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选出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D )(2分) A.喉(hóu)咙 应和(hè) 嘹(liáo) 亮 烘(hōng) 托 ......B.窠(kē) 巢 宛转(zhuǎn) 黄晕(yùn) 抖(dǒu) 擞 ....C.宽敞(chǎng) 贮(zhù)蓄 澄(chéng) 清 花苞(bāo) ....D.莅(lì) 临 吝(lìng) 啬 化妆(zhuāng) 干 涩(sè)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郎润 酝酿 树杈 水波粼粼 B.屋檐 凄冷 草垛 绌绌逼人
C.笑柄 嫩芽 分岐 各得其所 D.粗犷 睫毛 静秘 淅淅沥沥 ...
3、选出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D )(2分) A.五月的油城,鲜花盛开,姹紫嫣红,十分绚丽。 ....
B.曰本厚生省政务官森冈正宏公然称曰本二战甲级战犯“在曰本国内已经不是罪人”,如此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 ....C.有个别学生上网成瘾,执迷不悟,浪费了大好年华。 ....D.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 A.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赵本山夸张而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们都忍俊不禁。 D.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5.对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2分)
A.白骨精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所遇到的一个妖怪,她曾先后变成年轻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哄骗唐僧师徒,但都未能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西游记》) B.劫取生辰纲之事败露后,晁盖等人投奔梁山,梁山大头领王伦不肯接纳,这让林冲十分气愤,他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山寨之主。(《水浒传》)
C.曹操是魏国的奠基者,他一生东征西讨,打了许多胜仗,但也有打败仗的时候,如官渡战袁绍、赤壁遇周瑜、华容逢关羽时,他都惨遭失败。(《三国演义》) D.贾宝玉是贾母最宠爱的孙子,他和林黛玉青梅竹马,真心相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他最终却娶了薛宝钗为妻。(《红楼梦》) 6.填出空缺处词语,使之与前面句式相似。(4分)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___灯_,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__路_,引你走向黎明。 7.默写题(10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3)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5)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6)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 (7)请写出描写出连续两句描写春天的诗句: ,
1
(8)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题(36)
(一)9—10题(共6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分) 深秋晚景图 9.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二)10—14题(共14分)
寻 春
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A)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
2
的步履。
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10.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 径自寻春去了:心情急迫 → 看到衰草:后悔寻春(责怪自己) → 遥见草色:感悟春天(或“热爱春天”、“心中有春天”)
11.品读下面句子,联系语境,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 .
“飞”是“轻盈的飞翔”的意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1分)写出了春天来得迅速、来得轻快的特点;(1分)表现了春天突然来临给“我”
带来的惊喜和欢愉。(1分) 12.第12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2分)
春天指人生的理想、目标,心中的希望等等。 13.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2分)
“我”希望在隔冬的衰草中看到一两株小草冲破早春严寒阻隔,傲视朔风余威,
破土而出,为大地带来早春的气息。 14.本文题为 “寻春”,请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分)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小草在初春寒冷的季节里勇敢地展现出一抹新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分)并联想到生活中面对困难与挫折也要有放眼未来,心怀希望的乐观态度。(2分) (三)15—18题(共16分)
我的母亲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
3
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请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15.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母亲哪些事。(4分)
写了母亲辛苦持家,热情待客,应对变乱,助儿升学,宽仁离别的事情。(答出其中任何4点、意思符合即可) 16.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情感,参照示例,完成表格。(2分)
(1分)母亲和儿子分别的不舍;母亲艰难筹款的辛酸(“对儿子选择的支持”也可)(1分)母亲对儿子学业有成、能帮衬家庭的欣慰。 17.文中画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7分)
(1)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4分)
(4分)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突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的惊讶及无奈。(意思符合即可)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3分)
4
(3分)运用反复(或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母亲去世的痛惜和不能奉养的遗憾之情,总结全文。
18.结合丈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不超过60字)(3分)
(3分)理解:母亲不仅养育了我,同时影响到我的习惯、个性、精神,影响了我一生。感悟: 【示例】父母是我们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当我们遇到困难、意志消沉的时候,总是教导我们鼓起勇气,战胜困难,走向未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