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形势与学校发展
----从浙江农林大学发展看全国高等教育形势与学校发展
城规091 王笑蝶 200908340402 浙江林学院自1958年建校以来,努力注重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办学水平,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农业农村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思想、抢抓机遇、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兢兢业业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校的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当今中国高等教育形式多种多样,使得很多高中毕业生难辨真假。甚至有些教育机构不具备某些教育资格就超前招生,造成很多学生上学的艰难。我在此简述一下中国当今的一些高等教育形式以便让更多的学子在选择时更加了解自己所选择的高等教育形式。
首先简述一下统招,即按国家教育部统一招生计划,各大高校招生的学生,该计划内学生享受一切国家针对高校学生的相关优惠待遇。高考后可以通过填报志愿来进行报考。 其次是自考,当今各异的高等教育形式中包括统招,只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最具含金量的教育形式,因为中国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全民教育形式的一种被广泛推广,也是国家提倡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体现形式。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享受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同等待遇,并且至今在世界数十个国家得到承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国家统一考试,统一命题,获得本科各科成绩合格后方可申请毕业,并按规定要求授予主考院校的学士学位。
第三是通过成人高考进行成人高等教育,这种形式,只需和高考一样参加一次入学考试后即可入学。考试内有涉及语数英总分450分考生只需考到相关院校的要求分数即可。但这种教学形式承认度低,适合在职人员或需要获得学历人学,学制一般两年半左右。 第四种是电视大学教育,简称电大教育,目前正逐渐淡出社会视野。
第五种是网络教育形式,这种是国家响应信息化社会而出现的,信息发达,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学习,在西方国家这种教育形式已很成熟,但在中国还没有真正被人们所接受。认可度和费用都相对较高。
目前高中生的出路可以说比以前多的多,不过当兵是不太行了,随着中国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更需要高科技的军人,因此近年招收更多的大学生。以充实中的的科技力量,提高中国的素质。
面对国际形势发展和国内大学的实力不断增强,国家也正在启动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新部署。
新一轮行动计划是从2003—2007年要执行的,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三大历史性任务。要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这样一个八字方针。这些指导思想是分层次的,宗旨是要管相当一段历史时期的。十六大提出的三大历史性任务会到2020年前实现,而这一轮行动计划只是为2020年这样一个发展来起好步、开好局。八字方针是本届任期内的,管到2007年,实际上指导思想是分为三个层次。
这次行动计划是14部分,50条13000字,分为三大版块:两大战略重点;六项重点工程;
六个重要举措。上一轮行动计划,就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1998年到2002年的,这个行动计划是两大版块,一是七大工程,二是五项举措)我们把农村工作做为重中之重,首先把它列为第一大战略重点,同时把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作为第二大战略重点,这两大战略重点抓住了一个最薄弱环节,一个最需要在攀登过程中加油的环节,得到了的认可,也得到了各部委的支持。
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合理定位是极其重要的。从2003年的数据可以一眼看出,本科院校的增量明显低于高职专科院校设置的增量,从2002年开始差不多每年新设立一百多所高职高专,因为我们把审批权已经下放到省里。省里觉得中专可以升格,可以合并成人高校,他就作了,只需要到教育部备案。本科院校的设立还是在教育部所控制的高校设置委员会来评,不符合规格就不能设立,这里没有包括那些学院。我们感觉整个批准还是比较缓慢的,缓慢是有道理的,因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靠四年制的本科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比我们富得多的国家都无一例外地采取了短期高等教育、职业高等教育,像美国的社区学院,欧洲的普遍的短期学院,日本的短期职业大学,英国本身的学制就比较短,一年预科以后三年本科,它的学制就相当于中国专科的学制。现在欧盟倾向于缩短本科学制,叫三五八,三年拿到本科学士学位,五年拿到硕士学位,八年拿到博士学位,这是不是在市场上有足够的竞争力,还很难说,都在实验中。这些已经启示我们:不同高校的定位是需要的。
新的形势对我们的需求的确是非常厉害的,计划经济的情况下,国家对人才的供给和需求是通过指令性计划来调节的,而在转型时期是通过指导性计划来调节的,那个时候就有了劳动力市场,有了专业报酬水平,现在我们还不太看清楚这一点,但以后肯定会越来越起作用,劳动力报酬水平将决定人们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先选择什么后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到了市场经济的情况下,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劳动力市场、专业报酬水平,会从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中退出,站在一旁监管这样一个市场秩序,这对中国和其他国家,都会面临一个从原来精英化的高等教育到大众化再进到普及化的非常深刻的转变。
现在我们探讨的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包括领导、校长负责、行政管理、教授治学,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开始实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