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肉种鸡采食量调节研究进展

来源:意榕旅游网
肉种鸡采食量调节研究进展 李燕 (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畜禽疾病研究院,山东烟台265508) 现代商品化肉种鸡是对其快速生长性能和高 产蛋性能这两个重要但互相矛盾的遗传性状而集 和代谢产物等。每种信号分子和相应感受器组成一 个信号通路在特定细胞和组织中产生局部效应,或 者通过CNS在全身范围内起作用。 1.3能量感知和代谢程序 中选育的产物。肉种鸡母鸡在保持快速生长和高产 肉量等遗传潜力的同时,必须维持良好的繁殖性 能、健康状况和高成活率。然而,生长性状和繁殖性 能呈负相关.这种情况可以称为“肉种鸡相悖理 能量感知途径是存在于CNS和外周组织中的 另一种调节机制,调控采食量的同时能调整外周组 论”。因此,商业化肉种鸡管理必然要采取折衷的方 法,生产者必须通过早期限饲使种鸡达到性成熟的 目标体重,以期获得最佳繁殖性能。同时,整个生产 期严格控制体增重。最大限度减少成年鸡繁殖问题 发生。为更好理解这种现状的形成和寻求应对措 织代谢活动,以此维持体重和能量平衡。 1.4中央和外周调节途径 外界环境诱因(饲料数量、饲料组成、光照周 期、温度、应激)和体内生理信号(激素、营养和代谢 物浓度)引起采食量和能量消耗的协调性控制。下 丘脑的黑色素皮质素系统包含调节采食量的两种 施,有必要了解家禽的采食量调节机制。这篇文章 综述了家禽采食量调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另外探 讨了不同饲喂模式对肉种鸡母鸡激素水平和新陈 神经丛:一种表达神经肽Y(NPY)和刺鼠色蛋白相 关蛋白(AgRP);一种表达仅一黑素细胞刺激素一阿 黑皮素原(POMC)。NPY/AgRP(合成代谢)促进采食 代谢的影响。 1采食量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量和增加能量储备。POMC(分解代谢)抑制采食量 和减少能量储备。下丘脑的AMPK被机体低能量 状态激活,刺激神经细胞合成表达NPY/AgRP,引 起饲料采食量增加和能量消耗减少,最终提高了能 量水平。相反,roTOR被高能量状态激活,促进神经 细胞分泌POMC,依次引起采食量下降和能量消耗 家禽整个生产周期的体重是通过调节采食量 和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决定的。耗能或储能的外周 组织中独特的信号途径与控制能量摄入的中枢神 经系统(CNS)的互作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复杂、完 整而精密的调节机制。 1.1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增加,从而促进维持、生长和产蛋等活动。因此,黑 色素皮质素系统的活动平衡最终决定了整体能量 平衡和体重情况。 血液中瘦素和胰岛素浓度变化引起能量平衡 的长期改变是通过促进或抑制下丘脑相关神经细 家禽采食量的短期调节是指家禽每次采食活 动的控制.通过饲料或特定营养素激活胃肠道中的 激素和神经信号通路实现。采食量的长期调节是指 家禽的长期能量平衡,通过密切监控脂肪组织的能 量储备来实现,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饲料摄 入、消化、吸收和代谢各个环节共同发生适应性变 化来维持整个机体的能量平衡和体重。 1.2信号分子 胞实现的。瘦素作用于黑色素皮质素系统,直接或 问接降低雏鸡采食量。同样地,直接作用于中枢的 胰岛素抑制雏鸡采食量。血液中瘦素和胰岛素水平 随着能量水平升高或降低而上升或下降,因此在肉 鸡限饲和再饲喂过程中,这两种主要激素可以作为 CNS感知能量储存的外周信号。黑色素皮质素神经 营养状况的变化刺激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产 生一系列信号分子,包括神经肽、脂肪因子、营养素 45一 今日畜牧兽医2014.02 系统通过调节采食量和能量消耗的适当变化来达 现代肉种鸡母鸡饲养管理的主要困难是鸡群 到能量平衡态。瘦素和胰岛素在这种调节活动中 丧失调节采食量的能力。7~l5周龄是控制体重增 起重要作用。 长的最关键时期,也是限饲程度最高的阶段。为获 2采食量调控基因研究进展 得更高均匀度,隔日饲喂、5—2限饲或4~3限饲要 鉴定和分析肉鸡采食量调节基因的系统化研 优于每13限饲。限饲对提高种母鸡生产性能有众多 究成果较少。Yuan等报道,7日龄的蛋鸡和肉鸡 益处.包括增重减慢、性成熟延迟、卵巢功能增强、 NPY、AgRP、POMC、食欲素、瘦素受体、ACC和脂肪 多发排卵降低、产蛋率提高、产蛋持久性延长、次品 酸合成酶等基因表达基本相同。但是,与蛋雏鸡相 蛋减少和死亡率降低等。数据证明限饲带来的经济 比,肉雏鸡下丘脑糖皮质激素的表达水平较高,促 效益明显超过自由采食引起的肥胖等健康问题。因 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表达水平较低,脂肪和 为大部分饲养者主张对肉种鸡后代早期生长速度 肥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这就解释了肉鸡 和效率的遗传选育,所以肉鸡和肉种鸡目标体重之 采食量高的原因。Byerly等研究结果表明,脑源性 间的分歧逐渐增大。 神经营养因子、甲状腺激素T3和皮质酮的相互作 目前有两篇报道比较了育成期每日限饲和隔 用.可能通过控制CNS神经网络基因的表达(包括 31饲喂对l6周龄小母鸡血液中性激素、代谢物和 瘦素受体、P0MC、NPY和甲状腺释放激素)建立一 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限料日隔13饲喂的鸡群甲状 种结合下丘脑能量调节系统和机体组成的调控机 腺素、皮质酮和胰高血糖素等性激素水平提高。同 制。Ka利用微阵列技术比较了56 13龄大体重品系 时脂类代谢增强,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未酯化的游 与小体重品系肉仔鸡的间脑中基因表达的差异, 离脂肪酸)水平提高。与每日限饲鸡群相比,隔13饲 结果显示.主要调节成分的基因表达没有实质性 喂鸡群血液中胰岛素、T3、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 不同.调节神经可塑性和脂肪代谢的基因只有细 子一I)和甘油三酯含量降低。尽管这两种饲喂方式 微差别。据报道,多项研究利用转录谱分析法鉴定 总耗料量完全相同,但新陈代谢明显不同,更多表 瘦鸡和胖鸡、快速生长鸡和缓慢生长鸡的肝脏组 现在激素水平的独特差异。隔日限饲、5~2限饲或 织中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差异。通常,这些研究突 4 3限饲程序的24小时跳跃饲喂建立了反复禁 出新陈代谢有关酶类和转录因子的差异,提供了 食一采食的循环状态,限饲比每日饲喂需要储存和 可能的候选基因以利于深入研究。 释放更多的营养,营养转换降低了营养物质的利用 采食量和能量消耗控制有关的基因伴随着现 率.引起营养和能量供应的更大波动。我们需要仔 代肉鸡集中选育而发生变化,这些基因变化需要 细权衡隔日饲喂提高鸡群均匀度的优势和每日饲 更多研究。一种可行性高的对比试验,就是比较未 喂潜在的节省饲料成本和改善生产性能的优点。 选育肉鸡品系和高度选育品系间的差异。 肉种鸡性成熟时或之前,一般转换为限饲程度 Havenstein等进行的对比试验显示,2001年的现代 缓和的每13饲喂程序。加光时期自由采食的种母鸡 肉鸡品系生长速度是1957年肉鸡的4.6倍。此外, 血液中胰岛素和瘦素水平高于同龄限饲母鸡,胰岛 现代肉鸡屠宰率是原来的6倍,只有10%~15%得 素和瘦素促进机体储存能量,两者与T3联合调节 益于营养改善,85%~90%归功于遗传育种的发展。 肝脏脂肪生成代谢,自由采食种母鸡肝脏中脂肪合 现代肉鸡生长和出肉量的遗传选育引起采食量和 成酶基因表达的增强伴随着脂肪垫和卵巢重量增 能量控制相关基因的改变,利用最新功能基因组 加。实验还发现自由采食鸡群产蛋量下降、次品蛋 技术对主要组织(脑、肝脏、骨骼肌、肠道、脂肪组 数量增加,反面证明产蛋期保持限饲的必要性。瘦 织)进行分析,将获得有关基因变异的大量有效信 素能通过增强卵泡发育、降低细胞凋亡促进性成 息。显然,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熟,然而持续升高的瘦素水平很可能引起卵巢功能 3不同饲喂模式对肉种鸡新陈代谢的影响 紊乱。利用瘦素的基因序列推测其功能也是很复杂 今日畜牧善医2014.02 —46- 日躜曰国圆围∞垦目围 管昭 孟玉学.杨为敏 (河南省汝州市职业中专,河南汝州467599) 虽然育成工作看上去比较简单,但由于育成结 使用能量相对低的育成料是重要的。当降低能量 果会对今后产蛋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保 水平时,必须考虑蛋白质的水平,因为低的能量水 证育成工作正确地进行。育成期的重点不仅仅是得 平会增加蛋白质的吸收,有可能导致肌肉附着过 到18—20周时准确的标准体重.而且需要关注达到 多。 该标准体重过程中鸡增重的模式,以及鸡群当时的 育成期间,我们希望得到一个平滑的生长曲 情况。育成期的目标是使鸡群按照我们准确设计的 线.也就是需要在育成期内每个时段得到准确的 方式生长,这种生长方式可以控制性发育。性发育 体重。为了满足鸡只不断增长的维持需要,应逐步 的程度不仅能够从育成期末期的体重得到衡量,更 增加饲料添加量。在实际生产中,我们经常看到饲 重要的是从生长的模式中得到衡量。评价育成期的 料增加量变化很大的情况。由于饲料增加量促成 过程,不仅需要了解体重的情况,而且要观察全程 的体重增长,往往滞后于饲料量增加的这一时段。 的体重增长曲线是否平滑,同时还应考虑到鸡群的 因此,通过增加饲料量,不可能在校正体重方面立 均匀度、鸡只的骨架、体尺状况、性发育,以及鸡群 刻产生预期的效果,而大幅度增加采食量最后往 总体的增重情况。 往使体重超过期望值。因此,在育成期,应尽可能 1饲喂方案 逐渐增加饲料量。尤其是在l2~24周之间,一定要 通过了解鸡只采食的时间可以确定是否采用 防止饲料量猛增。以使鸡只的性发育逐步完成。 隔日限饲的饲喂方式。一般情况下,鸡只全部采食 2光照方案 完饲料需要40~60分钟,当采食时间降低到40分 制定光照方案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性发育、使 钟以下时,应考虑采用隔日限饲的饲喂方式。4~3 鸡得到适量的活动.增强腿的强度。为控制性发 或隔日限饲不是必须要使用的方法.一般采用5-2 育.强烈推荐在育成期使用密闭式鸡舍。在完全密 限饲。实际工作中,采用4~3或隔日限饲方案往往 闭期间。鸡舍内的光线强度不能超多0.5勒克斯。 是由于饲喂设备不足,饲料中能量水平低,每日的 在育成期经常检查鸡舍的光线强度是非常重要 饲料量就会比较高,采食时间也会相应增加。因此, 的。经常可以看到,虽然鸡舍已采取密闭措施,但 的研究。解决瘦素的难题会极大地帮助我们了解 化,为改善将来的选育内容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以 瘦素对禽类生物学的潜在作用。 降低种鸡选育的负面影响,提供更优质的鸡群。限饲 综上所述,肉种鸡母鸡育成期和产蛋期的不 已成为肉种鸡管理的必要措施,但是肉种鸡目标体 同饲喂模式对激素水平和代谢途径有重要作用。 重不是固定的.它随着商品鸡基因的变化而不断改 了解种鸡饲喂管理和新陈代谢的关系,有助于生 变。事实上,很难说清什么是现代肉用型种鸡的“标 产者通过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满足不同生产阶段种 准”体重,因为当前标准体重生长曲线的建立基础是 母鸡的营养需要。 繁殖性能最佳化,而不是实现其生长潜力。当前目标 4小结 将是调整饲喂方案.使能量需求与渐增的生长遗传 肉种鸡生长和产肉量的选育压力引起采食量 潜力更精确地匹配,以改善肉种鸡母鸡健康和福利 调控基因的变化,我们需要更多研究这种潜在变 待遇 47一 今日畜牧兽医2014.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