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论坛
JICHUJIAOYULUNTAN№6,2018General,№272
多学科融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李贞爱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
摘
要:融合课是以科学课为主,融合了思品、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及地方课程等的一门综合性
学科。通过“双师同堂”的形式将几种学科有机地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多领域的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多领域的知识碰撞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关键词:融合;双师;主动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程融合成为学科新课改的一个研究热点,亦是中小学教学、教研的一个重要课题。新一轮课改特别强调各学科都要力求与相关学科的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融合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通过融合生成新的体系,是学科教学强大的助推器。
望湖路小学自2017年8月份起,就以“融教育”为主题,拉开了学校实施多学科融合教育的序幕。“融教育”为主题的多学科课堂集合了科学、思品、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健康教育及地方课程等多个学科,三年级的学生全部参与其中,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将融文化与各个学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变化。
分,只有学科不同之分。虽有两位老师上课,但这并非意味着责任减轻了,而是共担责任。在融合课堂上,我与搭档密切合作,通过在课堂上的讲授,两位老师之间的观点交锋和学生的自由提问,以达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辨能力和研究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专业合作。对于教师而言,取代了独立作战的教学,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发现自我和对方教学上的优缺点,两位老师扬长避短,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发挥着应有作用。融合课程是以科学课为主,融合了多种学科,所以在选择教师时,必须考虑到所选教师的综合专业技能,因此,我校选择了科学学科领域的高手与品德学科领域的名师联手,共同营造高品质课程。在实践中,通过两位教师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引导、培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思考、研究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而言,能够让孩子看到不同观点,不同方式的教学形式融合,让他们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收到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
(3)关注个性。大课堂里又有小课堂。在教学任务中可以更细致地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指导。不同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一个思维灵活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差距,而思维较慢的学生面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感到束手无策。当出现个别孩子没跟上节奏的时候,这也需要发挥双师同堂的优势,如一位老师可以继续讲解本课的知识点,而另一位老师就可以从特殊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更加细致地讲解没听懂或一知半解的知识,这样就
首先,课程模式新颖化,“双剑合璧”——双师同堂
在人们的记忆里,上课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听一段时间还会因注意力分散而溜号一会儿……而融合课堂打破了传统的常规模式,开展了全新的教学尝试——“双师课堂”。让孩子多了一些专注,教师多了一份关注,课堂多了一丝趣味!
(1)创新性。“双师制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和创新。我们的“双师教学”模式是由两个任课教师来共同完成融合学科的上课活动,没有主次之
16
基础教育论坛(下旬刊)2018年第6期(总第272期)
能满足所有孩子的求知欲,同时,也照顾到了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尽量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因此,孩子们每每提及融合课都兴高采烈,畅所欲言,表达了他们对融课堂的喜爱。总之,双师课堂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共同发展。
其次,课程内容多元化,助力学生多种体验
融合课程以主题+模块的形式将零零散散的教学知识融合到一起。之所以选择主题+模块就是在统整学科内容基础上,还统整生活。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科是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以现实生活为原点确定单元主题,这样既统整学科,又统整生活。其实我们每一单元的知识都是在解决某一个相关的生活当中的问题。因此,学生的学习就更真实、更有效了。之所以加模块,是因为内容非常多,那么就把很多的内容分解到模块当中。当然模块与模块之间有联系,模块与主题之间同样有联系。这样学习就不零散了。统整之后,解决了一个主题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就更有意义、更高效了。
在《材料加工厂——设计礼物》一课中,我们从孩子们最熟悉、最喜欢的童装入手,首先让孩子们做了关于服装材料的小调查,了解到了纺织材料是多种多样的,且各种材料的性质是不一样的。进而继续探究古代人的服装是什么样子,讲解古代的丝绸之路及现代的丝绸之路,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接下来就是学生自主探究与设计环节,这也是本节课的重头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纺织材料的材质、功能、环保等方面想出不同的未来服装进行设计。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把自己当成是服装设计师,与自己的设计团队热烈讨论,积极考量每一种纺织材料的用途及特点,把每个人的奇思妙想非常巧妙地融入到设计图当中。在汇报环节,孩子们紧紧围绕着自己的设计意图,从我们组设计的是什么服装、它什么材质做的、这种材料的好处是什么、它有什么功能、为什么要设计一款这样的服装……进行汇报,因此,现在的课堂比以前“热闹”了,“花样”多了,学生比以前积极性更高了,参与度强了……
自开展融合课程以来,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做中学、玩中学,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第三,课程拓展高效化,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现今,教学的重心已从单纯接受知识转移到使用知识,学习重心也从记忆知识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在——设计礼物》的最后一个环节中,为了拓展孩子们的思维和对知识理解的深度与广度,在孩子们已经了解了常用纺织材料的特点和用途的基础上,设计了“你对未来的纺织材料有什么设想?请说说你们的奇思妙想”;“目前,科技公司已经研制成功了新型纺织材料做成的衣服,看看还有哪些新型纺织材料,了解一下它们的特点和用途。上网搜索相关服装,感受新型材料的神奇”等活动。只有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用理性思维方法的分析带动具体知识内容的教学,将融合课“教活”“教懂”“教深”,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学好相关的知识。
“融则通达,合一也!”“融文化”下的全景课程,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中,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融合课程发现不一样的学习!
17
《材料加工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