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浅析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来源:意榕旅游网
建材与装饰2010年O5月 园林、建筑、规划与结构设计 浅析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孙宏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不仅需要涉及人员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更需要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 作态度。结构设计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虽然相对简单,但仍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针对现实中大量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形式的建筑,对设计中参数的选取、基础拉梁设计及框架柱设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抗震、抗风较好、刚度小的结构 体系,由梁、板和柱组成,平面布置可以满足大部分建筑物结构 设置的要求,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在合理的高度和层 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灵 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笔者在多层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切身体会。总结归纳了一些必须注 重的问题。 1结构设计内容简介 1.1荷载的计算 荷载包括外部荷载和内部荷载上述荷载的计算要根据荷载 规范的要求和规定采用不同的组合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等来 进行不同工况下的组合计算。 1.2构件的试算 根据计算出的荷载值,构造措施要求,使用要求及各种计算 手册上推荐的试算方法来初步确定构件的截面。 1.3内力的计算 根据确定的构件截面和荷载值来进行内力的计算,包括弯 矩,剪力,扭矩,轴心压力及拉力等。 1.4构件的计算 根据计算出的结构内力及规范对构件的要求和来复核 结构试算的构件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和要求。如不满足要求则要 调整构件的截面或布置直到满足要求为止。施工图设计阶段的 内容为: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来最终确定构件布置和构件配筋以 及根据规范的要求来确定结构构件的构造措施。 2振型组合数的合理选取 对于较高层建筑,当不考虑扭转耦联时,振型数应不小于3: 当振型数多于3时。宜取为3的倍数,但不能多于层数 当房屋层 数不大于2时,振型数可取层数。对于不规则建筑,当考虑扭转耦 联时,振型数应不小于9,但不能超过结构层的3倍,只有定义弹 性楼板且按总刚分析法分析时,才可以取更多的振型。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在条文说明中明确指出:振型数可以取振型参与质量 达到总质量90%所需的振型数。目前Satwe等程序已有这种功 能,这是一个重要指标。如:对于某一建筑,选取的振型数为15.但 振型参与质量系数只有50%。说明振型数取得不够。可能是由于 此建筑过于复杂或由于某些杆件不连续导致局部振动引起的. 应仔细复核。 3多层框架基础设计的注意点 3.1要正确地阅读和使用地质报告 熟悉勘察报告的主要内容,了解勘察结论和计算指标的可 靠程度,进而判断报告中的建议对该项工程的适用性。这里要把 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与拟建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联系起来 进行综合分析。 3.2在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基本要求下。尽量采用比较 经济的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地基持力层的选择应从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出 发,综合考虑场地土层的分布情况及稳定性,土层的物理力学性 质,建筑物的体形、结构类型和荷载性质与大小。还要考虑地下水 的影响。 3.3多层房屋一般采用条形基础或基础 一般先由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确定基础底面尺寸.然后再进 行基础截面设计验算。基础高度由混凝土抗冲切和剪切条件确 定,基础配筋则由基础验算截面的抗弯能力确定。除满足计算要 求以外,还要满足一些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要注意的是.在确定 基础底面尺寸或计算基础沉降时,应考虑设计地面以下基础及 其上覆土重力的作用;而在进行基础截面设计中.应采用不计上 覆土重力作用时的地基净反力进行计算。 3.4在地基处理时。要针对地质报告条件和水文地质条 件选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要特别注意所选的方法必须符合土力的基本原理和重视当 地的实际工程经验。要有长期荷载重心和基础形心尽量相重合 的概念。要有基础整体性的概念。通过增设基础连系梁和基础圈 梁等措施来保证。 4框架柱设计的几个问题 4.1电梯井的问题 由于在地震作用下高层框架结构的位移较难控制.而多层 框架结构的位移控制要比其容易许多.故对于多层的钢筋混凝 土框架结构电梯井.完全可以采用框架加填充墙形式.只是这时 应加密填充墙构造柱,且应注意加强电梯井周围的框架梁柱的 ・125・ 园林、建筑、规划与结构设计 配筋,因其刚度影响在计算中无法反映出来。若要将电梯井做成 建材与装饰2010年o5月 倒塌。所以在设计中应采取如下措施: 钢筋混凝土形式,由于井筒会吸收较大地震力,相应减少框架部 分吸收的地震力,则框架部分偏于不安全。且井筒基础设计也较 为困难,故应对整个结构按有无钢筋混凝土井筒分别计算。取最 不利结果配筋.且对井筒墙壁采取做薄墙厚、构造配筋、开竖缝、 开计算洞等办法来弱化电梯井刚度。这样的墙体布置.在地震作 ①尽量减弱短柱的楼层约束,如降低相连梁的高度、梁与柱 采用铰接等: ②增加箍筋的配置、在短柱范围内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 100mm,柱的纵向钢筋间距≤150mm: ③采用良好的箍筋类型,如螺旋箍筋、复合螺旋箍筋、双螺 旋箍筋等。 (3)由于建筑的需要。有时需要框架梁外挑,且梁下设置钢筋 混凝土柱。在柱的内力和配筋计算中.有些设计人员对其受力概 念不清,误认为此柱为构造柱,并且其配筋为构造配筋。悬臂梁也 未按计算配筋.这样有可能导致水平荷载作用下承载力不足。为 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实际上。在结构的整体计算中.此柱为偏心 用下不至于由于电梯井筒的破坏.而导致结构整体丧失稳定性。 4.2框架柱配筋的调整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有时电算结果为构造配筋.但 是实际工程中均不会按此配筋。因为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特 别是角柱.所受的扭转剪力最大.同时又受双向弯矩作用 而横梁 的约束又较小。工作状态下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所以其震害 严重于内柱。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框架结构尤为明显。为了满 足框架柱在多种内力组合下的强度要求。在配筋计算时应注意: 受压构件.柱与梁端交接处类似于框架梁、柱节点。应考虑悬臂梁 梁端的协调变形。所以对于此柱应作为竖向构件参与结构的整 体分析。并且柱与梁端交接处应按框架梁、柱的节点处理。 选择最不利的方向分别进行框架计算。也可对两个方向均进行 计算后取较大方向的配筋.并采用对称配筋;控制柱的单边方向 纵筋的最少根数;将构造配筋的框架柱的配筋适当放大。根据设 计经验,一般控制在1.2~1.6倍,其中角柱1.4倍,边柱1.3倍,中柱 1.2倍;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用菱形或井字形,以提高箍筋对 混凝土的约束;对于二、三级的框架底层柱纵筋宜采用焊接。而 且当柱纵筋的总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 并应焊接;多层框架电算时。常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的不均匀 (4)对于框架梁下部的填充墙构造措施.当填充墙长度大于 5m时,墙顶与梁宜采用拉接措施;当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 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通长钢筋混凝土水平墙梁。 (5)在设计框架结构和裙房时.高低跨之间不要采用主楼设 牛腿、低层屋面或楼梯梁搁在牛腿上的做法。也不要用牛腿托梁 的方式作为防震缝。因为在地震时各单元之间.尤其是高低层之 间的震动情况不同,连接处很容易压碎、拉断。因此,凡要设缝,就 要分得彻底,凡不设缝,就要连接牢固,绝不能似分非分,似连非 连.否则很容易在地震中破坏。 沉降。当多层框架的水平尺寸较大及地基软弱土层较厚或地基 土质不均匀时.可以再适当放大柱的配筋。且宜在纵、横两个方向 设置基础梁,其配筋不宜按构造设置,应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应 设置箍筋加密区。 (6)在设计中不得随意加大主筋的面积。或为了简化构造而 统一截面设计.以避免造成结构的某些部位相对薄弱。 4.3框架柱的计算长度 为了增加房屋底部的整体性,减少位移.有时在±0.000mm附 近设置基础连系梁。此时底层柱H不应按GB500102—2002《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取用.因为基础连系梁被分成了两部 分。如果H值取基础连系梁顶面到一层楼盖项面的高度。显然不 合适。因为基础连系梁的设计有时仅为构造设计.无法平衡底部 柱脚的弯矩-也无法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分。理想的做法是:将基 础连系梁以下的部分看作底层.柱的H值取基础顶面到连系梁 项面的高度。而把实际建筑的底层作为第二层考虑.层高H取连 系梁顶面到一层楼面的高度。此时。底层柱的配筋应取基础连系 梁项面和基础项面中较大的内力进行设计.并且连系梁应按框 架梁进行设计。 6结语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设计中仍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对梁、柱、板以及结构体系中的一些注意点应该有 清晰的认识,使设计的工程既经济又合理。设计人员要从~个个 基本的构件算起,深刻理解规范和规程的含义,并密切配合其它 专业来进行设计。在熟练掌握规范的基础之上,再结合现场施工 技术指标,去挖掘更多的技术问题,并反思和总结经验与教训, 才能使我国建筑结构设计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南京汽轮电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5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在框架结构中不允许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型式。楼、电 梯间、局部突出屋顶的房间。均不得采用砖墙承重。因为框架结 构是一种柔性结构体系.而砖混结构是一种刚性结构。为了使结 构的变形相互协调,不应采用不同结构混合受力。 (2)加强短柱的构造措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顶棚可能要吊 顶或其它装修.甲方为了节约开支。往往要求柱间填充墙不到顶 或者是在墙上任意开门窗洞口.这样往往会造成短柱。由于短柱 刚度大,吸收地震作用使其受剪,当混凝土抗剪强度不足时,则产 生交叉裂缝及脆性错断。从而引起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破坏甚至 ・1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