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关键词:黄筌艺术全貌影响—、黄筌生平黄筌(903—965年),字要叔,五代时期西蜀画家,成都人。
黄筌从幼年时期就表现出很高的绘画才能,《益州名画录》中记
水鸭。这幅作品体现出黄筌虽以花鸟盛名,但其小山水的绘画
能力也是极高的。该画在树石等方面表现出丰富的笔法与层
次;在构图上体现出黄筌在小型册页上表现全景式大场面的构 图能力。《溪芦野鸭图》描绘了水岸旁两只惬意的野鸭,一只闲适地
载他“幼有画性,长负奇能”。他13岁时就拜得刁光胤为师,成 为其入室弟子,17岁时随刁光胤进入宫廷,开启了宫廷画家之
路,并得到了孟知祥、孟昶的赏识与重用。《十国春秋•后蜀列传》
中记载黄筌“以善画,早得名,年十七事前蜀后主为待诏”山。965
在岸上单脚站立,另一只在水中回头梳理自己的羽毛。岸边芦
苇、茨菰丛生,葱郁茂盛。此画虽年代久远,但仍然能看出两只
野鸭色彩丰富绚丽。年,西蜀被北宋灭,黄筌进入宋画院。其画作深得北宋皇帝赵匡 胤的喜爱,这使黄筌被授为太子左赞善大夫。一时间,黄筌的画 风在宋宫廷画院中占据了主导位置,甚至成为当时评判绘画优
传为黄筌所作的作品还有《苹婆山鸟图》《竹梅寒雀图轴》
《麻雀育雏图》等,大多体现的是其工笔绘画富贵的一面。黄筌
也有水墨色彩浓厚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是《雪竹文禽图》(图2):
劣的标准,从而对宋代宫廷与之后的工笔花鸟画都产生了十分
深远的影响叫画中树石多以枯笔皴染,坚挺有力,树枝上几只八哥用笔潇洒爽
劲。整幅画面在保留对象精细特征的同时处理得疏密得当,色
二、黄筌绘画作品中的全面性黄荃有着全面的绘画才能。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
调以墨色为主,清新雅致⑸。由此可见,黄筌的作品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但并不是一
称其:“善画花竹翎毛,兼工佛道人物,山川龙水,全该六法,远过 三师。”囚成不变的。他既能在自身稳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气质中展示风
格,又能在形式变化时体现艺术的活力,因此在中国花鸟画史上 占据着重要地位。迄今为止,学界认为最为确凿的黄筌真迹是《写生珍禽 图》(图1)。通过画卷尾部的题跋可知,此图是黄筌为其子黄居
窠所绘的学画范本。绢本上绘制了虫、鸟、龟共24只,栩栩如生,
三、黄筌形成全面绘画才能的原因五代时期社会相对动荡,不少中原绘画大家入蜀,黄筌也因
细节笔笔精妙,描绘对象的结构也表现得精准到位。如画中体 积较小的蜜蜂,头部结构与翅膀的生长结构清晰、准确,充分体
现了黄筌在绘画时对物象的细致观察。不仅如此,黄筌还注重
此有机会向众多的绘画名家学习,从而涉猎了较为广泛的题材
与风格。除了师从刁光胤,吸收其在竹石与花鸟方面的绘画长 处,黄筌还学习了多位名家绘画艺术的精髓。如:人物、龙水及
在绘画时摒弃概念化倾向,画中即使是同一种羽翼也有墨色的 变化⑷。《写生珍禽图》工整、精巧、写实,无论在造型还是晕染等
墨竹师于孙位;蝴蝶、花卉学习滕昌祐;虚心求教于李升,涉猎山方面,都为人们探寻黄筌绘画的
特征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但仅 依靠《写生珍禽图》难以探究黄
筌绘画艺术的全貌。因此,笔者
选取了一些传为黄筌的所作作
品展开赏析,以探求黄筌艺术的
整体风貌。在《芳淑春禽图》中,两棵茂
盛的大树占据画面的主体,树上
四只黄鹏有的展翅飞翔,有的低
头寻觅,形态生动,各不相同。
大树下还有开花的桃树,增添了
画面的鲜明、灿烂之感。大树整
体向左倾斜,呼应左侧的水岸与图146理论研究ART EDUCATION RESEARCH董羽、陶裔等。到了宋代中期,黄筌画派
出现了刻板、僵化的发展倾向,随之而来 的是对黄筌画派的改革与创新。这一时 期,以赵昌为代表的画家既延续着黄筌作
品的优点,又突破了黄筌画派的刻板体
制,使黄筌画派重获生机。宋代晚期,宋徽宗赵佶是促进黄筌画
派发展的重要人物。黄筌作品的绘画风 格与赵佶的艺术追求相近,十分契合赵佶
以画作粉饰太平的政治目的,因此再次得 到了统治者的推崇,精细、富丽的画风成
为宫廷画家及赵佶本人画作的首选。到了元代,花鸟画的发展大势转向了
墨花、墨禽,虽然富贵、精巧的黄筌画派不 再是主流,但人们仍能从部分画家的作品
中感受到黄筌画派的遗风,如钱选的《草
虫图》、王渊的《花竹锦鸡图》《竹石集禽
图2图》等。以王渊为例,他的作品虽以墨色
的竹石、花鸟为多,但其专求黄筌画风,作
水。不仅如此,黄筌还善于通过临摹学习前代大师的遗迹。如, 学习薛稷的鹤、郑虔的山水等。夏文彦曾评价黄筌:“资诸家之
品画面在墨色中体现出“院体”风格。王渊中年时期的画风尤以
工整、艳丽见长。明代早期,统治者欣赏唐宋风貌,发展宋代院体绘画,黄筌
画派因势复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边景昭和吕纪在继承
善而兼有之,无不臻妙。”在向众多绘画名家孜孜不倦的学习中,
黄筌能够博采众长,勇于创新,从而形成了综合性的绘画能力与 全面的绘画修养,为之后的绘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黄筌画派的同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改革创新,在追求作品工 整、富丽的基础上注重增强画面的气势,此二人成为明初黄筌画 派的重要代表。明代中后期至民国初期,随着社会的开放、画种
进入宫廷画院的黄筌职位不断提升,宫廷的绘画工作复杂
多样,他也承担了不少奉命而为的工作,如装饰壁画。据载,944
年,后蜀宫廷获仙鹤数只,孟昶欣喜,命令黄筌画鹤于偏殿壁 的增多,黄筌画派甚至整个工笔花鸟画坛的发展都受到了打击,
上。于是黄筌描绘了六只仙鹤于壁上,形神兼备,甚至引来真
鹤。953年,孟昶命人修建八卦殿后,将殿内的壁画工作交予黄 筌。黄筌再次受命创作出著名的《八卦殿壁画》,画面中的物象 十分形象生动,使白鹰误以为壁画上的野雉为真,连连撞击。除
但黄筌及其画派的影响力并未完全消失,如,陈粲、陈嘉选、蒋廷
锡、沈轻等画家仍然坚持着这一画风⑺。直到20世纪30年代,在于非闇与陈之佛对工笔花鸟画的不
断研究下,工笔花鸟画再次重获生机,大放异彩。于非闇与陈之
了壁画,宫廷中的一些装饰画也需要黄筌根据相应题材进行创 作与设计⑹。由此可见,黄筌在宫廷画院不是单一的作画,而是
佛的作品都体现出黄筌的绘画风格。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作品
颜色艳而不俗,创新发展了两宋的双钩技法,同时在作品的题跋 中表示其画曾专学赵佶。他在晚年还临摹了黄筌《写生珍禽
图》。陈之佛的代表作有《陈之佛和平之春图》《茶梅幽禽图》等,
会根据统治者的需求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绘画技能。四、黄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黄筌拥有高妙的绘画技艺,深受当时统治者的偏爱,逐步在
画坛确立地位,推动了花鸟画的发展。他提高了花鸟画种的地
将细腻、精美的笔法发挥到极致。黄筌与学其画风者组成的黄筌画派在画坛中虽时起时落,但 影响力一直持续至今,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创新中不断前进着。位,强化了工整写实、富贵精细的花鸟画风格。随着黄筌的影响 力逐渐增大,学其绘画风格之人逐渐形成画派,称为“黄筌画
派”。黄筌的绘画风格能影响至今,与黄筌画派的发展与壮大有
着不小的关系。参考文献:剑华潢筌的绘画艺术[J].四川文物,1986(4):18-22.[2] 尹婕.黄筌工笔花鸟画赏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7(15):14.[3]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14.[4] 陈娇娇潢筌画派的富贵风探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14.[5] 孔六庆.中国花鸟画史[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17.[6] 周忠庆.“黄筌画派”的源流和传变[J].老年教育,2019(8):6-7.西蜀时期,黄筌画派的人数虽只有五人,但在当时的宫廷占
有主导地位。到了北宋前期,黄筌画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
黄筌之子黄居粟。文献记载“居粟遂能世其家,作花竹翎毛,妙
得天真”“其气骨意思,深有父风”。黄居窠完全承袭了父亲的绘
画精粹,代表作有《山鹅棘雀图》等。他的作品多表现珍禽瑞鸟、 奇花异石,画面富贵精美,深得赵匡胤与赵光义的推崇,由此使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编辑张瑞黄筌画派的画风受到了大力追捧,众多学画之人以黄筌画派为
标准。此时的黄筌画派成员众多,有黄惟亮、夏侯延祐、高怀宝、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