程的效果 影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 (7):876. 卢晶梅.医院产科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 和做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 (8):1019.1020. 谢云英.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埘促 进母婴健康的影响 . II1国现代医生, 2008,46(23):48—50. 3.3 LDR家庭化产房提高了产妇健康 教育知识的掌握 ’LDR家庭化产房的 参考文献: 收稿日期:201l一02—20 (本文编辑:姜晓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