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用于圆柱体工件的研磨夹具[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用于圆柱体工件的研磨夹具[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意榕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5218801 U (45)授权公告日 2016.05.11

(21)申请号 201521024349.5(22)申请日 2015.12.11

(73)专利权人铜陵丰山三佳微电子有限公司

地址244000 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区石城路

电子工业区(72)发明人夏阳光 何黎 卢建中 陶国海

张朝红(74)专利代理机构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34105

代理人莫祚平(51)Int.Cl.

B24B 37/27(2012.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4页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用于圆柱体工件的研磨夹具(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圆柱体工件的研磨夹具,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下固定板的上表面均为平面且它们之间相互平行,上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的第一通孔,所述下固定板的下表面在与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若干个凹槽,下固定板下表面除了开设有凹槽的部分外其他部分为与上固定板的上表面、上固定板的下表面以及下固定板的上表面平行,每个凹槽的槽底都开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使得凹槽的槽底相对于第二通孔形成台阶,每个第二通孔内均连接有定位螺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通过正确的定位方案、夹紧方案,综合考虑夹具操作安全、省力等因素,实现多件同时夹紧,保证工件加工尺寸。 C N 2 0 5 2 1 8 8 0 1 UCN 205218801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用于圆柱体工件的研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下固定板的上表面均为平面且它们之间相互平行,上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口径与圆柱体工件底面或顶面的直径大小相适配,所述下固定板的下表面在与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若干个凹槽,下固定板下表面除了开设有凹槽的部分外其他部分为与上固定板的上表面、上固定板的下表面以及下固定板的上表面平行,每个凹槽的槽底都开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使得凹槽的槽底相对于第二通孔形成台阶,每个第二通孔内均连接有定位螺钉,第一通孔的中心与第二通孔的中心均位于一条高度方向上垂直于上固定板及下固定板表面的直线上,凹槽以及第二通孔的数量与第一通孔的数量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圆柱体工件的研磨夹具,其特征在于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之间设置有矩形长槽,矩形长槽两端分别与位于矩形长槽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通孔连通,矩形长槽的长度等于圆柱体工件的高度、宽度等于圆柱体工件底面或顶面的直径、深度小于圆柱体工件的直径,矩形长槽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通孔内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有填充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圆柱体工件的研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孔壁为正十二边形。

2

CN 205218801 U

说 明 书

一种用于圆柱体工件的研磨夹具

1/2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研磨夹具,尤其是一种用于圆柱体工件的研磨夹具,这种夹具主要应用于电磁台平面磨床。

背景技术

[0002]小工件在使用磨床研磨时,必须进行装夹。目前使用挡块进行装夹的作业方式,能完全胜任简单外形工件研磨。对于圆柱体及异形等外形工件直接使用挡块进行装夹时,会出现工件装夹定位不牢靠、研磨作业安全系数不高、装夹效果不牢靠、装夹过程所需时间过长、一次装夹中所能装夹工件数量少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对于圆柱体及异形等外形工件直接使用挡块进行装夹时,会出现工件装夹定位不牢靠、研磨作业安全系数不高、装夹效果不牢靠、装夹过程所需时间过长、一次装夹中所能装夹工件数量少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圆柱体工件的研磨夹具,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下固定板的上表面均为平面且它们之间相互平行,上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口径与圆柱体工件底面或顶面的直径大小相适配,所述下固定板的下表面在与第一通孔开设有若干个凹槽,下固定板

上固定板的下表面以及下表面除了开设有凹槽的部分外其他部分为与上固定板的上表面、

下固定板的上表面平行,每个凹槽的槽底都开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使得凹槽的槽底相对于第二通孔形成台阶,每个第二通孔内均连接有定位螺钉,第一通孔的中心与第二通孔的中心均位于一条高度方向上垂直于上固定板及下固定板表面的直线上,凹槽以及第二通孔的数量与第一通孔的数量相等。[000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之间设置有矩形长槽,矩形长槽两端分别与位于矩形长槽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通孔连通,矩形长槽的长度等于圆柱体工件的高度、宽度等于圆柱体工件底面或顶面的直径、深度小于圆柱体工件的直径。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孔壁为正十二边形。[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所有涉及零件可通过简单的机械加工制成,减少了加工成本,便于制造、检验、装配、调整和维修。通过正确的定位方案、夹紧方案,综合考虑夹具操作安全、省力等因素,实现多件同时夹紧,保证工件加工尺寸,大大提高了圆柱体研磨作业工作效率。夹具夹紧作业时,操作简单,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利用这种设备能够对模具中的导柱进行加工。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没有画出所有位置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

3

CN 205218801 U

说 明 书

2/2页

孔)。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0]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11]图4为矩形长槽与第一通孔的配合示意图。[0012]图5为图4使用时的示意图。[0013]图中所示:1上固定板,2下固定板,3第一通孔,4凹槽,5第二通孔,6台阶,7定位螺钉,8矩形长槽,9填充块,10工件。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0015]实施例1:一种用于圆柱体工件的研磨夹具,包括上固定板1、下固定板2,所述上固定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下固定板的上表面均为平面且它们之间相互平行,上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的第一通孔3,所述第一通孔的口径与圆柱体工件底面或顶面的直径大小相适配,所述下固定板的下表面在与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若干个凹槽4,下固定板下表面除了开设有凹槽的部分外其他部分为与上固定板的上表面、上固定板的下表面以及下固定板的上表面平行,每个凹槽的槽底都开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5使得凹槽的槽底相对于第二通孔形成台阶6,每个第二通孔内均连接有定位螺钉7,第一通孔的中心与第二通孔的中心均位于一条高度方向上垂直于上固定板及下固定板表面的直线上,凹槽以及第二通孔的数量与第一通孔的数量相等。第一通孔的尺寸根据工件尺寸设计而来,上固定板1上可以根据工件加工需求制作多种不同尺寸通孔,这样能够同时完成多种直径圆柱体工件研磨作业任务,为保障工件能够便捷安装第一通孔尺寸有一定精度要求。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固定牢靠、安全且便于夹具维修、调整,待加工工件用螺钉固定,保证了加工精度。[0016]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之间设置有矩形长槽8,矩形长槽两端分别与位于矩形长槽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通孔连通,矩形长槽的长度等于圆柱体工件的高度、宽度等于圆柱体工件底面或顶面的直径、深度小于圆柱体工件的直径,矩形长槽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通孔内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有填充块9。

[0017]导柱是用于模具中与组件组合使用确保模具以精准的定位进行活动引导模具行程的导向元件,冲压模具中需要利用导柱进行定位,根据冲压模具的需要、沿着导柱径向对导柱一端加工,这一加工过程中可以使用实施例1中的夹具。而级进模具中也需要利用到呈圆柱体的导柱,根据级进模具定位的需要、沿着导柱轴线方向对导柱表面加工,这时候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定位结构,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矩形长槽,或者说由于在第一通孔内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有填充块、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内的填充块在相向内侧为一垂直平面、将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打通后与填充块的垂直平面形成了矩形长槽,加工时可以利用矩形长槽将导柱定位从而方便沿着导柱轴线方向对导柱表面加工,保证加工精度。[0018]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孔壁为正十二边形。第一通孔采用12边形,在尽可能减少加工难度情况下,对工件起到辅助定位、夹紧作用。[0019]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方案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排列组合与变换,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各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4

[0009]

CN 205218801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5

CN 205218801 U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2

图3

6

CN 205218801 U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4

7

CN 205218801 U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5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