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0.0分) 1. 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的是( )
A. 洗衣机 B. 电视机 C. 电熨斗 D. 电冰箱
𝐿
2. 有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其长度为L,电阻为R,先把它对这折使其长度为2,则对折后的
电阻值为( )
A. 4𝑅
1
B. 2𝑅
1
C. 2R D. 4R
3. 如图所示,真空中xOy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ABC三点构成等边三角
形,边长L,将电荷量均为q的两个正点电荷分别固定在A、B点,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则𝐸𝐶大小为 A. √3𝑘𝑞𝐿2
3𝑘𝑞
B. 2√𝐿2
C. 𝐿2
𝑘𝑞
D.
2𝑘𝑞𝐿2
4. 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半径为R,电荷量为+𝑄的均匀带电球壳,
以球心为坐标原点,沿半径方向建立x轴.已知𝑥1<𝑅<𝑥2,则( )
A. 𝑥1处的场强大小为𝐸1=
𝑘𝑄
2𝑥1
B. 𝑥2处的场强大小为𝐸2=𝑥22 D. 𝑥1和𝑥2两处的电势相同
𝑘𝑄
C. 𝑥1和𝑥2两处的场强可能相等
5. 如图所示,相距10 𝑚𝑚的两等势面𝐴𝐴′、𝐵𝐵′,其间有一静止的油滴P,已知它的重量是
1.6×10−14𝑁,所带的电荷量是+3.2×10−19𝐶,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𝜑𝐴>𝜑𝐵,𝑈𝐴𝐵=100 𝑉 C. 𝜑𝐴<𝜑𝐵,𝑈𝐵𝐴=500 𝑉
B. 𝜑𝐴>𝜑𝐵,𝑈𝐴𝐵=750 𝑉 D. 𝜑𝐴<𝜑𝐵,𝑈𝐵𝐴=1000 𝑉
6. 如图所示,左侧为加速电场,右侧为偏转电场,加速电场的加速电
压是偏转电场电压的K倍.有一初速度为零的带电粒子经加速电场加速后,从偏转电场两板正中间垂直电场强度方向射入,且正好能从
下极板右边缘穿出电场,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则偏转电场长、宽的比值𝑑为( )
𝐿
A. √𝐾
B. √2𝐾 C. √3𝐾 D. √5𝐾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7. 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关于此
实验装置中的静电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电计指针张角的大小反映了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电压的大小 B. 静电计指针张角的大小反映了平行板电容器带电量的大小 C. 静电计的外壳与A板相连接后可不接地 D. 可以用量程为3V的电压表替代静电计
8. 如图所示,匀强电场中的点A、B、C、D、E、F,G、H为正立方体的八个顶点,正立方体的
边长为10cm,匀强电场的场强沿对角线AG方向,A、B两点的电势分别为2V、−1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C两点的电势相等 B. C点的电势为−4𝑉
C. 匀强电场的场强为30√3𝑉/𝑚 D. 把电子从D点移到F点,电势能不变
𝐴2、9.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流表𝐴1、电压表𝑉1、
𝑉2均为理想电表,𝑅1为定值电阻,𝑅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当𝑅2的滑动触头P从最高端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
A. 电流表𝐴1读数先变小后变大,电流表𝐴2读数一直变大 B. 电源的输出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C. 电压表𝑉1示数与电流表𝐴1示数的比值不变
D. 电压表𝑉2示数的变化量与电流表𝐴1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保持不变
10. 静电场在x轴上的场强E随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x轴正向为场
强正方向,带正电的点电荷沿x轴运动,则点电荷( )
A. 在𝑥2和𝑥4处电势能相等 B. 由𝑥1运动到𝑥3的过程电势能减小 C. 由𝑥1运动到𝑥4的过程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 D. 由𝑥1运动到𝑥4的过程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
11.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物体的直径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直径为______
mm;
12. 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电池的内阻较小,为了防止在调节滑动
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路中用一个定值电阻𝑅0起保护作用.除电池、开关和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𝑎)电流表(量程0.6𝐴、3𝐴); (𝑏)电压表(量程3V、15𝑉);
(𝑐)定值电阻(阻值1𝛺、额定功率5𝑊); (𝑑)定值电阻(阻值10𝛺、额定功率10𝑊); (𝑒)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𝛺、额定电流2𝐴); (𝑓)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0𝛺、额定电流1𝐴);
(1)要正确完成实验,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______ V,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______ A;𝑅0应选择______ 𝛺的定值电阻,R应选择阻值范围是______ 𝛺的滑动变阻器. (2)引起该实验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
(3)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𝑈−𝐼图象,由图可知,电源的电动势𝐸= ______ V,内阻𝑟= ______ 𝛺.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0分)
13.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𝑅1=9 𝛺,𝑅2=15 𝛺,电源的电动势𝐸=12 𝑉,内阻𝑟=1 𝛺,电流表
的示数𝐼𝐴=0.4 𝐴。求:
(1)流过电阻𝑅1的电流。 (2)电阻𝑅3的阻值。
14. 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竖直细杆与以正电荷Q为圆心的圆周交于B,C两点.一质量
为m,电荷量为−𝑞的空心小球从杆上A点从静止开始下落.设𝐴𝐵=𝐵𝐶=ℎ,小球滑到B点时速度为√3𝑔ℎ,求: (1)小球滑至C点的速度; (2)𝐴,C两点的电势差.
15. 汽车电动机启动时车灯会瞬时变暗.如图所示,在打开车灯的情况下,电
动机未启动时电流表读数为10 𝐴,电动机启动时电流表读数为60𝐴.若电源的电动势为12.5 𝑉,内阻为0.05 𝛺,电流表内阻不计,则因电动机启动,车灯的电功率改变了多少?电动机启动时电源的输出功率为多少?(假设车灯电阻不变)电动机启动时的总功率为多少?
16. 如图所示,水平、绝缘、粗糙的轨道AB与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半圆形绝
缘光滑轨道BC平滑连接,半圆形轨道的半径𝑅=0.4𝑚,在轨道所在空
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线与轨道所在的平面平行,电场强度𝐸=1.0×104𝑁/𝐶.现有一电荷量𝑞=+1.0×10−4𝐶,质量𝑚=0.1𝑘𝑔的带电体(可视为质点),在水平轨道上的P点由静止释放,带电体恰好能通过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C,然后落至水平轨道上的D点(图中未画出)。取𝑔=10𝑚/𝑠2.计算:
①带电体运动到圆形轨道B点时对圆形轨道的压力大小; ②𝐷点到B点的距离𝑥𝐷𝐵;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C
解析:解:A、洗衣机工作时主要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故A错误; B、电视机也是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故B错误; C、电熨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来加热的,故C正确。
D、电冰箱工作时主要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故D错误; 故选:C。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做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一方面,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可以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另一方面,电流的热效应也有一些不利因素.任何通有电流的导线,都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主要考查电流的热效应、电流的磁效应和电流的化学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只有认真把握它们的定义,才能真正区分它们利用的是哪一个效应.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2.答案:A
解析:解:将金属导线对折,由于金属导线得体积不变,所以其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根据电阻定律𝑅=𝜌𝑆分析得到,电阻变为原来的4倍,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将金属导线对折,使其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根据电阻定律𝑅=𝜌𝑆分析电阻的变化。
本题考查电阻定律的应用;关键要抓住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理解横截面积得变化与长度变化得关系。
1
𝐿
𝐿
1
3.答案:A
解析:
先求解两个电荷单独存在时在C点的场强,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得到C点的场强。本题考查了电场强度的矢量合成问题,关键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基础问题。 AB点电荷在C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均为:𝐸1=𝑘𝐿2;
𝑞
AB两点电荷形成的电场在C点的合场强大小为:𝐸=2𝐸1𝑐𝑜𝑠30°=√3𝐸1=√3𝑘𝑞方向沿y轴正方向;
𝐿2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解:A、根据静电平衡可知,球内部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𝑥1处的场强大小为𝐸1=0.故A错误; B、电荷量为+𝑄的均匀带电球壳,以球心为坐标原点,当作点电荷,则有𝑥2处场强大小为𝑥2,故B
2
𝑘𝑄
正确;
C、因是带电球壳,则𝑥1、𝑥2两点处的电场强度不可能相同,故C错误;
D、根据静电平衡可知,带电球壳,是一个等势体,而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因此𝑥1电势大于𝑥2,故D错误; 故选:B.
均匀带电的球壳,体外某点的电场强度则可由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
5.答案:C
解析:
根据电场力与重力平衡,结合𝐹=𝑞𝐸,即可求解电场强度;根据电场力的方向,结合电荷的电性,从而确定电场强度的方向和电势差。
考查电场力与重力相平衡的条件解题,注意油滴的电性,掌握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正电荷的受到电场力的方向关系。
由题意可知,电场力与重力平衡,即有:𝑚𝑔=𝑞𝐸; 则有:𝐸=上,则电场强度的方向竖直向上,所以𝜑𝐴<𝜑𝐵,且𝑈𝐵𝐴=𝐸𝑑=
𝑚𝑔𝑞
; 油滴带正电,且电场力竖直向=500𝑉,ABD错误。 故C正确,
𝑚𝑔𝑑𝑞
故选C。
6.答案:B
解析:
电荷先直线加速,再做类似平抛运动;对直线加速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列式;对类似平抛运动过程,根据分位移公式列式;最后联立求解即可.
本题关键是分直线加速和类似平抛运动分析,对直线加速根据动能定理列式,对类似平抛过程根据分位移公式列式,基础题目.
设加速电压为kU,偏转电压为U,对直线加速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𝑞(𝐾𝑈)=2𝑚𝑣2 ① 对类似平抛运动过程,有: 𝐿=𝑣𝑡 ②
𝑑2
1
=
1𝑞𝑈2𝑚𝑑
𝑡2 ③
联立解得:
𝐿
=√2𝐾 𝑑故选:B.
7.答案:AC
解析:
静电计是测量电压的仪器,根据张角可以得出两板间的电压高低;根据静电计的原理可知其使用方法。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静电计测量的是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正确掌握静电计的使用方法。
解:𝐴𝐵.静电计是定性反映电压高低的仪器,不能发映了平行板电容器的电荷量的多少,故A正确,B错误;
C.静电计测量的是两板间的电压高低,可以直接将A板与电容器外壳相接,不需要都接地,故C正确;
D.静电计与电压表、电流表的原理不同,不能替代。电流表、电压表线圈中必须有电流通过时,指
针才偏转,故不能用电压表代替静电计,故D错误。 故选AC。
8.答案:BC
解析:
将各点在对角线AG上投影分析哪些点在同一等势面上,则可分析各点电势情况,找出等势面的电势后结合𝑈=𝐸𝑑求解电场强度,由移动电子过程中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电子电势能的变化情况。 本题综合考查匀强电场中场强、电势、电势能、等势面等概念的理解,附带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𝐴𝐵𝐶.将B、D、E、C、F、H六个顶点向对角线AG方向投影,发现B、D、E在同一等势面上,C、F、H在另一等势面上,且两等势面将AG三等分,故两等势面的电势分别为−1𝑉和−4𝑉,AG间的距离为10√3𝑐𝑚,故匀强电场的场强为30√3𝑉/𝑚,故BC正确,A错误; D.把电子从D点移到F点,电势降低,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故D错误。 故选BC。
9.答案:ACD
解析:解:A、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上下部分并联后与𝑅1串联;当滑片由最上端下端时,总电阻先增大后减小;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总电流先减小后增大; 根据电阻并联分流原理可知: 𝐼下=𝐼总𝑅上𝑅
=
𝐸𝑅1+𝑟+
𝑅𝑅上下𝑅
×
𝑅上𝑅
=
𝐸
𝑅下(𝑅1+𝑟)𝑅
+1+𝑅𝑅上上
;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下滑动,R上一直变大,R下一直减
小;故电流表A2的示数一直变大;故A正确;
B、电源的输出功率取决于内外电阻的大小关系,因无法明确内阻与外阻的关系,故无关确定功率大小变化;故B错误;
C、因𝑅1为定值电阻,电压表𝑉1示数与电流表𝐴1示数的比值等于𝑅1,故比值不变;故C正确; D、因𝑉2测量路端电压,其电压示数变化量等于内阻上电压的变化;𝐴1测量干路电流;因内阻不变;故电压表𝑉2示数的变化量与电流表𝐴1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ACD.
分析电路结构,明确各电表所测量的数据,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分析电路中电流及电压的变化;再由功率公式及欧姆定律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难点在于如何正确把握滑动变阻器的接法,注意当上下电阻相等时接入电阻最大.
10.答案:C
解析:解:A、𝑥2−𝑥4处场强为x轴负方向,则从𝑥2到𝑥4处逆着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升高,正电荷在𝑥4处电势能较大,故A错误;
B、𝑥1−𝑥3处场强为x轴负方向,则从𝑥1到𝑥3处逆着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升高,正电荷在𝑥3处电势能较大,B错误;
C、由𝑥1运动到𝑥4的过程中,由图可以看出电场强度的绝对值先增大后减小,故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由图可以看出在0−𝑥1处场强为正,𝑥1−+∞处场强为负方向,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对于正电荷而言电势降低则电势能减小
本题考查从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另外𝑈=𝐸𝑑,所以𝐸−𝑥图象组成图形的面积还可以表示电势差。
11.答案:1.705𝑚𝑚(1.703----1.707𝑚𝑚)
解析:解: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1.5𝑚𝑚,可动刻度读数为0.01×20.5𝑚𝑚=0.205𝑚𝑚, 所以最终读数为1.705𝑚𝑚.
故答案为:1.705𝑚𝑚(1.703----1.707𝑚𝑚)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是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在读可动刻度读数时需估读.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注意读数时需估读.
1.5;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导致电流表的示数总小于真实的干路电流值;12.答案:3;0.6;1;0~10;1.0
解析:解:(1)由于电源是一节干电池(1.5𝑉),所选量程为3V的电压表;估算电流时,考虑到干电池的内阻一般几𝛺左右,加上保护电阻,最大电流在0.5𝐴左右,所以选量程为0.6𝐴的电流表;由于电池内阻很小,所以保护电阻不宜太大,否则会使得电流表、电压表取值范围小,造成的误差大;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一般比电池内阻大几倍就好了,取0~10𝛺能很好地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若取0~100𝛺会出现开始几乎不变最后突然变化的现象.
(2)引起该实验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导致电流表的示数总小于真实的干路电流
值.
(3)由图示电源的𝑈−𝐼图象可知,电源的电动势为:𝐸=1.50𝑉, 图象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电源的内阻,内阻为:𝑟=
△𝑈△𝐼
=
1.50𝑉−1.0𝑉
0.5
=1.0𝛺;
故答案为:(1)3,0.6,1,0~10.(2)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导致电流表的示数总小于真实的干路电流值.(3)1.5,1.0.
(1)由欧姆定律估算电路中的电流,根据安全及准确性原则可选出电流表及电压表;根据电源内阻的大小可判断保护电阻的大小,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大小;
(2)分析电路中的各电表的特点,找出其产生的作用,即可得出误差产生的原因.
(3)电压的𝑈−𝐼图象与纵轴的交点坐标值是电源的电动势,图象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电源的内阻. 实验仪器的选择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学习中要注意掌握好其安全、准确的原则;同时注意滑动变阻器的电路中的应用规律.要掌握应用图象法求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方法.
13.答案:解:(1)设通过电源的电流为I,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𝐸=𝐼(𝑅1+𝑟)+𝐼𝐴𝑅2 代入数
据,解得𝐼=0.6 𝐴;
(2)设通过𝑅3的电流为𝐼𝑅3,则有𝐼𝑅3=𝐼−𝐼𝐴=0.2 𝐴 𝑅3两端电压𝑈𝑅3=𝐼𝐴𝑅2=6 𝑉 则𝑅3=30 𝛺。
𝑈𝑅3𝐼𝑅3
=
解析:本题简单考查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计算,分清电路的串并联关系和内外电路即可解决,比较基础。
(1)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求电流;
(2)利用总电路和支路电流关系,几何欧姆定律可求解电阻。
14.答案:解:(1) B、C两点在以正电荷Q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电势相等,小球从B运动到C过
程,电场力做功为零,根据动能定理得: 𝑚𝑔ℎ=2𝑚𝑣𝐶2−2𝑚𝑣𝐵2 𝑉𝐶=√𝑉𝐵2+2𝑔ℎ=√5𝑔ℎ
(2)全过程分析,小球从A运动到C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2𝑚𝑔ℎ+(−𝑞)𝑈𝐴𝐶=2𝑚𝑣𝐶2−0
1
1
1
𝑈𝐴𝐶= −
𝑚𝑔ℎ2𝑞
𝑚𝑔ℎ2𝑞
答:(1)小球滑至C点的速度为𝑉𝐶=√5𝑔ℎ;(2)𝐴,C两点的电势差为𝑈𝐴𝐶= −
。
解析:由于B、C两点在以正电荷Q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电势相等,小球从B运动到C过程,电场力做功为零,根据动能定理研究小球从B运动到C的过程,求出小球滑到C点时速度的大小;再根据动能定理研究小球从A运动到C的过程,求出AB间的电势差。
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正电荷Q的等势面是球面,应用动能定理求出电场力做功,并用电势差的公式𝑈𝐴𝐶=
𝑊𝐴𝐶𝑞
,求解电势差。
15.答案:解:
电动机未启动时,由𝐸=𝐼1(𝑅+𝑟)得,灯泡的电阻为𝑅= 车灯消耗的功率为𝑃1= 𝐼12 𝑅=102×1.2=120𝑊; 电动机启动时,路端电压为 𝑈2=𝐸−𝐼2𝑟=9.5𝑉; 车灯消耗的功率为 𝑃2=
𝑈22𝑅
𝐸−𝐼1𝑟 𝐼1
=
12.5−10×0.05
10
𝛺=1.2𝛺;
=
9.521.2
=75.2𝑊;
则𝛥𝑃=𝑃1−𝑃2=44.8𝑊,即车灯的功率改变了44.8𝑊。 电动机启动时电源的输出功率:𝑃=𝑈2𝐼2=9.5×60=570𝑊;
电动机启动时的总功率:𝑃机=𝑃−𝑃2=494.8𝑊;
解析:(1)当打开车灯、电动机未启动时,电路为灯泡的简单电路,根据欧姆定律求出车灯灯泡的功率;
(2)打开车灯、电动机启动时,灯泡与电动机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变,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根据𝑃=𝑈𝐼求出电动机的总功率。或用𝑃机=𝑃−𝑃2解得。
灯泡是纯电阻电路,功率公式较多,要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公式形式求解。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电动机启动时是与灯泡并联的。
16.答案:解:①设带电体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𝑣𝐶,依据牛顿第二定律
有:𝑚𝑔=𝑚𝐶
𝑅解得:𝑣𝐶=2.0𝑚/𝑠
设带电体通过B点时的速度为𝑣𝐵,轨道对带电体的支持力大小为𝐹𝐵,带电体在B点时 有𝐹𝐵−𝑚𝑔=𝑚
2𝑣𝐵
𝑣2
𝑅
带电体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零,根据动能定理
22−𝑚𝑣𝐵有:−𝑚𝑔×2𝑅=2𝑚𝑣𝐶 2
1
1
联立解得:𝐹𝐵=6.0𝑁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带电体对轨道的压力𝐹𝐵′=6.0𝑁
②设带电体从最高点C落至水平轨道上D点的时间为t,根据运动的分解 竖直方向:2𝑅=2𝑔𝑡2 水平方向:𝑥𝐷𝐵=𝑣𝐶𝑡−2×解得:𝑥𝐷𝐵=0。
答:①带电体运动到圆形轨道B点时对圆形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0𝑁; ②𝐷点到B点的距离为0;
1
𝑞𝐸𝑚
1
×𝑡2
解析:(1)恰好到达最高点,在最高点,靠重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带电体在圆形轨道C点的速度大小。根据动能定理B点的速度,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支持力的大小,从而求出带电体运动到圆形轨道B点时对圆形轨道的压力大小。
(2)带电体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抓住等时性,求出D点到B点的距离。
有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可以从两条线索展开:其一,力和运动的关系。根据带电粒子受力情况,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结合运动学公式确定带电粒子的速度和位移等;其二,功和能的关系。根据电场力对带电粒子做功,引起带电粒子的能量发生变化,利用动能定理进行解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