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变性的活性成分
徐文博;陈艺丹;周律;贝伟剑;范辉
【摘 要】目的 通过肝细胞亲和-HPLC法体外筛选三七总皂苷(PNS)中降脂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HepG2细胞系与PNS体外共孵育,联合HPLC法检测孵育后的细胞解离液,色谱柱为Aglient-C(18)(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0-35 min,乙腈的体积百分比为29%;70-100 min,乙腈的体积百分比为29%→4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采用体外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对PNS中亲和成分的降脂活性进行评价。结果 从PNS中筛选出2个肝细胞特异性亲和成分,分别为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与正常组相比,建立的体外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组细胞内三酰甘油(TG)含量显著升高(P〈0.05),不同浓度的PNS、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作用后给药组细胞内TG含量显著降低(P〈0.05),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建立肝细胞亲和-HPLC法,筛选出PNS亲和成分为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经体外模型验证亲和成分具有显著降脂活性。
【期刊名称】《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7(033)002 【总页数】5页(P226-230)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 肝细胞 HPLC 脂肪变性 【作 者】徐文博;陈艺丹;周律;贝伟剑;范辉
【作者单位】[1]广东药科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脂血症“调肝降脂”重点研究室/脂代谢三级实验室,广东省代谢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2]广东药科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917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以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为病理特征[1-3]。近10年来,全球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不断增高,而中国的脂肪肝患者也日益增多[4]。
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之功效,三七富含皂苷类成分,目前已从三七不同部位分离得到70余种达玛烷型皂苷。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为三七的主要活性组分,文献报道在体外培养建立的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中PNS能显著降低脂肪变性肝细胞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水平,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5]。在体内PNS通过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肝脏TG水平来缓解大鼠酒精性脂肪肝[6]。
PNS中单体皂苷成分10余种之多,其中人参皂苷Rg1和Rb1含量最高[7]。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与靶细胞、细胞内特异性的酶或受体结合是中药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体外细胞与中药提取液直接作用,鉴定出细胞亲和成分,药理评价亲和物质活性,可作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筛选方法之一[8]。本文旨在通过该方法寻找PNS调脂药效物质基础。 1.1 药物与试剂
三七总皂苷对照品(批号870-200001)、人参皂苷Rg1对照品(批号110703-200726)人参皂苷Rb1对照品(100704-200318)、人参皂苷Rd对照品(11818-201302)、三七皂苷R1对照品(110745-200617)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甲醇和乙腈均为色谱纯(美国Honeywell公司);超纯水自制(PURELAB Ultra-GE-MK2纯水仪)。
高糖DMEM培养基购自美国GIBCO公司(批号129007);血清购自赛默飞世尔;胰酶购自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89010440);油酸钠(Sodium Oleate)、棕榈酸钠(Sodium Palmitate)购自美国Sigma公司;三酰甘油(TG)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BCA蛋白测定试剂盒购自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主要仪器
Ultimate 3000 HPLC仪(美国Dionex公司),配备DAD检测器;KQ-500VDE型双频超声波清洗仪(江苏省昆山超声仪器公司);BT224s型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URELAB Ultra GE MK2纯水仪(ELGA,High Wycombe,UK);CO2培养箱(美国Thermo Scientific公司);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Mithras LB940酶联免疫检测仪(德国Berthold Technologies公司);5180R低温高速离心机(德国Eppendorf公司);SW-CF-1FD超净台(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2.1 对照品、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人参皂苷Rb1对照品、人参皂苷Rg1对照品、人参皂苷Rd对照品、三七皂苷R1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DMSO溶解并稀释定容至1.0 mL,摇匀,作为对照品贮备液。
取PNS适量,精密称定,置50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定容至刻度,质量浓度为10.0 mg/mL,用微孔滤膜(0.22 μm)滤过,取续滤液作为PNS样品储备液。
2.2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lient-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0~35 min,乙腈的体积百分比为29%;70~100 min,乙腈的体积百分比为29%→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 ℃。在此色谱条件下PNS中各成分达到基线分离。 2.3 细胞培养
HepG2细胞培养于高糖DMEM完全培养液中;高糖DMEM完全培养液含有10% FBS、1%的双抗(100 U/L青霉素、100 mg/L链霉素)。置于5%(φ)CO2的37 ℃细胞孵育箱中培养,每2天换液1次;待细胞生长至约80%,用0.25%胰酶消化细胞,进行传代。
2.4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5×104个/mL,种于96孔板内,于37 ℃、5%CO2条件下培养;24 h后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溶质组、不同浓度(0、5、25、50、100、200、500 μg/mL)PNS,不同浓度(0、6.25、12.5、25、50、100、200 μg/mL)的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每个组均设6个平行孔进行给药,置37 ℃、5%CO2细胞孵育箱内培养;24 h后取出96孔培养板加入MTT,继续培养4 h后,加入DMSO溶液,低速振摇10 min;采用多功能酶标仪于波长485 nm处测定各孔吸光度A值,计算细胞存活率。 2.5 肝细胞萃取筛选亲和成分
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胰酶消化后,吹打均匀制成单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105个/mL,以细胞悬液15×105个/皿接种于培养皿中置37 ℃、5%CO2条件下培养;待细胞生长至70%,PBS液洗涤2遍除去细胞代谢物;分别加入100 μg/mL PNS溶液(用不含血清DMEM配制)8 mL/皿、或不含药的DMEM培养液(不含血清)8 mL/皿,24 h后弃去培养液,用PBS洗涤2遍,胰酶
消化并收集细胞;未结合的成分用5 mL PBS、1 000 r/min离心5 min,重复洗涤3次并留下末次洗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待进行HPLC分析;将细胞转移至1.5 mL EP管中,加2 mL 75%(φ)乙醇吹打均匀,反复冻融破碎细胞,高速离心10 000 r/min(×10 min),取上清液,氮气吹干,用甲醇0.5 mL复溶,高速离心(10 000r/min×10 min),取上清液待HPLC分析。 2.6 亲和成分降脂活性验证试验
调整HepG2细胞悬液浓度,以每孔2×105的细胞个数接种于6孔板,正常培养48 h,当细胞达到对数生长期,分组给药:正常对照组给予含10%(φ)FBS的完全培养基、模型组给予0.5 mmol/L FFA 培养基(油酸钠/棕榈酸钠,2∶1,0.5 mmol/L)、含不同浓度PNS(25、50、100、200 μg/mL)的0.5 mmol/L FFA 培养基、含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b1(5、25、50、100 μg/mL)的0.5 mmol/L FFA 培养基、含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5、25、50、100 μg/mL)的0.5 mmol/L FFA 培养基,每组分别做6个平行孔,继续培养。24 h后,吸弃孔内培养液,PBS洗涤1~2遍,胰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将各孔细胞悬液平均分成2份(细胞A和细胞B),4 ℃PBS洗涤细胞2次,4 ℃,1 0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细胞A管加入100 μL异丙醇,细胞B管中加入100 μL PBS,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裂解细胞,再以4 ℃,13 5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用三酰甘油试剂盒测定细胞A管上清,用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测定细胞B中蛋白含量,换算成TG/蛋白含量的比值。 2.7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对分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用±s表示。若方差齐,应用One-way ANOVA比较各组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若差异显著,则应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方差不齐时,若差异显著,应用Tamhane’s T2法进行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PNS、人参皂苷Rb1及人参皂苷Rg1对HepG2细胞的存活率影响 结果见表1、表2、表3。PNS、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细胞的存活率随着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细胞存活率>80%时对HepG2细胞的毒性较小,根据结果,PNS给药浓度范围确定在0~500 μg/mL,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的给药浓度范围确定在0~200 μg/mL。
3.2 PNS亲和成分的筛选
采用HPLC法分别分析PNS原液、PNS作用后的HepG2细胞解离液、空白细胞解离液和最后一次洗脱液,在203 nm检测波长处,通过比较PNS作用细胞解离液和PNS原液,发现细胞解离液峰2、峰3两个特征峰,分别在30.2 min和39.5 min处;通过对照品定性,分别为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提示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是肝细胞特异性亲和成分,可能通过特异性结合肝细胞膜上受体而引起药理作用;在203 nm检测波长下,空白对照和最后一次洗脱液并无响应,证明方法专属性较好,在最后一次洗涤细胞的洗脱液中已无任何可积分成分,说明已排除非特异性结合成分的影响(图1)。 3.3 亲和皂苷成分降脂活性的验证
为观察PNS对肝细胞脂质沉积的作用,不同浓度的PNS(25、50、100、200 μg/mL)与FFA共同作用于HepG2细胞24 h,采用TG试剂盒测定细胞内TG含量,在25~200 μg/mL浓度范围内,细胞内TG含量随浓度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b1(5、25、50、100 μg/mL)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同样测定细胞内TG含量,在5~100 μg/mL浓度范围内,对比模型组,各给药组细胞内TG含量显著降低(P<0.05)(表5),且呈剂量依赖性;同上,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5、25、50、100 μg/mL)作用于HepG2细胞,测定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g1在5~100
μg/mL浓度范围内,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细胞内TG含量显著降低(P<0.05)(表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细胞亲和色谱法利用活性细胞为分离载体,以复杂体系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对提取物中的成分进行萃取,亲和成分鉴定,方法高效,操作简便易行,特异性强。本研究建立的肝细胞亲和-HPLC技术已应用于黄连总生物碱的降脂活性成分筛选[9]。本研究采用该筛选体系,筛选三七总皂苷中肝细胞特异性亲和成分,分别为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且平行3份样品的筛选结果一致,各成分峰面积的RSD<5%,表明所筛选的两种化合物具有特异性。
为了评价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的降脂效应,采用相同HepG2细胞系,游离脂肪酸(油酸钠/棕榈酸钠,2∶1,0.5 mmol/L)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9],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细胞内TG含量/蛋白高出6倍以上,成功建立体外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模型稳定。研究报道人参皂苷Rb1能够降低高脂喂养肥胖大鼠的肝脏重量、肝脏内的TG水平和改善肝脏脂滴形成,改善脂肪肝[10],人参皂苷Rg1能够改善NAFLD大鼠肝脏的脂滴浸润,血脂显著降低[11]。本实验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在体外均能有效降低肝细胞内三酰甘油的蓄积。 总之,本研究通过肝细胞亲和-HPLC法筛选出PNS肝细胞亲和成分,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方法,在体外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上验证了肝细胞亲和成分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的降脂活性,筛选的结果与活性结果保持一致。为其他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提供思路,为三七调脂药物开发提供了证据。
【相关文献】
[1] FAN J G. Epidemiology of alcoholic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China[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3,28 (Suppl 1): 11-17.
[2] RINELLA M 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J].
JAMA,2015,313(22): 2263-2273.
[3] O′SHEA R S,DASARATHY S,McCULLOUGH A J. Alcoholic liver disease.AASLD practice guideline[J]. Hepatology,2010,105(1): 307-328.
[4] GU D,REYNOLDS K,WU X,et al.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verweight among adults in China[J]. Lancet,2005,365(9468): 1398-1405.
[5] 杨钦河,胡四平,张玉佩,等. 三七总皂苷对脂肪变性L02肝细胞TG水平及SREBP-1c mRNA表达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10,50(07):48-49.
[6] DING R B,TIAN K,CAO Y W,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on acute ethanol-induced liver injury is associated with ameliorating hepatic lipid accumulation and reducing ethanol-mediated oxidative stress.[J]. J Agricult Food Chem,2015,63(9):2413-2422.
[7]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11-12. [8] 陈媛媛,郭姣. 细胞膜色谱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进展[J]. 中草药,2012,43(02):383-387.
[9] FAN H,CHEN Y Y,BEI W J,et al. In vitro screening for antihepatic steatosis active components within coptidis rhizoma alkaloids extract using liver cell extraction with HPLC analysis and a free fatty acid-induced hepatic steatosis hepg2 cell assay[J]. Evidence-based Complem Altern Med,2013,2013(6):459390-459390.
[10] SHEN L,XIONG Y,WANG D Q,et al. Ginsenoside Rb1 reduces fatty liver by activating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n obese rats[J]. J Lipid Res,2013,54(5):1430-1438.
[11] 彭璇,黄德斌,严米娅,等. 人参皂苷Rg1通过调节脂肪代谢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的肝功能[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31(5):864-8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