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1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一)
一、真题速递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二、考点精讲
《考试说明》明确规定需掌握的4类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其他如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句式等,《考试说明》虽未作明确要求,但这些句式对理解文言文的文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需要重点掌握。文言句式往往在断句题和翻译题中作为断句的依据和翻译的采分点重点考查。
(一)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类型表示判断:
名师整理,助你成功
类 型 “……者……也”句 例 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者”“者也”句 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也”字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①臣本布衣(《出师表》) 无标志句 ②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 ③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 用“为”“是”表判断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鸿门宴》) ②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用“乃”“则”“皆”等表判断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③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 用“非”或“匪”表否定判断
[应用体验]
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 ②所守或匪亲(《蜀道难》) A.是寡人之过也 B.汝是大家子 C.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D.客有吹洞箫者 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形式不同的一项是( )
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非我也,兵也 D.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译文: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
译文: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译文: (4)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名师整理,助你成功
(二)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主要有以下类型:
类 型 “于”字句:谓语+于 “见”字句:见+谓语或:见+谓语+于 “受”字句:受+谓语+于 “为”字句:为+动词 “为……所”“为所”句 例 句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①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被”字句 无标志句(意念被动句) [应用体验]
1.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为天下笑者,何也 B.而君幸于赵王 C.以其无礼于晋 D.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形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为仲卿母所遣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吾属今为之虏矣
D.既自以心为形役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译文: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译文: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译文:
名师整理,助你成功
(三)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省略句主要有五种类型:
类 型 承前省略 省略主语 对话中省略 承前省略 省略谓语 蒙后省略 共喻省略(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 省略宾语 动词宾语省略 介词宾语省略 蒙后省略 例 句 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厉害)?”曰:“不若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介词“于”省略 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 省略介词 介词“以”省略 陈胜、吴广皆(以)次当行(《陈涉世家》) 介词“自”省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自)日边来(《望天门山》) 省略兼语 [应用体验]
1.下列句子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欲以击柱 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D.商人重利轻别离
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介词省略的一项是( ) A.见燕使者咸阳宫
B.今君乃亡赵走燕
C.狗吠深巷中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
译文: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名师整理,助你成功
(3)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4)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过秦论》)
译文:
三、考点精练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公叶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
(节选自《晋书·顾和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 译文:
(2)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 译文: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早丧母,事继母甚谨。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河,讲习“五经”,昼夜不倦。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深因避难,坠崖伤足,绝食再宿。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免虏掠,乃弗食。夜中匍匐寻母,偶得相见,因以馈母。还复遁去,改易姓名,游学于汾、晋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_(节选自《周书·樊深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 译文: (2)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免虏掠,乃弗食。
名师整理,助你成功
译文:
(3)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译文: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译文: (2)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译文: (3)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
译文: 4. 阅读下面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三迁谏议大夫。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郾进曰:“十一圣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旋进中书舍人,谢曰:“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帝惭曰:“朕少间当请益。”高重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谢,咸赐锦、币。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
(1)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
译文:
(2)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
译文:
名师整理,助你成功
(3)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
译文:
(4)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
译文:
(5)帝重咎谢,咸赐锦、币。
译文:
(6)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
译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