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必刷试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总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秦
孝公)尊官,与之分土。”材料表明( ) A.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 B. 秦国废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 C. 秦国以军功为依据加官赐爵 D. 秦孝公求贤以实现国富民强
2. 武帝初即位,大臣惩吴、楚七国行事,议者多冤晁错之策,认为“诸侯连城数十,
泰强”并向武帝“数奏其过恶”,要求对他们“稍侵夺”。为此,汉武帝( )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实行推恩,削弱王国 C. 焚书坑儒,禁锢思想 D. 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 汉文帝下诏:“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板子,把斩去左脚改为
打五百板子。”材料表明汉文帝强调( )
A. 以德化民 B. 轻徭薄赋 C. 重农抑商 D. 勤俭治国
4. 《君王的比较和隋炀帝的事功与暴政》记载:隋炀帝“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
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隋炀帝下诏启动的是( ) A. 修建长城 B. 开通大运河 C. 科举取士 D. 研制指南针 5.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
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北宋灭亡的标志),虏骑(少数民族骑兵)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旨在说明北宋( )
A.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科举制度的发展 B. 金兵灭掉了北宋 D. 重文轻武的危害
6. 图片是历史的载体。阅读下列图片,可以了解清朝( )
A. 政治腐败现象 B. 有效管辖西藏 C. 巩固西北边疆 D. 社会经济繁荣
7. 史学家戴逸认为:“中国社会已落后于西方,但历史经常被迷雾笼罩着。18世纪
的康乾盛世,貌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下列开始吹散这一“迷雾”的历史事件是( )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辛丑条约》 D. 辛亥革命
8.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
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下列对这一“重大意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亡图存,变法维新 B.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9. 如图是某历史著作的一章内容的目录,下列最能凸显该章内容主题的一项是( )
第1页,共11页
A. 日本全面侵华 C. 全民族抗日战争 B. 国共两党合作
D.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10. 如图反映了我国不同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我国( )
A. 确立了农民士地所有制 C.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 消灭了所有私有经济成分 D. 步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 “6世纪,教会利用《圣经》中•农牧产品的1/10属于上帝’的说法,开始向……
信徒征收此税。”此举( ) A. 使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合法化 B. 使西欧社会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C. 扩大了基督教会在西欧势力 D. 导致王权和教权之争达到高潮 12. 对如图贸易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导致非洲长期贫穷 ②促使世界连成一体 ③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④促进了美洲地区的开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在俄国,农奴制崩溃以后,城市的发展、工厂的增加、铁路的修建愈来愈迅速了”。
材料表明( )
A. 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B. 农奴制给俄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危机 C. 废除农奴制缓和了俄国国内社会矛盾 D. 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工业化进程
14. “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决定占领印度支那和南太平洋诸国……当时美国是日本南
迸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最大障碍”。为了“扫除这一障碍”,日本首先( ) A. 策划了“九一八”事变 B. 重创了太平洋舰队 C. 与德、意建立轴心国 D. 发动了中途岛海战
第2页,共11页
15. 亨利•基辛格在1993年指出:“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
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再过几年还有中国。”材料表明( )
A. 美国建立起了单极世界
B. 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发挥更大的作用 C. 当今世界朝多极化发展
D. 美国在全球到处以武力干涉别国的内政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0分)
16.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创建了一大批专门学堂,学习西文及算学、化学、物理、医学、铁路、船炮等课程。 --摘编自张昭君孙燕京主编《中国近代文化史》
材料一反映了洋务运动创办的新式学堂学习的内容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派创办“专门学堂”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大批农民涌入工业地区,他们及其子女迫切需要获得教育,以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当时英国与其他国家竟争激烈,美国、德国都很重
1870年,视初等教育。英国政府颁布“初等教育法”,规定国家拨款补助教育,实施5~
12岁儿童的强迫教育。
--摘编自戴本博主编《外国教育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后期英国发展教育的原因。 综上所述,你认为中英两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共同影响?
17. 二战后美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47-1949年欧洲外交的主要目的,就是说服美国在1945年胜利的仅仅几年后再次回到欧洲,并无限期地停留下来。” --戴维•格雷斯《西方的敌与我》
材料中欧洲国家“说服美国再次回到欧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时期美国回到欧洲的方式有哪些?
材料二:“欧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和美国平起平坐的欧洲大陆上的超级大国”。
--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普罗迪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普罗迪认为欧洲能够建立一个和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的原因。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西欧关系变化的认识。
第3页,共11页
18.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安徽省合肥市某班同学在网上搜集了如下两幅图片,
以《不同期的经济建设》为主题进行了相关探究活动: 【图现建设历程】
图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是 ______ ,图二中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______ 。 【探究建设变化】
从图一到图二,我国经济建设发生了哪些变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摘自十九大报告【展望建设蓝图】 综上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程与成果,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19. 东汉时期,华佗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大大提高了纸的质量。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20. 北朝时期,贾思勰编写的《天工开物》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
生产技术,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第4页,共11页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21. 1687年,牛顿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
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22. 20世纪90年代,电力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
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第5页,共11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据题干“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秦孝公)尊官,与之分土”可知,材料表明秦孝公求贤以实现国富民强,招揽人才来为秦国效力。 故选:D。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诸侯连城数十,泰强”并向武帝“数奏其过恶”结合所学可知,为此汉武帝实行推恩,削弱王国。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削弱王国实力的建议,汉武帝接收其建议颁布了推恩令,允许诸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 故选:B。
本题主要是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注意掌握推恩令。 本题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为背景,考查推恩令。 3.【答案】A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废除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故材料表明汉文帝强调以德化民。 故选:A。
本题考查文景之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文景之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隋炀帝“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可知,隋炀帝下诏启动的是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 故选:B。
本题以“《君王的比较和隋炀帝的事功与暴政》记载:隋炀帝“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切入点,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
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答案】D
【解析】据题干“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北宋灭亡的标志),虏骑(少数民族骑兵)所过,莫不溃散”可知,题干强调的是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危害,重文轻武导致藩镇无权,州郡困弱,削弱了军事力量,导致北宋灭亡。 故选:D。
本题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第6页,共11页
6.【答案】C
【解析】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可以了解清朝巩固西北边疆。清朝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这一时期,为维护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在西北:康熙帝击溃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叛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清朝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设置哨所,驻扎军队,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等。 故选:C。
本题以图片是历史的载体为依托,考查清朝巩固西北边疆。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国社会已落后于西方,但历史经常被迷雾笼罩着。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下列开始吹散这一“迷雾”的历史事件是鸦片战争。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③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议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交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中国社会已落后于西方,但历史经常被迷雾笼罩着。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为切入点,考查了鸦片战争,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考查了鸦片战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8.【答案】C
【解析】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对这一“重大意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这犹如中国革命的一点“星星之火”,在它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纷纷建立根据地,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形成“燎原之势”。 故选:C。
本题以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为依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探索的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9.【答案】C
【解析】仔细观察图片文字材料可知,第一节内容应该是国共两党合作,第二节内容应该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第三节内容应该是经过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取得胜利,C符合题意。B说法片面,AD与题意不符。 故选:C。
本题以题干图片文字材料为依托,考查全民族抗日战争。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第7页,共11页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0.【答案】B
【解析】从两个图例以及题干可知,题目反映的是在国民经济成分中,公有制经济占比大大超过了私有制经济。结合所学,三大改造的完成使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成了生产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建立。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如图反映了我国不同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11.【答案】C
【解析】“6世纪,教会利用《圣经》中•农牧产品的1/10属于上帝’的说法,开始向……信徒征收此税。”此举扩大了基督教会在西欧势力。8世纪,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继位后,查理四处征伐。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人的l/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教会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势力也越来越大。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故选:C。
本题考查的什一税。查理曼帝国是中世纪西欧早期的封建帝国。因建立者查理大帝(即查理曼)而得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什一税的相关史实与影响。 12.【答案】C
【解析】题干给出的图反映的是三角贸易,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②促使世界连成一体,据此可排除ABD三个选项。促使世界连成一体的是新航路开辟。从16世纪到19世纪持续了三百多年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大发横财,为欧洲积聚了巨额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三角贸易”。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1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题干描述表明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工业化进程,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城市的发展、工厂的增加、铁路的修建愈来愈迅速了”为切入点,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
本题以俄国1861年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4.【答案】B
第8页,共11页
【解析】“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决定占领印度支那和南太平洋诸国……当时美国是日本南迸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最大障碍”。为了“扫除这一障碍”,日本首先发动珍珠港事件,重创了太平洋舰队。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故选:B。
本题以“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决定占领印度支那和南太平洋诸国……当时美国是日本南迸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最大障碍”为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15.【答案】C
【解析】亨利•基辛格在1993年指出:“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再过几年还有中国。”材料表明当今世界朝多极化发展。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垄断国际政治的局面被打破,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受到牵制。 故选:C。
本题以亨利•基辛格在1993年指出:“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为依托,考查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格局多极化的相关知识。
16.【答案】【小题1】(1)据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创建了一大批专门学堂,学习西文及算学、化学、物理、医学、铁路、船炮等课程。”可知,洋务运动创办的新式学堂学习的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及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价值,门类齐全。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创办“专门学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强、求富。 (2)据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大批农民涌入工业地区,他们及其子女迫切需要获得教育,以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当时英国与其他国家竟争激烈,美国、德国都很重视初等教育。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初等教育法”,规定国家拨款补助教育,实施5~12岁儿童的强迫教育。”可知,19世纪中后期英国发展教育的原因有:工业革命的推动,与其他国家竟争激烈。
(3)关于中英两国近代教育共同影响学生围绕都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促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与知识的传播,有助于近代思想的启蒙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门类齐全、先进性、科学性。自强、求富。 (2)工业革命的推动,与其他国家竟争激烈。
(3)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促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与知识的传播,有助于近代思想的启蒙。 【小题2】 【小题3】
第9页,共11页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与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洋务派创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强、求富。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与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7.【答案】【小题1】(1)据材料一“在1947-1949年欧洲外交的主要目的,就是说服美国在1945年胜利的仅仅几年后再次回到欧洲,并无限期地停留下来”可知,材料中欧洲国家“说服美国再次回到欧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欧洲恢复和发展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美国回到欧洲的方式有经济援助,即推行马歇尔计划,与欧洲结成军事同盟,即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等。
(2)据材料二“欧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和美国平起平坐的欧洲大陆上的超级大国”可知,材料说明了欧洲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普罗迪认为欧洲能够建立一个和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的原因是欧洲人口众多,经济基础好,科技发达等。
(3)综上所述,我对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西欧关系变化的认识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综合国力越强,国际地位才能越高等。 故答案为:
(1)帮助欧洲恢复和发展经济;经济援助,即推行马歇尔计划,与欧洲结成军事同盟,即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等。
(2)欧洲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欧洲人口众多,经济基础好,科技发达等。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综合国力越强,国际地位才能越高等。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考查欧盟的成立、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美国的冷战政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欧盟的成立、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美国的冷战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答案】【小题1】东北地区 【小题2】深圳 【小题3】
【解析】(1)图一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建设”图,1953年至1957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建成了鞍山钢铁公司,沈阳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一批重工业项目。图二是“新时期的对外开放”,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2)结合所学知识,从图一到图二时期,我国重点建设地区从东北地区发展到了沿海地区;从重工业为主,到重工业和轻工业均衡发展;从被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到对外开放,走向世界。
(3)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 故答案为:
(1)东北地区;深圳。
(2)我国重点建设地区从东北地区发展到了沿海地区;从重工业为主,到重工业和轻工业均衡发展;从被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到对外开放,走向世界。 (3)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
第10页,共11页
本题以为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安徽省合肥市某班同学在网上搜集了如下两幅图片,以《不同期的经济建设》为主题进行了相关探究活动为切入点,考查一五计划、对外开放、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五计划、对外开放、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相关史实。 19.【答案】× 华佗改为蔡伦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蔡伦,不是华佗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大大提高了纸的质量。 故答案为:判断:×;改正:华佗改为蔡伦。 本题考查华佗和蔡伦。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汉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成就。
20.【答案】× 天工开物改为农政全书
【解析】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故答案为:判断:×;改正:天工开物改为农政全书。 本题考查贾思勰。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21.【答案】√ √
【解析】1687年牛顿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得成物理学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个表述是正确的。牛顿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牛顿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后来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牛顿。他是英国著名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牛顿的成就。 22.【答案】× 电力改为互联网
【解析】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不是电力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的使用把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电力改为互联网。
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
第11页,共1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