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实验小学 刘静
《元日》这首古诗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作者把眼前的景象与心中的感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学生喜欢过年,因为过年可以放鞭炮、走亲戚,孩子们都很高兴,所以学生对《元日》这一课肯定比较感兴趣,而且对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也比较容易理解。为让学生更为切身地体验元日之快乐,我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走入情境当中去:课上之始,《闹新春》音乐课件渲染,很容易就让学生走入当中去;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想像走入情境;教师语言的渲染、引读很容易把学生的情感带入其中;……纵观一节课,较为成功的是多种策略的使用,使整节课洋溢着一种新年的热闹气氛。
学生语文学习方法技能的掌握也是语文老师责无旁贷的任务。在这一堂课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学这首古诗之前,我安排了学生在预习中查工具书理解字义、诗意,并在课中教给学生网络查找的方法,给学生创建一个自读自悟的机会。
一节课下来,我认真地反思了一下,有几点值得探讨: 一、背景的分析我只是在教师引读的过程中几句略过,重点着手于让学生感受春节的欢乐,最后让学生体会王安石实行变法之后的心境,也是教师语言解说,学生感受,这样做对于四年级学生的理解要求是不是过低了?
二、让学生理解古诗蕴含的思想感情时,教师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没有大胆放手,我觉得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
自读自悟,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启发学生质疑,教学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我们不能满足于给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敢问,还要教学生会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拓展学生视野,丰富课堂内容。当古诗学完之后,应该和学生一起交流古代另外几首描写欢度佳节的情景的古诗,“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这样的诗句能扩大学生们的理解视野,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