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论刊・2015年第9期 教育广角 西藏中学生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 笱崇敏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茂名525000) 【摘要】研究西藏中学学生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对436名西藏中学学生被试分别采用学习倦怠量 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测量。学习倦怠总分和社会支持总分以及社会支持各维度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学生学习的 倦怠变化随着社会支持感的变化而呈现负向变化,即个体的社会支持感水平越高其学习倦怠越低,并且客观支持的增 加将会影响情绪耗竭的减少,对支持的有效利用和生理耗竭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学习倦怠;社会支持 一、问题的提出 调查研究,对预防和缓解学生学习倦怠具有一定的理 学习倦怠的概念是从工作倦怠引申而来,是一种 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发生于正常人身上的持续的、负性的、与学习相关的 心理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一是精力耗损、情感耗 二、研究方法 . 损。二是对与学习有关的活动的热忱逐渐消失、对学 (一)研究被试 业持负面态度。三是个体在学业方面体会不到成就感 从武汉市西藏中学整班抽取436入,以班级为单位 或者没有效能感。研究发现学习倦怠与焦虑、抑郁等 进行集体施测,为保证作答的真实性,问卷采用不记 症状存在相关。 名的形式,并统一指导语控制情景,统一回收。本次 学者(Pines1980;Meier,1985)认为学习倦怠对 调查共发放问卷436份,收回436份,其中有效问卷411 于学生而言,是由于学生所面临的来自于学业方面的 份,有效率94%。在有效被试中,男生156人,其中女 压力以及负面效应而产生精神和身体上的消耗,与周 生255人。 围同学的关系冷漠的一种负面态度现象。 (二)研究工具 社会支持一般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 1、学习倦怠问卷。采用由吴艳和戴晓阳于2007 支持,一个人如果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不良事 年编制的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评估内容涉及个体身 件的消极影响会相对降低。不少研究均显示社会支持 心耗竭、对学业的态度以及学习低成就感几方面的情 系统会影响学习倦怠。Jacobs(2003)等以大学生为对象 况。该量表是一个自评量表,包括身心耗竭、学业疏 的研究显示,社会支持特别是来自朋友的支持能够显 离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共16个题目。总量表的内部一 著预测学习倦怠,来自朋友的支持越多,学习倦怠越 致性系数为学业倦怠:0.628,身心耗竭:0.688,学业 少。台湾杨惠珍(2005)对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学 疏离:0.779,低成就感:0.796。 习倦怠研究显示,社会支持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地预 2、社会支持问卷。社会支持问卷采用由戴晓阳、 测作用。任春华(2010)对安徽省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社 叶悦妹于2008年编制的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该量 会支持不仅直接影响学习倦怠,而且通过学业效能感 表是一个自评量表,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 间接影响学习倦怠。 利用度3个维度,共17个题目。社会支持的信度为: 国内外研究表明,倦怠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密 0.654,主观支持的信度:o.479,客观支持的信度: 切的关系,社会支持是倦怠的影响因素之一。Yang 0.593,支持利用度的信度:0.685。 (2005)认为社会支持可看作是学习倦怠的前测变 (三)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量;唐芳贵(2008)研究认为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呈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该调查在研究者的 显著负相关;尧丹俐(2009)研究表明,社会支持 指导下,由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给予统一指导语,以班 对学习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通过查阅已有文 级为单位集体施测。问卷填写采用不记名的方式,所 献,对社会支持与倦怠关系研究的对象主要有教师、 有问卷当场回收,测试时间大约30分钟。所有数据采 护士、中小学生及其他职业人员,以高校贫困生为对 用SPSS16.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 象。因此,对其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进行 析。 109 三、数据分析 (一)西藏中学学生学习倦怠总体水平的描述统 计 表二:西藏中学学生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 由于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采用的五点评分方法, 即非常符合记5分,有点符合记4分,不太确定记3分, 不太符合记2分,分布符合记1分,部分题目反向记 分。中间值为3分,而表中学习倦怠的平均值为2.7, 低于平均值,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说明中学整体的 学习倦怠的情况中等略微偏低,下面的三个维度中, 身心耗竭为3.06,分数最高,说明身心耗竭略高于中 等水平,其次是低成就感,3.0正好处于中等水平,最 后是学业疏离,2.1,低于中等值,学业倦怠的信度 是:0.628;身心耗竭的信度是:0.688;学业殊离的信度 是:0.779低成就感的信度是0.79。 (二)学习倦怠水平在年级上的差异描述 表一:学习倦怠水平在年级上的差异描述 学习倦怠增均分 Mean SD 注: 代表在0.05水平(双侧),显署相关: 表在0 O1水平(双侧)显 著相关 为了探明西藏中学学生社会支持和学习倦怠的关 系,用Person ̄关分析方法进分析,结果见(表二) 中可以看到学习倦怠总分和社会支持总分之间显著相 关,并且倦怠总分和社会支持各维度上也显著相关, 倦怠总分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显著相关,与支持利 用度显著相关。 (四)西藏中学学生社会支持对学习倦怠的回归 分析 身心耗竭 Mean SD 学业疏离 Mean SD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文科 高二理科 高三文科 高三理科 2.69 2.76 2.71 2,80 2.8O 2.54 2.50 O.57 O.57 O.45 O.71 O.50 O.48 O.64 3.O9 3.20 3.12 3.19 3.20 2.8O 2.80 O.85 O.74 O.83 O.71 O.73 0.64 0.79 2.O0 2.16 2.59 2.25 2.25 1.92 1.94 O.73 O.82 0.59 0.91 0.64 0.74 O.8l 为了探讨社会支持对中学生学习倦怠的预测作 用,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以学习倦怠总分为因变 量,以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 低成就感 Mean SD 析,结果见(表三)显示,社会支持与学 3.O0 0.57 习倦怠显著线性相关,预测系数为0.271, 2.95 0.67 2.96 0.55 表社会支持能够解释学习倦怠变异程度的 3.14 0.55 2.95 2.9O 2.74 O.68 0.53 0.65 27.1%。 (五)学习倦怠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讨论 表三:西藏中学学生社会支持对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 1、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学 习倦怠(F=O.476,sig=O.185),具体来说,学习倦 怠的分数从初二年级到初三年级呈上升趋势,说明随 着年级的升高,来自于学业的压力逐渐增大,从而学 因 自变量 B 变量 学习 社会支 倦怠 持 一O.173 B T R R I 一O.251 -5.247 —0.52r 0.271 27.5 习上的倦怠感也随之增加。高一年级到高二年级也是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学生 如此,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倦怠的分数逐渐增加, 但是到了高三,分数却降低了,因为高三即将面临高 学习的关键重要时期,是快速增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考,所以学习的内外动机都很强,因此倦怠不会很明 学习是中学生从事的最重要的、占中学生绝大部分时 间的主要活动。中学生更是处于个体人生观迅速发展 显。 2、身心耗竭的年级差异。通过方差分析得出,身 的时期,同时也是社会化过程中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 心耗竭(F=2.433,sig=O.025),身心耗竭在年级上的 重要时期。由于课业繁重、父母期望过高,还面临着 差异显著。具体来说,初三年级的分数最高,高三年 升学的压力和激烈的竞争,中学生体验到的来自学习 级的分数最低,初-N初三年级这段时间随着年级的 方面的压力远大于其它阶段的学生,在压力之下中学 升高身心耗竭的程度不断提高;高一到高二也呈现了 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许多学生对学习逐渐 失去兴趣,他们的学习活动大都出于外部动机,如父 随着年级升高分数增加的趋势。 3、学业疏离的年级差异。通过方差分析得出, 学 母的期望、老师的表扬、在同辈群体中的优越感等,业疏离(F=I.407,sig=O.210),学业疏离在年级上差 而不是出于对知识的追求,他们感到力不从心、精神 异不显著。具体来说,高二年级的分数最高,高三年 疲惫,这种学习倦怠和学习压力的现象日益显著,且 级的分数最低,初二到初三年级这段时间随着年级的 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失调,具体表现为 升高学业疏离的程度不断提高;高一到高二也呈现了 焦躁、疲劳、抑郁、行为失调、神经衰弱、失眠、在 学校无所事事、旷课打架等。由此可见,这一问题已 随着年级升高分数增加的趋势。 4、低成就感的年级差异。通过方差分析得出,低 经对中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造成了困扰,已经严重 成就感(F=O.754,sig=O.606),低成就感在年级上差 制约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且有可能成为社会的 异不显著。具体来说,高二年级的分数最低,高三年 隐患。有关中学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的研究越来越 多,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级的分数最高,其他年级的分数差异不显著。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学习倦怠总分和社会支持总 (三)西藏中学学生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相关 分以及社会支持各维度之间存在着显(下转第105页) 分析 1 10 识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潜质,突破课本知识结构 通过读书笔记、论文撰写等方式开展自我学习。 的限制,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工作,以免压抑 3、积极主动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个性的发展。 是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社会 3、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创设良好的创新学 服务与实践活动,提升创新服务意识。学生为了更有 习情境。教师应积极从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社会实 效的提升自己的服务和实践质量与效果,会不断的进 践等方面营造创新学习的环境,克服自我权威心理, 行主动思考如何增加自己服务的科技含量,从而激发 鼓励学生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勇于对教材内容或教 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其创新能力的提升注入了源源不 师讲解提出质疑,并激励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 断的动力。 径。以课题研究、学术报告、科技制作和相应的竞赛 总而言之,对于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 活动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 长期而持久的工作,尤其不同专业与方向的学生所需 地探求新知识和新技能。 要的培养方式也不尽相同,在培养过程中不要急于在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短时间内形成固定的培养模式,而应该注重在培养的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过程中不断进行分析总结并更新完善,积极探索新的 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分析研究的 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培养更多的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 习惯,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 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创新想法或计划要及时给予指引和指导。教师应吸引 [本文为2013年珠海市教育科研课题《以培养创 学生加入自己的创新项目或研究课题,提高学生的创 新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研究》, 新实践能力和经验,在条件成熟后,可帮助学生形成 课题编号2013KTG06,阶段性成果。] 自主创新团队,协助他们建构自己的知识应用体系, 参考文献: 逐步掌握将思想转化为设计、将设计转化为成果的能 [1】胡晓慧:浅析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 力。 对策.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㈤4. (三)学生主动开展创新知识学习,提升创新能 『2】史宝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人才培养模 力 式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1、学生在学校开展学习时,不但要注重学习本 f3】殷莺: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问题研究.教育与 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加强 职业.2014(3). 创新技能的培养。只有先凭借基本知识打下扎实的基 【4】刘丽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世纪 础,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大力培养发展自己的创新思 桥.201 1 f21). 维和技能。 作者简介:贺颖,四川成都人,珠海城市职业技 2、通过讲座、网络等多渠道开展学习,吸收课堂 术学院科研科科长,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 以外的知识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创新基础 育,教育管理。 知识,通过小组工作和小组讨论开展集体工作学习, 编辑,姜桂义校对,陈亚仙 (上接第110页)著负相关,说明中学生学习的倦怠 参考文献: 变化随着社会支持感的变化而呈现负向变化,即个体 【1】严标宾,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 的社会支持感水平越高其学习倦怠越低,并且客观支 福感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第3期,16—18. 持的增加将会影响情绪耗竭的减少,对支持的有效利 [2】朱艳:中学生学业压力、社会支持、学习动机对 用和生理耗竭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这说明良好的社 学习倦怠的作用机制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6— 会支持对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倦怠有很大影响,所以当 10. 个体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朋友老师的良好支 [3 J胡俏,戴春林: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心理科 持,就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氛围,处于良好人际 学,2007,30(1)15—19. 氛围中的学生,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肯定,从而能 【4]朱晓斌,王静丽: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 够肯定自己,充满自信的迎接学习生活中的挑战,并 压力和学习倦怠关系的结构模型,Chinese Tournal of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体验,这样有助于 Clinical Psychology 2009 Vo1.17 No.5.22—24. 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一般不会利用不当的行为 作者简介:笱崇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生处心 去逃避学习或者学校生活中的困难,也不容易对学习 理健康辅导中心助教。 产生倦怠的心理状态。 编辑,关锡飞校对,梁健燕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