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产车间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效果评价

生产车间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效果评价

来源:意榕旅游网


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效果评价

日期:2018 年 月 参评人员:

识别 序出的 号 风险 1 2 风险评价 风险描述 L 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0.5 不清晰、权责不明确; 车间主任,(副主任)未发挥其职责范围内0.5 的领导作用; E 1 1 C 1 1 M D 危险 等级 控制措施实施效果评价 控制措施 备注 0.8 0.4 0.8 0.4 3 人的风险 4 岗位设置不合理,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楚、0.5 权限不明晰; 6 1 0.8 2.4 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履职不到位; 1 6 7 0.8 36 5 人员资质不符合要求; 0.5 1 15 0.8 6 6

人员能力不胜任工作; 1 6 1 0.8 4.8 是否 落实落实明显 成本 难度 通过优化机构设置,建立职能 Ⅰ 是 清晰、权责明确的管理机制。 通过分管领导监督、总部绩效 Ⅰ 考核和员工监督,发挥领导带是 头作用。 通过合理有效的岗位设置、制 定《部门职能和岗位说明书》、部门管理制度,并组织宣贯、Ⅰ 实施;实施竞骋上岗、人员调是 配及岗位职责培训,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事事有人负责、事事有人监督。 通过分门别类组织开展形式 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谈心谈Ⅱ 是 话及绩效考核提高部门员工安全意识。 设置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实施 竞聘上岗;对有资质要求的岗Ⅰ 位,组织参加地方主管部门或是 行业主管部门组办的取证、复证培训。 通过竞骋上岗将人员分配至 Ⅰ 是 最适合的岗位,发挥人员最大

7 人员培训不符合要求; 1 1 7 0.8 5.6 8 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 0.5 1 40 0.8 16 9 人员工作质量不高效率低下; 1 6 1 0.8 4.8 潜能;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转岗培训和“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提升人员业务能力。 根据不同层次人员实际,精心编制安全、质量、工艺技术培训教材,并组织培训;通过考Ⅰ 试、现场问答、抽查等形式考核培训效果,合格的签发上岗证,不合格的进行谈话、继续培训。 完善制度,严格制度执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安Ⅰ 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技能,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 开展岗位职责、技能培训,进行谈心谈话,实施绩效考核,提高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Ⅰ 效率、质量,有效的遏制人力资源浪费,降低人工及管理成本,提升工作质量。 Ⅱ 加装防护装置。 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发火材Ⅱ 料工具。 在下料口处安装除铁装置,防Ⅱ 止铁器落入机器内。 是 是 是 钠破碎设备入料1 口没有防护装置; 钠粗碎时使用黑11 机的色金属工具硬砸,无除0.5 风险 铁装置; 无除铁装置,机器内混12 入铁器,摩擦、撞击,0.5 给下道工序留下隐患; 10

6 6 3 0.8 14.4 是 是 15 0.8 36 是 6 15 0.8 36

13 螺旋中物料堆积过多,0.5 长时间摩擦发热; 铵溶液储存测压、测温装置失效,易造成罐体破裂,高温液体泄漏,发生事故; 过滤装置失效,可能会使刚性杂质混流到水相制药工序,造成事故隐患; 水相制备储存无紧急泄放设施,或紧急泄放装置失效,高温液体失控肆意流放,会造成人员烫伤,设备、设施损坏; 消防设施失效、周围环境火灾,可能引发爆炸或更大火灾; 水相制备没有温控装置或温控失灵,造成溶液过度加温,水相溶解温度过高; 油相制备没有温控装置或温控装置失灵造成过度加热; 6 15 0.8 36 螺旋吊轴承采用滑动轴承设有防尘密封装置,使用时保持Ⅱ 下料口畅通,防止物料堆积过多,使用结束时彻底清扫螺旋。 是 14 0.5 6 15 0.8 36 定期、定时对铵溶液储存Ⅱ 测压、测温装置进行班中巡查是 及维护保养,保持其有效性。 加装过滤装置,生产过程中当Ⅱ 班人员认真检查,防止刚性杂质混流到水相制药工序。 15 0.5 6 15 0.8 36 是 16 0.5 6 15 0.8 36 安装水相制备储存紧急泄放Ⅱ 设施,并定期进行巡查和维护保养,保持其有效性。 是 17 0.5 6 15 0.8 36 定期检查和更换消防器材,防Ⅱ 止火灾的发生。 经企业与技术提供方共同验Ⅰ 收合格;定期验证自动控制系统有效性。 安装油相制备没有温控装置,Ⅱ 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及有效性验证。 是 是 是 18 1 6 3 0.8 14.4 19

1 6 7 33.0.8 6

20 21 22 未安装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不合格给下道工序埋下隐患; 过滤装置失效,水油相中混入机械杂质; 粗乳器设计不合理,制造质量差; 粗乳器机械故障,局部摩擦、撞击; 无断料保护装置或温度等安全连锁保护装置失灵,乳化机长时间空转; 收工时乳化机内残留的基质清理不彻底,开工时空车运转; 基质泵或乳胶泵断料,长时间空转; 基质泵或乳胶泵螺杆泵转数过高; 螺杆泵故障,局部摩擦、撞击; 炸药进入基质泵或泵乳胶泵转动部位摩擦 螺杆泵转子材质不符合规定; 0.5 1 0.5 6 6 6 15 0.8 36 15 0.8 72 15 0.8 36 加装过滤装置,保持材料质量Ⅱ 合格无杂质。 定期更换过滤装置,保持材料质量合格无杂质。 严格把控设备入厂质量,核对Ⅱ 产品检验合格证,是否符合民爆行业使用器材使用标准。 定期检查、检修设备,每班开Ⅲ 工时检查粗乳器机工作状况;生产过程中加强巡查。 Ⅲ 定期检测、报警及安全连锁停Ⅲ 机装置有效并加强班检、校对和定期验证。 Ⅲ 每天中班下班后认真清理粗乳器内残留的基质,开工时严禁空机运转。 严格按工艺操作,基质泵或乳胶泵断料时,应立即停机,严禁长时间空转。 严格按工艺操作,强化监控人员的管理。 定期检查、检修设备,生产过程中维修人员加强巡查。 设备易松动部件定期检查、紧固、强化紧锁措施。 及时与厂家联系,更换材质合格的螺杆泵转子。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23 1 6 15 0.8 72 24 0.5 6 40 0.8 96 25 0.5 6 40 0.8 96 26 27 28 29 30

1 0.5 0.5 0.5 0.5 6 6 6 6 6 40 0.8 192 40 0.8 96 40 0.8 96 40 0.8 96 40 0.8 96 Ⅱ Ⅲ Ⅲ Ⅲ Ⅲ

31 无超温、超压、断流、断料安全连锁装置或0.5 安全连锁装置失效; 敏化器内进入硬性或禁忌性杂质,引起摩擦或反应,局部形成热点; 敏化器密封轴处积存残药长时间摩擦; 敏化剂加入量过大过快,局部快速分解,形成热点; 敏化器冷却水断流,长时间高温运行; 敏化器故障,局部磨擦、撞击; 混入机械杂质,摩擦热量积聚; 6 40 0.8 96 Ⅲ 32 1 6 40 0.8 192 Ⅱ 33 0.5 6 40 0.8 96 Ⅲ 34 0.5 6 40 0.8 96 Ⅲ 35 36 37 1 0.5 0.2 6 6 6 40 0.8 192 40 0.8 96 38.40 0.8 4 38.4 Ⅲ Ⅲ Ⅱ 38 乳胶泵断料,未及时停机,物料与设备摩擦、0.2 局部剧烈升温; 装药机故障,自动控制装置失灵; 泵送系统超压,无紧急0.5 0.2 6 40 0.8 Ⅱ 39 40

6 6 40 0.8 96 40 0.8 38.Ⅲ Ⅱ 定期验证自动控制系统有效性;制定自动控制系统异常情况的应急预案或应急措施。 立即停机,用压缩空气清扫设备内余料。按操作规程拆开敏化器,取出杂质,再按规程组装敏化器并试机,试机确认合格方可进行生产。 制定强制的定期检修、更新密封件和易损件的制度并严格执行。 立即停止生产,撤出工房内人员,用压缩空气吹扫设备内余料。并调整敏化剂加入量。 冷却水监控、报警、停机系统定期校验,保持有效;每班开机进行检查。 立即停机,按规程对敏化器进行检修。 开启冷却水循环系统,迅速降温,并将管内或设备内的物料用压缩空气吹扫出来。 立即停机,开启冷却水循环,用压缩空气吹扫泵内物料。检查安全连锁,定期校验,保持其有效性。 立即停机,修复自动控制系统,定期校验,保持其有效性。 立即手动停机。并加装紧急自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自动停车装置、超压泄爆装置; 装药喷码机油料(易燃物)泄漏; 冷却及风干电机失爆或防护等级达不到相应区域电气危险场所的要求,电气火花引燃、引爆炸药; 4 41 0.2 6 38.40 0.8 4 Ⅲ 42 0.5 6 40 0.8 96 Ⅲ 43 下料口、接料口对接错位,药卷进入转动机构,摩擦、挤压; 前工序火灾、爆炸事故,药卷机械输送传爆、殉爆; 包装机故障,自动控制装置失灵; 0.5 6 15 0.8 36 Ⅱ 44 0.2 6 40 0.8 38.4 Ⅱ 45 0.5 6 15 0.8 36 Ⅱ 46 包装工序电机失爆或防护等级达不到相应0.5 区域电气危险场所的要求,电气火花引燃、6 15 0.8 36 Ⅱ 动停车装置、超压泄爆装置及安全连锁系统,定时巡查,定期维护保养。 立即停止生产,对喷码机进行降温处理。对喷码机进行修复。 按照《民爆规范》的规定选型、安装电气设备、设施、开关、线路等电气,强化定检维修;选用合法定点的电气设备生产企业的产品;电气设备应有完善的合格证明材料,安装前检查验收合格。 立即停机,对下料口、接料口对接处进行重新定位。彻底清理转动部位的漏药,并更换转动部位的密封装置,重新加油。 立即停止生产,开启防传爆、殉爆装置。将药卷与上道工序进行隔离,防止药卷传爆、殉爆波及下道工序,撤离人员。 停止生产,关闭药卷输送装置。防止包装工序超量。修复自动控制系统。 按照《民爆规范》的规定选型、安装电气设备、设施、开关、线路等电气,强化定检维修;选用合法定点的电气设备生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引爆炸药; 47 水相物质溶解时混有可燃性物质; 1 6 7 0.8 33.6 产企业的产品;电气设备应有完善的合格证明材料,安装前检查验收合格。 取出可燃性物质,如不能取出则上报技术部门进行处理。并检查水相倒料过滤装置有效Ⅱ 性,防止可燃性物质流入下道工序。加装水相投料过滤装置,防止杂质进入水相。 Ⅰ 应保持有效距离。 Ⅳ 保持材料合格无杂质。 基质温度检测、报警及安全连Ⅲ 锁停机装置有效并加强当班检查。 是 48 49 50 油相材料堆放距热源过近; 油相材料熔化、储存时混入氧化性杂质; 基质温度过高; 1 0.5 1 0.5 0.5 6 6 6 6 6 3 0.8 14.4 是 是 是 15 0.8 36 15 0.8 72 1 1 0.8 2.4 0.8 2.4 料的风险 产品标识不清,混淆、51 误发、误用; 产品未经检验或检测,52 致使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产品防护不到位,产品53 损坏,质量下降甚至不合格 原辅材料储存环境恶 劣,原辅材料损坏,变质; 不合格品未进行隔离、55 标识和处置;

Ⅰ 建立并保持适当的防护标识。 是 Ⅰ 严格执行产品检验程序。 根据产品的特点包装产品,重Ⅰ 点在于产品搬运和储存时的保护。 是 是 0.5 6 1 0.8 2.4 0.5 0.5 6 6 1 1 0.8 2.4 0.8 2.4 采取有效的管理控制措施,防Ⅰ 是 止原辅材料损坏、变质误用。 Ⅰ 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并标识清楚。 是

56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存在缺陷; 1 3 15 0.8 36 57 未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安全隐患整改未形成闭环;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健全,未能有效指导生产作业; 1 3 15 0.8 36 58 3 1 1 0.8 36 法的未严格执行安全技术风险 操作规程、原材料质量59 标准、产品标准等相关工艺技术文件; 60 未严格执行质量体系要求; 结合国家、行业要求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宣贯培训,使员Ⅱ 工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改进存在问题和不足。 每周进行安全监督检查,督促责任部门整改隐患;每月至少Ⅱ 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排查治理事故隐患,编制整改计划,并验证隐患整改完成情况。 结合国家、行业要求完善操作规程,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提Ⅰ 高员工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每周进行监督检查,制止和纠Ⅱ 正违章操作、违反工艺的行为。 健全完善上墙标识牌内容和管理台账,每周检查,发现有Ⅰ 缺失、损坏的标识牌及时更换。 严格按“文件控制程序、记录Ⅰ 控制程序、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结合国家、行业要求完善应急Ⅰ 预案,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定期组织培训,编制备案材料在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1 3 15 0.8 36 1 1 15 0.8 12 61 62

文件管理不规范,不在受控状态;记录不规1 范,不便于识别和追溯; 未按期完善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0.5 物资,并组织培训; 6 1 0.8 4.8 1 15 0.8 6

63 65 未改进质量管理体系1 的有效性; 员工未正确穿戴和使0.5 用劳保用品; 现场管理监督不到位,不能满足安全管理要1 求; 工作环境恶劣,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及安全生产条件; 1 1 1 1 1 3 0.8 0.8 0.8 1.2 地方主管部门备。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费用管理Ⅰ 制度》。 是 Ⅰ 定期检查劳保用品使用情况。 是 Ⅰ 每周对生产车间、试炮场现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定期检查工作环境,加强现场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维护基础设施,改善工作环境。 定期检查,防止工艺技术落后、安全性能低下的生产设备投入使用;推进技术改进工作,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按“四不放过”原则参与事故调查,并建立事故档案。 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分析会议,定期对车间进行安全检查。 下班后或节假日确认电源关闭,门窗上锁;带班班长带班领导和安全员按规定进行检查。 按程序验证测量设备,及时将信息反馈给采购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 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账,定是 15 0.8 12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66 1 15 0.8 12 Ⅰ 设备、工艺技术落后,67 生产过程安全性不稳0.5 0.5 40 0.8 8 环的定; 风险 未参与事故调查,建立68 0.5 0.5 7 0.8 1.4 事故档案; 69 车间未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 下班后或节假日期间未锁好门窗,致使生产车间设备丢失、被盗或破坏; 0.5 0.5 7 0.8 1.4 Ⅰ Ⅰ Ⅰ 是 70 1 1 1 0.8 0.8 Ⅰ 测量设备质量差,不能71 测的满足理化验条件; 风险 72 未按周期对监视和测

1 0.5 1 1 1 0.8 0.8 Ⅰ Ⅰ 15 0.8 12

73 量设备周期校准和检定,致使过期、失效; 监视和测量设备使用过程出现过期失效、精度、灵敏度、计量不可靠的器具延续使用和人为破坏; 1 1 15 0.8 12 期检查、检定,确保灵敏、可靠、有效。 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账,定期逐个检查,防止检查遗漏,Ⅰ 对过期失效、损坏、精度、灵敏度、计量不可靠的器具及时更换。 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