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技・豫・争鸣 Sc科ience&Te技 ch视nology界 Visio n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赵进法 梁亚兰郑艳秋 (皖南医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一个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重任。但是近年多起大学生校园事件以及宿舍暴力事件的发 生,不得不让我们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疑问,如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包括近年美国频繁发生的大学生校园枪击案。此次调查,我们以探 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目的,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此次研究活动,针对大学生群体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 对策。 【关键词1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心理健康 1调查对象、工具与方法 1)对象。对象为在校大学生,有芜湖、合肥、宿州、六安等市的大学 生.调查以安徽省为主 2)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O)》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 问卷》。 3)方法。随机调查结合深度访问,保证调查真实性,有效性,在调 查中共发放问卷860份.收回801份 7)专业。由于学专业的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存在 定的差异。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十分满意的有52%. 文科类学生有66%.心理学专业学生有75%.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宿 舍的人际交往上有较好的处理能力 8)年级。根据对宿舍人际关系的融洽度分析.宿舍人际关系融洽 度最低的是大二、大三与大四是较高的。高年级的学生们在同一个宿 舍相处了较长的时间.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关系更融洽。大二 的学生处于交往的磨合期.他们之间的友谊需要进一步加深.处于临 界值.处理好宿舍内的人际关系.是比较重要 的。 91宿舍人数 调查中发现六人闻和八人间的宿舍内出现“小团体” 的数目较多。小团体的出现不利于宿舍集体的团结与和谐。他们会制 造矛盾.导致宿舍内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l0)公共事务的处理 在宿舍内对公共事务的处理也是宿舍内产 生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有①公共物品的购买②宿舍水电费的缴 一2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整体状况 调查发现17%的宿舍有矛盾发生.3.3%的宿舍内人际关系是非 常紧张的。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不少宿舍出现“小团体”大学生宿舍人 际关系的现状不乐观 宿舍内矛盾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宿 舍间也会产生矛盾 宿舍问或宿舍内出现矛盾时校方并不知道.宿舍 内的人际关系问题具有隐秘性 宿舍内或宿舍间矛盾产生造成的后果 纳③宿舍卫生的打扫④宿舍内的作息时间问题⑤宿舍纪律。调查中发 是比较严重的.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解决.很多时候会发生打架斗殴的 现对于宿舍内的卫生问题有69%的宿舍是轮流值日.31%的宿舍不安 事情 排 对于宿舍纪律问题.调查发现宿舍内制订集体规章制度的不到 3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18%。 11)学校类型。重点院校及本科院校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好于专 1)性别。调查发现.女生宿舍的人际关系稍好于男生宿舍,有56% 科院校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重点院校和本科 的女生宿舍人际关系十分和谐.男生有52%,43%的女生宿舍基本和 类院校的学习与生活氛围较好.学生的素质相对较高.当然这是从总 谐.男生有41%。如果宿舍内产生矛盾.女生多选择宽容他人,为了集 体而言。还有就是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少弱势院校的宿舍设施差,环境 体忍耐一下 男生则比较冲动.行事鲁莽,常因小事争吵,甚至是大打 也差,导致学生们心理不平衡,对宿舍产生厌恶心理,而且,这些院校 出手。 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宿舍疏于管理.资金的缺乏使得相关的宿舍管理 2)城乡因素 调查中发现来自农村的学生与同宿舍的人相处的更 人员不能到位.宿舍必备的服务设施也很缺乏。 好.62%的农村大学生认为宿舍内的人际关系十分和谐.而来自城市的 大学生只有34%这么认为 产生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与他们的生活环 4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概况 境是分不开的.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缺乏良好的沟通环 境.造成他们人际交往的经验不足,容易和室友发生矛盾。 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认为宿舍人际关系十分和谐 的有50%,非独生子女则有58%。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占大学生总人数 的65%.独生子女没有与其他同龄人相处的经验,再加上不少独生子 女的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部分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 系紧张。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与兄弟姐妹相处,人际 交往经验丰富 4)家庭 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内向,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他 们中的很多人不愿意与人交流.还有不少孤儿在宿舍中喜欢把自己封 闭起来。相对于其他的大学生,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孤儿们常感到孤独. 害怕与人交往。家庭的教育和家庭的和睦程度对大学生在宿舍内的人 际交往也是有影响的。与父母的相处中.孩子们会以父母为榜样,在一 个和睦的家庭中长大的学生会把对父母的亲切感转移到室友身上.在 宿舍中他会有归属感 相反.家庭关系的紧张会让生于其中的大学生 对人际交往产生恐惧、敌对 5)省份 调查结果中.来自同一省份的大学生有59%的认为宿舍 内的人际关系十分和谐.来自不同省份的仅有35%。地域的接近使他 们具有相似性,相互之间便会有种特殊的亲切。而来自不同省份的大 学生往往因为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异产生距离感.相处起来不那么容 易 6)性格 性格热情开朗的大学生有89.3%的人认为与室友相处十 分融洽。性格偏内向的为69%.他们中有12%与室友偶有矛盾,2%和 室友相处非常紧张 热情开朗的人会营造一种愉悦的气氛.即使与室 友有矛盾也能很快解决 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正在 逐年增加.调查中47%的大学生存在轻微心理问题。而且我们发现当 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纷繁复杂的.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 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再单一化 2)独生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我们的调查中.独生子女出 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 高,压力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要大得多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5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焦虑。有大约47%的大学生出现过焦虑的情况,比例较大。大三 和大四的学生更易出现焦虑 大一新生主要是由于入学的适应问题而 产生的焦虑。大二的学生较少出现焦虑,适应较好。大三的学生会出现 焦虑是因为要面临很多抉择.为就业做准备还是为考研而准备,他们 处于人生的重要关口.对未来很迷茫。大四会有更多人焦虑,最新数据 显示2013年我国毕业大学生有680多万.就业压力是他们焦虑的主 要原因。 2)人际关系敏感 本次调查发现有21.3%的大学生存在人际关系 敏感的情况 女生中人际关系敏感的多于男生,所有年级中大一的最 多 从性格上说,大部分的女生是比较内向的,男生一般热情开朗,外 向 活泼。因此在交流的时候男生一般都比较主动,也敢于与新的同学 交流。 3)强迫、恐怖、敌对。由调查结果分析发现,有16.9%的大学生有 强迫、恐怖、敌对的状况,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亲家庭、 童年的痛苦经历、自卑心理等。 1 90 l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I Science&Technolc。gY Vision 科技视界 科技・探索・争鸣 4)偏执。总体上大学生人群中有偏执症状的有40.6%。大学生的 相关的知识。大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知识,不但会使自己变得博学,也可 个人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对此都有影响 社会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也 以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自己调节减压.放松心情。 不可忽视.社会主流文化日渐衰微.非主流文化却肆意蔓延,当今社会 8.2家长 太多的人过于追求个性.过于标新立异。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不同程 ①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调查发现,95%的家长没看过一fl,理学的 度的精神迷失.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关书籍.有50.3%的家长不知道心理学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 5)抑郁。此次调查有5.1%的大学生存在抑郁症状,造成大学生抑 康关注度不够,家长们只是考虑到孩子在学校能不能吃好、穿好,在 郁的原因主要为:①学习压力。大学里的知识浩如烟海,科目繁多,繁 学校习不习惯.很少问到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为家长应该关心子 重的学习让不少大学生身心憔悴。②睛感问题。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 女的心理健康.很多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伤害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大. 次理论。大学生们正处于“归属和爱的需要”这一阶段,离开父母后,很 带来的痛苦也更深 所以家长们必须认识到.身心都健康才是真正的 多学生在“心理断乳期”不适应 还有就是不少大学生谈恋爱.很多大 健康。 学生失恋之后.沉溺于失恋的痛苦之中无法自拔.情感的纠葛让他们 ②关心孩子的学习.但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孩子上大学了.家长 对现实失去希望.从而造成了他们的抑郁。③家庭与社会的压力。中国 们也要转变过来,不能还像高中那样,要多给子女一些自由的空间。当 的父母历来是“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父母期望过高.使得不少大学生 然也不能对子女不闻不问.只是满足孩子的经济需求.还是要督促子 感觉喘不过气来 社会的压力主要是就业问题.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 女在大学学习更广博的知识.开拓视野 在平时家长应该多与孩子进 就要面临就业的激烈竞争.没有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自然会为此而担 行心与心的交流,引导子女们自发的去奋斗.主动学习,不对子女施压 忧 多一些宽容。 6宿舍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③关心子女的人际交往。家长们更多的是关心孩子在大学里有没 有谈恋爱,对于孩子们在宿舍的人际关系.关注度也有待提高。家长们 1)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的一C*N健康 大学的宿舍就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要关心子女的宿舍人际关系.当子女遇到问题时. 像一个家庭.在宿舍里大家友好相处会让彼此情同兄弟姐妹,宿舍这 家长也要及时引导.对孩子进行教育 个集体会给每一位成员归属感.满足大学生们对归属感的需要.也会 ④学习心理学知识 家长们学习心理学的知识.主要是预防子女 满足成员们对爱的需要 同时宿舍也是一种社会支持.在必要时给予 出现心理问题.如果发现有问题.家长们的关爱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 成员鼓励。 另一方面.如果子女真的有心理疾病.家长也可以更好的配合一lf,理咨 2)宿舍内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及时发现 询师。 与治疗 在此次调查中很多人在窒友心情不好或者是遇到困难时.都会 8‘3学校 主动帮助并倾听室友的心声.这不仅使得宿舍内更加和谐.也使得室 ①关注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学校领导和辅导员应该有忧患 友的心理问题得以早发现 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近年来有相当多 意识,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校领导和辅导员应该定期到宿舍查看, 的案例说明了.宿舍内的“团体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团体治疗”就 与学生们交流.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大一新生.校领导和辅导员的关 是需要宿舍内的所有成员参与.配合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进行治疗 心会使他们的内心感到温暖.避免了刚入学的种种不适应 学校还应 同一个宿舍的室友彼此间朝夕相处.相互了解较深.这是心理咨询师 该对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进行定期的抽样测试.发现问题要及时解 不容易做到的.且心理咨询师不能时刻在患者身边,但患者的室友可 决。 以 ②完善宿舍的服务与管理。服务上.在学校的能力范围内应该尽 量为学生们提供较好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宿舍楼的安全性要高. 7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 宿舍环境要舒适,学生们的用水用电要方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 1)心理健康为宿舍内的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好的基础 一个心理 强对学生的精神引导。管理上,学校要多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做到真正 健康的大学生.他会尊重理解身边的每一位人.遇到问题他也会冷静 了解学生们的需要。学校还应该不断创新学校的管理形式.对宿舍管 理性.这使得他能够平等对待他人,善意的与人交往。 理人员要加强教育,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宿舍.目 2)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人际交往融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 前实行这种方式的学校为数不多.但是效果很好。 要宽容.心胸狭隘或是对他人有敌对的心理。难免产生冲突。在我们的 ③开展心理健康测试工作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测试 调查中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的学生更能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他们 不仅要在大~新生中做.高年级也应该做.因为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 也很少与室友产生矛盾 是一成不变的.心理健康具有发展性 对于在心理健康测试中存在一 些问题的大学生,学校要关注.及时对其进行辅导.辅导的过程中要考 8对策 虑到学生的自尊。心理健康教育.lf ̄,lf,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多 8.1学生 种多样,课堂教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社会活动等。心理健康教育要 ①提升个人修养。提升个人修养包括对我们内心境界的培养,要 注重发展性和与预防性的结合.人们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学校可 时刻关注自己内心的情感的变化.要保持内心的平和.追求心灵的和 以根据学生们一lf,理发展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开展心理健 谐.待人温和 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活动。在心理健康的教育过程中.教学方式要灵活 ②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的大学生人群中.独生子女有60%至 多变,教学中要有趣味性、知识性,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多实践。让学生 65% 很多学生在家里是“小公主”或“小皇帝”.这必然会使得他们总 们自己掌握基本的心理调节技能.提高自我的心理调节能力和抗挫折 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很难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生活中我们 能力,减少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出现,达到“助人自助。自助.助人” 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想一想周围人的感受.学会体谅他人。 的效果。学校还要创造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为学生们创造 ③尊重他人,学会交流。在宿舍内我们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尊 轻松、愉快、探索创新的学习环境 重每一个人。交流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交流会化解矛盾,交流增进彼 ④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学校应该建设标准的心理咨询室, 此的了解.交流促进和谐 聘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有条件的大学还可以开设心理电台、心理健 ④遇到困难要主动寻求帮助。不管是个人的烦恼还是宿舍内的问 康热线。心理咨询应该成为学生们倾诉心声的精神家园.要给学生们 题.我们都可以向辅导员、老师、或者是学长学姐请教,他们的经历比 家的温暖,减轻学生的压力。请心理学专家为大学生们进行教育和辅 我们多.自然会为我们指出明路 很多大学生对于情感问题不敢向辅 导。避免学生们因生活空虚而产生心理问题 导员和老师请教.怕被批评.其实辅导员与老师是很乐意为学生们排 ⑤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每位老师都应该关注学生们 忧解难的。如果感觉压力过大.心情极其烦躁,内心无法平复.也应该 的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教学中老师要有积极的态度. 及时找心理辅导老师或者心理咨询师.不要以为去看心理咨询师的学 关爱每一位学生,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 生都是有心理疾病的 学中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要宽容、理解、尊重,以正面积极的方式教 ⑤进行心理咨询。学习心理学知识。学生们对一lf,理咨询普遍存在 育学生,避免损伤学生的自尊。教师们也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提高 误解.特别是大一新生.他们认为看心理医生一定有心理疾病.很多高 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投入教学活动中 年级的学生也有这些想法 而且在有些学校.一方面是学校资金有限 ⑥加强对家长的帮助与指导 学生们的家长由于受教育程度高低 不能开设心理课程.另一方面老师和学生们不愿花时间自学与心理学 的不同,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学校(下转第233页) science&Techn。l。gy Visi。n科技视界J 1 91 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赋予更多主体性的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如译者是否不受约束,译者 的职责到底是什么等.但译者“应该如何翻译”即遵守什么样的翻译伦 理观始终是译者和翻译理论家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法国当代翻译理 论家、翻译家、哲学家安托瓦纳.贝尔曼(Antoine Berman)认为翻译的伦 理存在于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中.应当把“他者”当做“他者”来承认和 接受.翻译要尊重原作,尊重原作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而韦努蒂则采 用“抵抗”为特征的翻译伦理.主张通过“异化”的翻译策略来抵御英美 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霸权。切斯特曼还进一步提出了再现.服 务.传意和规范等几种翻译的伦理模式 归根结底.翻译伦理的根本问题是译者对翻译所涉及的各方责任 问题,其中包含追求“真理”与“可靠、信任”的问题,即不欺读者。从后 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角度来谈翻译伦理.就是要求译者与原文地位的 “平等”.最终使译文等同于原文以期赢得读者的“尊重”。 科技・探索・争鸣 3斯皮瓦克“翻译的政治”的翻译伦理倾向 从后殖民角度来看.翻译应该是面向“他者”的.翻译的态度应该 是对他者的态度 有些学者将斯皮瓦克同鲁迅的翻译研究等同起来. 而仔细研究我们便可发现二者的翻泽观还是有区别的。鲁迅的“拿来 主义”和他主张的“硬译”是以翻译作为工具.引来医治中国文化痼疾 的良方.所以他的翻译理论主张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和明显的政治目 的 如果说鲁迅是抱着实现救亡图存的宏观政治目的.让他者为我所 用、为我服务.那么斯皮瓦克则是从微观的语言修辞与逻辑人手.通过 4结语 微观的语言修辞与逻辑矛盾之间的碰撞来折射不同的语言文化在交 流和翻译的过程中所隐含的内在的权力关系和权力暴力。【 斯皮瓦 克深切的感受到了身上的三种压力:即作为少数民族的东方人压力; 作为女性面对男权话语的压力:作为第三世界移民在第一世界话语面 前失语的压力 由此可看出斯皮瓦克的“翻译的政治”命题的提出显然 是针对已然隐含在现有的话语秩序和思维程序背后的政治暴力.即不 同语言之间存在的等级秩序或同一语言内存在的话语霸权。她试图借 助于这样的一种翻译的政治观折射或呈现被现实政治遮蔽的不同文 化尤其是英美和第三世界文化之间的种种复杂的、不平等的问题。 因此.她的翻译思想中所渗透的翻译伦理归根结底是对“他者”的 伦理,即如何对待外来的、异质的,特别是弱势文化的事物。“他者”是 相对于译者或译文读者的“我”而言.尤其指那些被划在主流权利话语 之外的从属的、受压迫的、失声的群体或个人。在谈到翻译时。她要向 人们昭示一种翻译的伦理.即译者到底应该怎样译.到底“他者”是否 就该被 肖音.到底“庶民”能不能发言.以及翻译到底是该淹没他者还 是追寻他者的印迹 来是行不通的。但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属下文本的他者性,斯皮 瓦克坚持忠实是翻译的首要原则.这意味着对原文他异性的“诱惑”和 “号召”做出不受“我”之污染的经验式回应.这是负责任的翻译对作为 他者的原文必须承担的一种伦理责任 在斯皮瓦克看来,在翻译第三世界的文本时,忠实的必要性愈加 强烈.它要求译者不再是保持距离的对文本友好阅读.而是应该和他 者秘密相遇和亲密接触,把那些失去了面孔的伦理主体重新唤回:要 求译者忘记昔日被灌输的那些机构化的、习以为常的、含有各类种族、 阶级性别偏见的知识和价值观念.抛弃由于这些知识和价值观念而造 成的各种谬误和偏见.承担起一份爱与爱欲的冲动.走出自己身份之 外,进入他者文本。在这里。译者所作出的屈服并不违背伦理,而是一 种爱欲的表现。只有客观真实的面对他者.在平等宽容中创造“我”与 “他者”的对话空间.不是试图淹没他者的声音.而是要试图通过各种 渠道去寻访那些被消音的他者.这样才能真正无愧于纽马克赋予译者 这个“一种高尚求真的职业”的美称 由此看出.斯皮瓦克的翻译思想背后传递了一种“他者”的翻译伦 理.即翻译不应该是强权者施展权力的手段.而是想法设法让“庶民” 发声。弱者获取平等权利的途径:不是通过归化使世界发出同一声音, 而是应该忠实原作,使异化的“他者”不再难以想象:不是代表“他者” 说话.而是要努力寻找追寻“他者”的印迹 因为屈服的爱欲同样会绽 放光彩 斯皮瓦克的翻译思想告诉我们.翻译现象远非语言转换那样简 单,它渗透这社会文化的政治特性。翻译与政治、权利、和社会环境有 着很大的关联。在她看来,译者所做的不是要通过归化让世界发出同 样的声音.而是作为原文最亲密的读者保持不同文化问的差异.把文 本中他者的踪迹显现出来 通过分析笔者发现斯皮瓦克翻译思想中存 在翻译伦理倾向,即“他者”的伦理。关于译者应该怎么译的问题,斯皮 瓦克提出译者在将第三世界的文本翻译到英美文化中时.应亲密阅 读.忠实原作,使常常被忽略的“他者”不再沉默并且能言之有声。译者 要服帖于原文.倾听“他者”的心声.这样才能完成完成他们神圣的使 命。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今天。该翻译伦理对译者的翻译,尤其是将大量 汉语作品译成英语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费小平.翻译的政治: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M1.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翻译的文化之维:“翻译的政治”问题研究咖.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 在斯皮瓦克这里.一方面.后殖民翻译不再是对东方民族他者形 [2]费小平.2):133—136. 象的想象性绘制,而是对现实中特定差异个体的接触和经验:不再是 ([3]Spivak,G.Outside in the Teaching Machine【M】.London and New Y0rk:Rut— 对文化差异的异国情调化、奇观化和神秘化,而是对文化差异的阐明 和衡量,即呈现特定历史文化情境下特定的愤怒、爱情、失望和决心, [4]陈永国.翻译与后现代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揭示民族间层出不穷的差异和距离.从而着手挑战和打扰同一性经济 [5]许宝强,袁伟,语言与翻译的政治[M】 B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给予人们的自满情绪。 [6]关熔珍.斯皮瓦克研究(D】.四川大学,2007. 由于语言中不存在足够的相似性.在翻译时有些东西一定会丢 失.体现某些价值群的特征一定会由目标语言中不同价值群的特征所 [责任编辑:汤静】 ledge,1993. 取代。这时。译者则根据他对整体的看法做出选择,仅仅把词汇翻译过 (上接第191页)要努力与家长们联系沟通,提供必要的帮助,让家长 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人有心理上的困扰,某种意义上说是欲求太多. 们学会教育子女.关注子女。 内心不能归于平静.极力的想要一些东西和极力的避免一些东西都是 ⑦关爱特殊群体。特殊群体包括单亲家庭的学生以及孤儿,贫困 欲求,心态放好,会让人少很多烦恼。心灵境界的提高让人冷静、理性、 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及时了解单亲家庭的学生及孤儿的心理健康 窖智,让人不断发展。心灵境界也包括一个人的道德高度.人生要做的 状况.对他们进行一if,理帮扶。贫困生可以对其进行补助,还可以为他们 是境界的提高,然后是才能。心灵境界的提高会让一个人步入社会后. 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有足够的能力适应社会,学会生活。奈 ⑧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很多大学生步人大学后迷茫颓废。学 校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书籍.丰富学生们的知识与阅历,让他们思考 【参考文献】 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硼.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9) 人生.思考生活.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学校还应该多组织学生参加社 [1]马辉.28—29. 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大学生在宿舍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Ⅱ】.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1):187. ⑨注重对学生心灵境界的培养。心灵境界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概 [2]潘雪.[3]T剑.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fD1瑚北武汉理工大学,2010. 念.包含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人生态度、心理素质……心灵境界的 [4]张霞娟.高职女生宿舍人际关系及对策fJ].华章,2013(10). 提高会使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变得强大.而且会使这个人在遇到挫折与 困难时从容应对.并且在克服困难时.不断地强化自己,吸取有益的经 验教训。心灵境界的提高还会使学生们看待一切事物时,有着清醒的 头脑.可以把事情看得更透彻。心灵境界的提高也会使学生们可以很 [5]张尊英.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Ⅱl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 1(5) .[责任编辑:杨玉洁] science&Techn。l。gy Visi。n科技视界l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