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然而当人们还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中的时候,国共两党局势又出现紧张。随之爆发了历时三年的人民解放战争,国民党政权在此期间迅速走向溃败。究其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四个方面来看。两个角度即共产党、国民党的角度,四个方面即经济、政治、军事、国际方面。 关键词:共产党 国民党
经济 政治 军事 国际
一、经济因素
从共产党的角度来看,采用自然经济的方法,以物易物,抵制伪币进入解放区,采取真正的“农村包围城市”,使国民党从根本上失去经济基础。在1948年,共产党经济基本上控制了东北、华北、江淮地区,全国所有的煤炭资源,绝大部分的小麦产区和棉花产区均被共产党控制。为防止伪币流通,解放区人民均采用自然经济不用货币,农民都是以物易物,像拿鸡蛋换煤油,换盐等。同时共产党还出台政策,规定生活必需品不能出口到国统区,而国统区的奢侈品也不能被进口到解放区。这样使得国民党的大城市,尤其是上海,没有了物资来源,民不聊生,加速了崩溃过程。
从国民党的角度来看,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所导致的经济危机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为了筹措内战的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还无限制地发行纸币。1948年8月,法币发行额已比1937年抗战前増发47万多倍,而物价跃至抗战前的725586倍。恶性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飞涨,使人民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洗劫,使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国民党统治区的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国民经济遭到深刻的危机。1947年,工业产量较抗战前的1936年减少了30%,失业人数陡增,工人和城市居民濒临无法生存的境地。同时,农村经济急剧衰退。1947年,农作物总产量比1936年减少了30%—44%。广大农村饥民遍地,饿殍载道。1947年,各地饥民达一亿人以上。[1]公教人员和学生群众的生活陷入了极度困境,全国各阶层人民被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限上,这样使得国民党迅速失去人心,反革命战争也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二、政治因素
从共产党的角度来看,在解放区实施积极有效的政策,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领导,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做了可靠的政治保证。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同时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2]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这样的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民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解放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一种独特的战争动员手段,中共通过土地改革在短时间内激起了阶级斗争,大大的加速了蒋介石从“抗战领袖”坠落到“人民公敌”的过程并且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在封建制度下受
压迫的亿万农民奉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样使工农联盟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人民解放战争得到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的支援。党在解放战争时期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问题,实行耕者有其田。从根本上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使他们能够团结起来。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解决土地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赢得这场战争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另外,党在注重端正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建设,制定和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中国共产党积极培育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在党内斗争中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并创造了在全党通过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中国共产党积极遵循毛泽东建党学说,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有纪律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成为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个武器已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
从国民党的角度来看,国民党未能有效地解决土地问题,国民党内部贪污腐败专制独裁以至于严重丧失民心。国民党统治集团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其根本目的是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同时地方官员在农村横征暴敛,农民不堪剥削,自然投身推翻旧势力的革命战斗之中,这样使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力量更为强大。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进行了一次旷世罕见的经济接收。这是近代以来最大的一次资产接收,是最大的一次发财机遇,是最大的一次集团腐败,是最大的一次财产掠夺,充分暴露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使国民党走向了失败的深渊。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逃离中国前对国民党党政要说:“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叫飞机大炮而是廉洁以及廉洁换得的人心!”[3]得民心者得天下,国民党违背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的愿望,是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的,因而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三、军事因素
从共产党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革命武装斗争,采取积极有效的革命战略。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革命,当建立了一支在工人阶级政党绝对领导下的具有严格纪律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队伍。没有一支人民的队伍,便不可能会有人民的一切。八年的全面抗战,中国共产党的军队迅速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已发展成为一支成熟的政党,中共的威信日益提高。这些成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举足轻重的力量。
另外,共产党高超的军事指导能力也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大规模的运动战、攻坚战,大规模的渡江作战、大迂回、大包围等多种作战形式,并以战争上的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相结合,正面战场的军事斗争和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政治斗争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依靠人民,充分动员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根据地,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兵团与民兵、游击队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上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这些卓越的指导原则成为战争胜
利的可靠保证。
从国民党的角度来看,士兵普遍厌战,萎靡不振,再加上军事指挥不当,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使得国民党在在军事进攻中走向失败。国民党军队内部纲纪败坏,各级军官擅离职守毫无纪律而言。同时军事制度也是一大问题,国民党内部贪污腐败的现象严重,军官士兵之间不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合作,相反的是相互猜忌,相互怀疑。这对国民党内部团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最后,军事失误也是一大致命伤。大量的国军开到东北以致内地空虚,各个战场都感到兵力单薄无法与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兵力相抗衡! 四、国际因素
从共产党的角度来看,首先,在抗战胜利之后,在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有了新的发展。同时,苏联一直是中国革命的积极援助者。卫国战争之后,苏联需要争取和保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进行恢复和建设,与此同时还要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以便于和美国相抗衡,它采取在自己的周围建立一个“缓冲区”——中国。与中国合作,壮大世界社会主义力量。苏联积极提供物质帮助,利用自己和东北相邻的便利条件发展贸易,还帮助东北恢复和发展铁路和水路运输。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进行战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从国民党的角度来看,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一直支持国民党的美国方面也发生了态度的转变。对于一直依靠美国的国民党来说这无疑是釜底抽薪,美国放缓援助国民党的步伐,改变对华政策。后来拒绝蒋介石的一些请求,打算另找出路。在1949年1月,美国正式宣布停止训练国民党军队,并召回美国驻华联合军事顾问。这对于本来意志松散、军纪败坏的国民党军队来说又一次雪上加霜,没有良好的军队是无法保证战争的胜利的! 综上所述,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可以总结为经济、政治、军事以及国际四个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应该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解放区积极实施改革政策,迅速取得全国人民的拥护,汇集了人民的力量。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今天,党仍要牢记历史经验,坚持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的利益,努力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尊严感!
参考文献:[1] 沙健孙、马敏、张建国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第178页
[2] 沙健孙、马敏、张建国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第177页 [3]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人教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