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

来源:意榕旅游网
十三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情诊断

我们上节课通过张中行先生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述,了解了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尚品性,同时也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叶圣陶提倡“写话”,意思是作文要用语简洁,随便自然。请大家想一想: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段:合作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问题一:作者和叶圣陶先生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叶先生的逝世,作者的心里是无法言喻的悲哀。请思考:作者在感情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

问题二:本课原文开头有这样一段话:“写什么呢,这有困难。一是他业绩多,成就大,写不胜写;二是遗体告别仪式印了《叶圣陶同志生平》的文本,一生事业已经简明扼要地说了;三是著作等身,为人,以及文学、教育、语文等方面,足以沾溉后人的,都明摆着,用不着再费辞。”请思考这篇纪念文章在人物刻画方面有什么特点?

问题三:本文是否实践了叶先生提出的“写话”风格? 学生讨论后,明确: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1 / 2

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问题四:为什么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学生讨论后明确:(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文,盲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2)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讨论,理解并体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以及以小见大的人物刻画方法。

第三阶段:课堂小结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设计意图】拓展迁移,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描标点 作文做人

待人厚 送客 律己严 力求完美

修改文章 以身作则 复信 鞠躬尽瘁

2 /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