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发展趋势研究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发展趋势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发展趋势研究

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以生产服务业为核心,以信息化、知识技术密集和高增值为特征,其发展水平对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竞争力提升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已成为现代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加快陕西发展意义重大。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按其主要功能和服务对象,现代服务业可划分为三大类:(1)生产和市场服务 (即生产服务业,包括现代金融、现代物流、高技术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2)生活消费服务(包括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3)公共公益服务(包括公共管理、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家庭社区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现代服务业源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需求,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与之相关的类似概念主要有第三产业、服务业等,它们之间既有共通之处,也略有区别。

一般认为,服务业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部门和企业的集合。服务产品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目前我国未将服务业作为单独分类统计,一般将服务业等同为第三产业。实际上,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服务业和三产的统计口径略有不同,农林牧渔服务业在服务业的涵盖范围内,但1985年国家统计局将之划归第一产业,因此,服务业为农林牧渔服务业与三产之和。

现代服务业是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化逐步发展起来的。工业化以前,服务业主要是以医疗卫生、餐饮住宿、修理、商业等传统生活消费服务业为主。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生产分工不断深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一、二次产业提供支持的如金融、物流、研发、商务(包括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兴起。特别是,随着国际分工深化、贸易物流效率提高和竞争加剧,世界一流跨国公司通过业务外包,将低端的制造业环节转移到低成本发展中国家,日益专注于原本属于服务性质的研发、品牌、渠道、生产者金融等高附加值环节,转变成为服务主导的企业,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发达经济体一个显著特征。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传统制造业产值比重为85%,实施新服务战略后,其“技术+管理+服务”所创造的产值占公司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世界IT巨头IBM,2001年,服务收入首次超过硬件,成为其第一收入来源;2005年服务收入占比超过50%,2009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球最大IT服务商。资料表明,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在发达经济体占GDP四分之一以上,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

随着科技进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加快,远程教育、网络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创意产业等新型服务方式及新型经营形态不断涌现,研发设计、咨询、文化传媒、广告、解决方案提供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正在兴起。据统计,欧盟服务业近50%的工作机会,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提供的,美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高达50%,韩国也达到了22.1%。新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日益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经济新增长点。

过去30年间,现代服务业是发达国家增长最快的行业。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服务业进出口国和顺差国,现代服务业非常发达,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从l990年开始,美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l995年达到66%,l997年达到72%,目前已达到85%以上。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服务业已逐步取代

钢铁、汽车、建筑等传统支柱产业,成为支撑美国经济的主要产业。目前,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0%以上,已基本实现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以生产服务业为核心,新兴消费与文化娱乐服务、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新增长点,现代服务业正逐渐取代制造业,成为现代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1、制造业服务化。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除留下部分高端制造业外,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技术研发、品牌经营、营销等高端服务业,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核心竞争力。资料表明,制造服务业已成为产品价值链中价值增值的主要来源,产品价值构成中,有高达75%-85%与生产服务活动有关,计算机市场上增值部分的60%-70%来自软件和维护服务。因此,有效率的制造服务是制造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

例如,IBM曾是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硬件制造跨国公司。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强化产品维护服务、IT专业服务、集成和开发服务、IT管理外包服务等,控制价值链上关键的技术环节和核心业务,实现从制造商到服务商转变的战略转型。2010年,拥有全球雇员30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地区,约55%的收入来自IT服务,研发专利22358项,连续十多年在全美专利注册排行中位列榜首,营业总收入达到999亿美元,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2、服务业集群化。各国经验表明,服务业倾向于相对聚集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集群化发展。服务业对制度与商务环境的需求更甚于制造业,聚集发展便于制度与商务环境供给,促进服务创新和知识交流、业务互补,实现服务业组织机构的网络化,提高行业效率和服务企业的竞争力。

例如,华尔街金融区集中了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及上百家大公司总部,是美国纽约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最高的地区。好莱坞是全球音乐、电影产业的中心地带,梦工厂、迪士尼、20世纪福克斯、哥伦比亚公司、索尼公司、环球公司、WB(华纳兄弟)等电影巨头,还有顶级唱片公司都汇聚于此。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的标志,向世界各地扩散,放映总收入达到全球放映总收入的75%。硅谷是美国高科技服务集聚区,集聚了上万家高科技企业,服务类公司就多达5425家。

3、服务外包高端化。多年来,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外包和转移相对应,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也大举外包。特别是国际大公司和领军服务业巨头,纷纷把后勤办公、顾客服务、商务业务、资讯分析和高风险研究开发等中低端和高风险服务,分离与外包给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公司,他们更专注品牌经营、渠道控制、核心技术研发和关键零部件制造等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与核心领域。

近年来,一个新的趋势是,外包不断高端化,中端甚至部分高风险高端环节也开始分离与外包。从产业上看,外包已经不再仅仅是玩具、内衣、机电加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软件、生物制药、信息技术为主的中高端服务业也开始外包;从生产环节来看,外包也由简单的制造加工环节,发展到设计研发、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等部分高端业务环节。

4、制造与服务融合化。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关系愈来愈密切,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相互融合,相互支撑,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推动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美国投入产出数据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48%服务于制造业。同时,现代服务业是制造业的重要支撑。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R&D、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

提升。

5、国内发达省份强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加快,发达省份更是提出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纷纷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

广东提出建立起高效的生产服务业体系、优质生活服务体系、均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期间,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会展、服务外包、现代物流、健康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到服务业增加值的60%。

上海2005年整合陆家嘴72家服务业单位,成立了内地首家服务业行业协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推动陆家嘴金融商务区建设。该地区聚集了为企业服务的专业机构1125家。

江苏打算实施“服务业创新百企示范工程”,培育国内外同行领先的50家服务业科技创新企业,30家业态创新企业和20家品牌创新企业,抢占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服务、数字文化、工业设计、环境服务业六大新兴产业高地。

浙江提出像抓工业一样抓现代服务业发展,通过完善服务业政策扶持体系、建立聚集示范区等手段,培育壮大商贸、金融、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旅游、文化、房地产、社区、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11个服务业重点行业,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山东加快金融保险、信息通讯、交通运输、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结合区域特点,建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冷链产业“示范工程”。

三、加快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点认识

1、充分认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我省转型发展、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意义。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增长方式粗放,消耗资源大,环境污染严重,发展空间正在受到挤压,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能有效地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高经济核心竞争力。同时,从发达国家经验看,现代服务业还是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支柱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我省应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产业,予以高度重视。

2、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加强重点领域突破。一是优先发展生产服务业。依托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构建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生产性服务体系;围绕科教、人力资源、区域中心城市优势,重点发展信息软件、科技研发、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等国际性、开放性生产性服务体系;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和产业高端化;推进制造企业服务环节外包、分离与专业化。二是着力改造提升生活消费服务业。充分发挥文化、文物、自然资源优势,巩固提升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传统消费型服务业的竞争优势,抢占体育、医疗保健、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制高点。三是构建多方参与、多层次、均等化公益性服务体系。根据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和城市结构功能的变化,着眼于人口发展规律,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重点发展家庭社区服务等公益性服务业。

3、强化服务业聚集发展,推动服务业集群化。借鉴华尔街金融集聚区、硅谷高科技集聚区、好莱坞影视文化集聚区等发展经验,围绕产业基地,根据各地区的发展环境和特点,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分行业、分门类加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4、政府推动和市场导向相结合。一是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打破行业垄断,推进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二是加强服务业基础工程建设,优化发展环境。重点

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服务业标准化、信用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基础性工作。三是分行业、分门类建立服务业各领域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指导行业发展的作用。

省政府研究室课题组

张仁华、孙守平、李 明、刘永和、朱洞风

王旭红、田新华、杨 霖、李 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